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邓孝威南还

:

谁遣征书回鹖冠,又看薄毂出长安。到来京洛薄章贵,归去江湖天地宽。

碣石虚闻求骏骨,邗沟无恙把渔竿。临岐珍重加餐饭,白首休歌《行路难》。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孙旸

江南常熟人,字寅仲,一字赤崖。少时参与同声社,为吴中名士。顺治十四年举人。因科场舞弊案遭株连,谪戍尚阳堡,多年始得释归。大学士宋德宜以“边才”荐,未用。晚年居苏州,流连诗酒,自号荐庵。有《荐庵集》。 7篇诗文

猜你喜欢

海国记(节选)

:

  嘉庆四年,岁在己未,琉球国中山王尚穆薨。世子尚哲先七年卒,世孙尚温表请袭封。中朝怀柔远藩,锡以恩命,临轩召对,特简儒臣。

  于是,赵介山先生,名文楷,太湖人,官翰林院修撰,充正使;李和叔先生,名鼎元,绵州人,官内阁中书,副焉。介山驰书约余偕行,余以高堂垂老,惮于远游。继思游幕二十年,遍窥两戒,然而尚囿方隅之见,未观域外,更历纓溟之胜,庶广异闻。禀商吾父,允以随往。从客凡五人:王君文诰,秦君元钧,缪君颂,杨君华才,其一即余也。

  五年五月朔日,随荡节以行,祥飙送风,神鱼扶舳,计六昼夜,径达所届。

  凡所目击,成登掌录。志山水之丽崎,记物产之瑰怪,载官司之典章,嘉士女之风节。文不矜奇,事皆记实。自惭谫陋,饴测海之嗤;要堪传言,或胜凿空之说云尔。

  嘉庆四年,岁在己未,琉球国中山王尚穆薨。世子尚哲先七年卒,世孙尚温表请袭封。中朝怀柔远藩,锡以恩命,临轩召对,特简儒臣。
  嘉庆四年,是己未年,琉球国中山王尚穆去世。世子尚哲先七年去世,世孙尚温上表,请求袭封。朝廷安抚远方藩国,赐给皇上的命令。皇帝不坐正殿而御前殿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特意选择儒臣。

  于是,赵介山先生,名文楷,太湖人,官翰林院修撰,充正使;李和叔先生,名鼎元,绵州人,官内阁中书,副焉。介山驰书约余偕行,余以高堂垂老,惮于远游。继思游幕二十年,遍窥两戒,然而尚囿方隅之见,未观域外,更历纓溟之胜,庶广异闻。禀商吾父,允以随往。从客凡五人:王君文诰,秦君元钧,缪君颂,杨君华才,其一即余也。
  在这,赵介山先生,名文楷,太湖人,官职是翰林院修撰,为正使。李和叔先生,名鼎元,绵州人;官职内阁中书,为副使。介山写信约我一起走,我因为父亲高堂年纪很老,害怕远游。继而又想在外作幕僚二十年,到处窥探两戒,而还囿于一地方的见识,没有看到外国。更经过瀴溟的胜利,期望更广泛的得到各种奇特见闻。禀报商议我的父亲,允许随着同去。随从的人共五人:王文诰、秦元钧、缪颂、杨华才,我即是其中之一。

  五年五月朔日,随荡节以行,祥飙送风,神鱼扶舳,计六昼夜,径达所届。
  五年五月初一日,随着振荡节以行,吉祥送风,神鱼扶大船,总计六昼夜,径直到达目的地。

  凡所目击,成登掌录。志山水之丽崎,记物产之瑰怪,载官司之典章,嘉士女之风节。文不矜奇,事皆记实。自惭谫陋,饴测海之嗤;要堪传言,或胜凿空之说云尔。
  只要看到的,都登上掌握记录。记录山水的美丽险要,记物产的奇特,记载着官府的典章,赞美士女的风度贞节。文章不夸耀奇异,事情都记得真实。自己很浅薄鄙陋,乐意留下测海的讥笑;要能忍受传说,或胜过凭空想象的说法。

