生死悠悠尔,一气聚散之。
生死之间不悠远,全凭一气聚或散。
偶来纷喜怒,奄忽已复辞。
偶然也有喜和怒,转眼匆匆离人间。
为役孰贱辱?为贵非神奇。
为奴谁说天生贱?富贵并非神差遣。
一朝纩息定,枯朽无妍蚩。
一朝气短呼吸停,枯尸朽骨美丑莫辨。
生平勤皂枥,锉秣不告疲。
终生勤劳来养马,铡草喂食无空闲。
既死给槥椟,葬之东山基。
死后仅得小棺材,葬在城东的山下边。
奈何值崩湍,荡析临路垂。
无奈降雨山崩塌,坟墓冲垮路人怜。
髐然暴百骸,散乱不复支。
白骨森森全暴露,骨架散乱收拾难。
从者幸告余,眷之涓然悲。
幸亏随从来相告,亲睹惨景我泪涟涟。
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
古人的猫虎受祭拜,狗死马葬盖帷幔。
伫立唁尔魂,岂复识此为?
默立吊唁你孤魂,谁能再知我所干?
畚锸载埋瘗,沟渎护其危。
竹筐装载铲土埋,开沟护坡把水防。
我心得所安,不谓尔有知。
只求我的良心安,不为你感恩在九泉。
掩骼著春令,兹焉值其时。
孟春时节重埋骨,永州地方风俗传。
及物非吾事,聊且顾尔私。
福泽万民非我辈,略报你劳苦在生前。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6生死悠悠尔,一气聚散之。
悠悠:即长久、遥远,还有悠闲之意。这里形容人的生死永别,表现了作者的自然主义生死观。气:元气,指人体的本原。
偶来纷喜怒,奄忽已复辞。
偶:偶尔或偶然。奄忽:指时间非常快速。辞:指辞世,即死亡。
为役孰贱辱?为贵非神奇。
孰:谁。
一朝纩(kuàng)息定,枯朽无妍(yán)蚩(chī)。
纩:指绵絮。纩息:就是用绵丝置于垂死者的鼻孔边,测试其是否绝气。妍媸:相貌美丽与相貌丑陋。
生平勤皂枥(lì),锉(cuò)秣(mò)不告疲。
皂枥:皂是指差役,枥指马槽。锉秣:为牲口铡草料。
既死给槥(huì)椟(dú),葬之东山基。
槥:粗陋的小棺材。椟:匣子。槥椟,即像匣子一样小的薄皮棺材。
奈何值崩湍,荡析临路垂。
崩:指山倒塌。湍:指激流。崩湍:就是能冲垮山坡的激流。荡析临路垂:指坟墓被冲垮后,尸骨暴露在路旁。
髐(xiāo)然暴百骸,散乱不复支。
髐:指骷髅。髐然:白骨森森的样子。
从者幸告余,眷(juàn)之涓然悲。
眷:回头看。涓:细小的水流,这里指作者的眼泪。
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
猫虎获迎祭:据《礼记》记载:“古之君子,使之必报。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
伫立唁(yàn)尔魂,岂复识此为?
唁:意为吊丧,安慰死者在天之灵。
畚(běn)锸(chá)载埋瘗(yì),沟渎护其危。
畚:古代用蒲草编织的盛土工具,后改为竹编。锸:即铁锹。瘗:埋葬,此处作名词用,指埋葬品。
我心得所安,不谓尔有知。
掩骼著春令,兹焉值其时。
掩骼:“掩骼埋胔”。胔(zì):腐烂的肉。即掩埋腐烂的尸骨。春令:即孟春之月。著春令:意为正值孟春之月的时候,合乎习俗。
及物非吾事,聊且顾尔私。
及物:指对天下人民的关爱。非吾事:一作“非吾辈”,意为像诗人这样无职无权的人是做不到的。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6这首诗记录了掩埋役夫张进骸骨的始末,简要地勾画了役夫张进生前的坦直性格和勤劳品格,表白了诗人掩埋张进骸骨的动机与情感。诗的语言朴实亲切,似乎是在跟活着的张进叙谈家常。但是,在这种质朴亲切的叙谈中,却跳跃着诗人对劳动大众充满关怀和同情、对自己遭受排挤而治国济世之志不可伸的愤世不平的一颗心。正如诗中所说,他写此诗的动机,既不是因为做了一件极小的善事而宣传自己的善行,也不是为了让张进在九泉之下感恩戴德,图个什么好的因果报应,而是为了“我心得所安”和“顾尔私”。
诚然,对于诗人这样一位具有知识良心和政治良心的官员来说,顾全私人交情和力所能及地为仆役人员办点好事,这是他做官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但这并非诗人写作此诗的真正意图,其真正意图是为了表达他“及物”的远大志向。一方面,他认为“为役孰贱辱?为贵非神奇”,人生本来就没有贵贱之分。所以,以“捕蛇者”为代表的社会劳动大众和以张进为典型的生前死后无人扶助与殓葬的穷困孤寡者,他们理应受到社会的平等相待和扶助,让他们生有所养,死有所安。但另一方面,当时官府税赋沉重,人民不得聊生,十室九亡。如“捕蛇者”一家三代死于毒蛇之口数人,仍宁可续其捕蛇之役而不愿复其税赋。另外,当时官府的办事作风,如《黄溪祈雨》诗记载,则以敬鬼神为事,虚耗官银不办实事,人民得不到实际的好处。对此,诗人身在官场,却无实职实权去改变现状,还不得不经常陪同当权官员去干些违心之事。因此,他实在按捺不住愤懑之情而借孔子之言,表明自己是在“笃行”,倡“亲民”之说。
