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行

:
深溪人不到,杖策独缘源。花落寻无径,鸡鸣觉近村。
数翁皆藉草,对弈复倾尊。看毕初为局,归逢几世孙。
云迷入洞处,水引出山门。惆怅归城郭,樵柯迹尚存。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耿湋

耿湋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字洪源,河东(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153篇诗文

猜你喜欢

琴歌

: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万树 一作:万木)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主人摆酒今晚大家欢聚,琴师拨动琴弦助兴酒宴。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万树 一作:万木)
明月照向城头乌鸦纷飞,寒霜降临寒风吹透衣衫。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炉火暖融融华烛添光辉,艺人先弹《渌水》后奏《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他的琴声一响万物寂静,四座无言屏气凝神倾听。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奉命去远离乡关清淮,敬告大家我要归隐云山。

参考资料:

1、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59-602、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64-653、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48-494、 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82-83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主人:东道主。广陵客:广陵在今江苏扬州,唐淮南道治所。古琴曲有《广陵散》,魏嵇康临刑奏之。“广陵客”指琴师。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万树 一作:万木)
乌:乌鸦。半飞:分飞。霜凄万树:夜霜使树林带有凄意。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lù)水后楚妃。
铜炉:铜制熏香炉。华烛:饰有文采的蜡烛。渌水、楚妃:都是古琴曲。渌,清澈。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星欲稀:后夜近明时分。

清淮(huái)奉使千余(yú)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清淮:淮水。时李颀即将赴任新乡尉,新乡临近淮水,故称清淮。奉使:奉使命。敢告:敬告。云山:代指归隐。

参考资料:

1、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59-602、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64-653、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48-494、 张国伟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82-83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万树 一作:万木)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唐诗中有不少涉及音乐的作品,其中写听琴的诗作尤多,往借咏琴而言志,或借写听琴而抒情。李颀的《琴歌》就是这样的作品,它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席上听琴后所作。

  首二句交代听琴的场合、时间、缘起以及演奏者。因酒兴而鸣琴,可见其心情之畅达自适。着一“欢”字,渲染了宾主之间推杯换盏、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鸣琴”二字点题,提挈全篇。

  三、四句转折一笔,不写演奏,而写夜景,描绘了一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深秋月色图:月光如水倾泻在静默的城垣上,不时有乌鹊惊飞;银霜满树,木叶萧萧,寒风吹衣,一派凄冷肃杀之气。与前两句所传达的欢快融洽之情相比,这两句则低沉压抑,这是以哀景反衬乐情,即便秋气凛然,但有酒有琴有知己就足以抵挡了。同时,它为下文写弹琴作了铺垫。

  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华烛烛增辉”这一句是陪衬,扣合首句“欢今夕”三字,表明酒宴已入高潮。铜炉熏染檀香,华烛闪烁生辉,在庄严华丽的气氛中,广陵客登场献艺,格外引人注目。“初弹渌水后楚妃”,这一笔是直写,交代演奏者所弹之曲的名称,暗含其意。《渌水》是著名的古琴曲,此曲清空淡雅。杜甫《渌水曲》说“浩歌《渌水曲》,清绝听者愁”,白居易《听弹古渌水》中说“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欲识慢流意,为听疏泛声。西窗竹阴下,竟日有余清”;这些都表明此曲有清心怡情之效。 “楚妃”,也是一首当时广为流传的名曲,属于深情绵邈之曲。

  七、八句从听者反应的角度写演奏者的高超技巧。一声琴弦拨动,顿时万籁俱寂,满座为之陶然沉醉。“皆静”二字形象地写出人们彻耳聆听琴歌的专注着迷的神态。愈是言其静,就愈突出琴音乐勾魂夺魄的心灵穿透力,就愈烘托出“广陵客”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在这曼妙琴音的洗涤下,人们似乎忘记了尘世的酸辛,漠然了黑夜的漫长。苍茫的高天之上,星子越来越少,天将放白,他们还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恍然自失。良友佳朋相聚总是太短暂了,徜徉在琴歌中,这一夜是过得很快。“欲稀”二字巧妙地点明了演奏时间的持续,也照应了首句中的“欢”字,并为下文的直抒胸臆埋下伏笔。

