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

: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在玉门关从军,曾在金微山击破匈奴,驱逐胡虏。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边塞上吹奏了一曲《梅花落》,这是战士们在庆祝战争的胜利。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鼓声在大漠荒海上鸣起,士兵们的英勇豪气可以充斥在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只愿能亲取单于的首级,直驱入铁关靖虏安边。

从军玉门道,逐虏(lǔ)金微山。
玉门:指玉门关。金微山:即今天的阿尔泰山。东汉窦宪曾在此击破北匈奴。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梅花曲:指歌曲《梅花落》,是横吹曲辞。

(gǔ)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海上:瀚海,大漠之上。

愿斩单于首,长驱(qū)静铁关。
单于:匈奴称其王为单于。铁关:指铁门关。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旧题。李白在这首诗里抒发的是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玉门关从军,曾在金微山击破匈奴,驱逐胡虏。
边塞上吹奏了一曲《梅花落》,这是战士们在庆祝战争的胜利。
鼓声在大漠荒海上鸣起,士兵们的英勇豪气可以充斥在云间。
只愿能亲取单于的首级,直驱入铁关靖虏安边。

注释
玉门:指玉门关。
金微山:即今天的阿尔泰山。东汉窦宪曾在此击破北匈奴。
梅花曲:指歌曲《梅花落》,是横吹曲辞。
海上:瀚海,大漠之上。
单于:匈奴称其王为单于。
铁关:指铁门关。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而又哀婉动人的诗篇。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简析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旧题。李白在这首诗里抒发的是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859篇诗文

猜你喜欢

过四皓墓

:
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
园绮复安在?云萝尚宛然。
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
伊昔炼金鼎,何年闭玉泉?
陇寒惟有月,松古渐无烟。
木魅风号去,山精雨啸旋。
紫芝高咏罢,青史旧名传。
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怜。

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
我来到商山看洛水,到幽静之处访神仙。

园绮复安在?云萝尚宛然。
甪里先生、夏黄公、东园公和绮里季如今在哪里?只有山上的萝藤依然茂密。

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
山上四座荒芜的坟墓相连,成了千古荒凉的遗迹。

伊昔炼金鼎,何年闭玉泉?
他们当初在这里炼金丹,什么时候金丹成而玉泉闭?

陇寒惟有月,松古渐无烟。
只有寒山映照着明月的冷光,千年古松也枝叶枯干,失去了往日的氛氲。

木魅风号去,山精雨啸旋。
山中只有妖魔鬼怪在兴风作浪。

紫芝高咏罢,青史旧名传。
曾经高声咏唱的紫芝歌已经停息,但是,高洁的英名却万古流传。

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怜。
现如今的政治局面酷似当年,历史循环,让人悲伤!

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
商、洛:谓商山、洛水之间。

园绮复安在?云神尚宛然。

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

伊昔炼金鼎,何年闭玉泉?

陇寒惟有月,松古渐无烟。

木魅风号去,山精雨啸旋。

紫芝高咏罢,青史旧名传。

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南湖早春

: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春风吹散云雾,骤雨初歇,天气刚刚放晴,阳光重新照在湖面上温暖又明快。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新生的绿苹,整整齐齐铺满了水面。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白雁身上雨水未干翅膀沉重,只得低空飞行;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不是说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渐渐的体弱多病我的兴致也减少了。

参考资料:

1、 朱金城,朱易安.《白居易诗集导读》.成都:巴蜀书社,1988:1712、 胡昭选.《唐诗宋词疑难解释》.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1303、 邹言.《唐宋诗词十大家·白居易诗词》.济南:济南出版社,1995:62-634、 萧漾.《华夏古典诗歌分类大系·满江红卷:历朝山水风光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195、 丁成泉.《中国山水田园诗集成·第一卷:东晋南北朝、隋唐》.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7196、 刘逸生,梁鉴江.《中国历代诗人选集·白居易诗选》.香港:三联书店,1985:367、 《新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委会.《新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风回:春风返回大地。云断:云被风吹散。返照:阳光重新照射。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pín)生。
乱:繁多。意为漫山遍野都闪现着。碎红:杏花花苞刚刚绽开露出点点红色。发:开花。水蘋:水上浮苹。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翅低:飞得很低。白雁:湖边的白鸥。舌涩:指言语不流利。涩,形容叫声艰涩,尚不连惯婉转。黄鹂:黄莺。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不道:不是说。

