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雁诗

:

雁荡诸奇不可穷,石梁华表远淩空。乾坤谁道洞中小,日月曾从牖里通。

词客墨苔观照耀,飞仙环佩听玲珑。何当偕得缑山鹤,驾入嶙峋翠几重。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皋

李皋(733年-792年),字子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唐朝宗室名臣,唐太宗李世民五世孙、曹恭王李明的玄孙。少补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十一载(752年),嗣曹王爵位。历仕都水使者、秘书少监、衡州刺史、湖南观察使、江南西道节度使、荆南节度使、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贞元八年(792年),李皋猝逝,年六十。追赠右仆射,谥号“成”。后加赠太子太师。李皋曾平淮宁叛藩李希烈之乱,练兵积粮,使淮西吴少诚畏服。性勤俭,能知人疾苦。为人多智数,常运心巧思,制造改进车船、欹器等。《舆地纪胜》等录有其诗。 3篇诗文

猜你喜欢

望岳三首·其二

: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西岳高耸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群峰在其周围则像他的儿孙。

安得仙人罗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怎么才能求得仙人杖,拄着它登上华山去玉女祠呢?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可进了车箱谷就难以回归了,而山峰像通天的箭尾直抵天门,难以登爬。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稍稍等待天气转凉后,登上山顶去,看山本貌。

参考资料:

1、 马雅涵·《望岳》三首新释译考究·广西民联教育研究院·2007

西岳崚(líng)(céng)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崚嶒:高耸突兀。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玉女洗头盆:《集仙录》:“明星玉女,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祠前有五石白,号玉女洗头盆。其水碧绿澄彻,雨不加溢,旱不减耗。祠有玉女马一匹。”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guā)通天有一门。
箭栝:箭的末端。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白帝: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古代指西方之神。

参考资料:

1、 马雅涵·《望岳》三首新释译考究·广西民联教育研究院·2007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咏华山一首,作者所写的华山亦同样雄伟。不过,与年青时代一首相比,这无疑是一首失意之作。自天宝乱来,作者饱历忧患方得重返朝廷,而今因宰相房琯败绩丧师于陈涛斜被罚,抗疏救之而获罪被贬。作者人至中年,除了官拜左拾遗一年境遇较佳,一直极备艰辛。因此,诗中亦有流露出失意徬徨之感。作者发端“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即写华山崇高。作者虽然极欲登山,但“安得仙人九节杖”一句“安得”二字诘问,已表明了作者之愿难以实现。这好比作者欲要报国,却总是报国无门,无可奈何的心情。“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两句写作者仰望之余,预计攀登之路。不过这始终并未实行,只是作者在望岳时的盘算,藉以自我安慰而已。情况一如作者纵有一腔抱负理想,却只能空自盘算,无法行之于世。最后,本诗以“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作结,作者宦途的坎坷更是可见。现实环境的不顺,使得作者产生了厌倦宦途之情,期望于热闹中寻得凉冷以自疗创痛。以华山之顶比白帝之居,更表现了作者自感理想无可实现的失意徬徨。

参考资料:

1、 李渗 .杜甫诗集选 :长江出版社 ,2009年 :26-28 .2、 《书立方》编委会编著 .中国最美传世诗词 :重庆出版社 ,2011年9月 :69-71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
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
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
忆昔传游豫,楼船壮横汾。
今兹讨鲸鲵,旌旆何缤纷。
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
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
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
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
握齱东篱下,渊明不足群。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
九月九日又重阳,登高望远,天空万里无云。

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
神工鬼斧,山川形成,长江把楚汉,界限分明。

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
狂风鼓动着江水,形成了一波波龙形的浪涛。

忆昔传游豫,楼船壮横汾。
传说中,汉武帝在高大的楼船横渡游览汾河的时候曾经大发感慨:气势何雄壮!

今兹讨鲸鲵,旌旆何缤纷。
如今的讨伐悖逆的军队楼船气势更为壮观,旌旗飘扬。

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
洞庭湖上水步骑三军罗列,白羽箭影映射在酒杯中间。

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
战鼓隆隆震天响,那有心情去采撷黄菊花。

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
舞动的剑气要把落山的红日重新托起,让太阳重新发出灿烂的光芒。

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
汉武帝说我给大家高歌一曲,可以鼓舞大家的斗志,有助于压制暴徒气势。

握齱东篱下,渊明不足群。
值此战乱时期,我们可不能以陶渊明为榜样,去东篱下采撷菊花。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