  末尾两句写自己的感触。诗人奉命出使清淮,别宴上缕缕琴音不禁牵动了他的无限乡思。想到自己离家万里,不知何日能还乡,他必会暗自潸然垂泪。人生如白驹过隙,就不要如此奔波辛苦了,也许仕途之累使他深感厌倦了,他萌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归隐。“敢告云山从此始?”这个反问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也是他听了琴歌之后所得的人生启悟。诗人曾在《不调归东川别业》中说:“渐无匹夫志,悔与名山辞;绂冕谢知已,林园多后时。”《唐才子传》中说李颀“性疏简,厌薄世务”。性格疏放超脱的他,耐不得住官场的名缰利索的羁绊,尔虞我诈的算计,还不如这样约三五知己饮酒鸣琴似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来得逍遥自在。

  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情,有条不紊,收放自然,“圆如贯珠”(《国雅品》卷二)。这首诗最值得赏玩的应该是诗人多方映衬、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诚如《诗筏》所言:“只第二句点出‘琴’字,其余满篇霜月风星,乌飞树响,铜炉华烛,清淮云山,无端点缀,无一字及琴,却无非琴声,移在筝笛琵琶觱篥不得也。”诗人通过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刻画心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琴歌之美。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03-104 .2、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4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湖光秋色,景色宜人,姑娘荡着小船来采莲。她听凭小船随波漂流,原来是为了看到岸上的美少年。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姑娘没来由地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少年抛掷过去。猛然觉得被人远远地看到了,她因此害羞了半天。

船动湖光滟(yàn)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滟滟:水面闪光的样子。举棹:括号里的“举棹”“年少”,均为和声。年少:指少年男子。信船流:任船随波逐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无端:无故,没来由。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这首清新隽永的《采莲子》,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风物人情画,富有民歌风味。

  “船动湖光滟滟秋。”水波映出秋色,一湖清澈透明的秋水可以想见。短短一句话,便勾勒出一幅极富诗情画意的秋景图,用船动时“湖光滟滟”来显现秋色,足见作者构思之巧妙。在如此美丽的景色中发生的感情故事,也必定是浪漫而动人的。以景衬情,收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贪看年少信船流。”通过“信船流”,交代船动的原因。原来有一位英俊少年把采莲女吸引住了,她出神地凝视着意中人,以致船儿随水飘流而动。“贪看”二字,充分刻画了采莲女的情窦初开,大胆无羁。这种大胆无邪的目光和“信船流”的痴情憨态,把采莲女纯真热情的鲜明个性和对爱情的灼烈渴求,表现得神形毕肖。

  “无端隔水抛莲子。”“莲”谐音“怜”,有表示爱恋之意。姑娘采用了传统的谐音包含的双关隐语,巧妙地表露自己的情思,饶有情趣,富有江南民歌的特色。这一抛莲子,实在是太大胆,不仅是人世间的礼法,连少女自己的矜持也不顾了。

  “遥被人知半日羞。”从“遥”字可知看到的人离她很远,并未有什么表现,更没有笑她,或许根本没看到,只是采莲女的猜测而已,而她却以为心事被窥破而娇羞满面,可见采莲女虽然大胆却终究逃不过女儿家怕羞的心理。作者笔触到此戛然而止,留下无尽的悬念,让人玩味。当众少女和声再起时,可以想见,那是伴随着一片会心的欢笑的。

  湖水滟滟起波,姑娘心里也荡起层层波澜。突然,姑娘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这个充满戏谑、挑逗和爱慕的一掷,进一步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江南水乡姑娘大胆热情的性格。南朝以来,江南地区流行的情歌,常不直接说出“爱恋”、“相思”之类的字眼,而用同音词构成双关隐语来表示。