参考资料:

1、 朱金城,朱易安.《白居易诗集导读》.成都:巴蜀书社,1988:1712、 胡昭选.《唐诗宋词疑难解释》.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1303、 邹言.《唐宋诗词十大家·白居易诗词》.济南:济南出版社,1995:62-634、 萧漾.《华夏古典诗歌分类大系·满江红卷:历朝山水风光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195、 丁成泉.《中国山水田园诗集成·第一卷:东晋南北朝、隋唐》.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7196、 刘逸生,梁鉴江.《中国历代诗人选集·白居易诗选》.香港:三联书店,1985:367、 《新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委会.《新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南湖早春》,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最后两句显示出作者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

  作品抓住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几个最富早春特征的意象进行了突出的描绘。大雨刚过,地面和湖上经过雨水的冲洗,妩媚之中更添清新之感。早春时节,尚有冷气袭人,而阳光返照,不仅景色秀丽,复有温暖明快之感;山杏发,水苹生,欣欣向荣,红绿相映,色彩对比鲜明,是早春时节最富特征的景色,也是这幅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毫无秩序可言,显示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之态,故用“乱”字点出;而湖面之水苹,一望无际,犹如整齐地铺在水面上的绿色草坪,故说“平铺”。“平”字作用有二:一是描述水苹的整齐,其次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苹的茂盛。四句之中,云、雨、阳光、山杏、水苹几个意象的描写都恰到好处地反映出早春征候。然而若尽乎此,又似乎有些美中不足,原来还缺少最具生命活力的动物。五、六句“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正好弥补了这个缺憾。因为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的白雁不得不低空飞行;同样由于雨水的淋浇,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之感。然而,它们一个不顾身上雨水未干,仍然翩翩起舞,一个虽然舌涩但也禁不住歌唱呜叫,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刚刚到来的春天太美妙,太富有魅力了。它们的飞舞和鸣叫,更增添了早春的妩媚可人之态。

  前人云“刻画早春,有色泽,腹联尤警”(《唐宋诗醇》卷二十三)正是指出第三联的关键作用。有了这一联,一幅完整的《南湖早春》图才宣告完成。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消沉的心情。面对如此美妙的春天,诗人尚且缺乏兴致,无心情可言,则其内心必有巨大的隐痛。此时国家内忧外患,国势日益衰微,而诗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无计可施,对于一个被贬在外的下层小吏来说,即使有贤才良策也徒然无用。忧国忧民、衰病不堪的诗人,怎么会有兴致欣赏美妙的春色呢?同时,春色愈美,国家河山愈可爱,就愈让人担心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可怕后果。所以“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正是忧国忧民的诗人,在爽心悦目的早春景色面前,思前瞻后所发出的无可奈何的叹息。

  时值初春,景象不同于其它季节,也有别于仲春、暮春。诗人选取了傍晚时分雨住天晴、返照映湖这一特定角度,着重描绘了山杏、水苹、白雁、黄鹂这些颇具江南风情的景物,惟妙惟肖地画出了南湖早春的神韵。时令尚早,大地刚刚苏醒,山杏初发,花开得不多,点缀在湖光山色中,故谓“碎红”,“乱点”则一下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乱”并非杂乱、零乱,而是自然、随意,诗人写西湖春景时亦说“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乱峰围绕水平铺”(《春题湖上》),都从“乱”中见出天然情趣,毫无人工的矫揉。水苹新生,叶子平铺水面,“平”与“乱”相互映照,向人展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惟在水乡;才见此景致,也让人觉得随着季节的推移,春色转浓,它们也会在湖面上不断伸展、扩大。写了看似静止的景物,诗人又转而接笔描绘了湖上的雁影莺声,静与动、景与声相映成趣。严冬刚过,大雁尚未从冬天的慵懒状态中恢复过来,还不善高飞,在湖上飞得低而缓慢,诗人以一“重”字活现出了它此时慵懒、笨拙的神态。经历了整整一个冬天的禁锢,黄鹂在初展歌喉时也难免舌涩口拙,不能婉转高歌。白雁翅低、黄鹂舌涩,莫不带有早春时节它们自身的特征,也别具情趣。它们不惟使诗人所描绘的画面有了动感,且有了声音,也让人感到它们不久即会振翅高飞,舒喉长鸣。一幅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早春画图呈现在读者眼前。

