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

: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前驱者的血浸透了中原大地,养育着新一代战士挺拔崛起;严寒封锁了整个中国,冰雪中却见明丽的春花绽蕾。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好一个南京政府正在演戏,官僚政客装病军阀头子下野。群鸦的晤噪更添凄风苦雨,有人跑到中山陵前偷偷哭泣。

参考资料:

1、 刘扬烈 刘健芬.鲁迅诗歌简论:重庆出版社,1983年:241-242页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níng)大地发春华。
沃:灌溉。中原:黄河流域中部一带古称中原。此处泛指中国本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中央苏区、鄂豫皖、洪湖、川陕、闽浙赣等革命根据地均在黄河和长江中下游。蒋介石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血染中原大地,故有此句。肥:浇灌滋养。劲草:迎着疾风,坚韧挺立的野草,此喻在蒋介石统治集团反革命摧残下经得住考验的革命战士。春华:即春花。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zào)暮鸦。
英雄:此为反语,用以讽刺国民政府各派军阀头子。多故:多变故。谋夫,指反动政客。崇陵:指南京紫金山下的中山陵。暮鸦:黄昏时节的群鸦。

参考资料:

1、 刘扬烈 刘健芬.鲁迅诗歌简论:重庆出版社,1983年:241-242页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这首诗内容赞扬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展示了军阀必趋灭亡的下场。

  “血沃中原肥劲草”,是说军阀杀害人民的鲜血灌溉了祖国大地,先烈们壮烈牺牲的精神培育了广大人民,使他们成长为劲草般的坚强战士。“血沃中原”,揭露了军阀屠杀政策的残酷程度,使共产党人,革命人民的鲜血洒遍了中国原野。当时,在国民政府“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个"的反共政策下,仅雨花台一处被害的革命者就有二十万左右。“肥劲草’’,比喻革命力量在鲜血灌溉的土地上成长壮大。一个“肥”字突出了革命力量壮大的声势。这一句点出了革命力量是剿不尽、杀不绝的,军阀的屠杀、“围剿”只能激起人民更大的反抗,促进革命事业的发展,加速他们的灭亡。

  “寒凝大地发春华”,是说大地虽然一片冰寒,但只要春天一到,烈士播下的种子就会怒放出复仇的春花。“寒凝大地”,主要是写国民政府在国统区的反革命文化“围剿’’:“一面禁止书报,封闭书店,颁布恶出版法,通缉著作家,一面用最末的手段,将左翼作家逮捕,拘禁,秘密处以死刑”,使中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象严寒禁锢着大地,没有一点生气。“发春华”,不仅是对当时英勇作战的革命文艺战士的高度赞扬,也是鲁迅坚信革命必胜的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一个“发”字,描写出革命文艺不可阻挡的发展形势,正如鲁迅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中指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却仍然滋长,因为这是属于革命的广大劳苦群众的,大众存在一日,壮大一日,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也就滋长一日”。这一句是诗人的预言,反映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光辉前景。

  “英雄多故谋夫病”,直接写国民政府内部的勾心斗角。他们多方借故,称病离职,丑态百出。在日寇压境的局势下,国民政府顽固坚持不抵抗政策,整天忙于派系争斗。他们或因失势,或因分赃不匀,忽而出现在幕前,忽而退居于幕后,这一句是国民政府政治集团内部尔虞我诈、分崩离析的真实写照,既写出了他们内部斗争的丑象,又反映了他们在抗日前笼络人心的拙劣表演。

  “泪洒崇陵噪暮鸦”,承接上句,这帮“英雄”、“谋夫”们并不想“合作”、“抗日”,他们貌合神离,暗斗不休。“噪暮鸦”点出了国民政府内部吵吵嚷嚷,恰似黄昏时分一群乱叫的乌鸦,暗示国民政府统治日暮途穷的境地。这一句揭露了国民政府色厉内荏的纸老虎本质,揭示了国民政府政权摇摇欲坠的必然趋势。

  此诗热情地赞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者坚韧不拔的对敌斗争精神,愤怒地控诉了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反革命“围剿”的罪行,揭露了国民政府的虚弱本质与相互倾轧的丑恶现象,展示了革命势力的锦绣前程,指出了他们统治的崩溃局势。

参考资料:

1、 内蒙古师范学院中文系.鲁迅诗歌散文选读: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年:25-2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前驱者的血浸透了中原大地,养育着新一代战士挺拔崛起;
严寒封锁了整个中国,冰雪中却见明丽的春花绽蕾。
好一个南京政府正在演戏,官僚政客装病军阀头子下野。
群鸦的晤噪更添凄风苦雨,有人跑到中山陵前偷偷哭泣。