  此词人物刻画生动形象,风格清新爽朗,音调和谐,和声作用精妙,既有文人诗歌含蓄委婉、细腻华美的特点,又有民歌里那种大胆直率的朴实风格,自然天成,别有情趣,颇见作者纯圆浑熟的艺术造诣。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水夫谣

: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
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真是苦啊生长在这驿站旁边,官府强迫我去拉驿站的行船。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辛苦的日子多欢乐的时候少,在船上睡在沙上行像只海鸟。

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顶风逆流而上好像有千斤重,前面驿站遥遥后面烟波渺渺。

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
半夜沿着河堤冒着飞雪夹雨,受到府吏的驱使奔来又走去。

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夜里寒冷衣服湿我披上短蓑,胸磨破脚冻裂不忍痛又奈何!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
到天亮一夜的辛苦无处诉说,只好齐声合步吼起了拉船歌。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一间破旧的茅屋能值几个钱,因只是生我的地方离开不得。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我愿这河水化做平整的良田,永远让拉船人不再嗟地怨天。

参考资料:

1、 王长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科学出版社,2010:262-263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443-444

苦哉生长当驿(yì)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驿边:释站附近。驿,古代政府中的交通站。古代官府传递公文,陆路用马,水路用船,沿途设中间站叫驿站。水驿附近的百姓,按时都要被官府差遣去服役拉纤,生活极为艰苦。使:命令。牵驿船:给驿站的官船拉纤。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水宿沙行:夜里睡在船上,白天在沙滩上拉纤。

逆风上水万斛(hú)重,前驿迢(tiáo)迢后淼(miǎo)淼。
逆风上水:顶着风逆水而上。万斛重:形容船非常非常重。斛,容量单位,古时十斗为一斛。迢迢:形容水路的遥远。淼淼:渺茫无边的样子。

半夜缘堤(dī)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
缘堤:沿堤。他:指官家,官府。驱遣:驱使派遣。还复去:回来了又要去。

夜寒衣湿披短蓑(suō),臆(yì)穿足裂忍痛何!
蓑:一种简陋的防雨用具,用草或棕制成。臆穿:指胸口被纤绳磨破。臆,胸。穿,破。足裂:双脚被冻裂。忍痛何:这种疼痛怎么能够忍受呢?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
到明:到天亮。腾踏:形容许多人齐步走时的样子。歌:高声唱歌,指劳动时为了协调动作高声唱起劳动号子。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何所值:值什么钱?父母之乡:家乡。去:离开。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作:变作、化作。长:永远。

参考资料:

1、 王长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科学出版社,2010:262-263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443-444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
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这首诗以水边纤夫的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一个纤夫的内心独白,写出了水上服役难以忍受的苦痛,对当时不合理的劳役制度进行了控诉,写得很有层次。

  “苦哉生长当驿边”,诗一开头就以“苦哉”二字总领全篇,定下了全诗感伤的基调。水夫脱口呼出这一声嗟叹,说明他内心的悲苦是难以抑制的。这强烈的感情,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心灵。“官家使我牵驿船”,点出了使水夫痛苦的原因。古代官设的交通驿站有水陆两种,住在水边,要为水驿牵船服役。“官家使我”说明水夫拖船是被迫的。这两句是总写生长水边为驿站服役的痛苦心情。紧接着,诗人从“辛苦日多乐日少”至“齐声腾踏牵船歌”,用一大段文字,让水夫具体述说他牵船生活的悲苦。“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较前描写进了一步,用了一个比喻。把人比作海鸟,说纤夫的生活象海鸟一样夜宿水船,日行沙上,过着完全非人的生活。然后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具体描写纤夫从日到夜、又由夜到明的牵船生活。先写白天牵船的艰难。前一句,顶风一层,逆水一层,船重一层,详述行船条件的困难;行船如此艰难,而前面的驿站又是那样的遥远,水波茫茫无边无际,纤夫的苦难日子似乎永远没有尽头。后写黑夜牵船的辛酸。诗人写一个雨雪交加的寒夜,纤夫们披着短蓑,纤绳磨破了胸口,冻裂了双脚,一切辛酸他们都无可奈何地忍受着。一夜劳作,却无丝毫报酬,而是“到明辛苦无处说”,在凶残的官家面前,纤夫能够说什么呢?只好把满腔愤懑积郁在心里,“齐声腾踏牵船歌”,用歌声发泄内心的怨愤不平。

