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作
群阴侮阳德,雨阵春嘈嘈。白晓惨成夜,瓦口生飞涛。
凝云列山鞘,冷气攒衣刀。径闹有松竹,庭卧唯蓬蒿。
花淫得罪陨,莺辩知时逃。隰苗出水短,木菌随日高。
微吟雅于乐,快饮甘如膏。朱曦待未见,天盖空牢牢。

群阴侮阳德,雨阵春嘈嘈。白晓惨成夜,瓦口生飞涛。
凝云列山鞘,冷气攒衣刀。径闹有松竹,庭卧唯蓬蒿。
花淫得罪陨,莺辩知时逃。隰苗出水短,木菌随日高。
微吟雅于乐,快饮甘如膏。朱曦待未见,天盖空牢牢。
憔悴城南短李绅,多情乌帽染黄尘。
我就是城南那憔悴短小的李绅,多愁善感,乌纱帽上落满黄尘。
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
苦读诗书,却不明白平生所历世事;阅尽世态,空留下未曾殉国之身。
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
眼看着落日残照下的江山,还是叫一壶酒吧;不见那西风萧瑟中的天地,正要愁杀士人!
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
任凭它蜂蝶为黄花老去而发愁,明月下的园林里,自有一派小阳春。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01:第984页憔(qiáo)悴(cuì)城南短李绅,多情乌帽染黄尘。
李绅:中唐诗人,有诗名。因身材短小精悍。时称“短李”。
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
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
任他蜂蝶(dié)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
小春:又称小阳春。农历十月,尚少寒意,有如初春故称。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01:第984页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写中唐诗人李绅,并以李绅自况。自居易《拙集编成十五卷因题卷来戏赠元九李二十》云:“每被老元偷格调,苦教短李伏歌行。”可见时人称之为“短李”。首联所写就是这件事。这两句说,城南的矮小诗人李绅,经历坎坷,形容憔悴。他多愁善感、系念世事,乌黑的帽子上落满尘土。两句诗用粗线条钩勒出李绅,也是作者自己的形象,手法洗炼。颔联即从首联引申而来,展开“憔悴”、“多情”的含蕴,笔墨也从以李绅自比转向直接叙写自身。虽刻苦攻读,手不释卷,对平生所历世事却不甚了然;饱经风霜,阅尽世态,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好河山任人践踏,一腔热血无从抛洒。这联的出句和对句的前后两部份,各自形成鲜明的对比。“读书”而“不了平生事”,“阅世”而“空有后死身”,出语舒缓,感情却十分愤激。颈联推开一层,是赋也是比。落日残照,是眼前实景,也象征着南宋王驯的没落凋零,飒飒西风则象征着笼罩在南宋国土上的萧瑟寥落气氛。“落日”、“西风”,景象悲壮,令人想起相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中的名句:靠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不过,粱栋诗中“落日”、“西风”带有更为强烈的时代悲剧色彩。“唤酒”、“愁人”,与首联的“憔悴舻、“多情”相应,写出了在天下多故的南宋束年一个正直士大夫忧心如焚的心理状况,感情十分沉痛。前面三联,气氛沉重压抑,结尾两句却陡然一转,格调为之一振。蜂蝶黄花老,翻用苏东坡诗意。这里是说,尽管秋色愁人,然而在明月的照临之下,园林小春的景色还是十分动人的。农历十月间,阳光和煦,景色宜人,大有春意,故称小春。尾联让人想起鲁迅先生“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诗句。尾联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肃杀中透露出生机,痛苦中孕育着希望,它表达了作者身处逆境泰然自若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以舒缓的笔调,似乎只写自己阅尽沧桑后与世无争的淡泊,而这种淡泊中,表现出作者的愤激和无奈。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01:第984页街头女儿双髻鸦,随蜂趁蝶学夭邪。
街头都是踏青的姑娘们,头上梳着乌黑的双暂,打扮得很漂亮。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她们随着在花丛中飞舞的蜂呀、蝶呀,做出种种天真娇娆的姿态。
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
东风,这春天的使者,好像也在过清明节呢,吹得特别柔和。你看,它吹得来禽开了一树多么美丽的花!
