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癸卯年,西原贼人攻入道州城,焚烧杀戮掠夺,几乎扫光全城才走。第二年,贼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领邵州,却不侵犯道州边境而去。难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敌吗?不过是蒙受贼人的哀怜而巳。催缴赋税的官吏为什么还如此忍心苦苦搜括呢?因此作诗一篇给官吏们看看。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我早年遇到了太平世道,在山林中隐居了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清泉水流经过我家门口,山涧洞谷对着我家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日上三竿依然安稳酣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忽然间遭遇到世道突变,数年来亲自从军上前线。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如今我来治理这个郡县,又遇到蛮夷来骚扰侵犯。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县城太小蛮夷无意洗劫,百姓贫穷他们也觉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因此他们攻陷邻县境界,唯有这个道州独自保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奉皇命来收租税的使臣,难道还比不上盗贼慈善?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现在那横征暴敛的官吏,催赋逼税恰如火烧油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谁忍心断绝人民的生路,换取时世所称赞的忠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我想辞去官职丢弃符节,拿起竹篙自己动手撑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带领全家回到鱼米之乡,告老归隐住在那江湖边。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608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12-213 .3、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15 .癸(guǐ)卯(mǎo)岁,西原贼入道州,焚(fén)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shào),不犯此州边鄙(bǐ)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癸卯岁: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道县:今湖南县道县。永、邵:永州和邵州,今均属湖南省。边鄙:边境。与:通“欤”,吗。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昔岁:从前。
泉源在庭户,洞壑(hè)当门前。
庭户:庭院。洞壑:山洞,沟壑。
井税有常期,日晏(yàn)犹得眠。
井:即“井田”;井税:这里指赋税。晏:晚。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zhān)。
世变:指安史之乱所带来的社会动荡。戎旃:战旗,一说为军帐。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典:治理、掌管。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见全:被保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将王命:奉皇上的旨意。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绝:断绝。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委:弃。符节: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委符节:辞官。引竿:拿钓竿,代指隐居。刺船:撑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将:带着。就:靠近。湖:一作“海”。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608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12-213 .3、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15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此诗和《舂陵行》都是作者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的代表作,而在斥责统治者对苦难人民的横征暴敛上,此诗词意更为深沉,感情更为愤激。