  白居易倡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诗文的艰深晦涩,他的诗家弦户诵,流传中外,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与他诗歌的通俗易懂分不开。若以此以为白居易不注重诗歌的推敲锻炼,则与他的创作实际大相径庭,有时他的作品太自然了,反让人不易觉察他创作的苦心。这首《南湖早春》,适可见出他诗歌创作的功力与匠心。

  诗人切人诗题选取了雨后初晴这一独特角度,简洁明快,起笔便向人描绘了一幅清新明澈的画卷:暖风吹回,云彩散开,雨止天晴,尤可喜的是太阳的返光回射湖边,一切显得温暖而又明亮,诗人的心情也隐含其中。首联两句十四字,包含了多少事物,刻画它们的特征可谓一语传神。轻捷地将诗境展开之后,诗人便妙笔点染湖上景物。山杏初发,诗人以“乱点”见其自然情致,苹叶新生,诗人用“平铺”示其生长情景,各极其趣,“乱点”、“平铺”亦都使原本静止的事物有了动感,让人仿佛看到春天不断生长的力量。说黄鹂“语未成”尚属常见,谓白雁“飞仍重”则是诗人的创造,一“重”字活画出了早春白雁难以奋翅高飞的情态,不知诗人斟酌了多少次,才最终选定了这足以让人折服,让白雁俯首的“重”字。白雁“飞仍重”尚可意会,黄鹂“语未成”则简直无法在画中表现,惟可于诗中传出。春光明媚,诗人绘影图形,也不忘着色。山杏与水苹的“碎红”、“新绿”交相辉映,白雁、黄鹂为春光增了色彩,亦使得画面添了动感,传出声音。诗人所描绘的鄱阳早春,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视觉、有听觉,还有触觉,给人以全方位的整体感受,让人看到多姿多彩、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这实也离不开诗人对诗歌语言的锻炼,对谋篇布局的推敲。

  景致的选择,语言的运用,毕竟属于外在、表面的东西,深入品味不难发现,这首《南湖早春》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的精神、情感实灌注在笔下的景物中。风回云断,雨住天晴,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合人心意,那风似也可吹去人心头的阴翳,让人心境亦如夕照下的湖面,立时明朗起来。湖上安详的色彩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山杏、水苹也向人展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值此早春时节,诗人当也感受到春天的希望与温馨。此诗作于诗人谪居江州时,在此之前不久,诗人刚经历过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重大痛苦与挫折。公元815年(元和十年)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洗血国耻,反被政敌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现在冬去春回,创伤渐复,江南春色让他感到惊喜、欣慰。可心头的阴云毕竟还未散尽,不能奋飞的白雁,学语未成的黄鹂,莫不带有他自身的影子,他在它们身上寄寓了自己的情感。在远离京城的谪居之地见到春归,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欣喜有所憧憬,又难以将原先心头积存的愁苦完全摆脱。总观全诗,诗人对江南春色是由衷喜爱,掩饰不住的,他虽自叹“年年衰病减心情”,可随着春光转浓加深,心情想也会日益开朗起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官邸门前画戟林立兵卫森严,休息室内凝聚着焚檀的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清池阁凉。
东南近海层层风雨吹进住所,逍清自在池阁之间阵阵风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心里头的烦躁苦闷将要消散,嘉宾贵客重新聚集济济一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自己惭愧所处地位太过高贵,未能顾及平民百姓有无安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如能领悟事理是非自然消释,性情达观世俗礼节就可淡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鲜鱼肥肉是夏令禁食的荤腥,蔬菜水果希望大家尽管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大家躬身饮下一杯醇清美酒,抬头聆听各人吟诵金玉诗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精神愉快身体自然轻松舒畅,心里真想临风飘举奋力翱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吴中不愧为文史鼎盛的所在,文人学士简直多如大海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现在才知道大州大郡的地方,哪里是仅以财物丰阜而称强?

