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古人认为秋天是悲伤的,我却认为未必如此,轻微的寒意,正好是令人舒适的天气。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绿色池塘里的荷花虽然都落尽了,但还有新长出来的如铜钱那么圆的小荷叶。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可人:合人意。
绿池落尽红蕖(qú)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红蕖(音同“渠”):蕖是荷花。红蕖,就是红色的荷花。却:在这里是完、尽的意思。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楚乡春晚,似入仙源。拾翠处、闲随流水,踏青路、暗惹香尘。心心在,柳外青帘,花下朱门。
在一个暮春的时节,我郊游踏青,桃红柳绿,恍如进入了桃源仙界。捡拾翠羽、采摘鲜花,闲闲地随着曲曲的流水前进。踏青的路上,不经意间宝马香车留下的浓浓芳香惹起了自己的春心。心中牵念,都在柳荫外的酒家歌楼,花树下的朱门绣户。
对景且醉芳尊。莫话消魂。好意思、曾同明月,恶滋味、最是黄昏。相思处,一纸红笺,无限啼痕。
对着芳景,聊天并且借助美酒来消忧,不要说起那让人销魂的离愁吧。美好的心意,我们曾共一轮明月;痛苦的滋味,最是那黄昏时分。相思的时候,只有那一封封信笺、满袖的泪痕。
参考资料:
1、 汪政编注.无可奈何花落去 二晏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5.03:第97页2、 (宋)晏殊,(宋)晏几道著;何新所,贾倩注析.晏殊 晏几道词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5:第269-270页楚乡春晚,似入仙源。拾翠处、闲随流水,踏青路、暗惹(rě)香尘。心心在,柳外青帘,花下朱门。
两同心:词牌名。此调有三体,这首词为平韵体,创自晏几道。双调六十八字,上片七句三平韵,下片七句四平韵。楚乡:楚地。仙源:特指陶渊明所描绘的理想境地桃花源。拾翠:拾取翠乌羽毛以为首饰。后多指妇女游春。踏青:古人有农历二月二日或三月上巳日郊游的习俗。香尘:带有花香的尘土。心心:彼此间的情意。青帘:旧时酒店门口挂的幌子,多用青布制成。此处借指酒家。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
对景且醉芳尊。莫话消魂。好意思、曾同明月,恶滋味、最是黄昏。相思处,一纸红笺,无限啼痕。
“莫话”句:谓不要说伤心的话。意思:心情,情绪。
参考资料:
1、 汪政编注.无可奈何花落去 二晏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5.03:第97页2、 (宋)晏殊,(宋)晏几道著;何新所,贾倩注析.晏殊 晏几道词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5:第269-270页上片写春游赏识美女。清明、寒食时节,春光仍好,许多女子外出踏拾拾翠,词人尾随其后,饱览秀色。张先《木兰花》云:“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拾来不定。”这是唐宋时期诸多男子猎艳的日子。平日难得见到郊外如此莺莺燕燕,花花绿绿。秦观《望海潮》云:“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写的就是一次类似的经历。“柳外拾帘,花下朱门”中的那位歌妓,最为美艳,最叫词人动心,心心牵挂,眷恋不已。
下片写与歌妓相聚相别。词人尾随到朱门,与歌妓有了“对景且醉芳尊”的销魂经历。明月下共饮共眠,让词人记忆深刻;到次日黄昏,不得已告别离去,让词人都是“恶滋味”。分手后,自然“一纸红笺”传递相思情意,红笺上有无数相思泪痕。
晏几道的这首小词,使用了一些口语化的词汇,更好地表现了儿女情长,恩怨尔汝。正如陈廷焯所点评的那样,像“好意思、曾同明月,恶滋味、最是黄昏”,在语言风格上确实和元曲的自然泼辣非常接近。
参考资料:
1、 诸葛忆兵编选.晏殊 晏几道集:凤凰出版社,2013.03:第250页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
我生怕独自凭倚栏杆,因为阁下是潺潺的溪水,阁外是碧绿的青山。唯有这旧日的山水面目依然,她却像暮雨朝云般一去而不再回还。
应是蹑飞鸾,月下时时整佩环。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
她应该化作仙女骑着飞鸾,在明月下时时整理衣衫佩环。露冷霜降,月儿渐渐低转,夜寂更阑,我折下一枝梅花。独自仔细欣赏观看。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唐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长江出版社,2008:377-3782、 毕宝魁.宋词三百首译注评:现代出版社,2014:309-3103、 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288-2894、 沙灵娜.宋词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442生怕倚阑(lán)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
