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晚 一作:晓)
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凤凰桥和济川桥好似落入人间的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村落间泛起的薄薄寒烟缭绕于橘柚间,深秋时节梧桐已是枯黄衰老之像。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84-185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40-1413、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93-794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晚 一作:晓)
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宣城。唐代江南地区的方言,无论大水小水都称之为“江”。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两水:指宛溪、句溪。宛溪上有凤凰桥,句溪上有济川桥。明镜:指拱桥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圆形,像明亮的镜子一样。双桥:指凤凰桥和济川桥,隋开皇(隋文帝年号,公元581~600年)年间所建。彩虹:指水中的桥影。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里的炊烟。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北楼:即谢朓楼。谢公:谢朓。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84-185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40-1413、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93-794谢眺北楼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名谢公楼,唐时改名叠嶂楼,是宣城登览的胜地。宣城处于山环水抱之中,陵阳山冈峦盘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萦回映带着整个城郊,真是“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这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这年中秋节后,李白从金陵再度来到了宣城。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首联是说,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眺楼远眺晴空。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了谢公楼。岚光山影,是如此的明净!凭高俯瞰,这“江城”简直是在画图中似的。开头两句,诗人把他登览时所见景色概括的写了出来,总摄全篇,一下子就把读者深深吸引住,一同进入诗的意境中去了。这就是李白常用的“开门见山”的表现手法。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颔联是说,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江上两座桥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两水”指句溪和宛溪。宛溪源出峄山,在宣城的东北与句溪相会,绕城合流,所以说“夹”。因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静的流着,波面上泛出晶莹的光。用“明镜”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双桥”指横跨溪水的上、下两桥。上桥叫做凤凰桥,在城的东南泰和门外;下桥叫做济川桥,在城东阳德门外,都是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的建筑。这两条长长的大桥架在溪上,倒映水中,从高楼上远远望去,缥清的溪水,鲜红的夕阳,在明灭照射之中,桥影幻映出无限奇异的璀璨色彩。这哪里是桥呢?简直是天上的两道彩虹,而这“彩虹”的影子落入“明镜”之中去了。这里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笔致活泼空灵,又一次令人惊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颈联是说,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烟之中;秋色苍茫,梧桐也已经显得衰老。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静寂的,山冈一带的丛林里冒出人家一缕缕的炊烟,桔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呈现出一片苍寒景色,使人感到是秋光渐老的时候了。我们不难想象,当时诗人的心情完全沉浸在他的视野里,他的观察是深刻、细致的;而他的描写又是毫不粘滞的。他站得高,望得远,抓住了一刹那间的感受,用极端凝练的语言,再随意点染中勾勒出一个深秋的轮廓,深深的透露出季节和环境的气氛。它不仅写出了秋景,而且写出了秋意。如果我们细心领会一下,就会发现它在高度的概括之中,用笔是丝丝入扣的。
中间两联是具体的描写。这四句诗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从首联的一个“望”字生发出来的。从结构关系来看,上两句写“江城如画”,下两句写“山晚晴空”;四句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又是有层次的。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末联是说,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瑟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这结尾两句,从表面看来很简单,只不过和开头两句一呼一应,点明登览的地点是在北楼上;这北楼是谢眺所建造的,从登临到怀古,似乎是照例的公式,因而李白就不免顺便说了句怀念古人的话罢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谁念”两个字。“怀谢公”的“怀”是作者自指;“谁念”的“念”是指别人。两句的意思是,慨叹自己“临风怀谢公”的心情没有谁能够理解。这就不是一般的怀古了。
