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承原伯安抚侍郎为江雨所阻未即会见远寄雅章深叙勤眷次韵奉答
凭高日日望交游,方寸飘如一叶舟。文酒相从期赋咏,江山何事尚迟留。
洲中橘熟辉晴昼,潭上花繁送暮秋。南路士民应有语,旌麾早晚到吾州。
凭高日日望交游,方寸飘如一叶舟。文酒相从期赋咏,江山何事尚迟留。
洲中橘熟辉晴昼,潭上花繁送暮秋。南路士民应有语,旌麾早晚到吾州。
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
一泓清澄的泉水,沁人心脾,引起无尽的诗思;年复一年,泉的冷暖,又有谁能够理解知晓?
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它流呀,流呀,流入了西湖,浮载着歌舞画舫,那时候,与在山时的清澈,已不是同一面貌。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第158页一泓(hóng)清可沁(qìn)诗脾(pí),冷暖年来只自知。
诗脾:等于“诗肠”,指诗思、诗兴。只自知:用佛家语“如鱼欲水,冷暖自知”(《传灯录》),表示别人无法理解。
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第158页这首题冷泉亭的绝句,是在“冷”字上做文章,发表心中的感慨。前两句赞扬泉的清澈,说清泉引起诗人们无边诗兴,写下了众多的诗句,但诗人们有谁能真正理解泉水本身的心意呢?冷暖只自知,固是从泉水的温度而言,更多的是发挥到世情的冷热上。后两句先说泉的热,即世情的热,以西湖上的歌舞繁华作代表,次以“在山时”的冷与出山的热作对比,表示惋惜。杭州西湖的繁华为东南首屈一指,王安石《杭州呈胜之》诗云:“彩舫笙箫吹落日,画楼灯烛映残霞。”柳永的《望海潮》词更是极力铺陈了杭州盛况,以致于金主亮见了有投鞭南下之志。
林稹在这里正是有感于当时富户官僚的穷奢极侈,借言泉的冷热,对“暖风吹得游人醉”的现象表示不满,表示担忧。同时,诗又通过冷泉在山与入湖的对比,揭示处世的准则,劝勉人们要慎始慎终、洁身自好。诗沿用杜甫《佳人》诗“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的意思,说冷泉一旦与西湖水同流合污,便失去了本来面目,再也无法恢复原来的清澄;同样,人一旦失足,也无法保持原来的令誉美名了。在题写山水名胜时,不忘警醒世人,把说理与写景结合,这是宋人绝句经常采用的手法。
元韦居安《梅诗话》对这首诗很赞赏。韦居安还引了临川陈藏一的一首绝句,认为与林诗成就仿佛。陈诗云:“岩里空寒玉有声,亭前渊静镜生明。从他流入香尘去,不碍源头彻底清。”同样题冷泉亭,陈诗的意旨理趣显然无法与林诗比肩。唐白居易有首《白云泉》诗云:“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赞叹泉水在山时的悠闲,以出山之水喻世路坎坷,用意与林稹诗差不多。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第158页前时小饮春庭院。悔放笙歌散。归来中夜酒醺醺,惹起旧愁无限。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
那是从前的一个春天,我在一处庭院里小酌,这里有歌相随,有舞相伴,并有幸和她邂逅。可是,我现在悔恨当初轻易放手让她离我而去。回到家里,半夜时分,我酣然大醉,引起过去无限的愁绪。虽然石崇所爱的绿珠可以为石崇坠楼而死,韦生的爱妾可以以身换取韦生所喜爱的骏马紫叱拨,无奈他们都不能像鸳鸯一样永远相伴。
朦胧暗想如花面。欲梦还惊断。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惟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闻长叹。
我神志迷糊,默默地想着她如花似玉的面容,想在梦中与她相聚,但又突然从梦中惊醒,难以圆梦。我在床上穿着外衣抱着被子,千辗万转,怎么也睡不着。只有栖息在那屋梁上新来的一对燕子,在通宵达旦地听着我深深的叹息。
参考资料:
1、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4-62、 姚学贤、龙建国.柳永词祥注及集评.郑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2月第1版:55-56前时小饮春庭院。悔放笙(shēng)歌散。归来中夜酒醺(xūn)醺,惹起旧愁无限。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