听其言,观其行,然后知其志。因此,在这首诗中,诗人虽然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及物非吾辈,聊且顾尔私”,而其真正的写作动机则是为了表达他的“及物”(治国平天下)的愿望。诗人“及物”的愿望跟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表达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齐欢颜”的愿望完全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在表达方式上,柳子比较含蓄,杜甫比较激扬。所以,读柳子诗文,只要能够细心体会,时时处处都能深刻地感受到他那颗爱民报国的火热之心的律动。
)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在房屋北边的菜园锄豆完毕,又从东边田地里收割黄米归来。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在这月圆的秋夜,恰与老友王处士相遇,更有星星点点的秋萤穿梭飞舞。
参考资料:
1、 雅瑟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1-2页 .北场芸(yún)藿(huò)罢,东皋(gāo)刈(yì)黍(shǔ)归。
处士:对有德才而不愿做官隐居民间的人的敬称。北场:房舍北边的场圃。芸藿:锄豆。芸,通“耘”,指耕耘。藿,指豆叶。东皋:房舍东边的田地。皋,水边高地。刈(割。黍:即黍子。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生长在北方,耐干旱。籽实淡黄色,常用来做黄糕和酿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yíng)飞。
萤:萤火虫。
参考资料:
1、 雅瑟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1-2页 .作者王绩由隋入唐,诗风朴实自然,一洗齐梁华靡浮艳的旧习,在唐初诗上独树一帜。这首描写田园生活情趣小诗,质朴平淡中蕴含着丰富隽永诗情。颇能代表他艺术风格。
前两句写农事活动归来。北场、东皋不过泛说屋北场圃家东田野并非实指地名。“东皋”暗用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诗句点明归隐躬耕身分。芸(通“耘”)藿就是锄豆,它和“刈黍”一样都是秋天农事活动。这两句平平叙述没有任何刻画渲染,平淡到几乎不见有诗。但这种随意平淡语调和舒缓从容节奏中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习惯和一片萧散自得、悠闲自如的情趣。王绩归隐生活条件优裕。参加“芸藿”、“刈黍”一类田间劳动,只是他田园生活一种轻松愉快的点缀。这种生活所造成心境和谐平衡,是下两句所描绘“秋夜喜遇”情景的背景与条件。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带着日间田野劳动后轻微疲乏和快意安恬,怀着对归隐田园生活欣然自适,两位乡居老朋友在宁静美好的秋夜不期而遇了。这一个满月之夜,整个村庄和田野笼罩在一片明月辉映之中,显得格外静谧、安闲、和谐。穿梭飞舞着星星点点秋萤,织成一幅幅变幻不定的图案。它们的出现,给这宁静安闲山村秋夜增添了流动意致和欣然生意,使它不致显得单调与冷寂。同时这局部流动变幻又反过来更衬出了整个秋夜山村宁静安恬。这里对两相遇场面没有作任何面描写也没有一笔写“喜”字,但透过这幅由溶溶明月、点点流萤所组成山村秋夜画图,借助于“相逢”、“更值”这些感情色彩浓郁词语点染诗人那种沉醉于眼前美好景色中快意微醺,那种心境与环境契合无间、舒适安恬以及共对如此良夜幽景,两位朋友别有会心微笑和得意忘言情景都已经鲜明地呈现读者面前了。
以情驭景,以景托情,是这首诗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选取“北场”、“东皋”、“秋月”、“夜萤”这不同方位的四景对诗人逢友的兴奋心情进行点染,但每景又都饱含着诗人喜悦的情愫。前两句描绘在满载劳动的喜悦中与好友相逢的场景,有喜上加喜的意味蕴含其中。后两句写天公作美,友人得团聚,以喜庆之景来烘托遇友之喜,使诗歌境界弥漫着一种欢快的氛围。
王绩不少诗篇尽管流露出对封建礼教羁束不满却又往往表现出遗世独立、消极隐遁思想。他名篇《野望》同样不免有这种消极倾向。这首小诗虽写田园隐居生活却表现了乡居秋夜特有美以及对这种美的心领神会,色调明朗富于生活气息。他诗有真率自然、不假雕饰之长但有时却过于率直质朴而乏余蕴。
这首诗则既保持朴素自然优点又融情入景,不经意地点染出富于含蕴意境。从田园诗发展上看,陶诗重写意,王维田园诗则着意创造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王绩这首诗不妨看作王维田园诗先声。从诗中还可以看到陶诗影响,但它从整体上说已经属于未来诗歌发展时代作品了。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4页 2、 雅瑟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1-2页 .