  嘉庆四年,岁在己未,琉球国中山王尚穆薨(hōng)。世子尚哲先七年卒,世孙尚温表请袭封。中朝怀柔远藩(),锡以恩命,临轩召对,特简儒臣。
  己未:嘉庆四年,1799年。琉球国:曾存在于琉球群岛的封建政权国家,明清时为中国的藩属,都城为首里。光绪五年(1879年)被日本吞并。其中最大的岛屿为冲绳岛与奄美大岛。薨:死。特简:破格选用。

  于是,赵介山先生,名文楷,太湖人,官翰林院修撰(zhuàn),充正使;李和叔先生,名鼎元,绵州人,官内阁中书,副焉。介山驰书约余偕行,余以高堂垂老,惮于远游。继思游幕二十年,遍窥两戒,然而尚囿(yòu)方隅之见,未观域外,更历纓(yīng)(míng)之胜,庶广异闻。禀商吾父,允以随往。从客凡五人:王君文诰,秦君元钧,缪君颂,杨君华才,其一即余也。
  赵介山:赵文楷(1760-1808),字逸书,号介山,安徽安庆府太湖县人。嘉庆元年状元,嘉庆五年(1800年)出使琉球。著有日记体《使琉球记》,详述出使始末。即本章《中山记历》的参仿母本。李合叔:李鼎元,字合叔,号墨庄,清代学者,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进士。嘉庆五年(1800年)作为册封疏球副史,随赵文楷出使琉球。两戒:辽阔的地域。国家疆域的南北界限。戒,同“界”。方隅:片面。纓溟:水面浩淼迷蒙之状。

  五年五月朔日,随荡(dàng)节以行,祥飙(biāo)送风,神鱼扶舳(zhú),计六昼夜,径达所届。
  荡节:古代使者盛符节的竹函。祥飙:瑞风。飙,暴风。舳:船后持舵之处。

  凡所目击,成登掌录。志山水之丽崎,记物产之瑰怪,载官司之典章,嘉士女之风节。文不矜奇,事皆记实。自惭谫(jiǎn)陋,饴测海之嗤;要堪传言,或胜凿空之说云尔。
  谫陋:浅薄。甘贻测海:以甜汤的感觉判断大海。甘贻,甜味的糖浆。凿空:穿凿附会。本意为对未知领域的探寻。凿,开;空,通。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山行杂咏

: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山路崎岖不平,山峰延绵不绝。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周围的青山就像蝉茧一样把人包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前面还有路可行。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菊梦

: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东篱的菊花下,酣梦一觉方醒,只觉得天上的云与月混在一起,还看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如此花下飘飘欲仙的酣眠,不是为了追寻庄子梦蝶的感觉,只是为回忆陶渊明爱菊、赏菊的风雅。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睡去以后,心思随着南归的大雁远去,美梦却被蟋蟀的鸣叫声每每惊醒。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醒来以后,我的幽怨还能找谁去诉说?只有把无限的情思寄托于衰草寒烟。

参考资料:

1、 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1981

篱畔(pàn)秋酣(hān)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秋酣一觉清:秋菊酣睡,梦境清幽。“和云”句:唐代张贲以“和霜伴月”写菊,兹换一字,以写菊花梦魂高飞;以“不分明”说梦境依稀恍惚。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méng)
忆旧:实即“梦旧”,诗题中“梦”字句中不出现是咏物诗技巧上的讲究。寻盟:表示结交友好,语出《左传》。这一联构思或受元代柯九思“蝶化人间梦,鸥寻海上盟”诗句的启发。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qióng)鸣。
“睡去”句:意谓梦见归雁,依恋之心久久相随,直至它飞远看不见。故故:屡屡,时时。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参考资料:

1、 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1981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此诗是写菊花之梦,也是写咏菊者之梦。因写梦境,故用扑朔迷离的笔法。菊花在酣梦中进入和云伴月的佳境,去寻高朋结良盟。但这种美妙的境界常被打断,因之产生种种懊恼和幽怨。

  因为林黛玉的孤傲是做出来给人看的,因此她的《菊梦》和《咏菊》《问菊》一样,也比较扭曲:“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她做这个梦,不是为了羡慕庄周人与自然合为一体的纯然感觉,只是为了效仿陶渊明,作一作能博取美名的清高秀。

