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幽寂的厅堂中层层帷幕深垂;独卧床上,追思前事,倍感静夜的漫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巫山神女艳遇楚王,原来只是梦一场;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独处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风波不信菱枝柔弱,偏要摧残;像那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即使相思全无好处,但这种惆怅之心,也好算是痴情了。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248-2492、 z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 李商隐诗选 :中华书局,2006:15-173、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李商隐诗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06:237-238

重帏(wéi)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帏:帐子、幔幕。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神女:即宋玉《神女赋》中的巫山神女。“小姑居处本无郎”句:古乐府《青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风波不信菱(líng)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chóu)(chàng)是清狂。
直道:即使,就说。了:完全。清狂:旧注谓不狂之狂,犹今所谓痴情。按:如作狂放解本也通,但既把诗中人作为女子解,那么,还是作痴情解较切。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248-2492、 z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 李商隐诗选 :中华书局,2006:15-173、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李商隐诗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06:237-238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这首七律无题,内容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这首诗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非常概括。首联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写环境: 层层叠叠帷幔低垂的闺房,幽邃宁静; 夜深了,闺房的主人上床后却心事重重、辗转反侧,凄清的长夜何其漫漫。她为何迟迟不能入眠? 她在想什么呢?诗中什么也没说,任由读者去想象。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是她长夜无眠的思绪吗? 如巫山神女一样有浪漫的奇遇、过恩爱的生活,原来只是一场梦。至于这场梦是她的向往,还是曾经的巫山云雨,已在岁月的流逝中变得如梦似幻,我们无从得知。但现状很明显,她还像清溪小姑一样,独处无郎。“本无郎” 有孤单、寂寥、无奈,也有自我安慰的味道。颔联巧妙化用两个典故,融会了神话的传奇色彩和乐府的文化韵味,写得瑰奇迷离,摇曳多姿。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转以客观事物来影射主观感情: 菱生水中,大风吹来,波起浪涌,激得菱叶翻飞,菱枝欲折; 菱枝本柔弱,而风波 “不信”,是否意味着有些纤如菱枝的东西,是经不起生活的波浪的,即使“不信”,要逆势而为,终究是枉然。月下露珠,谁会滋润桂叶,让其吐出馨香?流露出无可依靠、无所寄托的幽怨。颈联的意象具体而鲜明,但象征的意味相当隐晦,可能是抒写那个女子在长夜无眠时的慨叹,可能是暗示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可能是诗人自伤身世,历来说法颇多。
 
  尾联“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直抒胸臆: 就算相思全无益处,仍不妨碍为相思而惆怅的情怀执著、狂放。明知相思无益而惆怅不已,实已是情至深处,铭心刻骨,欲罢不能了。

  中唐以来,以爱情、艳情为题材的诗歌逐渐增多。这类作品在共同特点是叙事的成份比较多,情节性比较强,人物、场景的描绘相当细致。李商隐的爱情诗却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她(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又往往要在诗中织入某些情节的片断,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这就使诗的内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体制与丰富的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强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这是他的爱情诗意脉不很明显、比较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爱情诗往往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写情细腻的特点和优点,经得起反复咀嚼与玩索。

  无题诗究竟有没有寄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离开诗歌艺术形象的整体,抓住其中的片言只语,附会现实生活的某些具体人事,进行索隐猜谜式的解释,是完全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像冯浩那样,将《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中的“垂杨岸”解为“寓柳姓”(指诗人的幕主柳仲郢),将“西南”解为“蜀地”,从而把这首诗和《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说成是诗人“将赴东川,往别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就是穿凿附会的典型。但这并不妨碍读者从诗歌形象的整体出发,联系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其他作品,区别不同情况,对其中的某些无题诗作这方面的探讨。这首着重写女主人公如梦似幻,无所依托,横遭摧折的凄苦身世,笔意空灵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就可能寓含或渗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熟悉作者身世的读者不难从“神女”一联中体味出诗人在回顾往事时深慨辗转相依、终归空无的无限怅惘。“风波”一联,如单纯写女子遭际,显得不着边际;而从比兴寄托角度理解,反而易于意会。作者地位寒微,“内无强近,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仕途上不仅未遇有力援助,反遭朋党势力摧抑,故借菱枝遭风波摧折,桂叶无月露滋润致慨。他在一首托宫怨以寄慨的《深宫》诗中说:“狂飚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取譬与“风波”二句相似(不过“清露”句与“月露”句托意正相反而已),也可证“风波”二句确有寄托。何焯说这首无题“直露(自伤不遇)本意”,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不论这首无题诗有无寄托,它首先是成功的爱情诗。即使读者完全把它作为爱情诗来读,也并不减低其艺术价值。