前时:从前,以前。笙歌:此指酒筵歌席。中夜:半夜。醺醺:形容醉态。坠楼换马:坠楼,指石崇爱妾绿珠,曾为石崇坠楼而死。换马,指用马换爱妾。争奈:怎奈。
朦胧(lóng)暗想如花面。欲梦还惊断。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惟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shǔ)闻长叹。
和衣拥被:穿着衣服,裹着被子。彻曙:直到天亮。
参考资料:
1、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4-62、 姚学贤、龙建国.柳永词祥注及集评.郑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2月第1版:55-56这首词由回忆起笔,直接写在妓院饮酒听歌的情景:“前时小饮春庭院。”“前时”,表明是回忆刚刚发生不久的事;“小饮”,说明人不多,场面也不大,非常随意;“春庭院”,春意融融的院落,这是暗指妓院。悠闲地小酌几杯美酒听妙龄歌妓:吹笙唱歌,兴尽而归,对一个风流浪子而言,本也是件快意的事。但接下来的一句“悔放笙歌散”,开头用了一个“悔”字,词人为何会后悔呢?词人在此设下了一个疑团。接下来,“归来中夜酒醺醺,惹起旧愁无限。”原来,他夜半时分醉意盎然地回到住处,回忆刚才的情景,引起了对往事的无限愁思。不过,这两句对“悔”仍然解释不了,“不放笙歌散”就不会“惹起旧愁”了吗?所谓的“旧愁”到底指的是什么?然后,“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至此,“悔”这个谜团终于解开了,原来他是有感于适才酒席筵上的歌妓虽色艺双绝,却不是自己的心上人,不能和自己成双作对,相亲相爱。词人先肯定有绿珠、换马爱妾这类资质美艳而又多才多艺的歌妓,再由“虽”“争奈”一转,表现了他对所爱者的一往情深,既解释了“旧愁无限”的根由,也自然地引出了词作怀人的主题。
下片“朦胧暗想如花面,欲梦还惊”紧承上片末两句的内容,直抒自己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实际上,此句也与上面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个是“虽看……争奈不是……”,一个是“暗想"、“欲梦”,词人对后者用情之深可以想见。由酒意“醺醺”中的“旧愁无限”,到朦朦胧胧中的凝神“暗想”,再到梦中欲见,然而梦未成又被惊断,行文自然奔涌而又波澜起伏,显示了柳永铺叙委婉的词风。接下来“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他彻夜难眠。词人一会儿披上衣服围着被子,苦思痴念,郁郁难眠;一会儿又躺在枕上辗转反侧,好梦难成。这就将他饱受相思之苦,心绪烦乱、孤寂无聊、无法入睡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与《诗经》中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优哉,辗转反侧”有异曲同工之妙。“惟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闻长叹。”随着时间的推移,黑夜过去了,黎明来到了,一双刚飞来的燕子映入了词人的眼帘。“新来双燕”不但照应了上片的“春”,也反衬了词人的形单影孤,更加深了对心上人铭心刻骨的相思之情。而给“双燕"着“闻”字,不从自身着笔,说自己天亮了还睡意全无,盯着梁上双燕长吁短叹,反从双燕着笔,说双燕自夜至晓都听着自己的叹息声,通过设想的外物的感受来表现自身的情态,实属意出天外的奇笔。以之收束全词,妙不可言。
这首词文思细密,结构谨严,叙事曲折却一丝不乱,又能在层层铺叙中笔笔带情,层层相扣,一波三折,曲尽其意。刘熙载所谓“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实非虚语也。
参考资料:
1、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4-6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红桥梅市远处山峦横亘,白塔下樊江春水潺潺。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花香扑人,便知天气暖和了;天气晴和,喜鹊的叫声透过树林传出来。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坊场浊酒价格低廉以至于穷困的我也能喝醉,农忙时节山林田间农人都在忙着忙耕种。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最使人开心的莫过于赋税交齐,整年都不会有小吏来催租。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坊场:指官设之专卖场。泥,原作“年”,据钱仲联校注本改。