兵卫森画戟(jǐ),宴寝凝清香。
森:密密地排列。戟:古代一种兵器。宴寝:宴,意为休息。宴寝就是私室,内室。这里指休息的地方。

海上风雨至,逍清池阁凉。
海上:指苏州东边的海面。

烦疴(kē)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烦疴:烦躁。疴,本指疾病。

自惭居处崇,未睹(dǔ)斯民康。
居处崇:地位显贵。斯民康:人民康乐。

理会是非遣(qiǎn),性达形迹忘。
理会:通达事物的道理。达:旷达。形迹:指世俗礼节。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时禁:当时正禁食荤腥。幸:希望,这里是谦词。

俯饮一杯酒,仰聆(líng)金玉章。
金玉章:文采华美、声韵和谐的好文章。这里指客人们的诗篇。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xiáng)
神欢:精神欢悦。

吴中盛文史,群彦(yàn)今汪洋。
吴中:苏州的古称。群彦:群英。汪洋:众多。

方知大藩(fān)地,岂曰财赋强。
大藩:这里指大郡、大州。藩,原指藩王的封地。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所作。

  此诗可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层为开头六句,写宴集的环境,突出“郡斋雨中”四字。兵卫禁严,宴厅凝香,显示刺史地位的高贵、威严。然而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原由。宴集恰逢下雨,不仅池阁清凉,雨景如画,而且公务骤减,一身轻松。

  再加上久病初愈,精神健旺,面对嘉宾满堂,诗人不禁喜形于色。寥寥数句,洒脱简劲,颇有气概。

  第二层为“自惭”以下四句,写宴前的感慨。“自惭居处崇”,不单指因住处的高大宽敞而感到惭愧,还包括显示刺史地位的“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等因素在内,因为这些更使韦应物感到了自身责任的重大。

  当然,“未睹斯民康”——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是触发他“自惭”的最为直接的原因。诗人从儒家仁政爱民的思想出发,自觉地将“斯民”之康跟自己的华贵、威严及“居处崇”对比,这是很自然的。他以前早就说过“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和“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观田家》)等语,把自己所得俸禄与农民的辛勤劳动联系起来,把自己的地位和自己的责任联系起来,为自己的无功受禄而深感惭愧,深感不安,这种深刻的认识,来自他历年担任地方官所得到的感性印象。

  但是又将宴饮享乐了,解决这种心理上的矛盾,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老庄思想了,于是,“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会老庄之理而遣送是非,达乐天知命之性而忘乎形迹,用这种思想去麻痹自己,可以暂时忘怀一切,心安理得地宴集享受,不必再受良心的谴责。韦应物亦不能免给。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病。

  第三层为“鲜肥”以下六句,写诗人对这次宴集的欢畅体会。这次宴会,正值禁屠之日,并无鱼肉等鲜肥食品上桌,而是以蔬果为主。这说明与宴者的欢乐并不在吃喝上,而是在以酒会友、吟诗作赋上。诗人得意洋洋地说:“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他一边品尝美酒,一边倾听别人吟诵佳句杰作,满心欢快,浑身轻松,几乎飘飘欲仙了。

  第四层为最后四句,盛赞苏州不仅是财赋强盛的大藩,更是“群彦今汪洋”的人才荟萃之地,以回应题目上“诸文士燕集”的盛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奉寄韦太守陟

: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荒凉的古城萧条冷落,极目远望,万里山河一片空旷寂寥。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秋天,天高云淡,高远空旷,不时传来几声南归鸿雁的哀鸣。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散发着凉气的池塘里倒映着枯败的杂草,高大的馆舍坐落在稀疏的梧桐树中。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
正当这一年将尽的时节,只能自古其影高咏一曲《思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老朋友已经难以见到了,只能寂寞地独处平陵之东。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5-76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荒城:荒凉的古城。萧索:萧条冷落;凄凉。

