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美酒,想问问朋友你要去往哪里?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要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只管去吧我不会再追问,那里正有绵延不尽的白云,在天空中飘荡。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122、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9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9-50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饮君酒:劝君饮酒。饮,使……喝。何所之:去哪里。之,往。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chuí)。
归卧:隐居。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陲:边缘。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但:只。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122、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19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9-50这首诗写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一、二句是说,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下马之地也就是饯饮之地,大概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话,表露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爱护的深情厚意。送别者的感情一开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三、四句是说,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指出了友人归隐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积不平。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诗人没有明确写出,也不必写出,留以想象空间。这三个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一把钥匙。
“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结尾两句是说,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自己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联系前面“不得意”三个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蕴含着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和题旨所在。
王维这首《送别》用了禅法入诗,富于禅家的机锋。禅宗师弟子问斗机锋,常常不说话,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传达禅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将深邃意蕴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让弟子自己去参悟。王维在这首诗歌创作中吸取了这种通过直觉、暗示、比喻、象征来寄寓深层意蕴的方法。他在这首诗中,就将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感受凝缩在“白云无尽时”这一幅自然画面之中,从而达到“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寻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9-50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128
)
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
枫树飘香,傍晚花草恬静,锦江水中,映出南山的倒影。
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
险石欲坠,野猿哀啼,半山竹云叫人发愁心惊。
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
一轮寒月高挂在秋夜的江畔,照得晶莹的沙粒闪闪发光。