李白在政治上被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之后,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之中,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客中的抑郁和感伤,特别是当秋风摇落的季节,他那寂寞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宣城是他的旧游之地,现在他又来到这里。一到宣城,他就会怀念起谢眺,这不仅因为谢眺在宣城遗留下来像叠嶂楼这样的名胜古迹,更重要的是谢眺对宣城有着和自己相同的情感。当李白独自在谢眺楼上眺望的时候,面对着谢眺所吟赏过的山川,缅怀他平素仰慕的这位前代诗人的悲剧一生,虽然古今异代,然而他们的文化基因的精神却是遥遥相接的。这种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感;正因为他政治上受到压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当时复杂的情怀,又有谁能够理解呢?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32-333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中 一作:终)
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370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46页 .3、 邓安生 孙佩君 .孟浩然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0年6月版 :第53-54页 .4、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11页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山光:傍山的日影。池月:池边的月色。东上:从东面升起。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chǎng)。
开轩:开窗。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恨:遗憾。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中 一作:终)
感此:有感于此。中宵:整夜。劳:苦于。梦想:想念。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370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46页 .3、 邓安生 孙佩君 .孟浩然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0年6月版 :第53-54页 .4、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11页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九。下面是四川诗词学会理事、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对此诗的赏析。
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南亭怀辛大》就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山光:山上的日光。池月:即池边月色。开篇两句是说,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他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的实际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对此表现出一种纳凉时的满足的心理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轩:窗。三、四句是说,披头散发今晚正在乘凉,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享受着清凉的感觉。三、四句不但写出一种闲情,同时也写出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
“荷花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这两句是说,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进而,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这种快感。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一时叹为清绝”(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写“荷”以气,写竹以“响”,而不及视觉形象,恰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这两句是说,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在如此悦耳清心的夏夜,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了音乐,“欲取鸣琴弹”了。琴是一种古雅平和的乐器,适宜在恬淡闲适的心情中弹奏。据说,古人弹琴,先得沐浴焚香,摒去杂念。而南亭纳凉的诗人,此刻已自然进入这种状态,正宜操琴。“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但想想自有一番乐趣。不料却因鸣琴而牵惹起一阵淡淡的怅惘,像平静的井水起了一阵微澜。由境界的清幽绝俗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来,这就自然而然的由水亭纳凉过渡到对友人的怀念上来。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这两句是说,想到这里不免怀念起故友,只能在半夜里梦想异常。