天高秋日迥(jiǒng),嘹唳(lì)闻归鸿。
迥:远。嘹唳:形容声音响亮凄清。归鸿:归雁。诗文中多用以寄托归思。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寒塘:寒冷的池塘。衰草:枯草。高馆:高大的馆舍。疏桐:梧桐树间因为稀疏而落下的斑驳的影子。

临此岁方晏,顾景(yǐng)咏悲翁。
岁方晏: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顾景:即顾影。自顾其影。有自矜、自负之意。悲翁:古曲名。《思悲翁》的省称。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故人:旧交;老友。平陵:一作“平林”,地名,在襄阳之西。此指韦陟任职之地。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5-76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此诗描绘了边塞孤城衰败、萧条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惆怅、悲凉之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开门见山,直接描写边塞孤城的萧条衰败。一座非常荒凉,被人荒废的池城,随着岁月的侵蚀,更添了些岁月斑驳的痕迹,越发地衰败,荒凉。极目望去,万里河山只一片空旷寂寥,这空不只是空间的空虚,也是回首后,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之事业付诸东流的空。这一联中,一“自”一“空”,如神来之笔,画龙点睛。自,表现了城池荒废,自身自灭,无人管辖的悲凉。或许当年无数英雄为戍守家园在此叱咤风云,而如今,那雄伟壮阔已消失殆尽,只杂草丛生,一片衰飒。空,亦是沉重的悲凉,这广阔的边城曾经何等的壮阔,何等地雄伟,如今,“浪花淘尽英雄”,英雄事业转头空。无尽的苍凉,无尽的悲壮,尽在这“自”与“空”中。后来杜甫《蜀相》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也用了“自”与“空”,应为受此诗启发。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落笔于高空。秋气肃杀,高远阔大的边城景象,只孤城一座,“天高秋日迥”,是古老的苍凉。满目疮痍,抑制不住满心悲愁。忽城外几点孤雁,凄厉的鸣叫传入耳际,那是寻找同伴的哀鸣,是跋涉在故乡途中悲苦的呼叫,撕心裂肺,揪人心肠。鸿雁尤可展翅飞翔,而自身呢,便怕要陷身此荒凉之地了,不禁自问何时能归乡。内心的愁绪与阴影不禁又增添了一层。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诗人从身边的细节着眼。城池的荒废,秋日的高迥,欲躲避了这满眼的肃杀的景象,可眼前池塘凛冽的水,岸边衰败的草,驿馆外稀疏枯干的梧桐,处处如此,又能够向何处逃呢。而现在恰是年终之际,归乡也不得,既然躲不过,那就直面这肃杀之景,高咏一曲《思悲翁》。古人杜康以解忧,今诗人咏歌以遣怀。孰不知,“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诗人故作刚强,似勉强还能控制住内心无限的惆怅、悲凉。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忽念及自己在这偏远的边塞荒城上,竟无一好友相伴,一时所有的情感如开闸之水,奔涌汹涌出来,再也难以控制了。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但那难以遣怀的悲愁,却久久不散。

  纵观全诗,首句概写,第二联亦从大处落笔,而第三联则从身边细节入手,由远及近,层层递进。且精炼简洁地描绘出边塞荒凉之景,借悲景诉悲情。至结尾两联,则环顾自身,直抒胸臆,情感的深度再往推一层。全诗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层层递进,语言精炼简洁,借悲景诉悲情,最后直抒胸臆,读来荡气回肠。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5-7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月下独酌四首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另版本“相”为“同”)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无相知作陪独自酌饮。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杯邀请明月来共饮,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月亮本来就不懂饮酒,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后。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我唱歌月亮徘徊不定,我起舞影子飘前飘后。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另版本“相”为“同”)
清醒时我们共同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但愿能永远尽情漫游,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见。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地如果不爱酒,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天地既然都喜爱酒,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又听说酒浊比作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既然圣贤都饮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三月里的长安城,春光明媚,春花似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谁能如我春来独愁,到此美景只知一味狂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富贫与长寿,本来就造化不同,各有天分。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酒杯之中自然死生没有差别,何况世上的万事根本没有是非定论。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醉后失去了天和地,一头扎向了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沉醉之中不知还有自己,这种快乐何处能寻?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无穷的忧愁有千头万绪,我有美酒三百杯多。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即使酒少愁多,美酒一倾愁不再回。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因此我才了解酒中圣贤,酒酣心自开朗。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辞粟只能隐居首阳山,没有酒食颜回也受饥。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当代不乐于饮酒,虚名有什么用呢?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蟹螯就是仙药金液,糟丘就是仙山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姑且先饮一番美酒,乘着月色在高台上大醉一回。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51-853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3、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