在诗中,元结把起义的少数民族称之为“贼”,固然表现了他的偏见,但他把“诸使”和“贼”对比起来写,通过对“贼”的有所肯定,来衬托官吏的残暴,这对本身也是个“官吏”的作者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全诗共分四段。第一段由“昔年”句至“日晏”句,先写“昔”。头两句是对“昔”的总的概括,交代他在作官以前长期的隐居生活,正逢“太平”盛世。三、四句写山林的隐逸之乐,为后文写官场的黑暗和准备归老林下作铺垫。这一段的核心是“井税有常期”句,所谓“井税”,原意是按照古代井田制收取的赋税,这里借指唐代按户口征取定额赋税的租庸调法;“有常期”,是说有一定的限度。作者把人民没有额外负担看作是年岁太平的主要标志,是“日晏犹得眠”即人民能安居乐业的重要原因,对此进行了热情歌颂,便为后面揭露“今”时统治者肆意勒索人民设下了伏笔。
第二段从“忽然”句到“此州”句,写“今”,写“贼”。前四句先简单叙述自己从出山到遭遇变乱的经过:安史之乱以来,元结亲自参加了征讨乱军的战斗,后来又任道州刺史,正碰上“西原蛮”发生变乱。由此引出后四句,强调城小没有被屠,道州独能促使的原因是:“人贫伤可怜”,也即“贼”对道州人民苦难的同情,这是对“贼”的褒扬。此诗题为“示官吏”,作诗的主要目的是揭露官吏,告戒官吏,所以写“贼”是为了写“官”,下文才是全诗的中心。
第三段从“使臣”句至“以作”句,写“今”,写“官”。一开始用反问句把“官”和“贼”对照起来写:“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这是抨击官吏,不顾丧乱地区人民死活依然横征暴敛的愤激之词,是元结关心人民疾苦的点睛之笔。而下两句指陈事实的直接描写:“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更活画出一幅虎狼官吏陷民于水火的真实情景。和前面“井税”两句相照应,与“昔”形成鲜明对比,对征敛官吏的揭露更加深刻有力。接下来的两句:“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以反问的语气作出了断然否定的回答,揭示了“时世贤”的残民本质。“绝人命”和“伤可怜”相照应,“时世贤”与“贼”作对比,这里对“时世贤”的讽刺鞭挞之意十分强烈。更为可贵的是诗人在此公开表明自己不愿“绝人命”,也不愿作“时世贤”的决绝态度,并以此作为对其他官吏的一种告诫。
第四段由“思欲”句至“归老”句,向官吏们坦露自己的心志。作者是个官吏,他是不能违“王命”的,可是作“征敛者”吧,他又不愿“绝人命”。诗人对待这一矛盾的处境的办法是:宁愿弃官,归隐江湖,也绝不去做那种残民邀功、取媚于上的所谓贤臣。这是对统治者征敛无期的抗议,此处充分清楚地表明作者对民瘼的热情关心。
元结在政治上是一位具有仁政爱民理想的清正官吏;在文学上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的浮艳诗风,主张发挥文学“救时劝俗”(《文编序》)的社会作用。这首诗不论叙事抒情,都指陈事实,直抒胸臆,没有一点雕琢矫饰的痕迹,而诗中那种忧时爱民的深挚感情,如从胸中自然倾泄,自有一种感人之处,亦自能在质朴之中成其浑厚,显示出元结诗质朴简古、平直切正的典型特色。沈德潜说:“次山诗自写胸次,不欲规模古人,而奇响逸趣,在唐人中另辟门径。”(《唐诗别裁》)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30-632 .风景日夕佳,与君赋新诗。
风景早晚都特别美好,我和你一起写作新诗。
澹然望远空,如意方支颐。
恬静地望着高远的天空,如意正把我面颊托支。
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
春风吹拂着花花草草,兰蕙已生长在我的竹篱。
暧暧日暖闺,田家来致词。
融融的日光照暖村舍,农夫特来这里向我陈辞。
欣欣春还皋,淡淡水生陂 。
草木欣欣春天已回到原野,波光荡漾绿水涨满了陂池。
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枝。
桃花李花虽还没有开放,嫩芽花萼也已结满了青枝。
请君理还策,敢告将农时。
请你准备好回去用的手杖,我大胆相告不要误了农时。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0风景日夕佳,与君赋新诗。
裴十迪:即裴迪,排行第十,故称“裴十”,关中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中与王维同隐。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后人蜀州刺史、尚书省郎。日夕:傍晚。此句语出晋陶潜《饮酒》诗之五:“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新诗:新的诗作。晋张华《答何劭诗》之一:“良朋贻新诗,示我以游娱。”
澹(dàn)然望远空,如意方支颐(yí)。
澹然:恬淡貌。《韩非子·大体》:“澹然闲静,因天命,持大体。”澹,通“淡”,恬淡自适。如意:古之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刻作手指爪,柄长可三尺许。或脊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爪,如人之意,故曰如意。(清赵殿成注《释氏要览·指归》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支颐:就是用手抵着腮帮的意思。
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
