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郎官湖

:
仙翁薄暮醉酒归,杖藜迷却高阳池。
清风吹花绿阴倒。我笑谓是秋云移。
还乘贯月槎,夜过郎官湖。
峥嵘星斗入江汉,荡漾槎影如鲸鱼。
九华之真人,邀我倒玉壶,
麒麟擘脯供行厨。依稀仙乐在空际,
碧山四映寒蟾孤。举酒酌寒蟾,
明月下饮姮娥俱。霓裳拂云锦,
万荷露泻琼瑶卮。麾幢晻霭罗烟空,
乃有三皇所授之玉童。风前飘飘曳广带,
对立十二秋芙蓉。清香九曲银河通,
真人绿发披春风。锦袍玉雪照天地,
口说姓字安南公。是公多逸气,
略与古昔贤豪同。时能扫月色,
延我石室烟萝中。又言昔同张谓所游地,
长叹一覆丹霞钟。风吹仙药度溪去,
我亦醉卧香鑪峰。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邓牧

邓牧(1246—1306),元代思想家。字牧心,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年十余岁,读《庄》、《列》,悟文法,下笔多仿古作。 20篇诗文

猜你喜欢

鹧鸪天·花界倾颓事已迁

:
花界倾颓事已迁。浩歌遥望意茫然。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
横翠嶂,架寒烟。野花平碧怨啼鹃。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沉思到酒边。

花界倾颓事已迁。浩歌遥望意茫然。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
七真道观已经倾塌颓败了,世间的人事已经发生了沧桑巨变。心中激荡着一种郁气便放歌远望,但依然免不了意气萧飒,心绪茫然。江山历经千劫,帝王的瑞气几度消亡,朝代几经变迁,在春风吹来的桃花、李花中又过了一年。

横翠嶂,架寒烟。野花平碧怨啼鹃。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沉思到酒边。
远山横亘大地,好似一道道青翠的屏障;寒意未退的云岚悬浮在山顶,犹如架起一条通向天际的桥梁。原野上长满了野花,杜鹃悲凄地啼叫着,好像在向世人诉说自己的哀怨。这一切都让人忍不住质问“何限人间梦”,而面对一切的未知,只有到那能解千古忧的酒里寻找答案了。

参考资料:

1、 (宋)苏轼等著.豪放词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12:第236页2、 苏轼等著;崇贤书院释译.图解豪放词:黄山书社,2016.03:第236页

花界倾颓事已迁。浩歌遥望意茫然。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
鹧(zhè)鸪(gū)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于中好”。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七真洞:即纪念七真的道观,道家以茅盈、许穆等七人为七真。花界:犹香界,指佛寺。词中指道观。王气:象征帝王运数的瑞气。千劫:极言时间之久。

横翠嶂,架寒烟。野花平碧怨啼鹃。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沉思到酒边。
平碧:犹平芜。

参考资料:

1、 (宋)苏轼等著.豪放词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12:第236页2、 苏轼等著;崇贤书院释译.图解豪放词:黄山书社,2016.03:第236页
花界倾颓事已迁。浩歌遥望意茫然。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
横翠嶂,架寒烟。野花平碧怨啼鹃。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沉思到酒边。

  词的上片以佛比道,感朝代之兴替;下片写荒凉满目,叹人事之无常,寄寓了词人对人生、历史的无限深思。全词尽管体制短小,却写得境界开阔,气象宏大,同时又笔触细腻,不失婉柔。

  词的上片起首紧扣词题,叙写眼前“七真洞”的景况:“花界倾颓事已迁”。“花界”(道教宫观)本是尘世中的众生躲避灾祸追求解脱的一块圣土,当年也曾是香火不断,信徒云集,而这样的往“事”如今早已“迁”变无存了,就连其自身也已颓败崩塌,七真洞盛衰迁移在词中显然是整个世事沧桑巨变的一个缩影。接下来词人并未继续描绘眼前道观“倾颓”的景象,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山河大地,发出了“浩歌遥望意茫然”的感慨。词人高歌长啸,意欲抒泄心头的郁闷,然而怅惘迷茫的意绪却是无法摆脱。