  总而言之,林黛玉的清高正如这些菊花诗一样,是刻意装出来的。是在明知“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的情形下,而刻意效仿出来的。目的只是为了抒发自己小文人式的对世俗名位的求之不得的哀怨,并同时博取清高的美名和旁人的同情。因此,一遇到真正能考验她能够取法陶令的时候,她就丢下这些“孤标傲世偕谁隐”、“满纸自怜题素怨”的标榜而不管,一个劲地去高歌“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了。

参考资料:

1、 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198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

: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阑干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昨夜曾与那人有约,备森严的城内街道空无一人,独自等到三更时分。天上一弯新月,伴着几颗星。纵夜阑灯昏,也难以安然好眠;四周寂静无声,连小鼠也出来窥探。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阑干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他一定遭遇了像瞿塘峡的风一样的意外变故,才没来赴约,让人误解他是无情。小栏杆外寂静无声,没有人来,只有几次轻风吹响了护花铃,空留断肠人。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张秉戌.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18-192、 秦 圃.人生若只如初见——重温最美古诗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4903、 苏樱 毛晓雯.纳兰词全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294-295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gēng)。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lán)犹未寝,人静鼠窥(kuī)灯。
个人:那人。严城:戒备森严的城池。新月:农历每月初出现的弯形的月亮。鼠窥灯;形容环境寂静荒僻。用秦观《如梦令·遥夜沈沈如水》“梦破鼠窥灯”词意。

原是瞿(qú)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阑干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瞿唐:即瞿塘,峡名,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号称西蜀门户,峡口有夔门和滟滪堆。阑干:即栏杆。护花铃:为保护花朵驱赶鸟雀而设置的铃。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张秉戌.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18-192、 秦 圃.人生若只如初见——重温最美古诗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4903、 苏樱 毛晓雯.纳兰词全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294-295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阑干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此词写与情人相约而又未能践约的且喜且怨的情怀,词用女子口吻表现了主人公先是怨恨对方后又原谅对方的情感变化。上片说曾是相约黄昏后,然而迟迟未能成行;下片写不能如约,“原是瞿唐风间阻”的缘故。全词言辞真切,哀感动人,借用典故,情韵深长。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报时的沙漏中,细沙滑下,标志着时间无情流逝。戒备森严的城内街道空无一人,主人公独自等待了大半个夜晚,“严城”二字更增添了这孤独凄凉的色彩。相思与等待之苦,确是不堪忍受。

  “一钩新月几疏星。”天上的一钩新月,点点疏星,这样的景色在主人公看来,不过是一番别样的孤寂凄清,人一生又遇上多少个一钩新月天如水的夜晚?若所等之人如约来到,那此情此景,二人可能会在月下对酌,可能会联词唱和,也可能只是并肩漫步在如水月色中,任低声耳语惊起了宿鸟剪碎了花影。然而,这样心心念念等待之人终究没有到来,面对新月疏星,只能听凭思念和寂寞在惘然中纠缠不休。

  三更时分,风定夜静,相约之人却迟迟不来,主人公的心情处于犹疑不定之中。“夜阑犹未寝”,纵夜阑灯昏,也难以安然好眠。“人静鼠窥灯”,四周寂静无声,连小鼠也出来窥探。而无果的等待,一室的悄然,早已让人心内冷凉一片。言语至此,已是沉沉无半点生气,寂寞至极。

  过片写主人公久待不见人来,开始主动为对方寻找爽约原因。“原是瞿唐风问阻”,主人公在这里设想,恋人一定遭遇了像瞿塘峡的风一样的意外变故,才没来赴约。这里所谓的“瞿塘风间阻”是借喻人间别有难言的风险,显然非单指自然界的险阻。此处借典故示之,意含深婉,情韵深长。想必此刻伊人正在独倚高楼,拍遍栏杆,苦无良计。

  继而强自解嘲道:“错教人恨无情。”这让人误以为对方无情。既未践约,则一面是遗憾,一面是加倍地思念。横亘在他们之间的是一条何其难逾的鸿沟,主人公不禁黯然神伤之至,却也无计可施,只得任那情绪陷入长久痛苦的相思之中。