兰蕙:是香草名,植兰蕙以为邻,可见诗人不与流俗合污的高洁品性。《汉书·扬雄传上》:“排玉户而飏金铺兮,发兰蕙与穹穷。”
暧(ài)暧日暖闺,田家来致词。
暧暧:迷蒙隐约貌。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田家:农夫。南朝梁范云《赠张徐州谡》诗:“田家樵采去,薄暮方来归。”致词:此处指农人间相互串门。
欣欣春还皋(gāo),淡淡水生陂(bēi) 。
皋:水边向阳高地。也泛指田园、原野。陂:池塘。
桃李虽未开,荑(tí)萼(è)满芳枝。
荑:本义为茅草的嫩芽,引申之为草木嫩芽。萼:花萼,此指花。芳:一作“其”。
请君理还策,敢告将农时。
还策:指还归时需带的手杖等行装。农时:适宜于从事耕种、收获的时节。《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0这是王维一篇山水田园之作,诗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首句点明写作动机,夕阳西下的黄昏时节,风景这边独好,置身于如此美景之中,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要邀请裴君一起吟诗作乐。三四句着二“态”,“淡然”显现出诗人观景之心态,恬淡自在;“支颐”描摹出诗人观景之姿态,兀自沉醉。寥寥二笔,却将诗人观景之心绪、姿态描摹得惟妙惟肖。“望”字亦为传神之笔,一则突显出所管之景的开阔伸冤之新境,二则将诗人观景之神韵流露出来,或远望,或凝望,或油然而思,或启迪而发。此渺远之境,或许是开启诗人心扉的一把密钥。沉寂了一冬的淡漠,在此等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致之中,总该有所萌动的。个中情致,唯作者感知。徐徐春风轻拂,惊醒了那沉睡的百草,齐齐在微风荡涤中悄然萌动;看那篱笆从中,兰惠丛生,散发出缕缕幽香,沁人心脾。一“动”一“生”,以动写静,赋予百草与兰惠以生机与活力;描兰惠之态,实则又隐约地展露出诗人才望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之情操。诗人说,暖暖的夕阳,朦胧而柔和,从他那那盛满春光的室内渐渐退去,只留下一丝尚存的余晖。春的气息,亦带来了村庄的活跃,傍晚时分,老农亦走家串户,到他那儿闲聊。后面四句为“致词”内容,水边的土地上,布满了嫩绿的草木,欣欣向荣,一派蓬勃之象;那泛着绿萍的池塘,在微风轻拂下,荡漾起丝丝涟漪,一圈一圈,向四周荡开。大片的桃李树林,一瞬间也换上了春的彩妆,前面还是光秃秃的杆儿,一缕春风吹过,焕然一新,披上了绿的衣裳,嫩绿的新芽,油然而生,疯狂向外探头,急切地渴盼着打量这个未知的世界。那青葱的长势,孕育出团团花骨朵儿,在绿色的世界里增添一丝春的芬芳。这青翠的绿芽,这悄然欲出的花蕾,饱含生机,却也蕴藏着希望,恍惚间能瞅见老农眼里充满希冀的光芒,那该是硕果累累的丰收。末句回归题目,趁此农忙时节将至,诚邀裴君过来,一同欣赏品味这春新盎然之趣。
这首诗清新欢快,淡然素雅,朴实醇厚的言语,描绘的却是最真切自然的景象。诗人处身于那样的年代,切身体验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却又醉心自然,情归大地,难能可贵的是乱世之中,还有志同道合之人,吟诗作乐,感慨世事。诗人之妙手,绘尽世间美景,却丝毫不着痕迹,令人赞叹。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0袅袅沉水烟,乌啼夜阑景。
满屋里烟雾缭绕,点燃着沉香,饮宴歌舞,直至乌啼夜残天亮。
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
看看曲池里的荷花,在清波上摇荡,摸摸腰带上的嵌玉,像冰一样寒凉。
参考资料:
1、 (唐)李白等著;钟刚编注.唐三家五绝注释[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1462、 (唐)李贺著;徐传武译注.李贺诗集译注[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33袅(niǎo)袅沉水烟,乌啼夜阑景。
贵公子:泛指贵族公子。夜阑:夜尽。袅袅:烟缭绕摇动。沉水:即沉香。植物,常绿乔木,产于印度、泰国和越南。
曲沼(zhǎo)芙蓉波,腰围白玉冷。
曲沼:即曲房。内室,密室。芙蓉波:指美人春心荡漾。白玉:腰带上装饰的玉。冷:夜尽哓寒的情状。
参考资料:
1、 (唐)李白等著;钟刚编注.唐三家五绝注释[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1462、 (唐)李贺著;徐传武译注.李贺诗集译注[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33这是写贵公子彻夜饮宴作乐的诗。虽未直接描述“沉湎长夜狎饮”,但通过“袅袅沉水烟”、“腰围玉带玲”,是能让人想象出作乐场面之盛,时间之长来的。全诗仅仅二十个字,似乎刚开了个头,就结束了,但李贺写诗的思路是变化莫测的,诗无定格,句亦无定式,这首诗仅仅是侧面烘托,轻轻一点,便戛然而止。