  面对颓败的道观和大好的“江山”,他陷入了历史兴亡的深思和困惑之中:“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古代的望气之术认为天子所在之地的上空有象征帝王运数的祥瑞的“王气”。史载,词人通晓“星历、筮卜、杂算”等古代方术,作为缺乏现代科学意识的古代文人,他自然相信眼前的燕京古城有着凝聚不散的帝王之气;然而无情的事实使他看到的则是一座座高耸的帝王大厦接连的崩塌。一个“空”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在他难以理解的历史兴亡面前所感到的惊愕与困惑。“桃李春风”一句又以大自然的永恒更进一步反衬世事的沧桑翻覆。由此,词人的“茫然”之慨犹如出岫之云,浓浓地弥漫了词的上片。

  下片“横翠嶂,架寒烟,野花平碧怨啼鹃”三句承接“桃李春风又一年”继续写“遥望”所见的自然景象:远山横亘大地,好似一道道青翠的屏障;寒意未退的云岚悬浮在山顶,犹如架起一条通向天际的桥梁。一片碧绿的草原上点缀着朵朵艳丽的野花;杜鹃悲凄地啼叫着,好像在向世人诉说自己的哀怨。这一切看似全为眼前景色的描写,而实则皆是心中情语的吐露。迷茫的山峦、荒凉的原野、悲鸣的啼鹃,无一不透露着词人茫然、失落、悲凉和怅惘的心境。一个“寒”字、一个“怨”字,便是词人这种心境的标志。

  至煞尾处,词中的这种情感则由隐而显:“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沉思到酒边”,面对这世道的沧桑翻覆、人事的盛衰兴亡,词人苦苦地思索,只觉得它如同梦幻一般无法理解和把握,于是只有借酒来解脱这深深的迷茫和无奈了。词的最后两句,既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的清淡之风,同时又体现了词人悲慨激越的豪健之气,“出世”与“人世”的矛盾同时融合在了词句之中。

  在表现手法上,全词通过把眼前荒败的台观与远处生机的野草闲花相互映托,来达到显衬人事无常之艺术效果,颇具气象。又通过移情于物,使烟泛寒,鹃啼怨,来寄慨词人之幽情,抒发作者之百感交集,造成了很深的意境。又以“横”写山峦,以“架’’写云烟罩峰,体物无不工细。全词的特点是淡而穆,格调清放俊健。

参考资料:

1、 田军,王洪等主编.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08 第1版:第91页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元明清词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08:第13-1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天净沙·星依云渚溅溅

:
星依云渚溅溅,露零玉液涓涓,宝砌哀兰剪剪。碧天如练,光摇北斗阑干。
星依云渚溅溅,露零玉液涓涓,宝砌哀兰剪剪。碧天如练,光摇北斗阑干。
空中的流星沿着银河闪动,有如浪花飞溅,露珠零落就像玉液涓涓。夜天里兰草虽已衰谢但还齐整如剪。碧蓝天空如绸练,波光摇动北斗星正横斜西天。

参考资料:

1、 《元曲300首赏析》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三十九篇
星依云渚(zhǔ)溅溅,露零玉液涓(juān)涓,宝砌(qì)哀兰剪剪。碧天如练,光摇北斗阑(lán)干。
云渚:银河。溅溅:指急速奔流的流水声。零:落下。宝砌:同玉砌,指玉石砌成的台阶。剪剪:整齐的样子。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元曲300首赏析》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三十九篇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双调·水仙花