花间一壶酒,独酌(zhuó)无相亲。
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间:一作“下”, 一作“前”。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既:已经。不解:不懂,不理解。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将:和,共。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我歌月徘(pái)(huái),我舞影零乱。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另版本“相”为“同”)
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miǎo)云汉。
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酒星:古星名。也称酒旗星。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酒泉:酒泉郡,汉置。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在今甘肃省酒泉市。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大道:指自然法则。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酒中趣:饮酒的乐趣。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咸阳城:此指长安城。“城”一作“时”。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径须:直须。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穷通:困厄与显达。修短:长短。指人的寿命。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亦指自然。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齐死生:生与死没有差别。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兀然:昏然无知的样子。孤枕:独枕。借指独宿、独眠。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穷愁:穷困愁苦。千万端:一作“有千端”。三百杯:一作“唯数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hān)心自开。
酒圣:谓豪饮的人。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卧首阳:一作“饿伯夷”。首阳,山名。一称雷首山,相传为伯夷、叔齐采薇隐居处。屡空:经常贫困。谓贫穷无财。颜回: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乐饮:畅饮。安用:有什么作用。安,什么。

(xiè)(áo)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蟹螯: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金液:喻美酒。糟丘:积糟成丘。极言酿酒之多,沉湎之甚。蓬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此处泛指仙境。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乘月:趁着月光。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51-853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3、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另版本“相”为“同”)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这组诗共四首,以第一首流传最广。第一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诗中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此诗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顿觉热闹起来。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全诗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因此一直为后人传诵。

  第二首诗通篇议论,堪称是一篇“爱酒辩”。开头从天地“爱酒”说起。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说明天地也爱酒,再得出“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的结论。接着论人。人中有圣贤,圣贤也爱酒,则常人之爱酒自不在话下。这是李白为自己爱酒寻找借口,诗中说:“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又以贬低神仙来突出饮酒。从圣贤到神仙,结论是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最后将饮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并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传的。此诗通篇说理,其实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这不合逻辑的议论,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诗人的爱酒,只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这种难以言传的情怀。

  第三首诗开头写诗人因忧愁不能乐游,所以说“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诗人希望从酒中得到宽慰。接着诗人从人生观的角度加以解释,在精神上寻求慰藉,并得出“此乐最为甚”的结论。诗中说的基本是旷达乐观的话,但“谁能春独愁”一语,便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失意悲观情绪。旷达乐观的话,都只是强自宽慰。不止不行,不塞不流。强自宽慰的结果往往是如塞川流,其流弥激。当一个人在痛苦至极的时候发出一声狂笑,人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其内心的极度痛苦;而李白在失意愁寂难以排遣的时候,发出醉言“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时,读者同样可以从这个“乐”字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以旷达写牢骚,以欢乐写愁苦,是此诗艺术表现的主要特色,也是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第四首诗借用典故来写饮酒的好处。开头写诗人借酒浇愁,希望能用酒镇住忧愁,并以推理的口气说:“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接着就把饮酒行乐说成是人世生活中最为实用最有意思的事情。诗人故意贬抑了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表达虚名不如饮酒的观点。诗人对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未必持否定态度,这样写是为了表示对及时饮酒行乐的肯定。然后,诗人又拿神仙与饮酒相比较,表明饮酒之乐胜于神仙。李白借用蟹螯、糟丘的典故,并不是真的要学毕卓以饮酒了结一生,更不是肯定纣王在酒池肉林中过糜烂生活,只是想说明必须乐饮于当代。最后的结论就是:“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话虽这样说,但只要细细品味诗意,便可以感觉到,诗人从酒中领略到的不是快乐,而是愁苦。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3、 程千帆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47-34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