李贺此诗有意捕捉这“夜阑乐罢的最后一镜头”,通篇仅作含蓄的静态描写,而此前的纵酒豪饮等种种行乐情事,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了。诗中的那位贵公子醉眼朦胧,稍带倦态,然而神志尚且清晰,正满意地感触着周边事物的声音、色彩、香氲和质料,仿佛他所有的感官一时都充分地扩张开来。“袅袅沉水烟”一句写视觉和嗅觉,“乌啼夜阑景”写听觉和视觉,“曲沼芙蓉波”写视觉和听觉,“腰围白玉冷”乃写视觉和触觉。综观全诗,作品呈现出由多种微妙感觉纠葛构成的奇特意象。这四句诗涉及到了四种感觉。李贺诗歌内频繁出现的感觉语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芳、香、馨等表现嗅觉和湿、冷、寒等属于触觉的字眼。嗅觉、触觉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原始的感觉。通过对这些最为原始因而也是最为根本的感觉的尖锐化,李贺实现了对日常生活感觉的超越。
通过诗歌来实现对平凡生活的超越,触及了李贺创作的一处要害。以“唐诸王孙”的名分而论,李贺自视为“贵公子”原无可挑剔,问题是身为没落的贵族,不可能得到社会的普遍尊敬和丰厚的物质待遇。李贺的潜愿既不为现实所容,只能通过诗笔想象在幻境中得到宣泄。《夜饮朝眠曲》、《梁台古意》一类歌诗,肆力绘写五光十色的贵胄游宴生活,这里面弥漫着恣纵行乐的气息,既无道义的约束又无理性的调节,唯能感受到醉生梦死和欲望的尽情流淌。这首《贵公子夜阑曲》,更是无一处理语,任由人类本初就有的“原始感觉”在诗中游走,李贺的心思多少应了那句“ 我感故我在”。然而,虚幻的总归虚幻,理想与现实云泥之别只能倍增李贺的痛苦,让他在生活的无奈中越陷越深。
参考资料:
1、 (唐)李贺著;徐传武译注.李贺诗集译注[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332、 陈允吉,吴海勇撰.李贺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36-39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牡丹芳香啊牡丹芳香,黄金的花蕊开绽在红玉的花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几千片花瓣赤霞似的灿烂,几百枝花朵绛烛似的辉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照地生辉,刚展开锦绣的身段,迎风飘香,却没带兰麝的香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仙人的琪树,被比得苍白无色,王母的桃花,也显得细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宿露浸润,泛起紫闪闪的奇艳,朝阳照耀,放出红灿灿的异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红紫深浅,呈现着不同的色调,向背低昂,变幻出无数的形状。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无力地卧在花丛,将息带醉的身躯,多情地映着花叶,隐藏含羞的面庞。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娇生生的笑容,仿佛想掩住香口,怨悠悠的情怀,好像在撕裂柔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乱花无比方。
称姿贵彩,的确是超凡绝俗,杂卉乱花,哪里能比美争芳。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药苦寻常。
石竹、金钱,固然是十分细碎,芙蓉、芍药,也不过那么平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
于是乎引动了王公卿相,冠盖相接地赶来观赏;
庳车软舆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还有轻车软轿的贵族公主,和那香衫细马的豪家。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
寂静的卫公宅闭了东院,幽深的西明寺开放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双双舞蝶殷殷地陪伴看客,声声残莺苦苦地挽留春光。
共愁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
担心太阳晒损娇姿,张起帷幕遮取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花开花落,二十来天,满城的人们都像发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
三代以后文采胜过实质,一般人都重华而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重华直重到牡丹的芳菲,由来已久,并非始于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下动天天降祥。
元和皇帝很关心农桑,由于他体恤下民,天降吉祥。
去岁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去年的嘉禾长出九穗,田中寂寞,没有人理睬。
今年瑞麦分两岐,君心独喜无人知。
今年的麦子分出两枝,但是这些却无人知晓,唯独天子一个人内心感到喜悦。
无人知,可叹息。
天降吉祥,没人理会真叫人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
我愿暂求掌握造化的主宰者,减却牡丹妖艳的颜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