造化辟川岳,了秋楚汉分。
楚、汉:谓楚地之山及汉水也。

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

忆昔传游豫,楼船壮横汾。

今兹讨鲸鲵,旌旆何缤纷。

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

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

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

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

握齱东篱下,渊明不足群。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
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
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
忆昔传游豫,楼船壮横汾。
今兹讨鲸鲵,旌旆何缤纷。
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
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
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
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
握齱东篱下,渊明不足群。
  此诗为李白59岁时在湖南洞庭湖边的巴陵观看准备讨伐作乱的叛军演习所作。李白在流放以后的颓废心情在这里一扫而光,又重新焕发出李白固有的光芒。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真是老而弥坚啊!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伊州歌

: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在清风明月之夜,我想念你极了。浪荡的人啊,你从军十多年了。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你出征时,我再三嘱咐过你了,当鸿雁南归时,你千万要托它捎封家信回来啊!

参考资料:

1、 张毅选注.历朝闺怨情爱诗:华夏出版社,1999年04月第1版:119-1202、 刘逸生.中国历代诗人选集 王维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02月第1版:47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róng)十载馀(yú)
“清风”句:此句《乐府诗集》作:“秋风明月独离居。”以乐景写哀,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只能给独处人儿增添凄苦。苦:极甚之词。苦相思:相思之极。荡子:指丈夫。从戎:从军。十载馀:极言其从戎之久。

征人去日殷(yīn)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征人:丈夫。数:屡次,常常。附书:《乐府诗集》作“寄书”。

参考资料:

1、 张毅选注.历朝闺怨情爱诗:华夏出版社,1999年04月第1版:119-1202、 刘逸生.中国历代诗人选集 王维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02月第1版:47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两句,展现出一位女子在秋夜里苦苦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景。诗句使人想起古诗人笔下“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意境。这里虽不是春朝,却是同样美好的一个秋晚,一个“清风明月”的良宵。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给独处人儿更添凄苦。这种借“清风明月”以写离思的手法,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王昌龄诗云:“送君归去愁不尽,可惜又度凉风天。”到柳永词则更有拓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味虽然彼此相近,但“可惜”的意思、“良辰好景虚设”等等意思,在王维诗中表现更为蕴藉不露。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别就是十来年,可见“相思”之“苦”。但诗中女子的苦衷远不止此。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两句运用逆挽(即叙事体裁中的“倒叙”)手法,引导读者随女主人公的回忆,重睹发生在十年前一幕动人的生活戏剧。也许是在一个长亭前,那送行女子对即将入伍的丈夫说不出更多的话,千言万语化成一句叮咛:“当大雁南归时,书信可要多多地寄啊。”“殷勤嘱”,要求是“数(多多)附书”,足见女主人公盼望期待之急切。这一逆挽使读者的想象在更广远的时空驰骋,对“苦相思”三字的体味更加深细了。

  末两句不单纯是个送别场面,字里行间回荡着更丰饶的弦外之音。特别把“归雁来时数附书”的旧话重提,大有文章。那征夫去后是否频有家书寄内,以慰寂寥呢?恐怕未必。邮递条件远不那么便利;最初几年音信自然多一些,往后就难说了。久不写信,即使提笔,反有不知从何说起之感,干脆不写的情况也是有的。至于意外的情况就更难说了。可见,那女子旧事重提,不是没有原因的。“苦相思”三字,尽有不同寻俗的具体内容,耐人玩索。

  进一步,还可比较类似诗句,岑参《玉关寄长安主簿》:“东去长安万里余,故人何惜一行书”,张旭《春草》:“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岑、张句一样道出亲友音书断绝的怨苦心情,但都说得直截了当。而王维句却有一个回旋,只提叮咛附书之事,音书阻绝的意思表达得相当曲折,怨意自隐然不露,尤有含蓄之妙。

  此诗艺术构思的巧妙,主要表现在“逆挽”的妙用。然而,读者只觉其平易亲切,毫不着意,娓娓动人。这正是诗艺炉火纯青的表现。

参考资料:

1、 刘德重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41-14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长安清明

: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忽然之间,已经是细雨飘飞的春天了,像少女一样纤纤婷立的芳草青美得让人难以忍受。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宫中把新火赐给大臣,大臣们闲来无事以蹴鞠为乐。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郊野的道路旁草木繁茂,一匹匹骏马奔驰而过,绿杨掩映的庭院中秋千正上下飞舞。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游人还记得以前太平时候的盛事,暗自欣喜这风光与往年并无不同。

参考资料:

1、 周世伟主编.中华传统节俗诗词选注.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3:80-812、 霍松林著.唐诗举要.安徽: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34

