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歌愁舞懒逢迎。妆晚托春酲。总是向人深处,当时枉道无情。
谭氏心爱之人懒于送往迎来,所以她怕唱歌,愁跳舞,所以故意病春酒而迟迟不去梳洗打扮。她性格内向,总是把爱人放在内心深处深藏不露,所以不能说她是一个缺乏情感的人。
关心近日,啼红密诉,剪绿深盟。杏馆花阴恨浅,画堂银烛嫌明。
谭氏关心恋人近况,因而想象她双泪啼红,秘密写信,倾诉衷肠。恋人向谭氏说了很多柔情蜜意的话语,山盟海誓,以表达坚贞的爱情。想起那时在杏花馆内,俩人在深深的花阴之中,没人能看得见,但是她却还嫌那花阴浅不避人;两人同宿画堂,本来是普通的银烛,而她却羞于见光,嫌烛光太明。
参考资料:
1、 刘扬忠注评.陆游诗词选评:三秦出版社,2008.2:第243页怕歌愁舞懒逢迎。妆晚托春酲(chéng)。总是向人深处,当时枉道无情。
朝中措:词牌名,宋以前旧曲,名为《照江梅》《芙蓉曲》。双调四十八字,前片四句三平韵,后片四句两平韵。谭德称:名季壬,字德称,西蜀名士。为崇庆府学教授,徙成都。与陆游交往甚密。春酲:春日病酒。酲,喝醉了神志不清。向人:爱人。向,爱。
关心近日,啼红密诉,剪绿深盟。杏馆花阴恨浅,画堂银烛(zhú)嫌明。
啼红:用魏文帝美人薛灵芸的典故。灵芸被选人宫时,以玉吐壶盛泪,壶呈红色,泪凝如血。剪绿:剪烛。绿,绿烛。深盟:即盟誓态度坚决。杏馆:种有杏树的院落。画堂:装饰豪华的卧房。
参考资料:
1、 刘扬忠注评.陆游诗词选评:三秦出版社,2008.2:第243页这首词是陆游代谭德称而作,所写对象似是谭氏的心爱之人。词中塑造了一位娇羞怕人、爱心晚藏而情感却炽烈如火的女性形象。
上片起首二句写谭氏心爱之人不乐逢迎。因为懒于送往迎来,所以她怕唱歌,愁跳舞,故意病春酒而迟迟不去梳洗打扮。这表明谭氏的恋人是一位文静自洁、不乐往来应酬的女性。“总是向人晚处,当时枉道无情。”写谭氏恋人的爱心晚藏。“向人”,就是爱人,此指爱谭德称。“向人晚处”,写的是内心晚处爱人,而表面不动声色。这表明恋人的性格内向,晚藏不露,莫说她是一个缺乏情感的人。
下片起首三句“关心近日,啼红密诉,剪绿晚盟”,写谭氏关心恋人近况。谭氏关心恋人近况,因而想象她双泪啼红,秘密写信,倾诉衷肠。“剪绿晚盟”,“剪绿”即剪绿裁红,当时用以形容男女之间所说的情话;“啼红密诉,剪绿晚盟”,形容恋人向谭氏说了很多柔情蜜意的话语,山盟海誓,以表达坚贞的爱情。至此恋人晚藏的爱心终于有了一个充分表露的机会。煞尾二句“杏馆花阴恨浅,画堂银烛嫌明”,联想往昔恋人娇羞畏人的情形。在认识到心爱之人乃一位爱心晚藏不露却又炽烈如火的女性之后,谭氏不由得回忆起以前俩人相处时的一幕幕情景。那时在杏花馆内,俩人在晚晚的花阴之中,无人可见,但是她却还恨那花阴浅不避人;两人同宿画堂,本来是普通的银烛,而她却羞于见光,嫌烛光太明。谭氏联想至此,对于恋人那娇羞畏人的性格,认识得就更加晚刻明确了。
这实际上是一首优美动人的爱情词,词中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笔触婉曲晚细,内涵丰赡而语极简炼,是陆游爱情词中的佳作之一。
参考资料:
1、 毕桂发主编.毛泽东评点历代名家词赏析: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05月第1版:第753-754页
)
梦醒芙蓉。风檐近、浑疑佩玉丁东。翠微流疑,都是惜别行踪。宋玉秋花相比瘦,赋情更苦似秋浓。小黄昏,绀云暮合,不见征鸿。
从睡梦中醒来,看到盛开的芙蓉花。屋檐的近处,风铃声使人以为是美人的佩玉叮咚之声。自与所爱之人别过后,山流疑,仿佛都存有她的影子。宋玉悲秋,大概与秋花一样消瘦。黄昏时,天青色的云彩聚集起来,而征鸿却始终没有出现。
宜城当时放客,认燕泥旧迹,返照楼空。夜阑心事,灯外败壁哀蛩。江寒夜枫怨落,怕流作题情肠断红。行云远,料澹蛾人在,秋香月中。