参考资料:
1、 于石编著.中国传统节日诗词三百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21页2、 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01:第513页街头女儿双髻(jì)鸦,随蜂趁蝶学夭邪。
双髻鸦:又称双鸦,少女头上的双髻。鸦:比喻黑色,形容妇女鬓发,所谓“双发若鸦”,“云鬓堆鸦”。妖邪:袅娜多姿。
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qín)一树花。
来禽:即沙果。也称花红、林檎、文林果。果味甘美,能招众禽,故名。
参考资料:
1、 于石编著.中国传统节日诗词三百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21页2、 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01:第513页参考资料:
1、 乐云,黄鸣主编.中华诗文鉴赏典丛 唐宋诗鉴赏辞典:崇文书局,长江出版传媒,2015.08:第587--588页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东风静、细柳垂金缕。望凤阙、非烟非雾。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梨花还染着夜月的银雾,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皇家宫苑关不住阳春,春光延伸到遥远的城门。御沟里涨满新水,暗暗地流向南浦。细柳垂丝丝金缕,东风平和静穆。望壮丽宫阔高耸入云,那并不是烟雾霏霏的仙境。清平时代,朝中和民间多么欢悦。帝城条条大路,喧响着箫声鼓乐。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饧香更、酒冷踏青路。会暗识、夭桃朱户。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
黄莺儿歌声断续,小燕子飞来飞去。绿水中倒映着岸边台榭,秋千影随水波荡漾不伍。一对对游女,聚集着做斗草游戏,踏青路上洋溢着卖糖的香气,到处是携酒野宴的人,你也许会幸运地认识那人面桃花相映的朱门。少年跨着雕鞍宝马,向晚时在一起欢聚,酣醉中,衣襟上沽惹着片片落红、点点飞絮。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清明看、汉宫传蜡炬。散翠烟、飞入槐府。敛兵卫、阊阖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正是轻寒轻暖宜人的长昼,云天半阴半晴的日暮,在这禁火时节,青年们已把新妆试著。岁华恰到最佳处,清明时看汉宫传送蜡浊,翠烟缕缕,飞进门前种槐的贵人府。兵卫全都撤除,皇宫敞开千门万户,不再听到传诏宣旨,停止了一切的公务。
参考资料:
1、 朱孝臧 著 李炳勋 编注.宋词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165-1672、 上疆邨民.宋词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70-1713、 沙灵娜.宋词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327-330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东风静、细柳垂金缕。望凤阙(què)、非烟非雾。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太平箫鼓。
内苑:皇宫花园。青门:汉长安东南门,后泛指京城城门。浦:水边,这里泛指京城外面的江河。凤阙:汉代宫阙名。非烟非雾:指祥瑞之气。庆云是一种彩云,古人迷信,认为是祥瑞之气。九陌:汉长安城中有八街、九陌。后来泛指都城大路。
乍莺儿百啭(zhuàn)断续,燕子飞来飞去。近绿水、台榭(xiè)映秋千,斗草聚、双双游女。饧香更、酒冷踏青路。会暗识、夭桃朱户。向晚骤、宝马雕鞍(ān),醉襟(jīn)惹、乱花飞絮。
乍:恰好,正是。啭:鸟声宛转。榭:建在高台上的宽敞屋宇。斗草:古代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饧(xíng):糖稀,软糖。 踏青:指春天郊游。夭桃:茂盛而艳丽的桃花。漏永:夜漫长。
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清明看、汉宫传蜡炬。散翠烟、飞入槐府。敛兵卫、阊(chāng)阖(hé)门开,住传宣、又还休务。