: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天上的织机已经停止了编织,月梭儿闲在一旁。石壁上高高地垂下一条如雪的白练,闪着寒光。冰丝带着雨水,挂在天空中,晒了几千年了,都还没有晒干。晶莹的露珠冰凉冰凉在,人忽然觉得身上的衣服有些单薄。这瀑布啊,如白虹一头扎进涧中饮吸一般,像玉龙扑下山冈一样,又像晴天里的雪片在沙滩上飞舞。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704页2、 关汉卿.《元曲三百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183页
天机织罢月梭(suō)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xiāo)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qiè)衣单。似白虹饮涧(jiàn),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雪练:像雪一样洁白的绢。霄汉:此指天空。似白虹饥涧:意为像白虹吞饮涧水一样。玉龙下山:喻瀑布从山顶奔流而下,如玉龙下山一般。晴雪飞滩:意为瀑布溅起的水花,像雪花一样,落在沙滩上。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704页2、 关汉卿.《元曲三百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183页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此曲起首两句,从意义上说是流水对,即出句与对句连续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天上的织机停止了工作,一匹雪白的绸绢从危立的石壁上方高垂下来,寒光闪闪,瀑布的形象既雄壮,又飘逸。“天机”、“月梭”、“石壁高垂”,无不形象恢弘,这就自然而然使人慑服于这条“雪练”的气势,收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雪练”不仅气势雄壮,而且构造奇特。原来它粗看是一匹整幅,细细望去,却可以析成一缕缕带雨的冰丝。元人伊世珍《嫏嬛记》载,南朝沈约曾遇见一名奇异的女子,能将雨丝缫丝织布,称为“冰丝”,乔吉可能也知晓这一民间传说。“冰丝”与“雪练”照应,而“雨”又是“冰丝”的构成原质,从“雪”到“冰”再到“雨”,既有色彩上的由纯白而渐至透明,又有意态上的由静入动。奇景激发了诗人的奇想,于是得到了“几千年晒未干”的奇句。说它奇,一来是因为未经人道,有谁想过瀑布的冰丝还需要“晒”,而事实上确是晒不干的呢!二来是这一句由空间的壮观度入时间的壮观,所谓“思接千载”,从而更增重了瀑布的雄伟感。

  前面的四句以丰富的联想、夸侈的造语,推出了瀑布在天地间的整体形象,其实是远观。“露华凉”的第五句出现了观察者的主体——“人”。“人怯衣单”应“凉”,而“凉”又遥应前面的“雪练寒”。不过前文的“寒”是因瀑布的气势、色光而产生的心理感觉,而此处的“凉”则更偏重生理感觉。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微妙的细节,影示了自己向瀑布的步步逼近。

  末尾三句就是在情形下对瀑布的深入刻画。“白虹饮涧”,出于“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宋沈括《梦溪笔谈》,这一传说起源颇古,甲骨文中就有“有出虹自北,饮于河”的卜辞。这句是在瀑流与涧面的交接处仰视瀑身,因其高入半空,故说它好似天上的白虹一头栽进涧中吸水。“玉龙下山”,是指瀑布的近端沿山壁蜿蜒奔流的姿态,苏轼写庐山瀑布,有“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语,元好问也有“谁着天瓢洒飞雨,半空翻转玉龙腰”《黄峪》的诗句,可见诗人们常将夭矫的游龙与瀑流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晴雪飞滩”,则是流瀑在浅水处撞击山石,迸溅水花如雪的奇观。这三句不但动态婉然,而且色彩鲜明,如同特写。既有全景的壮观,又有区段的特写,瀑布的形象,就充实丰满,历历在目了。

  这首诗运用比喻手法写瀑布之壮观,这首小令写瀑布能如此鲜明壮观,生动形象,原因之一是比喻艺术极为高超。“雪练”“冰丝”“带雨”“露华”是借喻,“白虹”“玉龙”“晴雪”是明喻。多角度、多层面的比喻,既描画出瀑布的动态,也写出它的静态,还写出它的色相。更为难得的是写出它流走飞动的神韵。由于多种比 喻效果的产生,虽然曲中不见“瀑布”二字,但瀑布的奇观韵味却极为生动地表现出来。有人称乔吉是曲家之李白,如果从雄奇豪迈的浪漫主义风格看确实相类。