  而纤夫们却没有逃离这苦难的深渊。“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纤夫的全部财产只有一间茅屋,本不值得留恋,可故乡却又舍不得离开。即使逃离水乡,他们的处境也不会好到哪去。“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田家行》)没有了水上徭役,还会有陆上的徭役和租赋,田家遭受着官府同样的剥削和压迫。在无可奈何的境况下,纤夫只得把改变困境的希望寄托在这样的幻想中:“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水变平田当然不现实,即使变了平田,他们也一样遭受官府的压榨欺凌。

  诗对纤夫的心理描写细致而有层次,由嗟叹到哀怨,到愤恨,又到无可奈何,把其内心世界揭示得淋漓尽致。配合水夫思想感情的变化,诗歌不断变换韵脚,使人觉得水夫倾诉的哀愁怨愤是如此之多。由于充分揭示人物心理,水夫形象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诗人写的是一个水夫的自述,反映的却是整个水乡人民的痛苦生活。诗的语言既具有民歌通俗流畅之美,又具有文人作品凝炼精警之风,颇有特色。不用惊人之笔,不遣华美之词,诗人从看似平淡的细细描绘中表现真情,酝酿诗情。看似平淡无奇,实则余味无穷,正如宋王安石所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771-77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蜀国弦

:
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
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
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
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
枫树飘香,傍晚花草恬静,锦江水中,映出南山的倒影。

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
险石欲坠,野猿哀啼,半山竹云叫人发愁心惊。

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
一轮寒月高挂在秋夜的江畔,照得晶莹的沙粒闪闪发光。

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谁家的女子在这里哭泣,不忍辞别故土,走出瞿塘?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42、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8-29

(fēng)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
枫香:枫树有脂而香。郭璞注《尔雅·释木》云:“枫树似白杨,叶圆而岐,有脂而香,今之枫香是也。”锦水:即锦江。在今四川省境内,因此水濯锦,锦彩鲜润,故称濯锦江。南山:不详何山,当在锦江南岸。

惊石坠(zhuì)猿哀,竹云愁半岭。
惊石:危险骇人的山石。坠猿哀:用杜甫《泥功山》诗“哀猿透却坠”句意。坠:一作“堕”。竹云:一作“行云”。

凉月生秋浦(pǔ),玉沙粼(lín)粼光。
秋浦:秋日的水滨。唐张九龄《别乡人南还》诗:“东南行舫远,秋浦念猿吟。”粼粼:水流清澈貌;水石闪映貌。一作“鳞鳞”。

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qú)塘。
红泪:美女的眼泪。瞿塘:即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在四川省。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42、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8-29
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
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
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
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诗题“蜀国弦”,是乐曲名。李贺诗中多次写到蜀国弦,如“拂袖风吹蜀国弦”(《牡丹种曲》),“蜀国弦中双凤语”(《听颖师琴歌》),均指乐曲,可证此诗所写是蜀国乐曲。

  头两句说,傍晚,在微风细浪的濯锦江边,枫树散播着浓郁的芳香。野花静静地沐浴在金色的夕晖之中。碧绿的锦江水,倒映着南山青苍静穆的影子。这幅自然风景幽雅秀丽,令人悠然神往。画面上没有声音,但隐约表现出一股轻柔清丽、闲静恬美的音乐旋律。诗人在开篇既没有点出演奏者,也没有交待弹拨的是何种乐器,甚至连题中的弦字也未提及,而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用两幅形象鲜明的景物画面来描写音乐的情调和节奏,把读者一下子就引进美妙的音乐境界,感受到赏心悦耳,移情动志的音乐魅力。