唐朝柳浑当年因自己年老而让爱妾琴客另他人,燕子楼的旧迹尚可辨认,夕阳照着人已离去之空楼。夜深了,怀念爱人的心思更甚,灯外的破墙有蟋蟀在哀鸣。夜里江冷,枫叶不愿被风吹被有情人在叶上题诗随疑漂流而去。去妾已远,料想那淡扫娥眉的美人正在清寒而明亮的秋月月光的照射之下。
参考资料:
1、 史杰鹏编著. 宋词三百首正宗[M].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14.03.第371-372页 2、 马兴荣,刘乃昌,刘继才主编. 全宋词 广选·新注·集评 4[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7.07.第785页梦醒芙蓉。风檐近、浑疑佩玉丁东。翠微流水,都是惜别行踪。宋玉秋花相比瘦,赋情更苦似秋浓。小黄昏,绀(gàn)云暮合,不见征鸿。
新雁过妆楼:词牌名。一名“雁过妆楼”。双调,九十九字,上片九句五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芙蓉:指帐幔。浑:简直,几乎。丁东:象声词。多用来形容漏声,玉佩声等,也作“丁冬”。秋:一本作“春”。绀:蓝色系中的一种颜色,带有紫色的深蓝色。征鸿:远飞的大雁。
宜城当时放客,认燕泥旧迹,返照楼空。夜阑(lán)心事,灯外败壁哀蛩(qióng)。江寒夜枫怨落,怕流作题情肠断红。行云远,料澹(dàn)蛾人在,秋香月中。
宜城放客:唐代顾况有《宜城放琴客歌》。琴客为柳浑侍儿。宜城:借唐朝柳浑以自指。客:借琴客以指姬。燕泥:燕子筑巢所衔的泥土。夜阑:夜残,夜将尽时。外:一本作“前”。哀:一本作“寒”,一本作“残”。秋香月中:一本作“秋月香中”。
参考资料:
1、 史杰鹏编著. 宋词三百首正宗[M].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14.03.第371-372页 2、 马兴荣,刘乃昌,刘继才主编. 全宋词 广选·新注·集评 4[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7.07.第785页此词是作者怀念苏州去姬的词。
“梦醒芙蓉。风檐近、浑疑佩玉丁东”二韵,从盼望去姬归来兴起。芙蓉帐中梦醒,听到房檐风声,还疑似去姬衣带上玉佩丁东作响。
“翠微流水,都是惜别行踪”一韵,见景思人,写惜别之情。门前的青山绿水,都引发对去姬行踪的怀恋之情。“都是”二字,形容思念之深,映入眼帘的一切景象,都能勾起对爱姬的惜别之情。这里可能就他们分手之处,当时离别的行踪,念念不忘。
“宋玉秋花相比瘦,赋情更苦似秋浓”一韵,写相思之苦。宋玉有悲秋之赋,今日“我”的痛苦,比宋玉悲秋更苦,这是更进一层的写法。衬出对去姬怀恋的苦衷。作者喜用“瘦”字,如:“泪鸿怨角,空教人瘦”(《瑞龙吟》);“玉痕消,似梅花,更清瘦”(《夜游宫》);“诗清月瘦昏黄”(《高阳台》)。这大概受李清照名句“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绿肥红瘦”(《如梦令》)的影响。
“小黄昏,绀云暮合,不见征鸿”一韵,写时间转瞬已是黄昏日落,但仍不见鸿雁传书。
词的上片,从梦醒至黄昏,终日思念去妾,依依惜别、望归之情,渗透纸上。
“宜城当时放客,认燕泥旧迹,返照楼空”一韵,承上回溯爱妾初去之时,如今燕泥旧迹犹存,但已人去楼空了。一个“认”字,写出对去妾的念念不忘。“返照”与上片“黄昏”相应。此韵用顾况《宜城放琴客歌》典故,隐示作者苏州去妾之事。
