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过粹斋七弟墓

:

八载离家伴读书,恂恂终日见颜愚。春风野水花枝瘦,夜雨山窗灯火孤。

高第三年嗟露薤,新阡诸子泣青刍。不知未了因缘在,还许来生再结无。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霍与瑕

广东南海人,字勉衷。霍韬子。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慈溪知县。以严嵩党羽鄢懋卿巡盐行部,不为礼,被劾罢。后起知鄞县,官终广西佥事。 520篇诗文

猜你喜欢

夜泉

: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夜晚雪山中夜鸟突然鸣叫了起来,石头冰凉得使在石上的露水快要结成霜了。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流泉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一溪流动的雪。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shuāng)欲结。
结:凝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这首小诗,必须反复吟味,才会觉得意趣深长。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夜晚的山泉美景,表现了山的寂静和生机。整首诗用以动衬静的方式来写。

  这幅幽静的山泉夜景,在诗人笔下充满了活力,一石一水,生气勃勃,情趣盎然。“山白鸟忽鸣”,应是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化出,一轮明月破云而出,把山岭照得白皑皑,而月光照进鸟巢,使鸟儿惊诧,鸣叫起来。清静的山丘传来鸟叫,更显幽美。次句既所所感,也点明秋天的时令。霜天月夜,石块单是看都有冰冷的感觉,而且仿佛秋霜都要冷得凝结了,暗地里还是照应一个“白”字。最后二句,写皎洁的月光照在清泉上,那泉水浸染上明月的白色,仿佛净化了,顿时变成一溪白雪。诗人笔下的山、鸟、石、泉,在优美的月色下,融成一幅绝色的图画:幽静,清冷,空明,爽洁。正是这是白色的基调,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气氛。

  诗题为《夜泉》,主要写的却是对月色中的山水景物的感觉。“山白”是山在月光沐浴下呈现的色调。一声鸟鸣划破寂静,反而更衬托出寂静,正像王籍所描绘的“鸟鸣山更幽”的境界。山白而鸟忽鸣,不管两者有无联系,总让人联想到王维的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里没写月,但诗人已向我们暗示了月光,下面的景色都由此而生。

  “石冷霜欲结”,表现出视觉引起的对触觉的联想。清幽的月色洒在石头上泛起一片冷光,青白青白的像是要凝作霜花。这一句写得非常虚,由月色在石上的反光产生冷的感觉,同时又由冷和白色幻化出霜的想像,作者在此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表现手法。

  诗人置身于朗月的清辉中,山看上去是白的,石也泛着冷光像要结霜,而石下的泉水呢,被月华映照,银光闪烁,简直像是一片雪。古人写夜泉的诗句很多,因为是在夜里,一般都用听觉来表现它,写它的淙淙流声。而本诗的作者却独从视觉来表现它,不能不说是别出心裁的艺术创造。雪的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暗应上文的“冷”、“霜”,承接十分自然,作者的心思绵密由此可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山花子·春愁

: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在清晨的薄雾中,杨柳迷离,杏花飘落,五更的钟声突然响起。寂静荒凉的景阳宫殿外明月高悬,惨淡的月光照着那凋残的红花。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遗衣化作了彩蝶,连金丝缕也销蚀殆尽。昔日的皇官,玉宇琼楼早已朽蚀一空,剥落的画粉飞飞扬扬,留下萧瑟悲凉之景。只有一双燕子,在风中飞舞。

参考资料:

1、 汪泰陵选注.清词选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0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杏花零落:唐温庭筠《菩萨蛮》“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宋秦观《画堂春》“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景阳宫:即景阳殿,是南朝陈的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北玄武湖畔一带。

蝶化彩衣金缕(lǚ)尽,虫衔(xián)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蝶化彩衣:《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为彩蝶的故事。

参考资料:

1、 汪泰陵选注.清词选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0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这首词用古今对比的方式,写当年繁华的景阳宫殿,而今是衰柳凄迷,月照残红,虫蛀画栋,杳无人迹,一片荒凉的景象,唯有双飞燕子,依旧翩翩飞舞。作品透露出今昔盛衰、人生凄凉的深沉伤感。