  三、四句又展现出两幅自然景物画面。“坠猿哀”,用杜甫《泥功山》句意,写猿猴跳越山谷,坠落时发出哀啼。蜀地多猿,盛弘之《荆州记》云:“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清远;空岫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两句说:弦声由舒缓、轻柔、恬美忽而转为惊骇哀愁,好像高山危石,慑人魂魄,又似猿猱跃涧,坠谷哀鸣;听曲者的眼前还展现出绵延起伏的山岭,碧森森的竹林与雾濛濛的烟云在山半腰相绕,好象在互抒愁思。这一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同时显露,诗人还用了带着强烈感情色彩的“惊”、“哀”、“愁”这几个字眼,渲声弦声,使人心惊胆颤、哀愁感伤的巨大艺术力量,暗示出弦乐曲调已发生了由低到高、由徐到疾、由轻柔婉转到激越紧张的骤变。

  五、六两句,诗人所描写的弦声又由刚转柔,形象地表现出一弯凉月,从清冷的秋浦之上冉冉升起,月光射入水中,照见水底白沙,粼粼有光的景象。凉月秋浦、清水白沙,弦声多么明净、凄清、幽冷!乐曲的旋律起伏回荡,倏忽变化,如波翻浪涌,姿态横生。

  收尾两句,诗人描绘乐声的手段又有变化,由前三联借自然景色状乐声转为以社会人事表声情。“红泪客”用了王子年《拾遗记》的一个典故:魏时女子薛灵芸和父母分别时依依不舍,泪下沾衣,途中用玉唾壶承泪。到京师,壶中泪凝如血。这两句说:弦声忽然又显得如泣如诉,好象传说中与家乡亲人离别的女子,泪落如雨,凝而为血,不愿越过蜀国的门户瞿塘峡。前三联用鲜明可视的物象直接描绘弦声,这一联以带着浓烈哀伤情思的事象诱人去联想弦声,表现的素材是不同的。比较起来,这一联的事象不如前三联的物象那么具体易感,但仍然可以想象得出,这支蜀国弦乐曲至此奏出了高潮——那瞿塘峡狂风的呼啸声和涡流的咆哮声,交织着女子呜咽悲哭之声,传达出一股强烈而缠绵的恋乡之情,摇撼着读者的耳鼓,叩击着读者的心弦,全诗就在这感情的高潮中戛然而止。

  关于《蜀国弦》的题旨,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清初姚文燮钩稽史实,以史证诗,以比兴之义逐一诠释诗中意象的政治含蕴,推定此诗“为迁客伤”,未免捕风捉影,穿凿附会。但他指出诗中写“蜀弦之哀”,又认为“诸本仅注弦,觉少清味”,还是中肯的。诗中交织地描写枫香花静、水影南山之清丽恬美,凉月秋浦、玉沙粼粼之凄清幽冷,以及红泪客不肯过瞿塘之缠绵哀伤,可以说诗人是借写蜀弦之悲喜哀乐,抒写对蜀国的怀恋情绪。这样理解比较恰当。

  《蜀国弦》描写音乐形象鲜明,变化倏忽,精细入微,在表现手法上颇有独到之处。它不同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采取以声摹声,而是侧重以形写声,并充分调动了视、听、触、味等多种感觉。诗中的“香”、“静”、“凉”分别从味觉、触觉着笔;即以视觉来说,就兼写了形、影、光、色、动、静。更妙的是,诗人所创造的各种各样的意象,都是蜀地特有的风光、景物、传说,用它们来描状蜀国弦声,更显得丝丝入扣,从而精确地传达出蜀国弦声独特的韵味。《蜀国弦》又不同于李贺描写音乐的另外两首名作《李凭箜篌引》和《听颖师弹琴》。那两首诗在意象的光怪陆离和意境的诡幻斑烂方面胜于《蜀国弦》,但它们都在诗中点明了演奏者、演奏的乐器,甚至写出乐器的形质;《蜀国弦》除标题外,篇中无一字提及弦,亦自有其含蓄蕴藉、诱人寻味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8-2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老将行

