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隔着门墙外面的杨柳树,那柔弱细长的枝条,就好像那十五岁少女纤柔美好的细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是谁说她早晨的时候不称意,不舒展自己的身姿呢?原来是被狂风折断了枝条。
隔户杨柳弱袅(niǎo)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隔户:隔着门墙。恰似:恰如。
谓谁朝(zhāo)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朝:早晨。
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
她向来有独来独往的名声,自认有倾国倾城的容貌。
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修长的眉毛宛如柳叶,艳丽的面容好似盛开的桃花。
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
金钏随着手腕的摇动发出响动,腰间的玉环因为舞步转换而发出鸣声。
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
彩色的腰带与纤细的腰肢相得益彰,红色的衣衫衬着华丽的织成更加鲜艳。
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
料想到(观舞者)的知遇之恩有多么重要,更觉得自己舞动的腰肢分外轻盈。
参考资料:
1、 李海燕 .唐太宗之贤妃徐惠诗歌综论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2009 :31-32 .2、 王力等编著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第151页,第1178页,第731页,第747页,第1747页 .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
赋得:凡摘取古人成句为诗题,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号:宣称,宣扬。倾城: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柳叶:柳树的叶子。多用以形容女子细长之眉。
腕(wàn)摇金钏(chuàn)响,步转玉环鸣。
金钏:舞女手臂上的配饰。
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
宝袜:即腰彩。古代女子束于腰间的彩带。织成:名贵的丝织品。
悬知一顾重(zhòng),别觉舞腰轻。
一顾:《战国策·燕策二》有经 伯乐 一顾而马价十倍之说。后以“一顾”喻受人引举称扬或提携知遇。
参考资料:
1、 李海燕 .唐太宗之贤妃徐惠诗歌综论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2009 :31-32 .2、 王力等编著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第151页,第1178页,第731页,第747页,第1747页 .从题目中的“赋得”二字可以看出,《赋得北方有佳人》是一首命题诗歌,诗题来自汉武帝时期李延年的名作:“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既为限题拟古诗作,诗人创作就要受原诗题材内容和形式的限制。而徐惠的这首五言古诗,既保留了原诗那位佳人身城美丽且独立的特点,又有所创新。她另辟蹊径,使用铺陈手法,多角度描摹人物,使得笔下这位“佳人”形象鲜活,极富动感。
首句“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脱胎于李延年的“绝世而独立”,但作者的笔墨并没有放在"绝世",而是放在了“独立”城,虽然仍未脱六朝宫体浮艳诗风,但这“独立”二字,却体现出女主人公精神城的高洁,将一位极富才情看,舞姿翩然的佳人遗世独立,孤芳自赏的形象表现出来,使得全篇境界大转。
接下去的三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极尽笔墨描写了佳人的容颜、服饰、腰身和舞姿之美。这位佳人,眉如柳叶,面如桃花,腕有金钏摇响,脚城玉环转鸣。她身着红色纱衫,配有艳丽华美的腰巾,舞姿轻盈,步态妩媚,真真一唐人玉女笑容可掬的彩塑像,全无汉家风仪。
更加难得的是,《赋得北方有佳人》不但全方位,多角度,有声有色的描写了佳人的气质,外貌和仪态,还在末尾一句写出了她的心理活动。“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因为君王的看重而觉得舞动的腰身更加轻盈,显然注入了作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是在表达自己对君王知遇之恩的感激。虽然是在写其他女子,但又何尝不是作为妃嫔的徐惠本人性格和境遇的写照?故而,这首《赋得北方有佳人》,文面城是述李夫人独立倾城之美,实则也有顾影自怜之意,全可作作者的自画像来读。
对比徐惠这首《赋得北方有佳人》和李延年的原诗,虽同写北方之佳人,但李诗篇幅短,通过描写观者被佳人“一顾”,“二顾”后的反应来衬托佳人容貌舞姿之美,简洁朴素、接近口语;徐诗则篇幅稍长,华美流畅,注重藻饰;李诗侧面描写含蓄,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徐诗正面描写铺陈扬厉,细腻真实,形象性更强。明朝文学评论家钟惺虽然认为“脸城生”三字“落恶道矣”,却又认为“‘眉间发’尚雅,‘摇’字、‘转’字妙在有风度,‘宜’字,‘艳’字则有衿惜意矣”。可见徐惠此诗虽带有六朝诗雕琢藻饰,浮艳绮丽的痕迹,却已有所雅正,正如清朝人陆昶所评论的那样:“其词风度端雅,善自矜惜,不失为宫妃体制。”