  陈子龙的词婉丽风流,独具神韵,无论叙私情,还是言国事,都“以浓艳之笔,传凄婉之神”(陈延焯《白雨斋词话》)。这首《山花子》词就是一首凄丽悲婉的佳作。词题为“春恨”,但非关春情,也非关春光,而是以眼前的春色为契机,发抒悲怀故国的一腔遗恨。

  上片从残春的景象入笔,自然引发一脉凄婉的伤逝情愫。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开篇两句,呈现了四种意象——弥漫的晓雾,迷离的杨柳,零落的杏花,凄清的钟声,酿造了一种残败清冷的氛围。这是残春的景象,令人仆恓惶惆怅。五更钟,用语本于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这里暗用宋朝灭亡的旧典。《宋史·五行志》载,宋初有“寒在五更头”的民谣,“五更”谐音“五庚”,预兆宋朝的国祚在第五个庚申之后终止。宋太祖立国于公元960年(建降元年庚申),到 公园1259(理宗开庆元年)正好为五个庚申。果然,二十年后,宋朝就宣告灭亡。如今,这五更的钟声响起,不啻如一声声家破国亡的丧音,敲打着词人忧伤的心灵。

  下面“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两句,又以冷月、旧宫、残花三种意象,进一步渲染寂寞、凄凉的景况。“景阳宫”,即景阳殿,是南朝陈的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北玄武湖畔。公元589年(祯明三年),隋军南下过江,攻占台城(故址在今南京市北玄武湖畔一带),陈后主闻讯,即与妃子张丽华投景阳宫井藏匿,至夜,被隋军擒获。

  明朝和陈朝都建都南京。这里是用象征陈朝段灭的景阳宫旧事影射明朝的亡国。曾经照彻陈朝景阳宫殿、目睹过陈后主投井被擒一幕的明月,如今宛如深邃明睿的见证人,冷峻地观照着明朝灭亡后的惨淡景象——暮春的红花在寂寞中纷纷凋残,意味颇为深长。

  下片切入人事沧桑,抒写凭吊故国的感伤。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过片两句承袭上片意脉,呈示一派亡国的衰败景象。《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为彩蝶的故事。“蝶化彩衣金缕尽”用其事,意谓明朝的皇族贵胄死后,五彩的遗衣化作了蝴蝶,连金丝缕也销蚀殆尽,早已失去帝王家的气象。昔日的皇官,玉宇琼楼早已朽蚀一空,剥落的画粉飞飞扬扬,只留下萧瑟悲凉之景。这虫蚀楼空的意象,正是奸佞卖国的象征。

  “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结拍两句,看似描绘燕舞东风的春景,实则以燕子的无情隐喻降清旧臣的无义,揭示出他们卖身求荣的丑恶嘴脸。他们恍如翩翩起舞的燕子春风得意,毫无亡国的悲恸。这两句含意隐曲,但透过言表,并不难感受到词人的义慨和愤懑。

  清陈廷焯评此词说:“凄丽近南唐二主,词意亦哀以思矣!”(《白雨斋词话》),并以“凄丽”二字概括此词特征,指出这首词凄清婉丽的风格与南唐二主李璟、李煜相近;“哀以思,则揭橥这首词的内蕴以哀恸悲思故国为指归,黍离麦秀之悲,家国身世之恨,久久翻腾在胸中,发而为词,便成哀惋清丽的绝唱。”如果说,南唐后主李煜的“哀以思”,主要是哀悼失去的天堂,追思旧日的荣华富贵,那么,陈子龙的“哀以思”则更多地是哀痛故国的覆亡,沉思亡明的教训。一是亡国亡家的君主,一是图谋恢复的志士,显然,后者的作品更富思想的深度。清沈雄谓:“大樽(陈子龙号)文高两汉,诗轶三唐,苍劲之色与节义相符者,乃《湘真》一集,风流婉丽如此!”(《古今词话·词评》)凄丽的外壳包蕴着哀以思的崇高节义,如此解读这首《山花子》词,方不辜负词人的苦心孤诣。

参考资料:

1、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第347-34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平凉

: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太阳斜照,春天的景色一片寂寥冷清,在平凉城的西北遥望远方。