注释
沃:灌溉。中原:黄河流域中部一带古称中原。此处泛指中国本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中央苏区、鄂豫皖、洪湖、川陕、闽浙赣等革命根据地均在黄河和长江中下游。蒋介石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血染中原大地,故有此句。肥:浇灌滋养。劲草:迎着疾风,坚韧挺立的野草,此喻在蒋介石统治集团反革命摧残下经得住考验的革命战士。
春华:即春花。
英雄:此为反语,用以讽刺国民政府各派军阀头子。多故:多变故。谋夫,指反动政客,国民政府第四次代表大会前夕,蒋、阎、冯大战刚罢,粤系势力又逼迫蒋介石下野;其四届一中全会召开之时,胡汉民因与蒋不合,称病拒不出席:及至孙科上任,汪精卫又处处拆台,称病不去南京,暗中却与蒋勾结,要赶走孙科。这里充分揭露了国民政府内部矛盾尖锐,分崩离析
崇陵:指南京紫金山下的中山陵。暮鸦:黄昏时节的群鸦。孙科登上南京国民党政府的宝座后,四分五裂的局面不可收拾,蒋汪勾结,又在逼他下台,弄得他手脚无措狼狈不堪。于是,跑到中山陵去哭灵,而国民政府各派的争吵日益加剧,萧索混乱,有如黄昏时节聒噪的群鸦。

参考资料:

1、 刘扬烈 刘健芬.鲁迅诗歌简论:重庆出版社,1983年:241-24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鲁迅感于世事赠与日本友人的一首诗。高良夫人,即高良富子,日本东京女子大学教授,从事基督教妇女和平运动。1932年初到上海,经内山完造介绍,与鲁迅见面。《鲁迅日记》1932年1月12日记:“夜同广平往内山君寓晚饭,同座又有高良富子夫人。”

参考资料:

1、 吴中杰.吴中杰评点鲁迅诗歌散文.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8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这首诗内容赞扬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展示了军阀必趋灭亡的下场。

  “血沃中原肥劲草”,是说军阀杀害人民的鲜血灌溉了祖国大地,先烈们壮烈牺牲的精神培育了广大人民,使他们成长为劲草般的坚强战士。“血沃中原”,揭露了军阀屠杀政策的残酷程度,使共产党人,革命人民的鲜血洒遍了中国原野。当时,在国民政府“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个"的反共政策下,仅雨花台一处被害的革命者就有二十万左右。“肥劲草’’,比喻革命力量在鲜血灌溉的土地上成长壮大。一个“肥”字突出了革命力量壮大的声势。这一句点出了革命力量是剿不尽、杀不绝的,军阀的屠杀、“围剿”只能激起人民更大的反抗,促进革命事业的发展,加速他们的灭亡。

  “寒凝大地发春华”,是说大地虽然一片冰寒,但只要春天一到,烈士播下的种子就会怒放出复仇的春花。“寒凝大地”,主要是写国民政府在国统区的反革命文化“围剿’’:“一面禁止书报,封闭书店,颁布恶出版法,通缉著作家,一面用最末的手段,将左翼作家逮捕,拘禁,秘密处以死刑”,使中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象严寒禁锢着大地,没有一点生气。“发春华”,不仅是对当时英勇作战的革命文艺战士的高度赞扬,也是鲁迅坚信革命必胜的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一个“发”字,描写出革命文艺不可阻挡的发展形势,正如鲁迅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中指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却仍然滋长,因为这是属于革命的广大劳苦群众的,大众存在一日,壮大一日,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也就滋长一日”。这一句是诗人的预言,反映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光辉前景。

  “英雄多故谋夫病”,直接写国民政府内部的勾心斗角。他们多方借故,称病离职,丑态百出。在日寇压境的局势下,国民政府顽固坚持不抵抗政策,整天忙于派系争斗。他们或因失势,或因分赃不匀,忽而出现在幕前,忽而退居于幕后,这一句是国民政府政治集团内部尔虞我诈、分崩离析的真实写照,既写出了他们内部斗争的丑象,又反映了他们在抗日前笼络人心的拙劣表演。

  “泪洒崇陵噪暮鸦”,承接上句,这帮“英雄”、“谋夫”们并不想“合作”、“抗日”,他们貌合神离,暗斗不休。“噪暮鸦”点出了国民政府内部吵吵嚷嚷,恰似黄昏时分一群乱叫的乌鸦,暗示国民政府统治日暮途穷的境地。这一句揭露了国民政府色厉内荏纸老虎本质,揭示了国民政府政权摇摇欲坠的必然趋势。