参考资料:

1、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李商隐诗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06:237-2382、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18-122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幽寂的厅堂中层层帷幕深垂;独卧床上,追思前事,倍感静夜的漫长。
巫山神女艳遇楚王,原来只是梦一场;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独处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柔弱,偏要摧残;像那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
即使相思全无好处,但这种惆怅之心,也好算是痴情了。

注释
神女:即宋玉《神女赋》中的巫山神女。
小姑句:古乐府《青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直道两句:意谓即使相思全无好处,但这种惆怅之心,也好算是痴情了。
直道:即使,就说。
了:完全。
清狂:旧注谓不狂之狂,犹今所谓痴情。按:如作狂放解本也通,但既把诗中人作为女子解,那么,还是作痴情解较切。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248-2492、 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 李商隐诗选 :中华书局,2006:15-173、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李商隐诗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06:237-23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这首七律无题,内容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这首诗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非常概括。首联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写环境: 层层叠叠帷幔低垂的闺房,幽邃宁静; 夜深了,闺房的主人上床后却心事重重辗转反侧,凄清的长夜何其漫漫。她为何迟迟不能入眠? 她在想什么呢?诗中什么也没说,任由读者去想象。
4、 nbsp;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是她长夜无眠的思绪吗? 如巫山神女一样有浪漫的奇遇、过恩爱的生活,原来只是一场梦。至于这场梦是她的向往,还是曾经的巫山云雨,已在岁月的流逝中变得如梦似幻,我们无从得知。但现状很明显,她还像清溪小姑一样,独处无郎。“本无郎” 有孤单、寂寥、无奈,也有自我安慰的味道。颔联巧妙化用两个典故,融会了神话的传奇色彩和乐府的文化韵味,写得瑰奇迷离,摇曳多姿。
5、 nbsp;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转以客观事物来影射主观感情: 菱生水中,大风吹来,波起浪涌,激得菱叶翻飞,菱枝欲折; 菱枝本柔弱,而风波 “不信”,是否意味着有些纤如菱枝的东西,是经不起生活的波浪的,即使“不信”,要逆势而为,终究是枉然。月下露珠,谁会滋润桂叶,让其吐出馨香?流露出无可依靠、无所寄托的幽怨。颈联的意象具体而鲜明,但象征的意味相当隐晦,可能是抒写那个女子在长夜无眠时的慨叹,可能是暗示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可能是诗人自伤身世,历来说法颇多。
6、 nbsp;
  尾联“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直抒胸臆: 就算相思全无益处,仍不妨碍为相思而惆怅的情怀执著、狂放。明知相思无益而惆怅不已,实已是情至深处,铭心刻骨欲罢不能了。

  中唐以来,以爱情、艳情为题材的诗歌逐渐增多。这类作品在共同特点是叙事的成份比较多,情节性比较强,人物、场景的描绘相当细致。李商隐的爱情诗却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她(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又往往要在诗中织入某些情节的片断,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这就使诗的内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体制与丰富的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强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这是他的爱情诗意脉不很明显、比较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爱情诗往往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写情细腻的特点和优点,经得起反复咀嚼与玩索。

  无题诗究竟有没有寄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离开诗歌艺术形象的整体,抓住其中的片言只语,附会现实生活的某些具体人事,进行索隐猜谜式的解释,是完全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像冯浩那样,将《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中的“垂杨岸”解为“寓柳姓”(指诗人的幕主柳仲郢),将“西南”解为“蜀地”,从而把这首诗和《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说成是诗人“将赴东川,往别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就是穿凿附会的典型。但这并不妨碍读者从诗歌形象的整体出发,联系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其他作品,区别不同情况,对其中的某些无题诗作这方面的探讨。这首着重写女主人公如梦似幻,无所依托,横遭摧折的凄苦身世,笔意空灵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就可能寓含或渗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熟悉作者身世的读者不难从“神女”一联中体味出诗人在回顾往事时深慨辗转相依、终归空无的无限怅惘。“风波”一联,如单纯写女子遭际,显得不着边际;而从比兴寄托角度理解,反而易于意会。作者地位寒微,“内无强近,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仕途上不仅未遇有力援助,反遭朋党势力摧抑,故借菱枝遭风波摧折,桂叶无月露滋润致慨。他在一首托宫怨以寄慨的《深宫》诗中说:“狂飚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取譬与“风波”二句相似(不过“清露”句与“月露”句托意正相反而已),也可证“风波”二句确有寄托。何焯说这首无题“直露(自伤不遇)本意”,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不论这首无题诗有无寄托,它首先是成功的爱情诗。即使读者完全把它作为爱情诗来读,也并不减低其艺术价值。