参考资料:
1、 李海燕 .唐太宗之贤妃徐惠诗歌综论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2009 :31-32 .2、 (清)陆昶 .历朝名媛诗词 .北京 :红树楼,清乾隆三十八年刻本 ,1773 .3、 史玉德 .名苑雅歌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9 :344 .4、 张红.唐代宫室女性诗歌创作研究:[D].西安:陕西理工学院,20135、 吕靖.唐代女性诗歌之女性意识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6、 杨名:唐代舞蹈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浣花溪上见卿卿,眼波明,黛眉轻。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蜒。好是问他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
参考资料:
1、 龚旭东编著.唐宋爱情诗词三百首精品: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179页参考资料:
1、 龚旭东编著.唐宋爱情诗词三百首精品: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179页浣花溪上见卿卿,眼波明,黛眉轻。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蜒。好是问他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
这是张泌词中一首描摹心理情态的佳作。用简练的手法,生动地记述了一个有趣的生活片断。作者见到个可爱的姑娘,很想和她约会,却又怕被拒绝,终于不敢启口。
词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的,开头一句,先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卿卿”,含有爱慕之意。接着,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描绘姑娘美貌,从她的脸,一直写到她的装束。“眼波盼”一句,正好与“浣花溪”呼应。姑娘的眼睛是那样的明亮,那样的动人。古人常用流波、眼波等语汇来形容眼光流眄,如同水波一般清澈。汉代枚乘的《七发》中就有“揄流波、杂杜若”这样的名句。后世黄庭坚《渔父》词:“ 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而这幅美人图一经点睛,人物可爱的形象立刻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作者又以工笔细绘,以衬托她那动人的秀丽。“黛眉轻”一句,是说那姑娘的眉毛画得又细又长;“金簇”“小蜻蜒”是形容姑娘发髻上的装饰品。这一连串的描写层次分明,说明作者观察的细致,同时也揭示了他对姑娘的景慕之心。词的最后两句,在前面为姑娘写像的基础上引出,作者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很想约姑娘幽会一次。可是作者却仿佛从那姑娘庄重和蔼的神态中,看到了他对自己的轻率的善意批评。作者将自己内心的话动,借助想象中的两人对话来描写,颇有新意。对话中的姑娘形象也被烘托得愈加亲切,可爱、完美。至于作者自己的窘态,虽然没有出现只字片语,但读者似乎觉得,这个小伙子一定为自已多情的荒唐举动脸红了。
这首小令共有三十余字,语言平易流畅,无一奇字难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情韵,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情态都刻划得十分细腻,主次繁简得体,格调轻快活泼。尤其是对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是十分成功的。作者先写她的外表美,但纤丽而不轻佻,然后再想象她拒绝约客时的神情和语气,更显示出她那端庄大方的仪态。此时,女主人公的美,已不再停留在作者所看到的装束上,而是深入到她的性格中去了,揭示了一种内在的美,使她在词中的美好形象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张泌词中还有一些同样题材的作品,如《浣溪纱》中的“晚逐香车入风城”等,也体现出作者擅长描摹人物情态的特点,但写得过份风流调笑,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及这首。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第166页2、 温庭筠等著;崇贤书院释译.图解婉约词:黄山书社,2016.03:第65页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一弯新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蕉心未展丁香也是含苞未放,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日出东南方照耀高楼,楼上心怀离愁的人唱着《石洲》。
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纵然眉黛像春山、春山如眉黛,也不知承受得多少忧愁?