“夜阑心事,灯外败壁哀蛩”一韵写今情。夜深人静,心事重重,室外破墙根下,蟋蟀哀鸣。一个“哀”字,反衬心事的哀苦。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江寒夜枫怨落,怕流作,题情肠断红”一韵,承上进一步写“夜阑心事”。由秋枫叶落联想到红叶题诗故事。这是唐代盛传的良缘巧合的传说。唐宣宗时,舍人卢渥偶从御沟中拾到一片红叶,上面题有绝句一首,他就收藏在箱子里。后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前往择配,恰巧选中题诗者,婚后,宫女在箱中发现红叶,卢渥方知题诗者就是他的妻子。(见范摅《云溪议》卷十)这个典故本极平常,作者用一“怕”字,反其意而用之,完全融入个人爱情悲剧。“怨落”与“肠断”都是作者的心理反映。这里见出活用典故的方法。
“行云远,料淡蛾人在,秋香月中”一韵,写去姬远在月中。这里连用“行云”、“淡蛾”,暗喻去姬,引发读者联想美女的形象。人在月中,可望而不可即,一个“远”字,写出作者相思的怅惘之情。
词的下片重点描绘作者的“夜阑心事”,“哀蛩”、“怨落”,把昆虫、植物拟人化,又活用红叶题诗典故,都反射出作者对去姬思念之深,怀恋之切。
这首词描绘作者终日思念去姬的心绪,在艺术手法上有两点较为突出。
一是见景生情:清晨梦醒,听风声、水声、观秋花,处处都引发惜别之情。又“小黄昏、绀云暮合”夕阳西下,不见传来书信,内心何其失望与惆怅。由“灯外败壁哀恐”,搅扰“夜阑心事”。见到月中桂树,联想到“行云远”人在月中。情景相融,意境优美。
二是活用典故:如“宋玉秋花相比瘦,赋情更苦似秋浓”,用一层写法,自己怀人之苦,甚于宋玉悲秋。又如“宜城当时放客”,用顾况诗意自喻苏州去妾之事,亦较自然。又如以红叶题诗之典,加一“怕”字,境界耐人体味。尾韵暗用楚王与神女相会之事以及嫦娥奔月故事,与作者思念去姬之情,也较吻合。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著. 宋词鉴赏辞典 下[M]. 上海辞典书出版社, 2013.08.第1879-1881页2、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 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M]. 北京:中国书店, 2007.01.第809-812页
)
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
我生怕独自凭倚栏杆,因为阁下是潺潺的溪水,阁外是碧绿的青山。唯有这旧日的山水面目依然,她却像暮雨朝云般一去而不再回还。
应是蹑飞鸾,月下时时整佩环。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
她应该化作仙女骑着飞鸾,在明月下时时整理衣衫佩环。露冷霜降,月儿渐渐低转,夜寂更阑,我折下一枝梅花。独自仔细欣赏观看。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唐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长江出版社,2008:377-3782、 毕宝魁.宋词三百首译注评:现代出版社,2014:309-3103、 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288-2894、 沙灵娜.宋词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442生怕倚阑(lán)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
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南剑州:今福建南平。阑干:栏杆。山共水:指山和水。暮雨朝云:代指男欢女爱。
应是蹑(niè)飞鸾(luán),月下时时整佩环。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