参考资料:

1、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李商隐诗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06:237-2382、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18-122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450篇诗文

猜你喜欢

杨柳八首·其二

:

南内墙东御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是情人最断肠。

南内墙东御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
南宫内苑,东墙路旁,那是天子走过的地方。温柔的柳丝已知春的来临,又吐出嫩绿,泛起鹅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是情人最断肠。
杏花也在含情相望,羞红的脸上又有几分彷徨。为什么行人不解杏花的情意,却独爱柳丝只为它愁伤断肠。

参考资料:

1、 柯宝成 编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2017:19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50-51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40-41

南内墙东御(yù)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
杨柳枝:原为乐府曲名,后变为宫词,又演变为词牌名。又作“杨柳”。南内:天子的宫禁叫“大内”,简称“内”。墙:一作“桥”。御路:皇宫内的道路。旁:旁边,侧边。丝,一作“枝”。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是情人最断肠。
何事:何用,何须。行:一作“情”。

参考资料:

1、 柯宝成 编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2017:19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50-51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40-41

南内墙东御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是情人最断肠。

  温庭筠的八首《杨柳枝》描写的都是宫苑边的杨柳。这一首写的是春柳杏花之中,行人所触发的伤别之情。

  前两句明写柳,而由柳触发起的别情却隐含其中。“南内墙东御路旁”一句,暗切杨柳。“须知春色柳丝黄”一句,明写柳色,柳丝嫩黄,置于绿的春色中,愈显娇美动人。此句似从李白诗句“春从柳上归”和“柳色黄金嫩”化出,为后两句张本。

  后两句以报春的杏花之有情相衬,写行人仍然对柳最伤情,将别情点破。“杏花未肯无情思”,用杏花与柳枝对比,推进一层,说明杏花亦能含情。“何事行人最断肠”一句是写行人在杏花柳色之中,而最引人伤别的,还是柳枝,这就把柳色春思更推进了一层。最后一句用疑问语气,又未直接写柳,但因柳寓含情感,柳的艺术魁力,已在其中。

  以往写离情的诗词通常借柳起兴,或见柳生情,而此词写行人离情虽然也是因柳而起,但中间以杏花相衬,于比较中将柳之牵动人情写深了一层。如此构思颇有新意,更耐寻味,堪称精妙。

参考资料:

1、 柯宝成 编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2017:19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50-51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40-4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与东吴生相遇

: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十年来身世漂泊若浮萍,白发相逢涕泪沾满冠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人老了不知道花有美态,离乱时只觉得酒甚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贫居陋巷怀疑春天也少,贵居豪宅感觉月亮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姑且对着这尊美酒大笑,未衰之年应见海内清平。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03-804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yīng)
十年:诗人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流落江南起,直到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擢第,历十二年。此举成数。身事:指人的经历和遭遇。一作“身世”。白首:犹白发。表示年老。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老去:谓人渐趋衰老。乱:指唐末战乱。

贫疑陋(lòu)(xiàng)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陋巷:简陋的巷子。豪家:指有钱有势的人家。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且对:一作“独对”。开口笑:欢乐貌。泰阶:古星座名。即三台。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两两并排而斜上,如阶梯,故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03-804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首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原诗题下注:“及第后出关作。”诗人从公元883年(唐僖宗中和三年)流落江南起,直到公元894年(昭宗乾宁元年)擢第,历十二年,战乱频仍,颠沛流离,所以这首诗劈头便感慨万端地说:“十年身事各如萍”。诗人用随风飘泊的水上浮萍,刻画了自己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自首免同病相怜。

  “白首相逢泪满缨”。按理,这时韦庄已登第,禄食有望,似首该与故人泪眼相对,但自己在外飘泊多年,已是五十九岁的人了。因此,遇故人便再也忍首住涕泗滂沱,泪满冠缨。

  三、四句是挥泪叙旧的辛酸语。回想当年大家欢聚一起观花饮酒的情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此时诗人为痛苦折磨得衰老、麻木,似乎已首感觉到花儿是美丽的了,再也没有赏花的逸兴了。而酒与诗人却变得多情起来,因为乱世颠沛,年华蹉跎,只好借酒浇愁。细味诗意,字字酸楚。

  五、六句是痛定思痛的激愤语。乱离社会,世态炎凉,“贫”与“贵”,“陋巷”与“豪家”,一边是啼饥号寒,一边是灯红酒绿,相距何其悬远。有才华的人偏被压在社会最下层,沾首到春风雨露;尸位素餐者偏是高踞豪门,吟风弄月。诗句是对上层统治者饱含泪水的控诉,也是对自己“十年身事”的首平鸣。