冷却一下卿士们爱花的心情,都象天子一样关心农业生产,人民就都得到幸福了。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唐音阁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第193页2、 贾炳棣.咏牡丹诗词精选:金盾出版社,2008年8月:第22页3、 子谔、一飞、吉庠.白居易的故事: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01月第1版:第54页4、 霍松林.白居易诗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59年07月第1版:第161页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ruǐ)绽(zhàn)红玉房。
绽:裂开。此指花开。红玉房:指红牡丹花瓣。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jiàng)点灯煌(huáng)煌。
英:花瓣。灿灿:光彩鲜明耀眼。绛:深红色。煌煌:光辉灿烂的样子。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shè)囊(náng)。
兰麝囊:装着兰草、麝香等香料的香囊。
仙人琪(qí)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琪树:神话中的玉树。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áng)。
间:更迭。随:任凭。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杂卉(huì)乱花无比方。
比方:比较。
石竹金钱何细碎,芙蓉芍(sháo)药苦寻常。
石竹:草名,开红白小花如铜钱大小。芙蓉:荷花。芍药:观赏植物名,花大而美。寻常:平常,平凡。
遂使王公与卿士,游花冠盖日相望。
王公与卿士:古时封爵,有王,有公,又论品阶又有卿、大夫、士。游花:外出赏花。冠盖:帽子与车上的帷盖。此朝中的达官贵人。
庳(bēi)车软舆(yú)贵公主,香衫细马豪家郎。
庳车:指一种轻便灵巧的车子。软舆:软座轿子。细马:良马。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
卫公宅:唐李靖封卫国公,其宅多植花木。西明寺:唐时玩赏牡丹的胜地。
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人心重华不重实。
三代:这里指夏、商、周。文胜质:此处意为人们喜尚文采胜过了喜爱事物质朴的本性。
重华直至牡丹芳,其来有渐非今日。
有渐:有所加剧。
元和天子忧农桑,恤(xù)下动天天降祥。
元和天子:指唐宪宗李纯。恤下:抚恤下民。动天,感动了上天。
去岁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qí),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
造化:大自然。
少回卿(qīng)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jià)穑(sè)。
卿士:古官阶有公、卿、大夫、士。这里泛指朝中官员。稼穑:指农事。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唐音阁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第193页2、 贾炳棣.咏牡丹诗词精选:金盾出版社,2008年8月:第22页3、 子谔、一飞、吉庠.白居易的故事: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01月第1版:第54页4、 霍松林.白居易诗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59年07月第1版:第161页诗人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完成了这首有名的乐府诗。先以文彩艳丽的笔法描绘了牡丹妖艳迷人的姿色。继写由于牡丹的妖艳而引逗出卿士赏花的狂热场面。然后笔锋一转,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重华不重实的流弊,由来已久。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这里没有采取直接抨击卿士的办法,而是采取一种委惋的方式,说“卿士爱花心”是由于“牡丹妖艳色”所致。希望老天施展造化力来减却牡丹的妖艳色,削退卿士的爱花心。最后正面提出: “同似吾君忧稼穑”的主张。白居易提倡天子与卿士关心农业生产的主张值得肯定。
开始四句从正面极写牡丹的艳丽之态:黄色的花蕊,红色的花瓣,成千上百的牡丹联成一片,像那晚霞似的
牡丹 灿绽辉煌。“照地初开锦绣段, 当风不结兰麝囊。仙人琪树白无色, 王母桃花小不香。”这四句意思是:牡丹初开似锦绣的身段,光辉照地,香气四溢。仙人的玉树,王母的桃花都无法相比。“宿露轻盈泛紫艳, 朝阳照耀生红光。红紫二色间深浅, 向背万态随低昂。”以上四句意思是:夜露的滋润,朝阳的照耀,使牡丹变幻着不同的色彩,展示着美丽的娇态。
“映叶多情隐羞面, 卧丛无力含醉妆。低娇笑容疑掩口, 凝思怨人如断肠。浓姿贵彩信奇绝, 杂卉乱花无比方。”这几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华丽、高贵、娇美的牡丹超凡脱俗,与那些杂卉乱花不可相提并论。比方即比拟。比起牡丹,这两种花都显得太细小了。