  此诗热情地赞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者坚韧不拔的对敌斗争精神,愤怒地控诉了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反革命“围剿”的罪行,揭露了国民政府的虚弱本质与相互倾轧的丑恶现象,展示了革命势力的锦绣前程,指出了他们统治的崩溃局势。

参考资料:

1、 内蒙古师范学院中文系.鲁迅诗歌散文选读: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年:25-2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猜你喜欢

浣溪沙·月底栖鸦当叶看

:
月底栖鸦当叶看。推窗跕跕堕枝间。霜高风定独凭栏。
觅句心肝终复在,掩书涕泪苦无端。可怜衣带为谁宽。

月底栖鸦当叶看。推窗跕跕堕枝间。霜高窗定独凭栏。
在昏暗的月光中,那光秃秃树杈上的乌鸦就像是树叶一般。打开窗子,落叶还在不停的飘零。晚霜寒冷中独自上楼依栏远望。

觅句心肝终复在,掩书涕泪苦无端。可怜衣带为谁宽。
想作诗吧,苦寻诗句。合上书双泪涕纵,心中没有缘故的烦闷。自己日渐消瘦,这又是为了什么?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66-74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22(6).

月底栖鸦当叶看。推窗跕(dié)跕堕枝间。霜高风定独凭栏。
鸦:有些版本作“雅”字。跕跕:下堕貌。《后汉书·马援传》:“仰视飞鸢,跕跕堕水中。“风定:风停止。

觅句心肝终复在,掩书涕泪苦无端。可怜衣带为谁宽。
觅句心肝:苦寻诗句。无端:无缘无故。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66-74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22(6).
月底栖鸦当叶看。推窗跕跕堕枝间。霜高风定独凭栏。
觅句心肝终复在,掩书涕泪苦无端。可怜衣带为谁宽。

  从词开端的“月底梄鸦”四个字来看,王国维所写者为眼前实有的一种寻常之景物。可是当王国维一加上“当叶看”三个字的述语以后,却使得这一句原属于“写境”的词句,立即染上了一种近于“造境”的象喻色彩。其所以然者,盖因既说是“当叶看”,便可证明其窗前之树必已经是枯凋无叶的树。而所谓“栖鸦”,则是在凄冷之月色下的“老树错鸦”,其所呈现的本应是一幅萧瑟荒寒的景象。可是王国维却偏偏要把这原属于茺寒的“栖鸦”的景色作为绿意欣然的景色来“当叶看”。只此一句,实在就已经表现了王国维的绝望悲情之中想求得慰藉的一种挣扎和努力。王国维所用“跕跕”原出于《后汉书》之《马援传》,本来是写马援出征交趾之时,当地的气候恶劣。这一典实在用得极好,此“跕跕堕”三字,遂亦隐然有了一种隐喻环境之恶劣的暗示。接着诗人写下了第三句“霜高风定独凭阑”。“霜”而曰“高”,自可使人兴起一种天地皆在严霜笼罩之中的寒意弥天之感到至于“风”而曰“定”,则或者会有人以为不如说“风劲”之更为有力,但以为“定”字所予人的感受与联想实在极好。盖以如用“劲”字,只不过使人感到风力依然强劲,其摧伤仍未停止而已。而“定”字所予人的感受,则是在一切摧伤都已经完成之后的丝毫无挽回之余地的绝望的定命。正如李商隐在其《暮秋独游曲江》一诗中所写的“荷叶枯时秋恨成”之“恨成”。

  以上前半阕的三句本是写景象为主,然而王国维却写景之中传达了这么丰富的感受和意蕴,遂使得原属于“写境”的形象同时也产生了“造境”的托喻的效果。

  “觅句心肝终复在”一句,这句从表面看来也是写作词之用心良苦,与“为制新词”一句的意思似颇为相近日但却因其用字与句法的安排,而蕴含了给读者更多感发的潜力。首先“觅”字从一开始就暗示了一种探索追寻的努力则是“心肝”二字又给人一种极强烈的感受。再说其下面的“掩书涕泪苦无端”一句。后句所谓“无端”者便有迹可寻,因而其悲感遂亦有了一种原因为与限度,所以其感人之力遂亦如此。至于“苦”字加强了“无端”之感,是欲求其端而苦不能得之意,如此遂使其涕泪之感。最后一句引用柳永名句,强加于上,略显俗套,但意思更进一层。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66-7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记得当年红军初创的游击战争年代,你我同在军中却常常想见而见不到。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长征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困难日,战争胜利后如何保卫祖国的锦绣河山才是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斥鷃嘲笑鹏鸟为了飞得高而天天那么辛苦,哪像自己在蓬蒿中飞翔那么轻松自在。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此时此刻你却不幸辞世,今后国家大事的商讨可问计于谁?