  “小阑干外寂无声”,深夜难眠容易让人产生回忆,昔日与恋人在回廊约会的场面历历在目。“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此时此刻,只剩下护花铃声颤动,空留断肠人。结尾两句更是清新含婉,余味悠长。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张秉戌.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18-192、 秦 圃.人生若只如初见——重温最美古诗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49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木兰花慢·太湖纵眺

:
眼中何所有?三万顷,太湖宽。纵蛟虎纵横,太鱼出没,也把纶竿。太威丈人何在?约空中同凭玉阑干。薄醉正愁消渴,洞庭山桔都酸。
更残,黑雾杳漫漫,激电闪流丸。有上界神仙,乘风来往,问我平安。思量要栽黄竹,只平铺海水几时干?归路欲寻铁瓮,望中陡落银盘。

眼中何所有?三万顷,太湖宽。纵蛟虎纵横,龙鱼出没,也把纶竿。龙威丈人何在?约空中同凭玉阑干。薄醉正愁消渴,洞庭山桔都酸。
眼中看到了什么呢?是有三万六千顷、江水浩浩荡荡的太湖。太湖宽广水深,幽壑藏蛟虎,但任它洪波浩荡,龙鱼出没,我自把定鱼竿独坐垂钓。龙威丈人在哪里呢?恍惚中只觉得他正约我一起登高纵目同上玉京。登高豪饮,酒醒之时只觉唇焦口燥,恰有洞庭山桔析酲解酒,喉舌生津。

更残,黑雾杳漫漫,激电闪流丸。有上界神仙,乘风来往,问我平安。思量要栽黄竹,只平铺海水几时干?归路欲寻铁瓮,望中陡落银盘。
夜深更残,太湖黑雾弥漫,闪电激发,金蛇狂舞。有上界仙人,乘风飘飘而下,向我问候。突然想要栽遍黄竹,自创一片人间仙境。只是什么时候才能将这这一望无际的太湖水吸干呢?夜半归去,只见乌云消尽,一盘银轮似的明月悄悄落到了水底,太湖一片美好静谧。

眼中何所有?三万顷,太湖宽。纵蛟(jiāo)虎纵横,龙鱼出没,也把纶(lún)竿。龙威丈人何在?约空中同凭玉阑干。薄醉正愁消渴,洞庭山桔都酸。
纶竿:钓竿。龙威丈人:古代仙人,相传吴王阖闾游禹山,遇龙威丈人,入洞庭湖取《禹书》一卷付之。

更残,黑雾杳(yǎo)漫漫,激电闪流丸。有上界神仙,乘风来往,问我平安。思量要栽黄竹,只平铺海水几时干?归路欲寻铁瓮(wèng),望中陡落银盘。
黄竹:代指仙家福地,语出《穆天子传》。铁瓮:镇江子城,相传三国吴大帝孙权建此城时,内外皆甃以甓,坚固如金,故曰铁瓮城。

眼中何所有?三万顷,太湖宽。纵蛟虎纵横,龙鱼出没,也把纶竿。龙威丈人何在?约空中同凭玉阑干。薄醉正愁消渴,洞庭山桔都酸。
更残,黑雾杳漫漫,激电闪流丸。有上界神仙,乘风来往,问我平安。思量要栽黄竹,只平铺海水几时干?归路欲寻铁瓮,望中陡落银盘。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时空往往不是一种理念的逻辑的时空,而是一种情感化的时空,作者在心与物,情与景的交往过程中,因景生情后,大多还有一个为情置景,为情造境的过程,作者笔下景物多为经过变形、适于隐附情感的景物,其空间结构也大多带有模式化、象征化倾向。如狭小闺房,四隅庭院,多用以写心曲之封闭,内心之抑郁;而登高所见,平芜苍茫,则是一种迷惘而阔大的情感象征。若要抒发豪迈超逸,想落天外之意,一般则要借大海长川作背景,仙界梦境作导引。这首词也是采用了这种为情造境、借水生波之法,题目是太湖纵眺,其实写太湖冥想。笔下境界实中有虚,以虚为主。