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谁家的女子在这里哭泣,不忍辞别故土,走出瞿塘?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42、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8-29枫(fēng)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
枫香:枫树有脂而香。郭璞注《尔雅·释木》云:“枫树似白杨,叶圆而岐,有脂而香,今之枫香是也。”锦水:即锦江。在今四川省境内,因此水濯锦,锦彩鲜润,故称濯锦江。南山:不详何山,当在锦江南岸。
惊石坠(zhuì)猿哀,竹云愁半岭。
惊石:危险骇人的山石。坠猿哀:用杜甫《泥功山》诗“哀猿透却坠”句意。坠:一作“堕”。竹云:一作“行云”。
凉月生秋浦(pǔ),玉沙粼(lín)粼光。
秋浦:秋日的水滨。唐张九龄《别乡人南还》诗:“东南行舫远,秋浦念猿吟。”粼粼:水流清澈貌;水石闪映貌。一作“鳞鳞”。
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qú)塘。
红泪:美女的眼泪。瞿塘:即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在四川省。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42、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8-29诗题“蜀国弦”,是乐曲名。李贺诗中多次写到蜀国弦,如“拂袖风吹蜀国弦”(《牡丹种曲》),“蜀国弦中双凤语”(《听颖师琴歌》),均指乐曲,可证此诗所写是蜀国乐曲。
头两句说,傍晚,在微风细浪的濯锦江边,枫树散播着浓郁的芳香。野花静静地沐浴在金色的夕晖之中。碧绿的锦江水,倒映着南山青苍静穆的影子。这幅自然风景幽雅秀丽,令人悠然神往。画面上没有声音,但隐约表现出一股轻柔清丽、闲静恬美的音乐旋律。诗人在开篇既没有点出演奏者,也没有交待弹拨的是何种乐器,甚至连题中的弦字也未提及,而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用两幅形象鲜明的景物画面来描写音乐的情调和节奏,把读者一下子就引进美妙的音乐境界,感受到赏心悦耳,移情动志的音乐魅力。
三、四句又展现出两幅自然景物画面。“坠猿哀”,用杜甫《泥功山》句意,写猿猴跳越山谷,坠落时发出哀啼。蜀地多猿,盛弘之《荆州记》云:“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清远;空岫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两句说:弦声由舒缓、轻柔、恬美忽而转为惊骇哀愁,好像高山危石,慑人魂魄,又似猿猱跃涧,坠谷哀鸣;听曲者的眼前还展现出绵延起伏的山岭,碧森森的竹林与雾濛濛的烟云在山半腰相绕,好象在互抒愁思。这一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同时显露,诗人还用了带着强烈感情色彩的“惊”、“哀”、“愁”这几个字眼,渲声弦声,使人心惊胆颤、哀愁感伤的巨大艺术力量,暗示出弦乐曲调已发生了由低到高、由徐到疾、由轻柔婉转到激越紧张的骤变。
五、六两句,诗人所描写的弦声又由刚转柔,形象地表现出一弯凉月,从清冷的秋浦之上冉冉升起,月光射入水中,照见水底白沙,粼粼有光的景象。凉月秋浦、清水白沙,弦声多么明净、凄清、幽冷!乐曲的旋律起伏回荡,倏忽变化,如波翻浪涌,姿态横生。
收尾两句,诗人描绘乐声的手段又有变化,由前三联借自然景色状乐声转为以社会人事表声情。“红泪客”用了王子年《拾遗记》的一个典故:魏时女子薛灵芸和父母分别时依依不舍,泪下沾衣,途中用玉唾壶承泪。到京师,壶中泪凝如血。这两句说:弦声忽然又显得如泣如诉,好象传说中与家乡亲人离别的女子,泪落如雨,凝而为血,不愿越过蜀国的门户瞿塘峡。前三联用鲜明可视的物象直接描绘弦声,这一联以带着浓烈哀伤情思的事象诱人去联想弦声,表现的素材是不同的。比较起来,这一联的事象不如前三联的物象那么具体易感,但仍然可以想象得出,这支蜀国弦乐曲至此奏出了高潮——那瞿塘峡狂风的呼啸声和涡流的咆哮声,交织着女子呜咽悲哭之声,传达出一股强烈而缠绵的恋乡之情,摇撼着读者的耳鼓,叩击着读者的心弦,全诗就在这感情的高潮中戛然而止。
关于《蜀国弦》的题旨,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清初姚文燮钩稽史实,以史证诗,以比兴之义逐一诠释诗中意象的政治含蕴,推定此诗“为迁客伤”,未免捕风捉影,穿凿附会。但他指出诗中写“蜀弦之哀”,又认为“诸本仅注弦,觉少清味”,还是中肯的。诗中交织地描写枫香花静、水影南山之清丽恬美,凉月秋浦、玉沙粼粼之凄清幽冷,以及红泪客不肯过瞿塘之缠绵哀伤,可以说诗人是借写蜀弦之悲喜哀乐,抒写对蜀国的怀恋情绪。这样理解比较恰当。
《蜀国弦》描写音乐形象鲜明,变化倏忽,精细入微,在表现手法上颇有独到之处。它不同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采取以声摹声,而是侧重以形写声,并充分调动了视、听、触、味等多种感觉。诗中的“香”、“静”、“凉”分别从味觉、触觉着笔;即以视觉来说,就兼写了形、影、光、色、动、静。更妙的是,诗人所创造的各种各样的意象,都是蜀地特有的风光、景物、传说,用它们来描状蜀国弦声,更显得丝丝入扣,从而精确地传达出蜀国弦声独特的韵味。《蜀国弦》又不同于李贺描写音乐的另外两首名作《李凭箜篌引》和《听颖师弹琴》。那两首诗在意象的光怪陆离和意境的诡幻斑烂方面胜于《蜀国弦》,但它们都在诗中点明了演奏者、演奏的乐器,甚至写出乐器的形质;《蜀国弦》除标题外,篇中无一字提及弦,亦自有其含蓄蕴藉、诱人寻味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8-29