参考资料:

1、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吊: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草上飞:指的是红军在战争中行动迅速。每相违:常常互相见不着面,违,背离,离别。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难堪:难以忍受。“战锦”是指一九四八年九、十月间攻打锦州,即辽沈战役的第一个和关键性的大仗。方为,才是。

斥鷃(yàn)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斥鷃:蓬间雀,在蓬蒿中飞起来不过几尺高。昆鸡,古说即鹍鸡或鶤(kun)鸡,一种大鸡。长笑:总是讥笑。非:不对。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参考资料:

1、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诗中首联回忆革命战争年代一起在草莽森林中的战斗生活及战友情谊。起句借用托名唐代黄巢《自题像》原句来会议革命战争的历程。次句则表明因为军务倥偬,二人虽是亲密战友,却也难以常相聚首,畅叙友情,言下不胜追怀惋惜之意。

  颌联则以艰苦卓绝的长征作衬托,缅怀罗荣桓对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所做的巨大贡献。60年代以来,毛泽东的头脑中已形成一种“反修”的政治忧患意识,这种意识十分强烈,而这首《吊罗荣桓同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由于吊唁的哀痛和“反修”的政治忧患意识糅为一体,该诗也有一种格外哀伤情调。也正是因为毛泽东认为“战锦方为大问题”,所以才会在内忧外患中,当罗荣桓“不幸离人世”时产生那种“国家疑难可问谁”的怅失感。

  颈联“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全部用典,并以巧妙的借喻,形象鲜明地把当时的这种政治情势,活化成了意境鲜明的优美诗句,寓爱憎褒贬于其中,令人回味无穷。斥鷃,蓬间小雀。大鸟,昊天鹍鹏。而前者“欺”后者,而且时有所闻,岂非咄咄怪事。典出于《鹰和鸡》中的鸡“笑”鹰飞得低的故事,更使人觉得可笑、可气、可恼。这一联中的上下句,通过同义相叠而增强了表达效果,在相反相映的两组形象的“不和谐”、“不合理”的关系中,使大者更大,小者更小,高者更高,低者更低,在戏谑鄙夷之中,同时也透出了诗人的一份忧虑。

  这份忧虑来自当时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严峻的形势以及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原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恰恰就在这个时候,“君今不幸离人世”。尾联中的这一句朴实无华,似脱口而出,却充溢着诗人对战友“离世”的难以言状的悲痛伤感和令人心碎的惋惜。一个“君”字,更是包含了无限的意蕴,是对战友的呼唤,又是痛惜中的自言自语,既想到了过去,又想到了现在和未来。于是,结句“国有疑难可问谁”,便在久蓄之势下,冲涌而出,从而把罗荣桓国之栋梁的形象树立了起来,同时也把诗人为国痛惜的感情凸显了出来。如此平白语句,然而字抵千钧,感人肺腑。一句诘问,问苍天,问大地,更是发人深省,催人泪下。尾联两句,把追忆与评价、个人与国家、悲痛与惋惜,皆以浓重的感情高度地糅合在了一起,成为全诗一个自然的总结,而且结于发问,情真意切,志深笔长,叫人久久难以忘怀。

  这首悼亡诗,“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且以诉诸各种感官的立体形象美和“沁人心脾的言情”以及“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的语言,成为颇具“大家之作”风范的毛泽东诗词中的精品,且将永为世人所传诵。

参考资料:

1、 天下韶山网.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鹊桥仙·绣衾初展

:
绣衾初展,银红旋剔,不尽灯前欢语。人间岁岁似今宵,便胜却、貂蝉无数。
霎时送远,经年怨别,镜里朱颜难驻。封侯觅得也寻常,何况是、封侯无据。

绣衾初展,银红旋剔,不尽灯前欢语。人间岁岁似今宵,便胜却、貂蝉无数。
铺展开绣花的锦被,剔亮灯烛,我们在灯下畅叙衷肠。如果年年的日子都像今晚,那就算胜却了人间一切的恩爱了。