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南剑州:今福建南平。阑干:栏杆。山共水:指山和水。暮雨朝云:代指男欢女爱。
应是蹑(niè)飞鸾(luán),月下时时整佩环。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
蹑飞鸾:乘坐飞鸾。整佩环:整理衣裳佩环。佩环,古代妇女的配饰。更阑:指更阑:指天将亮之时。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唐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长江出版社,2008:377-3782、 毕宝魁.宋词三百首译注评:现代出版社,2014:309-3103、 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288-2894、 沙灵娜.宋词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442这首词是为重访旧地怀思之作,是为一个已经远离,寻访无着的歌妓所写,抒发了词人对歌妓的留恋与怅惘之情。此词虽是为歌妓所写,却并没有丝毫轻薄亵渎之意,而是以委婉深切的情感,展现了词人的一片留恋之情。
上片写景抒怀,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人去楼空的感慨。“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写重到南剑妓馆寻访所恋的妓女,可惜她已经“去不还”了。作者心中自然十分沉重,所以他生怕独自倚栏。“生怕”二句写怕见旧时山水,道出作者摆不脱、撇不下的相思旧情,点明内心的矛盾。“阁下溪声闻外山”写昔日曾与伊人朝暮共赏的阁外山水,令人黯然伤神。“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楼下的溪流依然,楼外的青山依然,惟独不见了所爱的人,这山水再美,也失去了它们原有的光彩。留给作者的,只有睹物思人的缕缕情愁了。“旧时山共水”,照应前文“溪声”、 “山”。继而笔锋一转, “依然”两字一顿,恰如眼含热泪的悲怆的呜咽声。“暮雨朝云去不还”,再度强调物是人非,佳人难寻,胸中郁结难平,其感可想而知。
下片是写作者因思念而产生的幻觉,表示怀念之深,流露出孤独之感。“应是蹑飞鸾,月下时时整佩环。”由现实进入虚幻,既然她已经不在人世,尚在人间的情侣惟愿她过得比生前更美好。作者因之想像她已经飞升成仙乘鸾凤飞升,她的美丽化成了永恒。 “月下时时整佩环”,词人徘徊阁台,久久不愿离去,似乎在等待着那环佩叮咚的声音传来,盼她来跟自己共叙离别之苦,思念之情。 “月又”三句回至眼前,写词人独居空阁,一夜无眠。此处连用两个“又”字,写尽心中凄凉况味,道出了死别的无情现实。“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他久久地回忆着女子的音容笑貌,乃至夜深仍不能成眠。他摘了一朵梅花把玩不已,在作者眼中,这朵梅花就是女子美丽的面庞,就是女子冰清玉洁的灵魂,欣赏着梅花,就如同与她重相聚首,是苦是甜,只有作者自己知道。“折得梅花独自看”这句可以说是点睛之笔,此处化用姜夔《疏影》词中王昭君精魂月夜归来化作梅花的意境,折一枝梅花并且把它当做是恋人的精魂,以便慰藉一下自己相思若渴的心。这里将词人哀苦痴情、痴恋与深哀交织的悲怆、凄艳的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万千思绪,皆从这“独自看”三字中传出。
这首词虽为小令,却有许多婉转之处,步步转折,一步一态,结句中又写主人公于霜月之夜折梅自看而无谁可寄的情景,暗藏许多委婉曲折,哀感无限,凄切动人,韵味深远,真可谓“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尽”。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058-20592、 林力.宋词鉴赏大典:长征出版社,1999:1625-1626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可笑将军们不战徒然地驻守在边疆。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豪门府第终日沉溺于宴乐歌舞,棚里的战马肥胖老死,军库中闲置的弓箭也已腐朽断折了。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促着月亮下山,三十岁从军现已是白发丛生。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谁又能理解羌笛声中传出的战士心声呢?落月的余光把战场上征人的尸骨照映。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中原大地古来战争不断地发生,而今只能让金人在此传子生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遗民忍死偷生盼望着失地收复,今夜不知有多少人流泪望月轮!