此诗,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许多惆怅。这种怀念故人的情绪一直延续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在梦中会见了自己的好友。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孟浩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的感受。此诗不过写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兼带点无知音的感慨,并无十分厚重的思想内容;然而写各种感觉细腻入微,诗味盎然。文字如行云流水,具有朴素的形式美,层递自然,由景及意达到浑然一体,极富韵味。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77-78页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我李白听说天下一些谈论世事的人,聚集在一起时就会说:“人生不必封万户侯,只愿结识一下韩荆州。”为什么使人景仰爱慕竟然到了这样的程度呢!难道不是因为您有周公的风度,躬行吐哺、握发接待贤者的美德,才使得海内豪杰俊才,都奔集到您的门下,一经接待,如登龙门,立刻名声身价大增,十倍于前吗?所以那些才能超群的读书人,都希望在君侯处获得美名,得到评价。君侯不因为自己的富贵而傲视他们,也不因为他们的寒贱而轻忽他们,那么在众多的宾客中定有毛遂那样的奇才,假使我李白能有脱颖而出的机会,我就是那样的人啊。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我李白是陇西平民,流落在楚地汉水一带。十五岁爱好剑术,拜访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诗文有了成就,屡次拜谒朝廷高官。尽管我身高不满七尺,而心志超过万人。王公大人都赞许我有志节,讲道义。这是我从前的思想和行迹,怎敢不尽情地向您倾诉呢?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君侯的功业堪比神明,您的德行感动天地,您的文章阐明了宇宙变化规律,学问探究了天道与人事的关系。希望君侯敞开胸怀,和颜接纳,不要因为我行长揖之礼晋见而拒绝我。假如能用盛大的宴席接待我,听任我纵情畅谈,那么我请以日试万言来测试,我将手不停笔,倚马可待。当今天下人以君侯为评论文章的主宰,权衡人物的权威,士人一经您的好评就成为德才兼备的佳士。君侯为什么吝惜庭阶前一尺见方的地方,不使我李白扬眉吐气,奋发昂扬于青云之上呢?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从前王允任豫州剌史。尚未到任就征辟荀爽;到任之后又征辟孔融。山涛任冀州剌史,考查选拔了三十余人,有的任侍中,有的做尚书,这都是为前代所赞美的。君侯您也先荐举过严协律,进入朝廷担任秘书郎;还有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这班人,有的因为才干声名而得到您的了解,有的因品行清白而被您赏识。李白每每看到他们感恩戴德,抚躬自问,以忠义奋发自勉。李白也因此而感激,知道君侯对许多贤人赤诚相待,所以不归依他人,而愿把身心命运托付给国中才德至高的人。倘使君侯在急难之际,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自当献身效命。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而且,人不是尧舜,谁能十全十美?李白我在谋略策划方面,怎么能自负呢?至于写作,已经积累成卷轴,却想呈请君侯抽暇过目,只怕雕虫小技,不能受到大人的赏识。倘蒙垂顾,愿意看看拙作,那么,请赐予纸笔,加上书写人员。然后回去打扫安静的小屋,誊抄呈上。希望青萍宝剑、结绿美玉,在薛烛、卞和的手中提高价值。但愿君侯推恩于身处下位的人,大开奖励之门。请君侯考虑我的要求吧!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jīng)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pán)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yǐng)脱而出,即其人焉。
谈士:言谈之士。孔融《与曹操论盛孝章书》:“天下谈士,依以扬声。”万户侯:食邑万户的封侯。唐朝封爵已无万户侯之称,此处借指显贵。景慕:敬仰爱慕。周公:即姬旦,周文王子,周武王弟。因采邑在周(今陕西歧山县北),故称周公。吐握: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发(头发)。周公自称“我一沐(洗头)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见《史记·鲁世家》),后世因以“吐握”形容礼贤下士。龙门:在今山西河津西北黄河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传说江海大鱼能上此门者即化为龙。东汉李膺有高名,当时士人有受其接待者,名为登龙门。龙盘凤逸:喻贤人在野或屈居下位。收名定价:获取美名,奠定声望。君侯:对尊贵者的敬称,尤指上级。颖:指锥芒。颖脱而出,喻才士若获得机会,必能充分显示其才能。
白,陇(lǒng)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chóu)曩(nǎng)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陇西:古郡名,始置于秦,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李白自称十六国时凉武昭王李暠之后,李暠为陇西人。布衣:平民。楚汉:当时李白安家于安陆(今属湖北),往来于襄阳、江夏等地。干:干谒,对人有所求而请见。诸侯:此指地方长官。历:普遍。抵:拜谒,进见。卿相:指中央朝廷高级官员。畴曩:往日。
君侯制作侔(móu)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yī)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制作:指文章著述。侔:相等,齐同。”参:参与。造化:自然的创造化育。天人:天道和人道。开张:开扩,舒展。长揖:相见时拱手高举自上而下以为礼。清谈:汉末魏晋以来,士人喜高谈阔论,或评议人物,或探究玄理,称为清谈。倚马可待:喻文思敏捷。东晋时袁宏随同桓温北征,受命作露布文(檄文、捷书之类),他倚马前而作,手不辍笔,顷刻便成,而文极佳妙。司命:原为神名,掌管人之寿命。此指判定文章优劣的权威。权:秤锤;衡:秤杆。此指品评人物的权威。惜阶前盈尺之地:意即不在堂前接见我。