霎时送远,经年怨别,镜里朱颜难驻。封侯觅得也寻常,何况是、封侯无据。
转眼间就要离开,此后便是长年的相思怨恨,我的容颜也很难一直美丽下去啊。就算你在外边被封了侯,那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更何况,封侯是多么遥远的事啊。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安易编著.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1:第135页2、 王国维著.山有扶疏编,一生最爱人间词 为伊消得人憔悴 附 人间词话: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08:第176页

绣衾(qīn)初展,银红旋剔(tī),不尽灯前欢语。人间岁岁似今宵,便胜却、貂(diāo)蝉无数。
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一韵到底。上下片首两句要求对仗。绣衾(qīn):绣花的被。前蜀韦庄《天仙子》词:“绣衾香冷懒重熏。”旋剔:新剔。旋,新,时间副词。剔,指挑起灯芯剔除余烬,使灯更亮。欢语:愉快的交谈。胜却:胜过。貂蝉:古代王公显宦冠上之饰物。此处泛指高官厚禄。

(shà)时送远,经年怨别,镜里朱颜难驻。封侯觅(mì)得也寻常,何况是、封侯无据。
霎时:片刻。经年:一年或整年。朱颜:红润美好的容颜,指青春年少。难驻:难以留住。寻常:平常,普通。无据:没有依据。意谓不可能。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安易编著.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1:第135页2、 王国维著.山有扶疏编,一生最爱人间词 为伊消得人憔悴 附 人间词话: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08:第176页
绣衾初展,银红旋剔,不尽灯前欢语。人间岁岁似今宵,便胜却、貂蝉无数。
霎时送远,经年怨别,镜里朱颜难驻。封侯觅得也寻常,何况是、封侯无据。

  全词系抒写男女缠绵之情,所创造的则是意境。词中有大量的景语,也有许多情语,颇工致可诵。

  上片从眼前景物写起,运用对偶小分句,通过特定器物及主人公的动作,点明故事所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有关细节,合乎诗词作品叙事惯例。这是因为良人乍归,才急急忙忙地把久已不用的锦被重又铺在床上。一个“初”字,暗示其主人之久别重逢,而且显然是出乎意料的,这是紧接着上句的第二个动作。剔银缸,是为了增大烛光亮度。因为良人匆匆归来,妻子没有思想准备,一见之下,反而不敢相信,还以为是在梦里。下句“灯前”承上“银缸”。本应为“灯前欢语不尽”,因平仄及韵脚要求,句子成分排列有所调整。情人见面,喜出望外,千言万语,亟待倾诉。故“欢语”而至于“不尽”,亦人之常情。这三句,纯属写实,毫无夸饰,皆生活中习见者,笔调简淡,却另有一番情致。以下两句正面抒情,人世间有情人如果年年月月都能象今天晚上那样相亲相爱、相偎相依地生活在一起,就胜过享受荣华富贵多少倍了。上片五句,概括而言,在于写出相逢时的情和景,所点染的是乐多于哀的氛围。

  下片掉转笔锋,集中写离别。首句“经年怨别”,又言分手之久,别久则思,思极则怨。作情语细腻而有层次。“镜里朱颜难驻”,谓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生苦短,而聚散无常。尤其是有情人总是离多会少,成为毕生憾事。最后两句推开一层,这两句是说,即便是夫婿升了官,发了财,有了显赫的地位,我也看得很平常,并不感到高兴。何况“封侯”之类,并非人人有份。此句感情强烈,语气果决,反映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功名利禄的蔑视,也是与上片歇拍处“貂蝉”一词相呼应。

参考资料:

1、 潘慎,梁海主编.明清词赏析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09:第465-466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蝶恋花·落落盘根真得地

:
落落盘根真得地,涧畔双松,相背呈奇态。势欲拚飞终复坠,苍龙下饮东溪水。
溪上平岗千叠翠,万树亭亭,争作拏云势。总为自家生意遂,人间爱道为渠媚。

落落盘根真得地,涧畔双松,相背呈奇态。势欲拚飞终复坠,苍龙下饮东溪水。
溪边两棵松树盘结在一起,它们互相背离呈现奇特之貌。看上去像要展翅飞翔,就像苍龙飞坠下来吸取溪水一样。

溪上平岗千叠翠,万树亭亭,争作拏云势。总为自家生意遂,人间爱道为渠媚。
溪边平地上有无数绿树,它们亭亭玉立,像都在争取离云更近一些的态势。总以为遂了平生之愿,人间的大爱就是为它而喜欢。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467-470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141(4)