(zǎo)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qiān)芊。
蚤:“蚤”通“早”。梦雨:春天如丝的细雨。可堪:意思是不可堪,不能忍受。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内官:国君左右的亲近臣僚。又指宦官太监。初赐清明火:一种古代风俗,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来的火种熄灭了。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钻木取火。上相:泛指大臣。白打钱:玩蹴鞠游戏,优胜者受赐金钱,种“白打钱”,一说白打钱指斗鸡。

紫陌乱嘶红叱(chì)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紫陌:大路。“陌”本是指田间的小路,这里借指道路:“紫”是指道路两旁草木的颜色。红叱拨:唐天宝中从西域进汗血马六匹分别以红、紫、青、黄、丁香、桃花叱拨为名,这里泛指骏马。画秋千:装饰美丽的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承平:太平。

参考资料:

1、 周世伟主编.中华传统节俗诗词选注.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3:80-812、 霍松林著.唐诗举要.安徽: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34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这首诗语言清新,诗人通过写清明节时的人事和景物,来透露出诗人对盛世的怀念与对现实朝野状况的失望。

  首联描写自己独伤春,朝与野之人游春、赏春。开头诗人便暗用了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的诗意,抒发别有怀抱的诗人的伤春愁绪。诗人在春雨霏霏的阴沉灭气中,内心郁苦愁闷,更由芊芊芳草增添凄迷冷落之情。“蚤是”、“可堪”这两个虚词,构成语意表达的递进关系,将诗人内心的凄楚表现得深长而急切。但是,后面所描写的并不是诗人自己的情态举止,而是朝廷内外游人的赏春之乐。

  颔联描写宫中清明节的风俗和游乐。韩翃《寒食》诗有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稠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此诗“内官初赐清明火”句,即描写皇宫内清明节取榆柳火赏赐近臣的节俗。一个“初”字,暗示了此时动乱刚定,朝廷复行旧日礼制。“上相闲分白打钱”一句描写宫中蹴鞠游戏之乐,一个“闲”字,则交代了贵为朝廷宰相却无所作为的状态。

  颈联描写宫外游春繁盛的景象。在京师郊野的道路上,红色的骏马嘶鸣不已,游春的男子络绎不绝;在绿杨掩映的庭院中,女子们正在欢快地荡着秋千。这里的色彩鲜艳夺目,所见所闻热闹非凡,一“乱”字、一“高”字,都尽显出晚唐时代人们沉湎在纵恣冶游的“世纪末”的狂欢之中。

  尾联展现身处其间的游人的欣慰。他们觉得如今的热闹喧闹,就像是昔年的升平风光,又可以忘却动乱的痛苦记忆,无所顾忌地享受眼前的快乐。然而,所谓的“升平”却是表象,诗人正是透过这虚假的繁荣,感受到了国势岌岌可危的形势,深藏着浓重的现实忧愁。

  诗人用冷峻的目光,看似闲淡地刻画长安城清明时分热闹如昔、游人如织的欢快场面,实则暗含着深沉的讽刺、斥责之意,以“游人”之喜乐,愈加反衬出诗人“伤时伤世复伤心”的悲郁之情。

参考资料:

1、 高峰编选.温庭筠·韦庄集.江苏:凤凰出版社,2013:16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从南山截段竹筒做成觱篥,这种乐器本来是出自龟兹。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流传到汉地曲调变得新奇,凉州胡人安万善为我奏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座旁的听者个个感慨叹息,思乡的游客人人悲伤落泪。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世人只晓听曲不懂得欣赏,乐人就像独行于暴风之中。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又像风吹枯桑老柏沙沙响,还像九只雏凤鸣叫啾啾啼。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好似龙吟虎啸同时都爆发,又如万籁齐响秋天百泉汇。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忽然变作渔阳掺低沉悲壮,顿使白日转昏暗乌云翻飞。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再变如同杨柳枝热闹欢快,仿佛看到上林苑繁花似锦。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除夕夜高堂上明烛放光芒,喝杯美酒再欣赏一曲觱篥。

南山截竹为觱(bì)(lì),此乐本自龟(qīu)(cí)出。
觱篥:亦作:“筚篥”、“悲篥”,又名“笳管”。簧管古乐器,似唢呐,以竹为主,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口插有芦制的哨子。汉代由西域传入,今已失传。龟兹:古西域城国名,在今新疆库车、沙雅一带。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曲转奇:曲调变得更加新奇、精妙。凉州:在今甘肃一带。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傍:靠近、临近,意同“邻”。远客:漂泊在外的旅人。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biāo)风中自来往。
解:助动词,能、会。飙:暴风,这里用如形容词。自:用在谓语前,表示事实本来如此,或虽有外因,本身依然如故。可译为“本来,自然”。