  “眼中何所有?三万顷,大湖宽。”太湖横跨江浙两省,号称三万六千顷,湖中有岛屿数十,为东南一大名胜。起句一问一答,写太湖之浩浩荡荡,语带惊叹。在描写手法上,略去藻绘,不用工笔,只推出“三万顷”之茫茫湖面, 任读者想象湖水苍茫,一片空洞之景。“纵蛟虎纵横,龙鱼出没,也把纶竿”。山深则有虎豹,大泽必生龙蛇,浩瀚太湖,幽壑潜蛟,但任它洪波浩荡,鬼怪出没,我自把定纶竿,垂钓海鳌。当然,此钓非为鲈鱼来,只为陶写性情耳。这几句写景由静而动,又以万顷太湖龙鱼出没为背景,推出一位钓者形象,大有坐钓洪流,虹吸太阳之气概。“龙威丈人何在,约空中同凭玉阑干”。龙威丈人为古代仙人,相传吴王阖闾游禹山,遇龙威丈人,入洞庭湖取《禹书》一卷付之。无边太湖,包孕吴越,登高纵目,八面来风,披襟而当之,浩浩乎如凭虚而御空,飘飘乎如羽化而登仙。恍惚中只觉得有仙人相招,同上玉京。神游归来,“薄醉正愁消渴,洞庭山桔都酸”。登高豪饮,酒后虽意兴飞扬,但酒醒之时,不免唇焦口燥,这时恰好有洞庭山桔留酸软齿,析酲解酒,喉舌生津,口吻之间快意累累,又得一小神仙境界。人生贵在适意,成仙者,亦不过快意于当前也,冬日负曝,夏卧北窗,皆仙家境界也。

  词的上片风格豪爽,下片则一转,境界奇险而近于荒诞。“更残,黑雾杳漫漫,激电闪流丸”。夜已深,更已残,词人仍独立在太湖边,但此时太湖景色并非浩月千里浮光跃金,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而是黑雾弥漫,闪电激发,金蛇狂舞。这种奇险壮观的场景充满了一种宏大的气势,显示了一种崇高美的力量。康德列举崇高的实例时写道:“天边层层堆叠着的乌云里面挟着闪电和雷鸣,……飓风带着它摧毁了的荒墟,无边无界的海洋,怒涛狂啸着,一个洪流的高瀑。”(《判断力批判》)作者置身在这么一种雄奇险恶的自然面前,感受到了宇宙的另一种实相,再次进入了一种“非想非非想”的境界。“有上界神仙,乘风来往,问我平安”。值得称道的是,作者笔下的形体巨大奇险莫测的自然客体形象并不是一种与主体分享的庞然可怖的对立物,而是诗人心灵追求的赋形,在这充满奇情险境的太湖面前,诗人表现的不是恐惧与卑伏,而是感受到了一种自由旷放的解放,词人在幻觉中见到上界仙人,乘风御气,泠然而行,是多么地自在自得。而且云中诸君并不是金刚怒目式的可怕形象,而是飘飘而下,亲切慰问,富有浓郁的人情味。在这种幻景的背后,表现了诗人渴求轻举逸飞,与雄奇大自然合为一体的超迈意识。“思量要栽黄竹,只平铺海水几时干?”“黄竹”代指仙家福地,语出《穆天子传》。因歆慕仙家之自在生活,词人突发奇想,思量要遍栽黄竹,即刻造成一片人间仙境。但三万六千顷茫茫湖面,平铺到天边,没有一口能吸尽西江水的本领。又怎能片刻之间化沧海湖泊为桑田竹地呢?人生总是“有待”啊,但能得片刻逍遥也就是人生乐事了。至此,兴尽而归:“归路欲寻铁瓮,望中陡落银盘。”铁瓮指镇江子城,相传三国吴大帝孙权建此城时,内外皆甃以甓,坚固如金,故曰铁瓮城。词人夜半归去,只见乌云消尽,一盘银轮似的明月悄悄落到了水底,又是一个光风霁月,静影沉璧的美妙太湖,犹如诗人经历了感情上的巨大起伏后,又回归到一种平静之中。

  这首词驰骋想象,杂糅仙境,形象迭出,频繁转换,充满了神奇恍惚,光怪陆离的趣现实描写,造成了一种剧烈的令人惊叹的审美效果。作者所描写的仙境以虚为主,为了抒发豪迈超逸的情致而改造了实有景象,塑造了一个神秘险怪的太湖形象。

参考资料:

1、 喜马拉雅.木兰花慢·太湖纵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