禁火:古俗寒食日禁火三天。三分:很,最。槐府:贵人宅第,门前植槐。收敛,引申为撤离。阊阖:宫之正门。住传宣:停止传旨、宣官员上殿。休务:停止公务。
参考资料:
1、 朱孝臧 著 李炳勋 编注.宋词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165-1672、 上疆邨民.宋词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70-1713、 沙灵娜.宋词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327-330全词用赋的铺张扬厉之笔法极力铺叙京城清明时节的节序风光,粉饰出一片虚假的太平繁荣景象。词分上、中、下三片,上片写宫苑中的春景,由内及外;中片写郊外之游,具体描写莺歌燕舞、各色人物游冶欢乐的情形;下片写贵族宅院中的喜庆景象。
上片写春到京城,将优美的春景,归结为“朝野多欢”、“箫鼓”盈衢的“太平气象”。“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首二句写景,收入了梨花、海棠、夜月、朝雨这一系列意象,色彩清丽,并未沾染上多少宫廷的富贵气息。“内苑春”四句写春意由皇宫内苑延向民间,渲染出一片春意融融的景象。“东风静”四句,描写东风拂柳的春日景象和皇宫楼阙的巍峨,烘托出帝王之家的祥和与高贵。东风和煦闲静,细柳静静地垂拂着金黄色的柳丝,远远望去,皇宫楼阙金碧辉煌,朦朦缥缈,却非烟非雾。“好时代”四句全是颂扬之词,粉饰出一片虚假的太平景象。
中片写市井之繁华热闹。流莺宛转,燕子去来,近水台榭映秋千,成双游女戏斗草。卖场携酒,踏青祭扫,游人往返不绝,犹有留情于“夭桃朱户”人家者。仍归结为贵族子弟纵马豪饮的游冶逸兴。“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这二句写莺歌燕舞,既是对景物的描绘,也象征着太平盛世的祥和安宁。“近绿水”四句描写了荡秋千和斗百草两种游戏场面,姑娘们的嬉耍在无形之中为春天增添了不少美色。“饧香更”四句描写了踏青路上的热闹景象,暗示了这也正是青年男女们恋爱的季节。“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中片歇拍二句描写了富贵子弟的狂饮醉归,暗衬出一派醉生梦死的承平景象。
下片借寒食清明习俗禁火,宫中以蜡烛分赐近臣,及弛禁开门,住宣休务等事,写皇上降恩,与百僚同乐,以此颂圣。“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这二句交待了天气和节候特征,暗示天下风调雨顺,人心舒畅。“禁火天”描写了民间“试新妆”的喜气,呈现出一派万象更新的可喜气象。“清明看”四句,描写了宫廷传蜡烛“燃薪火”的盛况,进一步渲染了万象更新的盛世气象。“敛兵卫”四句描写了节日里皇宫朝廷的安宁气象,“敛兵卫”而洞开宫廷大门,具体印证了前面的“太平”;“又还休务”则是对“朝野多欢”的一个总的收束。全词也在这样一片太平祥和的氛围中戛然而止。
统观全篇,是一种竭力罗列铺陈的赋体写法。比之于出自真情实感的抒情词作来,其文与价值或要逊色得多,但就当时文学现象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诗词体式“应制体”来看,也还是写得比较成功的,故得到一些评词者的赞许。全词铺叙勾勒,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处处照应;语言雅洁富丽,修饰精工自然,既具音律美,又具意境美。
参考资料:
1、 上疆邨民.宋词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70-1712、 沙灵娜.宋词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327-330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长夜里,虽然放下了帘幕,小楼上依旧寒气逼人。可恨那萧萧飒飒的无情风雨,在夜里摧残着如玉的白菊。 看那白菊,不似杨贵妃的微红醉脸,也不似孙寿的娇柔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他们的行径都不能拿来与白菊相比。细细看着,屈原和陶令,孤傲高洁的品性正与白菊相宜。微风吹起,白菊的清香蕴藉,丝毫不亚于淡雅的荼蘼。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秋天将尽,白菊愈发显得雪清玉瘦,似向人流露出它无限依恋的惜别情怀。你看它似忧愁凝聚,在汉皋解佩;似泪洒于纨扇题诗。有时是明月清风,有时是浓雾秋雨,老天让白菊在日益憔悴中度尽芳姿。我纵然爱惜,但不知从此还能将它留下多少时候。唉!世人如果都晓得爱护、欣赏,又何须再去追忆、强调屈原和陶渊明的爱菊呢?