参考资料:
1、 钱立静.新编大学语文: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64-672、 吴在庆.新编宋诗三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357-3593、 蒋凡.陆游集:凤凰出版社,2014:444、 张铭远.大学语文:商务印书馆,2015:153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边:边防,边境。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jiù)马肥死弓断弦。
“朱门”句: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按:击节拍。厩:马棚。肥死:马棚里的马不用,渐渐死去。弓断弦:弓很久不用,绷的弦都断了。
戍(shù)楼刁(diāo)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戍楼: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用来打更。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沙头:边塞沙漠之地。征人:出征戍守边塞的战士。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nì)胡传子孙!
逆胡传子孙:指金人长期占领中原。金自太宗完颜晟进占中原,至此时已有四世,故云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遗民:指金国占领下的中原百姓。恢复:恢复中原故土。
参考资料:
1、 钱立静.新编大学语文: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64-672、 吴在庆.新编宋诗三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357-3593、 蒋凡.陆游集:凤凰出版社,2014:444、 张铭远.大学语文:商务印书馆,2015:153关山月》充分地体现了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比较完美的作品。饱含诗人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沉痛悲愤,读来使人泪下。这种感人肺腑的巨大力量,除了来自其伟大的爱国情怀,还在于其高超的艺术手法,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构建了多重套叠的对比示现修辞文本。
诗每四句分为一个层次,三个层次分别选取同一月夜下三种人物的不同境遇和态度,作为全诗的结构框架,语言极为简练概括而内涵却又十分丰富深广。一边是豪门贵宅中的文武官员,莺歌燕舞,不思复国;一边是戍边战士,百无聊赖,报国无门;一边是中原遗民,忍辱含诟,泪眼模糊,盼望统一。这三个场景构成了三幅对比鲜明的图画,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
第一段: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诗人先以“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总领全诗,与下文的诸种场景形成直接的因果关系。诗的开始“和戎”句谓本应只是暂时权宜之计的和戎,却一忽而过十五年,有批评之意;将军能战而不战,“空”字质疑的语气很重。继以“朱门沉沉按歌舞”和“厩马肥死弓断弦”这两个典型情景为着眼点,进行对比。一边是深宅大院里歌舞升平;一边是马棚里战马肥死,武库中弓弦霉断。
“朱门”句指朝廷的权臣、重臣已经忘怀了国土沦陷的现状,“沉沉”用得很好,好像沉醉得很深,“按”字很好地写出重臣不以国家为重,唯知作乐的情形。“厩马”句写英雄无用武之地写得很沉痛。这种对比揭示了统治者终日醉生梦死,荒淫腐化,导致边防武备一片荒废的现状。这说明他们早已忘却国耻。我们完全可以体味到:日日不忘抗金复国的伟大诗人陆游,面对统治者的苟安思想和腐朽生活,强烈的愤慨之情如万丈烈火,喷涌而出。