参考资料:

1、 关汉卿.《元曲三百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183页2、 钱海水等.《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上海文学出版社,201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醉太平·泥金小简

:
泥金小简,白玉连环,牵情惹恨两三番。好光阴等闲。景阑珊绣帘风软杨花散,泪阑干绿窗雨洒梨花绽,锦斓斑香闺春老杏花残。奈薄情未还。
泥金小简,白玉连环,牵情惹恨两三番。好光阴等闲。景阑珊绣帘风软杨花散,泪阑干绿窗雨洒梨花绽,锦斓斑香闺春老杏花残。奈薄情未还。
用金屑涂饰的信笺,白玉连环,牵愁惹恨两次三番,大好的光阴轻易地被闲抛在一边。风吹绣帘凋零破败杨花飘散,泪珠飞洒雨打绿窗,梨花绽放银白灿烂,锦绣斑斓暮春时节杏花零落凋残,无奈薄情人仍未回还。

参考资料:

1、 杨永胜,何红英主编,唐代宋词元曲大鉴赏,外文出版社,2012.05,第401页
泥金小简,白玉连环,牵情惹恨两三番。好光阴等闲。景阑(lán)珊绣帘风软杨花散,泪阑干绿窗雨洒梨花绽,锦斓(lán)斑香闺春老杏花残。奈薄情未还。
泥金小简:用金屑涂饰的信笺。泥金:金屑,金末。白玉连环:白玉制的手饰,此指爱情信物。景阑珊:意谓好景已尽。阑珊衰败状。泪阑干:泪水纵横。阑干,纵横貌。锦斓斑:形容落花缤纷。

参考资料:

1、 杨永胜,何红英主编,唐代宋词元曲大鉴赏,外文出版社,2012.05,第401页
泥金小简,白玉连环,牵情惹恨两三番。好光阴等闲。景阑珊绣帘风软杨花散,泪阑干绿窗雨洒梨花绽,锦斓斑香闺春老杏花残。奈薄情未还。

  这是一首闺怨之作,写闺中少妇的相思之情。开头四句写女子爵愁的起凼。“泥金简…‘臼玉环”是溥情郧的曾用之物,睹物思人,回忆往事,愈发牵出了几番愁怨。“景阑珊”以下三个鼎足对句,铺垫了“好光阴等闲”,表现女子容颜渐老,虚度年华的悲哀。结句“奈薄情未还”点明主旨,说明女子的这一切愁怨都只因“忆归”而起。

  “好光阴等闲”以下四句,感叹大好春光白白流逝。这显然是一语双关。少女的青春如同这春天的美景,也在渐渐逝去。最后一句,“奈薄情未还”,包含着对心上人的怨恨,同样是表现少女的思念之切。小令借景写情,托物兴感,感情深沉细腻,文辞自然流畅。

参考资料:

1、 杨永胜,何红英主编,唐代宋词元曲大鉴赏,外文出版社,2012.05,第40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沉醉东风·恰离了绿水青山那搭

:
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直吃的欠欠答答。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早来到竹篱茅舍答家。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直吃的欠欠答答。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刚刚离开了自己居住的绿水青山之地,早早地来到竹篱茅舍答家。路畔的野花开的正旺,村头开着一家酒家。直吃得我酩酊大醉。即使喝醉了山童也不会嘲笑咱。摘下路边的菊花,在白发上乱插。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沉醉东风·恰离了绿水青山那搭
恰离了绿水青山那答,早来到竹篱(lí)茅舍人家。野花路畔开,村酒槽(cáo)头榨(zhà)。直吃的欠欠答答。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恰:刚才。那答:那块,那边。早来:已经。槽头:酿酒的器具。欠欠答答:疯疯癫癫,痴痴呆呆。形容醉态。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沉醉东风·恰离了绿水青山那搭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