惟余凉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
从平凉城上俯视阡陌纵横却只有凉草萋萋,昔日横行霸道的帝子王孙,已不见踪迹。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
平凉府的大牧马场饲养的西北良种战马多如云,明朝军队二月向西胡开去。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想要投笔从戎到万里外建功立业,封侯显赫,但惭愧的是做学问的我已经两鬓斑白了。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平凉:在汉唐盛世时并不属于边塞地界,可是明王朝自永乐年间弃大宁徙东胜,宣德年间又迁开平与独石,嘉靖时复弃哈密、河套,嘉峪关以外大片土地尽失。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
宛马:原为汉代著名的大宛马,这里借指当地饲养的西北良种战马。如云:形容奇多。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的大牧马场。平凉府西有群牧监。秦兵:指明朝军队。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bìn)有华。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江城子·病起春尽

: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云,去矣几时逢?添我千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千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病枕上传来帘外五更时的晨钟,风驱散了空中的云层,四处飘飞着残红。无情的春天,已悄然离去,几时才能重逢?添我千行伤春的清泪,留春天不住,苦于春天走得太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茂密的野草已长满吴楚的苑宫,依恋着零落的芳丛,仍有飞绕的游蜂,料想到了来年,还能与它在美丽的画屏中相见,到那时只有人们为时光流逝独自伤心,花怒而放春色依旧,只能靠南来北去的燕子去咒骂变幻盛衰的东风。

参考资料:

1、 赵谦,伍福美 编著.中国古代名诗200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222-2232、 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05月第1版:716-7183、 李广柏,高等学校中文专业函授教材·八校合编.中国文学作品选(元明清时期).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308-3094、 曹明纲.元明词一百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23-1245、 郭彦全 编著.历代词今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462-463

一帘病枕(zhěn)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千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远”。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
一帘:此处指卧室。病枕:病倒在床。五更钟:《宋史》记载,宋初有“寒在五更头”的之谣预兆宋朝的灭亡,后应验,这里借指明亡。残红:指落花。红,指朱明王朝,朱是红色,又是指汉族国家,古称炎汉,炎为南方之火,也是红色。清泪:凄清的泪水。苦匆匆:苦于春色的短暂。匆匆,急遽。

楚宫吴苑(yuàn)草茸(róng)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楚宫吴苑:指一度建都南京、旋即覆亡的南明弘光朝的故宫。吴、楚,江浙福建,是南明福王、唐王的统治地区,这里确切点明帝王驻跸所在。茸茸:柔密丛生的样子。画屏:彩绘的屏风。燕子:用北魏拓跋焘南侵刘宋典故。东风:暗指清王朝,清起自辽东,故借言东风。

参考资料:

1、 赵谦,伍福美 编著.中国古代名诗200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222-2232、 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05月第1版:716-7183、 李广柏,高等学校中文专业函授教材·八校合编.中国文学作品选(元明清时期).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308-3094、 曹明纲.元明词一百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23-1245、 郭彦全 编著.历代词今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462-463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千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上片一开头,上片起句的描述即烘托了悲感的气氛,似乎从李后主《捣练子》“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中脱化出来。词人卧病枕上,夜夜倾听五更钟声,今病起晨望,则见晓色中风卷落红,扫地以尽。春天在词人卧病时悄悄地过去了,这对“病起”的词人来说,不啻于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这里的“病”字,不仅指体内的病痛,而且更是词人心灵创痛的真切流露。接着的“晓云空,卷残红”是非凡想象的描写,写的是晓云散后,空无所有,残红,残余花朵,片片被东风卷起,春色情地抛却人间而长逝,以春色无情衬托出词人对故国的多情。福王亡,唐王败逃,词人一切努力都化作流水,复国之梦日趋遥远。感念及此,多病的词人不免再添上几行清泪去挽留“春天”,无奈的挽留并不奏效,看似一股的伤春之辞,实寓国破家亡之痛。“苦”,是极甚之辞,包涵了词人从希望到失望、痛苦难言的情感。