“遂使”以下四句:写王公贵族狂热地赏玩牡丹, 这四句的大意是:牡丹的妖艳引逗着王公卿相,贵族公主,豪家儿郎,穿着漂亮,乘坐着轻便舒适的车马终日赏玩。“卫公宅”以下八句:继写牡丹盛开时赏花的盛况。这里用一“闭”字。写尽了王公贵旋倾家出动赏牡丹的情景。又用一“开”字,写尽了牡丹开处皆有人的情景。“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牡丹在谷雨前后开,从开至谢,一般为二十来天。花开花落,仅仅二十来天,在这一年一度的花开时节,满城的人看花。就好象发狂了似的。“三代”以下四句:议论时弊,进入主题。 “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这四句的大意是说:夏、商、周三代以后,浮华胜过了质朴,时人都重视虚华而不重视质实。直到看重牡丹的芳菲。这种流弊并非抬自今日,而是由来已久。“霞和”以下六句大意是:元和天子很关心农业生产.由于他怜悯老百姓感动了神灵,上天便降下了吉祥。去年地里的谷子长出了九穗。但是群臣不关心百姓疾苦。以致田野里很寂寞,无人前往问津。今年的麦子分出两枝,真是祥瑞的征兆,但是这些却无人理会,唯独天子一个人内心感到喜悦。这是对皇帝的颂扬欢捧。“无人知”至末尾:直抒胸臆,点明主题。这四句的大意是:天降吉祥,没人理会真叫人叹息,我愿暂求掌握造化的主宰者。减却牡丹妖艳的颜色,冷却一下卿士们爱花的心情,都象天子一样关心农业生产,人民就都得到幸福了。作者痛斥上层统治者狂热地赏玩妖艳的牡丹而不关心与广大百姓生命攸关的农桑。但作者无回天之力,只能无可奈何地呼喊:“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妖艳色。少回卿士慢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作者对皇帝的褒奖,只是一种类似辞赋中的说反话而已。
参考资料:
1、 贾炳棣.咏牡丹诗词精选:金盾出版社,2008年8月:第22页2、 李冷文、曹法舜、董寅生.牡丹古诗选: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04月第1版:第21页3、 龚克昌、彭重光.白居易诗选: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01月:第59页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雨下了很久,南湖的水长的满满的;雨过天晴之后我来到南湖。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太阳慢慢下山了,在湖面上投下了又红又大的影子,晚风停息绿水泛不起半点涟漪。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湖水淹没了部分堤岸,远处有疏疏落落的民舍;水漫了湖岸,有许多船舶停在那里。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在欣赏风景的时候,我如何对付因孤独而引起的悲凉?这样美好的景色也不能使我快乐,真是可惜啊!
参考资料:
1、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07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11-212久雨南湖涨(zhǎng),新晴北客过。
南湖:在今江西省,指鄱阳湖南部。鄱阳湖自星子县、瓮子口以南为南湖,以北为北湖。北客:北方来的人,诗人自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日沉:日落。风定:风停。
岸没闾(lǘ)阎(yán)少,滩平船舫(fǎng)多。
没:淹没。闾阎(:里巷的门,借指人家。船舫:泛指船。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可怜:可惜。心赏:用心领略、欣赏。
参考资料:
1、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07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11-212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这首诗描写了南湖的傍晚景色,表现了诗人独游的遗憾之情。
首先交待作者自己游湖的情境,久雨初晴,湖水大涨,北客南来,自然倍感新奇。中间四句即描写湖景。时值傍晚,夕阳西坠,似乎沉入湖中,但却留下了满天红色的光影,这时湖风停息了下来,澄碧的湖面一片平滑,浩阔而晶莹。放眼望去,由于久雨导致湖水大涨,淹没了原先的湖岸,所以人家稀少,而湖边沙滩,广袤而平整,聚集着许多船舫,人家少而船舫多,正见水乡特色,也是湖水大涨后的独特景况。这四句写景,在夕阳与湖水之间,红光留影,碧水映照,色彩明丽,从岸没到平滩的范围,人家虽少,而船舫却多,又充满生机活力。尤其是颔联,对仗工整,前句形容日落后的红霞,后句形容湖上风平浪静,形象逼真,色彩明丽,描写细致,均极恰切,写景如画,可谓写景的佳句。
写景之后便自然地转入最后两句,抒写了诗人一人独游的感叹。这首诗抓住“新晴”,“水涨”的特点,描写南湖的傍晚景色,因而写得有自己的个性,不流于一般。
总之,诗人正是抓住久雨的情境,写出水涨的特点,展现出浩渺壮阔的景观。面对这无比浩阔的湖面,使人顿生空寂落寞之感,诗人又是独自一人来游,自然难免独游之叹了。
参考资料:
1、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07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