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bì)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zhēn)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xīn)、许莹(yíng)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xián)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tǎng)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王子师:东汉王允字子师,灵帝时豫州刺史(治所在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征召荀爽(字慈明,汉末硕儒)、孔融(字文举,孔子之后,汉末名士)等为从事。全句原出西晋东海王司马越《与江统书》。山涛:字巨源,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为翼州(今河北高邑西南)刺史时,搜访贤才,甄拔隐屈。侍中、尚书:中央政府官名。严协律:名不详。协律,协律郎,属太常寺,掌校正律吕。秘书郎:属秘书省,掌管中央政府藏书。崔宗之:李白好友,开元中入仕,曾为起居郎、尚书礼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右司郎中等职,与孟浩然、杜甫亦曾有交往。房习祖:不详。黎昕:曾为拾遗官,与王维有交往。许莹:不详。抚躬:犹言抚膺、抚髀,表示慨叹。抚,拍。国士:国中杰出的人。傥:同“倘”。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yóu)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huì)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chú)荛(ráo),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shàn)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且:提起连词。谟猷:谋画,谋略。卷轴:古代帛书或纸书以轴卷束。尘秽视听:请对方观看自己作品的谦语。雕虫小技:西汉扬雄称作赋为“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见《法言·吾子》)。虫书、刻符为当时学童所习书体,纤巧难工。此处是作者自谦之词。刍荛:割草为刍,打柴为荛,刍荛指草野之人。也是作者用以谦称自己的作品。闲轩:静室。青萍:宝剑名。结绿:美玉名。薛:薛烛,古代善相剑者,见《越绝书外传·记宝剑》。卞:卞和,古代善识玉者,见《韩非子·和氏》。惟:念。下流:指地位低的人。惟,一作“推”。奖饰:奖励称誉。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李白《与韩荆州书》是他初见韩时的一封自荐书。文章开头借用天下谈士的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赞美韩朝宗谦恭下士,识拔人才。接着毛遂自荐,介绍自己的经历、才能和气节。文章表现了李白“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气概和“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自负,以及他不卑不亢,“平交王侯”的性格。文章写得气势雄壮,广为传诵。
李白的《与韩荆州书》在创作上颇具个性。他在漫游荆州时,听说荆州长史韩朝宗喜欢推荐有才之士,便写了这封求荐的信。对于古人而言,尽管这样做也是正常的,但也总是有求于别人的事情。文气大体上总是以谦抑为好,就是说自己的优点,也应含蓄一点。然而李白这篇求荐书,却完全将自己放在与对方平等的地位上,毫无掩饰地讲述自己的才华。把一篇求荐文章,写得文气纵横恣肆,气概凌云。这同样反映了李白纯真无邪的诗人气质,决不因求人而有半点委琐的私意、屈懦的鄙态。这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才华足以用世,而其用世之志,则在于忠义奋发、以报君国。故求韩荐己,同样完全是出于一片公心;而想象韩如能荐己,同样是出于这一片公心。两片公心的相识,两位贤士的相与,这中间自然不必要有任何世俗的表现。这样,就将这封信写得极其光明磊落,内心无私,文风自然就能尽情地抒发。为此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篇原本是世俗交际的文字,却犹如他的诗一样,充分表现出他的个性。这里面所具有的,正是“天生我才必有用”那样的自信。
《与韩荆州书》在写作艺术方面的特点是顿挫跌宕,起伏照应。由古及今,以古人喻韩朝宗达三四次之多。渐次道来,而意在言外,发人深思。一些佳句流传至今,如“龙蟠凤逸”、“颖脱而出”、“扬眉吐气”等。典故使用也恰当得体,起到了激发韩朝宗的作用。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高中生必背古诗文:龙门书局出版社,2012年8月:68—69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故国:即旧都。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周遭:环绕。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旧时:指汉魏六朝时。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高中生必背古诗文:龙门书局出版社,2012年8月:68—69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周遭,环绕的意思。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著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一个还字,意味深长。
李白《苏台览古》有句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谓苏台已废,繁华已歇,惟有江月不改。其得力处在“只今惟有”四字。刘禹锡此诗也写江月,却并无“只今惟有”的限制词的强调,也无对怀古内容的明点。一切都被包含在“旧时月”、“还过”的含蓄语言之中,溶铸在具体意象之中,而诗境更浑厚、深远。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诗人在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江城涛声依旧在,繁华世事不复再。诗人怀古抒情,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高中生必背古诗文:龙门书局出版社,2012年8月: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