)
燃灯朝复夕,渐作长年身。
从早到晚都点着灯火,肉体逐渐年长。
紫阁未归日,青门又见春。
还没从紫阁回归,就又要投入青门了。
掩关寒过尽,开定草生新。
坐关不觉寒冷的天气都已过尽,开定的时候都长出了新草。
自有林中趣,谁惊岁去频。
心中自然有在禅林的乐趣,谁会对一年的过去而惊讶呢。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燃灯朝复夕,渐作长年身。
长年:即年长,年龄增大。《韩非子 奸劫弑臣》虽长年而美材。
紫阁(gé)未归日,青门又见春。
紫阁:仙人或隐士的居所。青门:泛指隐退之处。沉砺《感怀》息影青门学种瓜。
掩关寒过尽,开定草生新。
掩关:又叫坐关,为佛教徒闭门静坐,以求觉悟的一种修行方式,时间往往较长。开定:指结束坐关行为。
自有林中趣,谁惊岁去频。
林:应指禅林,即寺院。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
)
金天之西,白日所没。
康老胡雏,生彼月窟。
巉岩容仪,戍削风骨。
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
华盖垂下睫,嵩岳临上唇。
不睹诡谲貌,岂知造化神。
大道是文康之严父,元气乃文康之老亲。
抚顶弄盘古,推车转天轮。
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
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
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
散在六合间,濛濛若沙尘。
生死了不尽,谁明此胡是仙真。
西海栽若木,东溟植扶桑。
别来几多时,枝叶万里长。
中国有七圣,半路颓洪荒。
陛下应运起,龙飞入咸阳。
赤眉立盆子,白水兴汉光。
叱咤四海动,洪涛为簸扬。
举足蹋紫微,天关自开张。
老胡感至德,东来进仙倡。
五色师子,九苞凤凰。
是老胡鸡犬,鸣舞飞帝乡。
淋漓飒沓,进退成行。
能胡歌,献汉酒。
跪双膝,立两肘。
散花指天举素手。
拜龙颜,献圣寿。
北斗戾,南山摧。
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岁杯。
金天之西,白日所没。
在遥远的西方,太阳落山的地方。
康老胡雏,生彼月窟。
传说中的胡人神仙文康就出生在那里。
巉岩容仪,戍削风骨。
老胡文康仪容奇特,五官就像陡峭的山峰一样古怪,骨骼清瘦,风度不凡。
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
他的双眼眼瞳碧绿而有光,头发金黄而弯曲,两鬓呈红色。
华盖垂下睫,嵩岳临上唇。
眼眉下垂着长长的睫毛,高耸的鼻子像山峰一样耸立在嘴唇的上方。
不睹诡谲貌,岂知造化神。
要不是看到这样离奇古怪的容貌,真不知道天地造物的神奇。
大道是文康之严父,元气乃文康之老亲。
大道应该是文康的严父,元气是文康之老亲。
抚顶弄盘古,推车转天轮。
老胡文康站起身举手可以像盘古一样摸到天顶,可以像推车一样推动天地转动。
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
日月初生时云雾漫天,用它来铸冶火精与水银。
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
三足乌还没有出谷,月中阴精还没有积成兔形,半隐着身子。
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
女娲百无聊赖地用黄土捏造了富贵人,把泥浆撒落在地上,变成了一个个贫贱的人。
散在六合间,濛濛若沙尘。
把他们散落到人间,茫茫就像沙尘一样。
生死了不尽,谁明此胡是仙真。
文康生命不息,长生不老,谁又能说明他不是神仙呢?
西海栽若木,东溟植扶桑。
在西海栽上若木,在东海种植扶桑。
别来几多时,枝叶万里长。
过些日子再来看,神树的枝叶已经长了有几万里那么长了。
中国有七圣,半路颓洪荒。
安禄山叛乱,两京覆没,天下就像上古时期的洪荒之世。
陛下应运起,龙飞入咸阳。
陛下应运而起,即位于灵武,克复西京,大驾还都。
赤眉立盆子,白水兴汉光。
安禄山已死,群贼又拥立他的儿子为首领,但这不足为患,这就像汉代赤眉军叛乱立刘盆子为天子一样,成不了什么气候,陛下您就要像光武帝一样,励精图治,光复汉室。
叱咤四海动,洪涛为簸扬。
天下振动,寰宇洗清,边关无事,贸易开通。
举足蹋紫微,天关自开张。
举足登蹋紫微,天关为你开张。
老胡感至德,东来进仙倡。
西方的老胡文康感激陛下您的恩德,不远万里来到长安朝拜。
五色师子,九苞凤凰。
他带来了五彩狮子、九苞凤凰等。
是老胡鸡犬,鸣舞飞帝乡。
五色的狮子是老胡犬,九苞的凤凰是老胡的鸡,鸡鸣狮舞在帝乡。
淋漓飒沓,进退成行。
表演酣畅淋漓,英姿飒爽,进退有序,纵横成行。
能胡歌,献汉酒。
他们唱胡歌,献上美酒。
跪双膝,立两肘。
朝拜陛下时,都双膝跪地,前臂举起。
散花指天举素手。
素手指天如散花状。
拜龙颜,献圣寿。
给陛下祝寿。
北斗戾,南山摧。
即使北斗破裂,南山摧毁。
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岁杯。
愿陛下寿比南山,万寿无疆!