  泪干了,愤闷倾吐了,诗人转而强作笑颜:“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且对”一作“独对”,据题意以“且对”为允。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这两句是说:趁未衰之年,暂拚一醉,而破涕为笑,这是聊以解嘲;期望今后能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这是自许和自慰。诗人就是怀着这样美好的愿望而开怀一笑。这一笑,既透露着老当益壮的激情,也透露着期望社稷郅治的心理。

  全诗以“泪”始,以“笑”结,前后照应,关锁严密。“泪”是回顾,“笑”是前瞻。“泪满缨”说明诗人遭遇十年辛苦首寻常;“开口笑”说明诗人满怀信心向前看。一泪一笑,总括全诗,字挟风霜,声振金石。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00-130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酬王季友题半日村别业兼呈李明府

:
村映寒原日已斜,烟生密竹早归鸦。
长溪南路当群岫,半景东邻照数家。
门通小径连芳草,马饮春泉踏浅沙。
欲待主人林上月,还思潘岳县中花。

村映寒原日已斜,烟生密竹早归鸦。
夕阳余光点撒在村外的原野上,村里人家炊烟袅袅,乌鸦也早早的飞入密林深处。

长溪南路当群岫,半景东邻照数家。
溪流南边的小路对面群山峻岭,东边的几家邻居还沐浴在夕阳光下。

门通小径连芳草,马饮春泉踏浅沙。
门前的小径两旁花草繁茂,马儿踏于清沙软泥之上自饮甘泉。

欲待主人林上月,还思潘岳县中花。
真是既想待在季友的住处欣赏月色美景,又想去李太守那里游玩赏花。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村映寒原日已斜,烟生密竹早归鸦。
寒原:指冬天的原野;冷落寂静的原野。

长溪南路当群岫(xiù),半景东邻照数家。
岫:山。半景:微光,余光。东邻:东边的邻居。

门通小径连芳草,马饮春泉踏浅沙。

欲待主人林上月,还思潘岳县中花。
主人:这里指作者的友人王季友。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夜看扬州市

: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扬州城里夜市繁华,千灯万火映照碧云,高楼内外到处可见浓妆艳抹的女子,那些寻欢作乐的游客纷纷而来,络绎不绝。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如今的天下纷乱不已,再也不像以往的太平盛世那样,但想不到这里依然是笙歌一片,通宵不散。

参考资料:

1、 卢华语.《〈全唐诗〉经济资料辑释与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2882、 党诚恩.《中国历代商贾诗歌选》.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553、 许建中,万平.《唐诗绝句三百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1934、 张超.《名胜诗词经典赏析》.北京:线装书局,2007:2715、 李树政.《张籍王建诗选》.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1956、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339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xiù)客纷纷。
夜市:夜间的集市。反映唐时城市商业的繁荣。碧云:碧空。红袖:原指女子的艳色衣衫,这里借代女子。纷纷:众多。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shēng)歌彻晓闻。
时平日:承平之日。自:语气助词,表肯定,无实义。笙歌:歌舞的音乐。笙,簧管乐器。此处泛指乐器演奏时发出的声音。晓闻:通宵达旦

参考资料:

1、 卢华语.《〈全唐诗〉经济资料辑释与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2882、 党诚恩.《中国历代商贾诗歌选》.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553、 许建中,万平.《唐诗绝句三百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1934、 张超.《名胜诗词经典赏析》.北京:线装书局,2007:2715、 李树政.《张籍王建诗选》.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1956、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339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这首诗从其夜景着笔,可说从一个重要侧面表现了扬州的繁华,连同诗人的感慨。

  前两句实写扬州夜景。首句写其静景。“千灯”,说明灯之多。诗人在地面“千灯”和距离地面遥远的“碧云"之问只用一个“照”字,就将夜晚扬州灯光的光亮程度真实表现了出来。次句则写动景,整个扬州市,酒楼多,歌妓多,乘兴吃酒玩乐的商客多;而这“三多”合为一体,就使扬州市的夜晚成为一个喧嚣的、旋转的世界。

  三、四句写诗人的感慨。看到眼前繁盛景象,诗人不禁联想到扬州以外广大地区的萧条败落。自从“安史之乱”以来,唐帝国整体机制日见衰朽,外患频仍,内忧不绝,所以诗人感慨“如今”时局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安定太平了。可是这种国势日衰景况在扬州好像还没有被感知到,人们仍然由着自己的心性,踏着乐器吹奏出的节拍,载歌载舞,通宵达旦。这中间虽有辛辣的嘲讽,但更多的还是对人们感觉迟钝而表现出的深深忧虑。