参考资料:
1、 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2:62-66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yùn)藉(jiè),不减酴(tú)醿(mí)。
潇潇:疾厉的风雨声。一作“萧萧”。琼肌:指花瓣像玉一般的白菊。贵妃醉脸:杨贵妃醉酒以后的脸蛋儿,就像李正封诗中的牡丹花那样娇艳动人。韩令偷香:韩令,指韩寿。徐娘傅粉:徐娘,指梁元帝的妃子徐昭佩。傅粉:此处当指徐妃“为半面妆”之故实。一说傅粉指何晏之事。看取:看着。取,语助词。屈平陶令:屈平是屈原的名,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陶令:指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曾任彭泽令。蕴藉:宽和有涵容。酴醾:即荼蘼,花名,初夏开白色花。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gāo)解佩,似泪洒、纨(wán)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秋阑:秋深。瘦:一作“度”。汉皋解佩:汉皋,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西北。佩:古人衣带上的玉饰。此处当指男子有外遇。纨扇题诗:纨扇,细绢制成的团扇。班彪之姑班婕妤,有才情,初得汉成帝宠爱,后为赵飞燕所谮,退处东宫。这种被弃女子的慨叹,称为婕妤之叹或婕妤之悲。泽畔东篱:指代屈原、陶潜二位爱菊的诗人。
参考资料:
1、 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2:62-66在李清照的词中,“花”是出现得最多的意象。她笔下的花,不仅有人的情志,如“宠柳娇花”(《念奴娇·萧条庭院》),“梅心惊破”(《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而且有眉、腮,如“柳眼梅腮”(《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有肌骨,如“玉骨冰肌”(《瑞鹧鸪·双银杏》);因而也有肥瘦,如“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菊花纤细,这里就用“揉损琼肌”来描写菊花的纤纤玉骨。然后进一步用四个历史人物来作类比反衬。贵妃醉脸,是对牡丹的比喻。李正封《咏牡丹》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唐玄宗认为可比杨妃醉酒(见《松窗杂录》)。作者通过铺陈贵妃、孙寿、韩令、徐娘等典故,来说明白菊既不似杨妃之富贵丰腴,更不似孙寿之妖娆作态。其香幽远,不似韩寿之香异味袭人;其色莹白,不似徐娘之白,傅粉争妍。她是屈子所餐,陶潜所采。屈原《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陶渊明《饮酒》之五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细赏此花,如对直臣高士,香淡风微,清芬酝藉,不减于酴釄。酴釄,即荼蘼花,花黄如酒,开于春末。
下片续写,用一“渐”字表示时间推移,秋阑菊悴。“雪清玉瘦”呼应“揉损琼肌”,紧扣白菊在风雨中挣扎自立从开到谢的神态。这里不说人对残菊的依恋,反说菊愁凝泪洒,依依惜别。用班婕妤“汉皋解佩”的典故,以“秋扇见捐”自喻。这两个典说的都是得而复失、爱而遭弃的失落、捐弃的悲哀。怅惘之情,融入朗月清风,浓烟暗雨之中,又通过这既清朗、又迷离的境界具象化。同时,它又暗示了,菊既不同流俗,就只能在此清幽高洁,又迷蒙暗淡之境中任芳姿憔悴。
词人不胜惜花、自惜之情,倒折出纵使怜爱之极,亦不能留花片时。情不能堪处,忽宕开作旷达语:只要人情自适其适,应时菊赏,且休忆他屈子忠贞,行吟泽畔;陶潜放逸,采菊东篱。
参考资料:
1、 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2:62-66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小溪之滨,能听到鱼儿跳水的声音,纵横交错的树林,静候着白鹤飞回。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几片闲散的浮云哟,总难汇成小雨,只好贴着那碧绿的山腰,缓缓飘飞。
参考资料:
1、 胡光舟,张明非主编.新编千家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05:第1271页2、 傅璇琮主编.宋诗:泰山出版社,2007.4:第127页小浦(pǔ)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浦:诗中指河边、岸边。横林:茂密横生的树林。
闲云不成雨,故傍(bàng)碧山飞。
闲云:浮云,无雨的云,飘浮在空中,其状悠闲,故称闲云。故:所以。傍:依着、靠着。碧山:山岚苍翠貌。
参考资料:
1、 胡光舟,张明非主编.新编千家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05:第1271页2、 傅璇琮主编.宋诗:泰山出版社,2007.4:第127页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写景物“闻鱼跃”、“待鹤归”、“闲云”等,抒发了赋闲不用、壮志未酬的淡淡哀思。首联写自己赋闲无聊的情景。次联以闲云自喻,“故傍碧山飞”,是出于不得已,曲折地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哀思。
整首诗是黄昏的景象。小浦,横林,闲云,三个景象依次渐行渐远,都是眺的结果。语有寄托,不得滋润苍生,只好如闲云野鹤。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柳桥晚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