最喜先期官赋(fù)足,经年无吏叩柴荆(jīng)。
官赋:犹言官课,公家所征之税。荆,原作“门”,据钱仲联校注本改。此诗押八庚韵,作“门”显非。
推挤不去已三年,鱼鸟依然笑我顽。
推不去挤不走在这里已经三年,鱼鸟都嘲笑我愚顽过头。
人未放归江北路,天教看尽浙西山。
没有放回江北的都城,老天有意让我把浙西的山水遍游。
尚书清节衣冠后,处士风流水石间。
毛先生品节清正,是魏代著名尚书毛玠之后。方先生宛如唐朝高人方干,徜徉在水石间多么闲雅风流。
一笑相逢那易得,数诗狂语不须删。
和他们相逢欢笑是这样难得,趁兴写出狂放诗篇不必把字句细究。
参考资料:
1、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49-50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60-61推挤不去已三年,鱼鸟依然笑我顽(wán)。
毛令:指於潜(今浙江临安)县令毛国华,字君宝。方尉:指於潜县尉方武,字君武。西菩提寺:一作“西菩寺”,寺在於潜县西十五里的西菩山上,始建于唐天祐年间,宋时易名为“明智寺”。推挤:排挤。顽:愚钝。
人未放归江北路,天教看尽浙西山。
江北路:指返回帝京的道路。看尽:一作“尽看”。浙西山:浙江西部的山。
尚书清节衣冠后,处士风流水石间。
衣冠,指士大夫。清节,高洁的节操。
一笑相逢那易得,数诗狂语不须删(shān)。
不须删:谓不须增删、修改。
参考资料:
1、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49-50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60-61苏轼生性爱好登山临水,对祖国山河具有浓厚的兴致。政治上的失意,使他更加纵情于山水之间,以领略人生的另一种乐趣。这组七律,即既写其游山玩水之乐,又抒其心中感慨。
第一首前二联诗人的万端感慨已涌现于笔端了。诗人到杭州任,至此时已届三年。三年来,虽与知州陈述古唱酬往还,交谊颇深,但仍遭人排挤,故曰:“推挤不去已三年”。仕途既艰,则该稍敛锋芒
熙宁初,因为诗人数次上书论新法不便于民,退而亦多与宾客讥诮时政,其表兄文同就极不以为然,故在他出为杭州通判时,就有《送行诗》相赠:“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可是诗人不听,继续不断作诗讥刺新政,诸如《山村五绝》、《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等等,不一而足。所以诗人自己也觉得好笑:这就怪不得连那鱼鸟也要嘲笑我的顽固不化了。首联诗人慨叹自己实在过于“赋性刚拙,议论不随”(见《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便也怨不得自己不能“鸟归江北路”了。诗人杭州之任,虽属自愿请行,但也形同鸟逐(那是由于政敌的攻击,不使安于朝廷),因道:鸟逐南来,既未蒙赐环,我也就乐得任性逍遥,这可是天教我“看尽浙西山”了。浙西这一带是山明水秀之区,真够诗人尽兴游赏的了。颔联在达观之言的后面,强抑着内心的愤懑。
诗人为首,一行三人,迤逦而行,尽管感慨丛生,然而去游寺,毕竟是令人高兴的事,故而下面二联便转笔写同游者,写他自己随兴赋诗的心情。
尚书,用毛玠典故。毛玠典选举,所用皆清正之士,故曹操尝叹曰:“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三国志·魏志·毛玠传》)处士——唐末诗人方干,终身不仕,隐居于会稽鉴湖之滨,以渔钓为乐,时号“逸士”。颈联先赞美县令毛国华是有清风亮节的毛尚书之后,又将县尉方武比作“风流水石间”的处士方干。同游者既都是清流雅望之士,诗人自然觉得十分难得:“一笑相逢那易得”,由不得他不兴致勃勃起来。诗人兴来必要赋诗,又自以为“数诗狂语不须删”——这几句诗乃我率真狂鸟的本色之言,不必过于认真,推敲删改。
参考资料:
1、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49-50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60-61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牵着春天的泥塑耕牛,拉起春天的泥塑犁杖,泥塑的耕夫站在二者的近旁。春风无限,来自海上。于是请来春神的神功,把桃花红染得像肉色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竖立春天的绿幡,剪成春天的彩胜。一阵春风,吹我酒醒。此地不像海角天涯,卷起的杨花,颇似雪花。
参考资料:
1、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279-2802、 薛玉峰.苏东坡词今译: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155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牛:即土牛,古时农历十二月出土牛以送寒气,第二年立春再造土牛,以劝农耕,并象征春耕开始。春杖:耕夫持犁杖而立,杖即执,鞭打土牛。也有打春一称。丐:乞求。春工:春风吹暖大地,使生物复苏,是人们将春天比喻为农作物催生助长的农工。肉红:状写桃花鲜红如血肉。
春幡(fān)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春幡:春旗。立春日农家户户挂春旗,标示春的到来。也有剪成小彩旗插在头上,或树枝上。春胜:一种剪成图案或文字的剪纸,也称剪胜,以示迎春。天涯:多指天边。此处指作者被贬谪的海南岛。杨花:即柳絮。
参考资料:
1、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279-2802、 薛玉峰.苏东坡词今译: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155这首词是作者被贬海南时所作,是一首咏春词。作者以欢快的笔触描写海南绚丽的春光,寄托了他随遇而安的达观思想。
此词上、下片句式全同,而且每一片首句,都从立春的习俗发端。古时立春日,“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兆民,即百姓)”(《后汉书·礼仪志上》)。春牛即泥牛。春杖指耕夫持犁仗侍立;后亦有“打春”之俗,由人扮“勾芒神”,鞭打土牛。春幡,即“青幡”,指旗帜。春胜,一种剪纸,剪成图案或文字,又称剪胜、彩胜,也是表示迎春之意。而两片的第二句都是写“春风”。上片曰:“无限春风来海上”。作者《儋耳》诗也说:“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风从海上来,不仅写出地处海岛的特点,而且境界壮阔,令人胸襟为之一舒。下片曰:“一阵春风吹酒醒”,点明迎春仪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兴致勃发,情趣浓郁。两处写“春风”都有力地强化全词欢快的基调。接着上、下片对应着力写景。上片写桃花,下片写杨花,红白相衬,分外妖娆。写桃花句,大意是乞得春神之力,把桃花染得如同血肉之色一般。丐,乞求。这里把春神人格化,见出造物主孳乳人间万物的亲切之情。“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句,是全词点睛之笔。海南地暖,其时已见杨花;而中原,燕到春分前后始至,与杨柳飞花约略同时。作者用海南所无的雪花来比拟海南早见的杨花,谓海南跟中原景色略同,于是发出“不似天涯”的感叹。
此词礼赞海南之春,古代诗词题材中有开拓意义。同时词又表达作者旷达之怀,对我国旧时代知识分子影响深远。这是苏轼此词高出常人的地方。这首词大量使用同字。把同一个字重复地间隔使用,有的修辞学书上称为“类字”。本来,遣词造句一般要避免重复。《文心雕龙·练字第三十九》提出的四项练字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权重出”,以“同字相犯”为戒。但是,作者偏偏利用“同字”,结果反取得异样的艺术效果,不但音调增加美听,而且主旨得到强调和渲染。这又是苏词高出他人之处。全词八句,共用七个“春”字(其中两个是“春风”),但不平均配置,有的一句两个,有的一句一个,有三句不用,显得错落有致;而不用“春”字之句,如“染得桃红似肉红”,“卷起杨花似雪花”,却分别用了两个“红”字,两个“花”字。事实上,作者也许并非有意要作如此复杂的变化,他只是为海南春色所感发,一气贯注地写下这首词,因而自然真切,朴实感人,而无丝毫玩弄技巧之弊。这也是苏词不同流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