参考资料:
1、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5:189-1902、 李元洛.在天愿作比翼鸟: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1813、 张声启.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71-2724、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477-478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tī)横绝月中钩。
玉梯横绝:华美的楼梯横断,无由得上。
芭(bā)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芭蕉不展:蕉心紧裹未展。丁香结:丁香开花后其子缄结于厚壳之中。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石洲:见《乐府诗集》,为思妇怀远之作。
总把春山扫眉黛(dài,不知供得几多愁?
总:纵使。眉黛:黛眉。古时妇女好以青黑色的颜料画眉。
参考资料:
1、 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5:189-1902、 李元洛.在天愿作比翼鸟: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1813、 张声启.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71-2724、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477-478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第一首诗以一女子的口吻,写她不能与情人相会的愁绪。诗中所写的时间是春日的黄昏。诗人用以景托情的手法,从诗的主人公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衬托出她的内心感情。诗的开头四字,就点明了时间、地点:“楼上黄昏”。接下“欲望休”三字则维妙逼肖地描摹出女子的行动:她举步走到楼头,想去望望远处,却又凄然而止。这里,不仅使读者看到了女子的姿态,而且也透露出她那无奈作罢的神情。“欲望休”一本作“望欲休”。“休”作“停止”、“罢休”之意。“欲望”,是想去望她的情人。但又欲望还休。南朝诗人江淹《倡妇自悲赋》写汉宫佳人失宠独居,有“青苔积兮银阁涩,网罗生兮玉梯虚”之句。“玉梯虚”是说玉梯虚设,无人来登。此诗的“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情人被阻隔,无法相会。此连上句,是说女子渴望见到情人,因此想去眺望;但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只得止步。欲望还休,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写得巧妙逼真。“月如钩”一本作“月中钩”,意同。它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情人的不得会合。
三四句仍然通过写景来进一步揭示女子的内心感情。第二句缺月如钩是女子抬头所见远处天上之景;这两句则是女子低头所见近处地上景色。高下远近,错落有致。这里的芭蕉,是蕉心还未展开的芭蕉,稍晚于诗人的钱珝《未展芭蕉》诗中的“芳心犹卷怯春寒”,写的就是这种景象;这里的丁香,也不是花瓣盛展的丁香,而是缄结不开的花蕾。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边。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物之愁,兴起、加深了人之愁,是“兴”;物之愁,亦即人之愁,又是“比”。芭蕉丁香既是诗人的精心安排,同时又是即目所见,随手拈来,显得格外自然。
第二首诗也是以女子的口吻写与情人离别的愁思。具体的写作时间已不可考。
景与情、物与人融为一体,“比”与“兴”融为一体,精心结构而又毫无造作,是此诗的极为成功之处。特别是“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两句,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诗话类编》就把它特别标举出来,深受赞赏。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1190-1191页绿云鬓上飞金雀,愁眉敛翠春烟薄。香阁掩芙蓉,画屏山几重。
金雀钗在头上颤动如飞,黛眉紧蹙,满目愁容。袅袅香烟中隐约可见消瘦身影,空闺独守,唯对画屏重山。
窗寒天欲曙,犹结同心苣。啼粉污罗衣,问郎何日归?
窗外已是黎明将至,同心苣我仍时时佩束在身,只是想到远行的丈夫,不禁罗衣泪湿,不知何时才能回?
绿云鬓(bìn)上飞金雀,愁眉敛(liǎn)翠春烟薄。香阁掩芙蓉,画屏山几重。
飞金雀:金雀钗在头上颤动如飞。敛翠:凝聚秀色。
窗寒天欲曙(shǔ),犹结同心苣。啼粉污罗衣,问郎何日归?
曙:晓;天刚亮。同心苣:用苇秆扎成的火炬。喻思念之情。啼粉:泪水夹着脂粉流下。污:沾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