: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当年十五二十岁青春之时,徒步就能夺得胡人战马骑。

射杀行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年轻力壮射杀行中白额虎,数英雄岂止邺下的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身经百战驰骋疆场三千里,曾以一剑抵当了百万雄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汉军声势迅猛如惊雷霹雳,虏骑互相践踏是怕遇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卫青不败是由于天神辅助,李广无功却缘于命运不济。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自被摈弃不用便开始衰朽,世事随时光流逝人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当年象后羿飞箭射雀无目,如今不操弓疡瘤生于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象故侯流落为民路旁卖瓜,学陶令门前种上绿杨垂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行对虚牖。
古树苍茫一直延伸到深巷,寥落寒行空对冷寂的窗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誓学耿恭在疏勒祈井得泉,不做颍川灌夫为牢骚酗酒。

贺兰行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贺兰行下战士们列阵如云,告急的军书日夜频频传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持节使臣去三河招募兵丁,招书令大将军分五路出兵。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老将揩试铁甲光洁如雪色,且持宝剑闪动剑上七星纹。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愿得燕地的好弓射杀敌将,绝不让敌人甲兵惊动国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莫嫌当年云中太守又复职,还堪得一战为国建立功勋。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步行”句:汉名将李广,为匈奴骑兵所擒,广时已受伤,便即装死。后于途中见一胡儿骑着良马,便一跃而上,将胡儿推在地下,疾驰而归。见《史记·李将军列传》。夺得:一作“夺取”。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yè)下黄须儿!
“射杀”句:与上文连观,应是指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时,多次射杀山中猛虎事。白额虎(传说为虎中最凶猛一种),则似是用晋名将周处除三害事。南山白额虎是三害之一。见《晋书·周处传》。中山:一作“山中”,一作“阴山”。肯数:岂可只推。邺下黄须儿:指曹彰,曹操第二子,须黄色,性刚猛,曾亲征乌丸,颇为曹操爱重,曾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这句意谓,岂可只算黄须儿才是英雄。邺下,曹操封魏王时,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pī)(lì),虏(lǔ)(qí)崩腾畏蒺(jí)(lí)
蒺藜:本是有三角刺的植物,这里指铁蒺藜,战地所用障碍物。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卫青:汉代名将,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弟,以征伐匈奴官至大将军。缘:因为。数:命运。奇:单数。偶之对称,奇即不偶,不偶即不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cuō)(tuó)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飞箭无全目:这里只是强调羿能使雀双目不全,于此见其射艺之精。飞箭:一作“飞雀”。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故侯瓜:召平,本秦东陵侯,秦亡为平民,贫,种瓜长安城东,瓜味甘美。先生柳:晋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因门前有五株杨柳,遂自号“五柳先生”,并写有《五柳先生传》。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liáo)落寒山对虚牖(yǒu)
苍茫:一作“茫茫”。连:一作“迷”。

(shì)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yǐng)川空使酒。
疏勒:指汉疏勒城,非疏勒国。颍川空使酒:灌夫,汉颍阴人,为人刚直,失势后颇牢骚不平,后被诛。使酒:恃酒逞意气。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xí)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mù)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聊持:且持。星文:指剑上所嵌的七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chǐ)令越甲鸣吾君。
“耻令”句:意谓以敌人甲兵惊动国君为可耻。呜:这里是惊动的意思。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xūn)
取:一作“树”。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这首诗叙述了一位老将的经历。他一生东征西战,功勋卓著,结果却落得个“无功”被弃、不得不以躬耕叫卖为业的可悲下场。边烽再起,他又不计恩怨,请缨报国。作品揭露了统治者的赏罚蒙昧,  冷酷无情,歌颂了老将的高尚节操和爱国热忱。