蹑飞鸾:乘坐飞鸾。整佩环:整理衣裳佩环。佩环,古代妇女的配饰。更阑:指更阑:指天将亮之时。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唐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长江出版社,2008:377-3782、 毕宝魁.宋词三百首译注评:现代出版社,2014:309-3103、 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288-2894、 沙灵娜.宋词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442这首词是为重访旧地怀思之作,是为一个已经远离,寻访无着的歌妓所写,抒发了词人对歌妓的留恋与怅惘之情。此词虽是为歌妓所写,却并没有丝毫轻薄亵渎之意,而是以委婉深切的情感,展现了词人的一片留恋之情。
上片写景抒怀,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人去楼空的感慨。“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写重到南剑妓馆寻访所恋的妓女,可惜她已经“去不还”了。作者心中自然十分沉重,所以他生怕独自倚栏。“生怕”二句写怕见旧时山水,道出作者摆不脱、撇不下的相思旧情,点明内心的矛盾。“阁下溪声闻外山”写昔日曾与伊人朝暮共赏的阁外山水,令人黯然伤神。“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楼下的溪流依然,楼外的青山依然,惟独不见了所爱的人,这山水再美,也失去了它们原有的光彩。留给作者的,只有睹物思人的缕缕情愁了。“旧时山共水”,照应前文“溪声”、 “山”。继而笔锋一转, “依然”两字一顿,恰如眼含热泪的悲怆的呜咽声。“暮雨朝云去不还”,再度强调物是人非,佳人难寻,胸中郁结难平,其感可想而知。
下片是写作者因思念而产生的幻觉,表示怀念之深,流露出孤独之感。“应是蹑飞鸾,月下时时整佩环。”由现实进入虚幻,既然她已经不在人世,尚在人间的情侣惟愿她过得比生前更美好。作者因之想像她已经飞升成仙乘鸾凤飞升,她的美丽化成了永恒。 “月下时时整佩环”,词人徘徊阁台,久久不愿离去,似乎在等待着那环佩叮咚的声音传来,盼她来跟自己共叙离别之苦,思念之情。 “月又”三句回至眼前,写词人独居空阁,一夜无眠。此处连用两个“又”字,写尽心中凄凉况味,道出了死别的无情现实。“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他久久地回忆着女子的音容笑貌,乃至夜深仍不能成眠。他摘了一朵梅花把玩不已,在作者眼中,这朵梅花就是女子美丽的面庞,就是女子冰清玉洁的灵魂,欣赏着梅花,就如同与她重相聚首,是苦是甜,只有作者自己知道。“折得梅花独自看”这句可以说是点睛之笔,此处化用姜夔《疏影》词中王昭君精魂月夜归来化作梅花的意境,折一枝梅花并且把它当做是恋人的精魂,以便慰藉一下自己相思若渴的心。这里将词人哀苦痴情、痴恋与深哀交织的悲怆、凄艳的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万千思绪,皆从这“独自看”三字中传出。
这首词虽为小令,却有许多婉转之处,步步转折,一步一态,结句中又写主人公于霜月之夜折梅自看而无谁可寄的情景,暗藏许多委婉曲折,哀感无限,凄切动人,韵味深远,真可谓“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尽”。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058-20592、 林力.宋词鉴赏大典:长征出版社,1999:1625-1626