枯桑老柏寒飕(sōu)(liú),九雏(chú)鸣凤乱啾啾。
飕飗:拟声词,风声。九雏鸣凤:典出古乐府“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形容琴声细杂清越。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lài)百泉相与秋。
万籁:自然界的各种天然音响。百泉:百道流泉之声音。相与:共同、一起。陶渊明《移居二首》:“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渔阳掺: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这里借代悲壮、凄凉的之声。黄云:日暮之云。李白《乌夜啼》:“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萧条:寂寥、冷落。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杨柳:指古曲名《折杨柳》,曲调轻快热闹。上林:即上林苑,古宫苑名,有两处:一为秦都咸阳时置,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一为东汉时置,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新:清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岁夜:除夕。声:动词,听。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李颀最著名的诗有三类,一是送别诗,二是边塞诗,三是音乐诗。李颀有三首涉及音乐的诗。一首写琴(《琴歌》),以动静二字为主,全从背景着笔;一首写胡笳(《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以两宾托出一主,正写胡笳;这一首写觱篥,以赏音为全诗筋脊,正面着墨。三首诗的机轴,极容易相同,诗人却写得春兰秋菊,各极一时之妙。这首诗的转韵尤为巧妙,全诗共十八句,根据诗情的发展,变换了七个不同的韵脚,声韵意境,相得益彰。

  “南山截竹为觱篥”,先点出乐器的原材料,“此乐本自龟兹出”说明乐器的出处。两句从来源写起,用笔质朴无华、选用入声韵,与琴歌、胡笳歌起笔相同,这是李颀的特点,写音乐的诗,总是以板鼓开场。接下来转入低微的四支韵,写觱篥的流传,吹奏者及其音乐效果,“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指安万善)为我吹,旁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写出乐曲美妙动听,有很强的感染力量,人们都被深深地感动了。下文忽然提高音节,用高而沉的上声韵一转,说人们只懂得一般地听听而不能欣赏乐声的美妙,以致于安万善所奏觱篥仍然不免寥落之感,独来独往于暴风之中。“长飙风中自来往”这一句中的“自”字,着力尤重。行文至此,忽然咽住不说下去,而转入流利的十一尤韵描摹觱篥的各种声音了。觱篥之声,有的如寒风吹树,飕飗作声;树中又分阔叶落叶的枯桑,细叶长绿的老柏,其声自有区别,用笔极细。有的如凤生九子,各发雏音,有的如龙吟,有的如虎啸,有的还如百道飞泉和秋天的各种声响交织在一起。四句正面描摹变化多端的觱篥之声。接下来仍以生动形象的比拟来写变调。先一变沉着,后一变热闹。沉着的以《渔阳掺》鼓来相比,恍如沙尘满天,云黄日暗,用的是往下咽的声音;热闹的以《杨柳枝》曲来相比,恍如春日皇家的上林苑中,百花齐放,用的是生气盎然的十一真韵。接着,诗人忽然从声音的陶醉之中,回到了现实世界。杨柳繁花是青春景象,而此时却不是这个季节。“岁夜”二字点出这时正是除夕,而且不是做梦,清清楚楚是在明烛高堂,于是诗人产生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想法:尽情地欣赏罢。“美酒一杯声一曲”,写出诗人对音乐的喜爱,与上文伏笔“世人解听不解赏”一句呼应,显出诗人与“世人”的不同,于是安万善就不必有长飙风中踽踽凉凉自来往的感慨了。由于末了这两句话是写“汲汲顾影,惟日不足”的心情,所以又选用了短促的入声韵,仍以板鼓收场,前后相应,见出诗人的着意安排。

  这首诗与作者另外两首写音乐的诗(《琴歌》《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最不一样的地方,除了转韵频繁以外,主要的还是在末两句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琴歌》中诗人只是淡淡地指出了别人的云山千里,奉使清淮,自己并未动情;《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中诗人也只是劝房给事脱略功名,并未触及自己。这一首却不同了。时间是除夕,堂上是明烛高烧,诗人是在守岁,一年将尽夜,不能不起韶光易逝、岁月蹉跎之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想排遣这愁绪,只有“美酒一杯声一曲”,正是“对此茫茫,不觉百感交集”之际,无可奈何之一法。这一意境是前二首中所没有的,诗人只用十四个字在最后略略一提,随即放下,其用意之隐,用笔之含茹,也是前两首中所没有的。

  后来李商隐曾有“一杯歌一曲,不觉夕阳迟”之句,北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中也有“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之句,取材与用字,都和李颀这两句相同。但同一惘惘不堪之情,李颀以高华的字面,挺健的句法暗表;李商隐则以舒徐的态度,感慨的口气微吟;晏殊则以委婉的情致,摇曳的风调细说。风格不同,却有一脉相通之处,可见李颀沾泽之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