落落盘根真得地,涧畔双松,相背呈奇态。势欲拚(fān)飞终复坠,苍龙下饮东溪水。
落落:独立不群貌。盘根:谓树木根株盘曲纠结。得地:得到适宜生长之地。拚飞:飞行轻捷的样子。苍龙:比喻松。

溪上平岗千叠翠,万树亭亭,争作拏(ná)云势。总为自家生意遂,人间爱道为渠媚。
平冈:指山脊平坦处。千叠翠:无数层的翠绿。亭亭:高耸貌。拏云势:犹凌云之势。生意遂:谓生命力的要求得到满足。为渠媚:为它而做出美丽的姿态。渠:它。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467-4702、 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141(4)
落落盘根真得地,涧畔双松,相背呈奇态。势欲拚飞终复坠,苍龙下饮东溪水。
溪上平岗千叠翠,万树亭亭,争作拏云势。总为自家生意遂,人间爱道为渠媚。

  这首词曲像一幅山水画,构图很有层次:近景是姿态奇特的涧畔双松,它们像两条本来要飞上天去的龙,不知为什么折回头来探入涧底的溪水;远景是平冈上的群树,它们一片翠绿,把枝梢高高地伸向云端。“万树”欣欣赂荣,“双松”自得其乐,宁静的自然美在神不在貌,有点王维山水诗的意境。

  首先是“双松”和“万树”的对比:双松的位置是“涧畔”,它们的姿态是坠,是“下饮”;万树的位置是“溪上平冈”,它们的姿态是“争作拏云势”。这种位置和姿态的对比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郁郁涧底松”和“离离山上苗”。“落落盘根真得地”套用了杜甫《古柏行》的诗句。

  其次最后两句用人们的想法来对比前面大自然的规律,是王国维想要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哲理思想。然而可能作者自己也感觉到了这首词中“形”与“意”之间的矛盾,所以在结尾忽翻新意:“总为自家生意遂,人间爱道为渠媚。”这是进一步超脱,完全从“以物观物”的角度出发,指出树的姿态是为了适合自己生活环境的需要。

  王国维要写出一种无我之境的自然山水风景,却不能达到那种“无我”的境界;他要表现老庄的超脱却总是堕入儒家的执著;王国维不想让这首词表达出托物寓意,但最后两句反而使读者展开意境的联想。也正是这些矛盾形成了这首词中很丰富的言外意蕴,足以让读者慢慢去咀嚼品味。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467-47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满地凝结着寒霜,浓得像覆上一层白雪。人们立在西风中话别,瘦马也向着残月不断悲鸣。送别时,《阳关》一曲犹未奏完,离人就已出发了。咿轧的车声仿佛应和着歌声,在痛苦地呜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天涯芳草青青的颜色已换作枯黄,可是,陌头上深深的车辙依旧是我来时的模样。三句为前人未道之语。静安于是年春跟随罗振玉入京,数月后即奔丧回里。来去匆匆,情事已更,故深感人生之无常。这虚浮无定的人生,还有什么可说呢?在人间最令伤心的事莫过于离别了。

参考资料:

1、 伍世昭.感性经验的诗学指向及其凝定——王国维“境界”论生成的创作实践缘由:暨南学报,2003年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sī)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霜华:此指严霜。因其每呈结晶状,故云。阳关:指《阳关三叠》曲。为古代送别的曲调。王后来谱入乐府,即以诗中“渭城”或“阳关”名曲。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zhé)。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dān)离别。
浮生:老庄学说认为人生世事虚幻无定,故云。耽:指沉溺、迷恋;也有停留、拖延、延误的含义。

参考资料:

1、 伍世昭.感性经验的诗学指向及其凝定——王国维“境界”论生成的创作实践缘由:暨南学报,2003年
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词的第一句作者上来就点明了时间,大雪飘零,万物冰冻,首先在时间上为作者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调。瘦马,残月,都是一组凄凉的意象,作者在这里用他们渲染气氛。阳关自古就是人们分别的地方,作者在这里使用主要是表明自己的离别之情,用了暗喻的手法。作者接下来说分别的时候,车轮呜咽的也哭泣了,暗含对分别的伤痛。

  下句作者重点以情驭景,他开始感叹时间还在,但是物是人非,昔人不再。他开始回忆起自己以前与人相处的美好时光,想到这里,作者想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他突然发现自己什么也说不出,只能感慨的说一句:离别。

参考资料:

1、 齐小刚.王国维人生悲剧思想研究: 西北大学,2004年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