)
岁见梅追和一首,终恨有儿女子态耳
一年中看到梅花,于是作诗追和,始终遗憾有儿女似的忸怩情态。
竹里一枝梅,雨洗娟娟静。疑是佳人日暮来,绰约风前影。
竹林里的一枝梅花经过雨水的冲洗显得柔美可人,亭亭静立。让人怀疑这是美人在傍晚时绰约的身影。
新恨有谁知,往事何堪省。梦绕阳台寂寞回,沾袖余香冷。
心中出现的遗憾有谁知道呢,往事不堪回首啊。眠梦绕着小平台游走,回来后只有寂寞作陪,此时沾在袖子上梅花的余香已经冷淡了。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岁见梅追和一首,终恨有儿女子态耳
竹里一枝梅,雨洗娟(juān)娟静。疑是佳人日暮来,绰(chuò)约风前影。
娟娟:姿态柔美貌。
新恨有谁知,往事何堪省。梦绕阳台寂寞回,沾袖余香冷。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
)
长安道,投老倦游归。七十古来稀。藕花雨湿前湖夜,桂枝风澹小山时。怎消除?须殢酒,更吟诗。
从长安告老回家了,在一直呆过了七十年之后;多么的不易呀,七十年,这自古以来都少有!——我倦了,与其闲置,不如归来。归来好啊:夏天,看荷花:凉雨过后,池塘的夜多美;秋天,看桂花:淡淡的风里,小山也不错。别问怎么打发这日子?——喝酒,喝酒;再不,写写诗吧。
也莫向竹边孤负雪。也莫向柳边孤负月。闲过了,总成痴。种花事业无人问,惜花情绪只天知。笑山中:云出早,鸟归迟。
冬天:不要辜负了那竹上的雪;春天,不要辜负了那柳边的月。过闲的人,总有些痴。种花之事无人问津,与花相对的意味,只有老天明了。好笑的是那山中:云,早早的出去;鸟,迟迟地归来。——竟是这般的忙碌!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08长安道,投老倦游归。七十古来稀。藕花雨湿前湖夜,桂枝风澹(dàn)小山时。怎消除?须殢(tì)酒,更吟诗。
投老:垂老,临老。殢酒:困于酒。殢,沉溺,困倦。
也莫向竹边孤负雪。也莫向柳边孤负月。闲过了,总成痴。种花事业无人问,惜花情绪只天知。笑山中:云出早,鸟归迟。
“惜花”句: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08这阕词中作者虽写他人的四时之事,实际是在借他人的酒杯,来浇自己的块垒的。
此词本是以寓有四时景物为游戏的。然而于祖国,一片报效不得之忠心,却于字里行间,处处流露了出来。口里说是要用诗酒来打发生活,准备在花月丛中度过自己的余生,而实际却痛苦于种花的事业无人问,而惜花的心情也没有人知道。这“花”分明是有所指的。作为主战派的他们来说,大约也就是指他们统一的大业无人问,而徒有报效之热忱,竟是只有天知道了。“无人问”、“只天知”,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无比巨大的悲哀和寂寞。无怪乎他要笑云儿出去这么早,鸟儿归来这么迟,放着大事不干,如此匆匆,所为何来。结合上面的“种花事业”看,则这也就是那一些蝇营狗苟之辈,为自己的利禄而紧张忙碌得可笑罢了。这一“笑”字,写出了诗人多么高尚的情怀,也写出了诗人无比巨大的悲愤。
词是劝人,其实也是劝自己要放开一些的,殊不知它正告诉了人,他放不开。他本想用游戏三昧的笔墨来写得轻松一点的,谁知仍然满怀悲愤,指着秃子骂和尚了。刘熙载说苏东坡的诗“滔滔汩汩说去,一转便见主意”(《艺概》)。大约好的诗词都是这样的,稼轩此词,亦莫不如是。
参考资料:
1、 李之亮 注评.国学经典:辛弃疾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90-1922、 刘熙载.艺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