)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大风夹杂着霜雪猛烈地肆虐在天地之间,泡着热水或者围着火炉烤着火,也没有丝毫暖意。
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河海像龙蛇一样冻得不得伸展,连四季常青的松柏都退去了绿色,显得消瘦了许多。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403浩汗霜(shuāng)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浩汗:形容盛大繁多。
泽(zé)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shòu)柏消残翠。
伸:舒展开。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403
)
)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我青少年的时候,对事理的认识不是特别通达,呼朋唤友,都是些热血豪迈人士。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不为报酬而助人,并不把解人之难看作是多么了不起的功劳。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为朋友曾经不惜两肋插刀,红尘滚滚处也曾经手刃歹徒。
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
哥们肝胆意气天下闻名,官民同赏。
小节岂足言,退耕舂陵东。
当然,这些都是小节,不足言道,现在回到偏僻之处隐居。
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
回家后是四壁空空,没有任何产业,为衣腹之累而忙个不休。
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
身穿的狐裘破烂,腰里曾经的万贯黄金也用个精光(主要还是接济落魄文人)。
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
也曾经去王公门前干谒,推荐自己,但是没有什么效果,悲日暮途穷。
吾兄青云士,然诺闻诸公。
老兄你可是官运通达,青云直上,一诺千金,名噪公卿。
所以陈片言,片言贵情通。
所以来与你告个急,你懂其中的意思就行了,贵在灵犀一点通。
棣华倘不接,甘与秋草同。
如果你也不顾兄弟情谊,不愿意帮助我,我也不说更多的话了,我准备像秋草蓬稞一样随风飘散吧。
参考资料:
1、 马茂元.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35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
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
却秦:使秦退兵。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当朝揖(yī)高义,举世称英雄。
小节岂足言,退耕舂(chōng)陵东。
舂陵:在今湖北枣阳县。
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
生事:生计。
一朝乌裘(qiú)敝,百镒黄金空。
“一朝”二句:用苏秦事。
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
吾兄青云士,然诺闻诸公。
青云士:品格高尚的人。然诺:应许,许诺。闻诸公:因重然诺而为诸公所知。
所以陈片言,片言贵情通。
陈片言:陈述简短的话。
棣(dì)华倘不接,甘与秋草同。
棣华:喻兄弟。
参考资料:
1、 马茂元.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35全诗前半部分诉说了:李白青少年的时候,对事理的认识不是特别通达,呼朋唤友,都是些热血豪迈人士。为朋友曾经不惜两肋插刀,红尘滚滚处也曾经手刃歹徒。哥们肝胆意气天下闻名,官民同赏。不为报酬而助人,并不把解人之难看作是多么了不起的功劳。说明了李白喜欢交朋友,豪气,喜欢帮助别人不求回报。一直在帮助别人,但是自己却什么都没有,家徒四壁,还是个需要接济的落魄文人。
全诗后半部分诉说了:李白仕途非常不顺,在诗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早年寓居安陆时,曾多次给地方官员写信自荐,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开元二十三年,不甘心失败的李白去了一趟襄阳,拜访时任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的韩朝宗。韩朝宗素以爱惜人才闻名,因曾任荆州长史,故人称韩荆州。但李白在呈给他的求职信中,又犯了一个严重错误——豪放不羁。信中写道:“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长揖即拱手礼,通常用于平辈之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衷心地希望你能够敞开心怀,不会因为别人只作长揖而拒绝。作为求职信,这句显然写得不太得体。李白带着这种傲慢心态去求职,韩朝宗自然不会对他感兴趣。虽是诗仙,但李白的这几封求职信写得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也体现出了李白求职时傲慢的心态,这种故意贬低自己的比喻,或许能博取同情,却无法给人好感。
整首诗是对李白年轻时裘马轻狂,豪爽用事的真实写照。看整首诗,可以知道李白的豪爽性格,所以会爱之者众,恨之者也众。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43-2442、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