  这首诗不惟内容深刻,而且构思精奇。诗人巧妙地由写扬州繁华夜景开局,最终却落在将人们视线引向对整个唐帝国命运的思考上,显示出一种讽喻的创作意向。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48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春题湖上

: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围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群山环绕,湖水汪汪一碧,水平如镜。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松树在山上排开层层一片翠色,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早稻犹如一块巨大的绿色的毛毯上绒头,舒展的新蒲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裙飘带。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我不能离开杭州到别处去,有一半原因是留恋这风景如画西湖。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2、 李时人.《古今山水名胜诗词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乱峰:形容山峰很多。西湖三面环山,有南高峰、北高峰、葛岭等。乱,缤乱。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排:排列松树众多,故称“排”。点:明月一轮,故称“点”。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pú)
线头:指毛毯上的绒头。抽:抽出、拔出。裙带:裙子上的飘带。蒲:香蒲,湖上生长的一种水草。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勾留:稽留,耽搁。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2、 李时人.《古今山水名胜诗词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春景诗。这首诗前六句写景,突出一个“绿”字,后两句写情,突出一个“恋”字,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后人评论此诗“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全诗不仅结构上曲折委婉,而且借景深化了诗旨。

  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诗人不由发出对西湖风光的赞美。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诗的前三联绘景,尾联抒情,全诗则情景交融,物我划一。首句鸟瞰西湖春日景色,谓其“似画图”。作者以具有如此浓重感情色彩的字眼儿入诗,并非偶然。在孩童时代,白居易曾立志要到杭州做官,心愿得酬,自然为之欣喜,其对杭州的深情于此可见一斑。此诗不仅是白居易山水诗中的佳构,亦是历代描写西湖诗中的名篇之一。

  “乱峰”以下三句,具体描绘如画之景:群山环绕,参差不一,湖上水面平展;排排青松装点着山峦,如重重叠叠的翡翠,皎洁的月亮映入湖心,象一颗闪光的珍珠,这是多么诱人的美景呵!然而诗的旨趣并没有凝滞在范山模水的层面上,“碧毯”二句出人意表地把笔舌转到对农作物的体察上。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弄不好会雅俗相悖,很不协调,而白居易却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早稻犹碧毯上抽出的线头、新蒲象青罗裙上的飘带。如此精妙新奇的比喻本身不仅体现出作者对湖区人民的关怀,使读者由此可以联想到正是这位自幼向往杭州的白刺史,一到任便体恤民瘼,浚井供饮,把杭州变成了人间天堂,从而铭戢其德惠。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格、一种可贵的出新,它比作者描绘西湖的另一名篇《钱塘湖春行》,立意更加新颖,语言益见精妙。

  这首诗的结构曲折委婉,别有情致,特别是最后两句“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唐宋诗醇》)那么其“言外余情”是什么呢?这得联系作者的有关行迹和创作来探寻。除杭州刺史之前,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面对国是日荒,民生益困的现实,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做隐士不好,做京官也不好,只有做杭州刺史闲忙得当,正合其意,即所谓“霅溪殊冷僻,茂苑太繁雄。唯此钱塘郡,闲忙恰得中。”这话是出自《初到郡斋寄钱湖州李苏州》一诗,在其他篇目中 尚有不少类似的说法,这既是作者的心里话,也是此诗的“言外余情”。

  因为“皇恩只许住三年”,白居易抱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西湖,这种情绪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西湖早已是驰名中外的湖山形胜之地,此诗亦不胫而走,值得玩味的是如今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景观的命名,有的很可能是从这首《春题湖上》中的相应诗句衍化而来的。

  从艺术上看,《春题湖上》最精采的是中间四句。诗人以幽丽华美的笔触,用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勾画出西湖的旖旎风光。比喻的精妙,表现在比物与被比事物的密合无间上。用翡翠比喻松树的绿色,用明珠比喻夜半时分高而远的明月,用碧毯细短的线头比喻幼小的绿色秧苗,用青罗裙飘拂的长带比喻舒展着的绿色的蒲叶,无不妥贴入微,真切动人。同时,诗人对湖上春光的珍惜与爱悦的感情,也在这几个比喻中自然地隐隐泄出。全诗由于有了中间这四句精当传神的比喻,一二句中的“似画图”才有了充实的具体内容,末两句的“勾留”之意才得以顺势推出。

  “画图”二字是诗眼,下五句皆实写画图中景,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

参考资料:

1、 吴熊和,樊维钢,陈铭,朱宏达 .《唐宋诗词评析词典》: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2、 余冠英,陶文鹏,韦凤娟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