这因为南宋统治集团只顾自己的安乐,而不惜出卖国家、民族的利益。 “朱门”一句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他们妥协、投降的实质,在大敌当前,国土沦丧,民族危亡之际,统治者却是一味追求灯红酒绿,争歌逐舞的享乐生活。他们贪生怕死,向敌人屈膝投降,采取不抵抗政策,下什么自欺其人的“和戎诏”,致使那些养来抗敌的战马,用来杀敌的弓箭,死的死,断的断,而且马是肥死,弓是朽断。这是多么惨痛的现实呀!“厩马肥死弓断弦”是对“将军不战空临边”的补充,这两句都与和戎下诏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第二段: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在这和戎诏下的十五年中,边关没有了流汗掉肉的辛苦操练,没有惊心动魄的流血战事,一切归于风平浪静,相安无事。在这里,诗人把比较的着眼点聚焦于尚存者和死难者的命运和价值。对于尚存者来说,由于有最高统治者的“和戎诏”,多少年来,他们无所事事,只有以阵阵刁斗声送走一轮又一轮的明月,只有把自己的心事寄托于幽咽的笛声中,每天都在这种百无聊赖的生活中打发时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许多三十岁左右参军的壮士现在都已经白发苍苍了。
一个“催”字,下得何等急促,一句“壮士心”,写得何等赤诚,一个反问句,显得多么无奈!在这急促催月的刁斗声中,在这如怨如泣的笛声中,隐含了壮士们盼望杀敌立功,尽快结束这种枯燥无味的生活,早日回归久别的家园的迫切心情,但这种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如果说存活者还可以有一丝幻想,那么对于死难者来说呢?“沙头空照征人骨”,一个“空”字,说明了战士们杀敌和归乡的诸种愿望,将随着老死边关、化做暴露于野的白骨而最终落空,也说明了他们的献出的青春与生命毫无价值。
诗歌忌重字,这句诗却与前面的“将军不战空临边”复用“空”字,看似败笔的两个字却正好将“将军”“征人”的生活命运构成了鲜明对比。生者无聊幽怨,死者暴尸沙场,生与死的对照画面揭示了战士的悲剧命运,反映了战士的满腔悲愤,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和戎路线的无声控诉和对边关战士的深切同情。“空照”、 “谁知”等词语是他这种心情的写照。
最后四句是第三段: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令宵垂泪痕!
从写边防战士转到写人民,写在敌人统治下被奴役的北方人民即所谓遗民。主要描绘中原遗民含泪盼望复国的画面。“中原干戈古亦闻”,诗人首先展现了一幅遥远浩瀚的历史背景图: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古代中华儿女为了抵御外辱,曾经在这里浴血奋战。诗人此句用意深刻:这一句上与开头的“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的现状遥相对照,形成古今对比的情景,借古讽今;下与“岂有逆胡传子孙”形成对比,诗人用了一个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式,表达了对和戎政策的无比愤慨之情。
紧接着,“逆胡传子孙”和“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构成一幅对比鲜明的情景:一边是占领中原的女真人在这里子孙成群,其乐融融,准备落地生根;另一边是中原遗民忍辱含泪,盼望统一,这两个情景两相对照,又融为一体。这幅图景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陆游的另外两句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原沦陷地区,胡人的盛嚣尘上和遗民的痛苦凄惨,无不揭示了“和戎诏”的巨大祸害,展现了遗民的复国愿望。遗民们深受异族蹂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支持他们的精神力量,就是盼望宋军能够挥戈北上,恢复祖国统一的局面。然而遗民们期待北伐,盼望恢复的愿望无法实现,他们只好空望着南方,伤心落泪。这就是结尾两句“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的含义。
此诗的思想内容:《关山月》虽然既写了统治集团,又写了将士、遗民,但是从头到尾贯穿着一条线索——南宋王朝下诏和戎,这是诗的第一句指明了的。正是因为下诏和戎,将军才不战空临边,战士才不得趁年轻力壮上阵杀敌,遗民才不得从外族统治的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出来。诗人的思想倾向是非常鲜明的,这就是诗中所表现的对南宋集团妥协投降政策的谴责,对抗敌爱国的将士和遗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正因为表现了这些思想,所以我们才说《关山月》集中体现了陆游爱国诗歌的进步内容和精神实质。陆游诗歌爱国主义精神还常常表现为他壮志未酬的愤懑。