  全诗分三段,开头十句为第一段,是写老将青壮年时代的智勇、功绩和不平遭遇。先说他少时就有李广之智勇,“步行”夺得过敌人的战马,引弓射杀过山中最凶猛的“白额虎”。接着改用曹操的次子曹彰故事,彰绰号黄须儿,奋勇破敌,却功归诸将。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描绘老将的智勇才德。接下去,以“一身转战三千里”,见其征战劳苦;“一剑曾当百万师”,见其功勋卓著;“汉兵奋迅如霹雳”,见其用兵神速,如迅雷之势;“虏骑崩腾畏蒺藜”见其巧布铁蒺藜阵,克敌制胜。但这样难得的良将,却无寸功之赏,所以诗人又借用历史故事抒发自己的感慨。汉武帝的贵戚卫青所以屡战不败,立功受赏,官至大将军,实由“天幸”;而与他同时的著名战将李广,不但未得封侯授爵,反而得罪、受罚,最后落得个刎颈自尽的下场,是因“数奇”。这里的“天幸”,既指幸运之“幸”,又指皇帝宠幸;“数奇”,既指运气不好,又指皇恩疏远,都是语意双关的。诗人借李广与卫青的典故,暗示统治者用人唯亲,赏罚失据,写出了老将的不平遭遇。

  中间十句为第二段,写老将被遗弃后的清苦生活。自从被弃置之后老将便“衰朽”了,岁月蹉跎,心情不好,连头发都白了。他昔日虽有后羿射雀而使其双目不全的本领,但久不习武,双臂就如同生了疡瘤,很不利落了。古人常以“柳”谐“瘤”,并且“杨”“柳”通假。在这里诗人以“杨”谐“疡”(疮)是照顾到诗的平仄声调。老将被弃,疡生左肘,却还得自寻生计,“路旁时卖故侯瓜”。“故侯”,指秦东陵侯召平,秦破,为布衣,种瓜于长安东城。这里说他不仅种瓜,而且“路旁时卖”,可知生活没有着落;“门前学种先生柳”,也是指他以耕作为业的意思。陶渊明门前有五柳,因自号“五柳先生”。至于住处则是“苍茫”一片“古木”丛中的“穷巷”,窗子面对着的则是“寥落寒山”,这更见世态炎凉,门前冷落,从无宾客往还。但是老将并未因此消沉颓废,他仍然想“誓令疏勒出飞泉”,象后汉名将耿恭那样,在匈奴疏勒城水源断绝后,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终于又得泉水却敌立功;而决不像前汉颍川人灌夫那样,解除军职之后,使酒骂坐,发泄怨气。

  最末十句为第三段,是写边烽未熄,老将时时怀着请缨杀敌的爱国衷肠。先说西北贺兰山一带阴霾沉沉,阵战如云,告急的文书不断传进京师;次写受帝命而征兵的军事长官从三河(河南、河内、河东)一带征召大批青年入伍,诸路将军受诏命分兵出击。最后写老将,他再也呆不住了,先是“拭拂铁衣如雪色”,把昔日的铠甲摩擦得雪亮闪光;继之是“聊持宝剑动星文”,又练起了武功。他的宿愿本就是能得到燕产强劲的名弓“射天将”擒贼擒王,消灭入寇的渠魁;并且“耻令越甲鸣吾君”,绝不让外患造成对朝廷的威胁。结尾为老将再次表明态度:“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借用魏尚的故事,表明只要朝廷肯任用老将,他一定能杀敌立功,报效祖国。魏尚曾任云中太守,深得军心,匈奴不敢犯边,后被削职为民,经冯唐为其抱不平,才官复旧职。

  这首诗十句一段,章法整饬,大量使事用典,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刻画出“老将”的艺术形象,增加了作品的容涵量,完满地表达了作品的主题。沈德潜《唐诗别裁》谓“此种诗纯以对仗胜”。诗中对偶工巧自然,如同灵气周运全身,使诗人所表达的内容,犹如璞玉磨琢成器,达到了理正而文奇,意新而词高的艺术境界。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