  下片笔锋一转,词人的笔触便落在了“楚宫吴苑”上。遥想当年,“楚宫吴苑”也曾有过春天,那里也有茂密的青草,繁盛的鲜花,以及绕飞的游蜂。如今已是花落春去,杂草丛生,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一句所描绘的一番惨景。“恋芳丛”二句所写游蜂对芳丛的留恋,“游蜂”包含忠于南明的志士仁人、爱国遗民在内,一个“绕”字则说明了他们对故国的依恋和对复国的无限希望。“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正流露出词人对复国充满了信念,虽然目睹楚宫吴苑的景象不禁为之伤心,然而对于胜利的向往,又使词人从心中发出了“花自笑”的遐想。花落还会重开,这“自笑”之花是来年重开之花,“自笑”之时是来年重开之日,隐喻来年便可以恢复故国河山。肯定的语气,体现了词人胜利的信心,乐观的精神。“人自伤心”顶“楚宫吴苑”句,也顶上片;“花自笑"顶“恋芳丛”四句,深寓了忧国的情怀。最后两句借用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意:故君不知何处,而桃花依旧含笑。这仍然是对胜利的乐观。东风是卷去残红、送走了春天的无情之物,因此要叫燕子去咒骂它。这里借用北魏拓跋焘南侵刘宋的典故,以表达词人对清军的南侵屠杀所抱有刻骨的仇恨。

  此词上片比兴,亡国之恨隐藏于春尽之恨之中,下片从实赋其事写入,全词描绘了一幅春光消逝、景色惨淡的画面,字里行间流露出词人对故国的怀念以及对复国的向往之情。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05月第1版:716-7182、 陈邦炎 主编.词林观止 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974-9753、 徐寒 主编.历代古词鉴赏 下.北京:中国书店,2011年:562-5634、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元明清词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199-20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沈左司从汪参政分省陕西汪由御史中丞出

:
重臣分陕去台端,宾从威仪尽汉官。
四塞河山归版籍,百年父老见衣冠。
函关月落听鸡度,华岳云开立马看。
知尔西行定回首,如今江左是长安。

重臣分陕去台端,宾从威仪尽汉官。
御史中丞受到朝廷的重用,离开御史台出管陕西,随行之人都是一时俊彦。

四塞河山归版籍,百年父老见衣冠。
四塞河山尽纳入我大明版籍,中原父老百年后又见汉衣冠。

函关月落听鸡度,华岳云开立马看。
月落鸡鸣自可从容出函谷关,太华顶上立马遥望白云飘散。

知尔西行定回首,如今江左是长安。
料到您此次西行一定常回首,如今长江南岸就是国都长安。

参考资料:

1、 金性尧.明诗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83-842、 李广柏.中国文学作品选(元明清时期):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91-292

重臣分陕去台端,宾从威仪尽汉官。
沈左司:左司郎中沈某,名未详。汪参政:汪广洋,洪武二年(1369)由御史中丞出为陕西参政。重臣:指汪参政。宾从威仪:僚属、随从的仪表威正。汉官:这里指代明朝官员。

四塞河山归版籍,百年父老见衣冠。
四塞:四面有山关之固,指陕西。版籍:地图、户籍。这句是说陕西译成为明朝的疆土,明军于洪武二年平定陕西。

(hán)关月落听鸡度,华岳云开立马看。
月落鸡鸣:《史记·孟尝君传》载,秦王欲杀孟尝君,孟半夜逃抵函谷关。但关须鸡鸣才开。孟一门客学鸡鸣骗开城门,孟才逃脱,此处反用其意。华岳:指西岳华山。云开:化用唐代狄仁杰典。

知尔西行定回首,如今江左是长安。
江左:江南。长安:原为西汉、隋、唐首都。后指代国都。

参考资料:

1、 金性尧.明诗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83-842、 李广柏.中国文学作品选(元明清时期):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91-292
重臣分陕去台端,宾从威仪尽汉官。
四塞河山归版籍,百年父老见衣冠。
函关月落听鸡度,华岳云开立马看。
知尔西行定回首,如今江左是长安。
  这首诗作于明太祖洪武二年,当时高启被招到新王朝的首都南京参与修《元史》。这一年,御史中丞汪广洋出任陕西参政,高启的朋友左司郎中沈某从行,高启作此诗送别。

参考资料:

1、 李广柏.中国文学作品选(元明清时期):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91-29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