在《关山月》诗中,虽然不像《书愤》等诗那样直接表现这一点,但是在“将军不战空临边”,“厩马肥死弓断弦”,“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等句子中间也隐含着自己倾音无路,壮志未酬的悲愤,诗人与抗金的将士们是息息相通的。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954-9552、 颜邦逸.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教材 文学作品赏析:中国古典诗歌: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386-3883、 唐月琴,试论李清照、陆游、辛弃疾词作的对比手法[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小鸭在池塘中或浅或深的水里嬉戏,梅子已经成熟了,天气半晴半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在这宜人的天气里,邀约一些朋友,载酒宴游了东园又游西园。风景如画,心情格外舒畅,尽情豪饮,有人已经醉醺醺了。园子里的枇杷果实累累,像金子一样垂挂在树上,正好都摘下来供酒后品尝。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乳鸭:刚孵出不久的小鸭。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pí)杷(pá)一树金。
枇杷:植物名,果实球形,成熟时呈金黄色。味甜,可食。
《初夏游张园》属于田园诗,色调明丽,气氛热烈,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这首诗写的是江南初夏时人们宴饮园林的生活情景。
题日“游”字,自然点出了诗人赏心悦目、情致勃勃的感受。张园的风光夺目生辉,引人入胜。“乳鸭”在时深时浅的水中戏游,“熟梅天气”似阴似晴,在诗人的眼里都是那样的富有情趣,增添了无限的游兴。诗中“半”字用得精妙,状写天气忽阴忽晴、变幻莫测的特点,至为准确;同时也传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迷离恍惚,朦朦胧胧。一树一树的梅子,熟透了,红褐色,硕大果.样子很是令人垂涎。
春末夏初,梅雨季节,江南的天气似阴还晴,变幻不定,那些机灵活泼的小鸭,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地跳下水塘,不管水深水浅,自由自在游乐。池塘清波粼粼之上,游动着一个个淘气调皮的小精灵,池塘似阴似晴的上空回荡着嘎嘎欢叫的声音,好一派欢快、热闹的景象。诗人被张园的风光陶醉了。
诗歌前两句里,通过“乳鸭”、“熟梅”等景物,逼真地描绘了初夏的景致,读后使人感到真实生动。
一个“醉”字不仅状写果农欢饮至醉的情态,更折射出人们幸福快乐的心情。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家乡,他们勤劳能干,经营自己的生活,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焉能不醉?同时从读者、诗人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醉”字,其实也流露出诗人、读者深深地被果园的气氛所感染,满心欢喜、无比幸福的感觉。“一树金”这种表达属于超常搭配,本来是一树枇杷,颗颗饱满,金黄灿烂,耀眼生辉,令人垂涎,诗人形象描绘为“一树金”,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树金子,一树丰收,一树欢悦。快乐洒在枇杷树上,欢笑回荡在果园上空,果农们欢天喜地,心花怒放啊!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满足和幸福。
诗歌三、四两句就描写了果农丰收欢乐的生活情景。每一座果园都在庆贺丰收,那满树金黄色的枇杷,带给果农无限欢乐。年成好,果园丰收,理当庆贺,偌大园子,到处是欢笑的声音,到处是陶醉的笑容。
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富足是诗歌要表现的主题,这首《初夏游张园》,诗人用心用情,用欢乐、用幸福感染和陶醉读者。
参考资料:
1、 偃月公子著.你的时光,我曾来过: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05:第167页2、 (宋)谢枋得选编;郭春艳,郑婷评注.千家诗:黄山书社,2011.07:第38页3、 康素娟等注译.白话千家诗:三秦出版社,1996年05月第1版:第71页4、 屈原,李白等著.楚辞 千家诗: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05:第2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