金天之西,白日所没。
金天:西方之天。
康老胡雏(chú),生彼月窟。
胡雏:胡人小儿,胡人童仆。
巉(chán)岩容仪,戍(shù)削风骨。
巉岩:本意是指山峰陡峭,这里形容长相奇特。
碧玉炅(jiǒng)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bìn)红。
黄金拳拳:金黄色弯曲的头发。
华盖垂下睫,嵩(sōng)岳临上唇。
嵩岳:嵩山,这里比喻高高的鼻梁。
不睹诡谲貌,岂知造化神。
大道是文康之严父,元气乃文康之老亲。
抚顶弄盘古,推车转天轮。
盘古:我国神话中开天辟地创世的人。
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
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
“阳乌”两句:古代神话传说中在太阳里有三足乌,月中阴精积成兔形,这里借指太阳和月亮。
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
散在六合间,濛濛若沙尘。
生死了不尽,谁明此胡是仙真。
仙真:道家称升仙得道之人。
西海栽若木,东溟植扶桑。
别来几多时,枝叶万里长。
中国有七圣,半路颓(tuí)洪荒。
七圣:指传说中的黄帝、方明、昌寓、张若、(xí)朋、昆阍(hūn)、滑稽七人。
陛下应运起,龙飞入咸阳。
赤眉立盆子,白水兴汉光。
白水:水名,源出湖北枣阳东大阜山,相传汉光武帝旧宅在此。五色师子:即五色狮子,道家传说中元始天尊的坐骑。鸡犬: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南山:指终南山帝乡。
叱咤四海动,洪涛为簸扬。
举足蹋紫微,天关自开张。
老胡感至德,东来进仙倡。
五色师子,九苞(bāo)凤凰。
五色师子:即五色狮子,道家传说中元始天尊的坐骑。
是老胡鸡犬,鸣舞飞帝乡。
。鸡犬: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
淋漓飒沓,进退成行。
能胡歌,献汉酒。
跪双膝,立两肘。
散花指天举素手。
拜龙颜,献圣寿。
北斗戾(lì),南山摧。
南山:指终南山帝乡。
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岁杯。
金天之西,白日所没。
康老胡雏,生彼月窟。
巉岩容仪,戍削风骨。
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鬓红。
华盖垂下睫,嵩岳临上唇。
不睹诡谲貌,岂知造化神。
大道是文康之严父,元气乃文康之老亲。
抚顶弄盘古,推车转天轮。
云见日月初生时,铸冶火精与水银。
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
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
散在六合间,濛濛若沙尘。
生死了不尽,谁明此胡是仙真。
西海栽若木,东溟植扶桑。
别来几多时,枝叶万里长。
中国有七圣,半路颓洪荒。
陛下应运起,龙飞入咸阳。
赤眉立盆子,白水兴汉光。
叱咤四海动,洪涛为簸扬。
举足蹋紫微,天关自开张。
老胡感至德,东来进仙倡。
五色师子,九苞凤凰。
是老胡鸡犬,鸣舞飞帝乡。
淋漓飒沓,进退成行。
能胡歌,献汉酒。
跪双膝,立两肘。
散花指天举素手。
拜龙颜,献圣寿。
北斗戾,南山摧。
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岁杯。
)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为诗人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绿柳枝头刚刚露出几颗嫩黄的柳眼。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若是等到长安城中花开似锦之际,满城都是赏花郊游之人。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23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02-3033、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454、 麦晖.“莫待上林花似锦”——读杨巨源《城东早春》诗.决策与信息,1999,12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诗家: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清景:清秀美丽的景色。清:一作“新”。新春:即早春。才黄:刚刚露出嫩黄的柳眼。匀:均匀,匀称。
若待上林花似锦(jǐn),出门俱(jù)是看花人。
上林: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唐朝京城长安。锦:五色织成的绸绫。俱:全,都。看花人:此处双关进士及第者。唐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长安城中看花的风俗。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23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02-3033、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454、 麦晖.“莫待上林花似锦”——读杨巨源《城东早春》诗.决策与信息,1999,12此诗抒写作者对早春的热爱之情。全诗构思巧妙,虽只有第二句实写春色,而描写春色又只以柳芽一处而概括早春全景。后半段虽写仲春观花的惯常盛况,实际却更加反衬早春的独特与诗人的慧眼。
此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前两句突出诗题中的“早春”之意。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这里有两层意思,既是表明,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同时也表明,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一个“清”字用得贴切。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喜人,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显得很清幽。
第二句紧接第一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绘。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俗称“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得平淡无味。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宜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勾画得非常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极其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气候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恰好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上面已将早春之神写出,如再作具体描绘,必成赘疣。下联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京城长安。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此与上联,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此诗纳清极、秾极之景于一篇,格调极轻快。诗篇特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
参考资料:
1、 麦晖.“莫待上林花似锦”——读杨巨源《城东早春》诗.决策与信息,1999,12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38-7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