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梦游仙
翕尔登霞首,依然蹑云背。电策驱龙光,烟途俨鸾态。
乘月披金帔,连星解琼珮。浮识俄易归,真游邈难再。
寥廓沉遐想,周遑奉遗诲。流俗非我乡,何当释尘昧。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新雨,碧绿的柳丝更带着淡淡的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没有打扫,黄莺啼叫闲逸的山客犹自酣眠。
参考资料:
1、 丁子予,汪楠.《中国历代诗词名句鉴赏大辞典》.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2402、 石川忠久.《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1103、 高共青.《新编唐诗三百首》.西安:未来出版社,1999:1424、 邓安生.《王维诗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2325、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122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宿雨:昨夜下的雨。朝烟:指清晨的雾气。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tí)山客犹眠。
家童:童仆。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犹眠:还在睡眠。
参考资料:
1、 丁子予,汪楠.《中国历代诗词名句鉴赏大辞典》.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2402、 石川忠久.《中国古诗名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1103、 高共青.《新编唐诗三百首》.西安:未来出版社,1999:1424、 邓安生.《王维诗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2325、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122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与孟浩然的五绝《春晓》相似。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有同样的艺术效果。在勾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后入境。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如此诗就是。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孟诗《春晓》是古体五言绝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由于孟诗散行,意脉一贯,有行云流水之妙。此诗则另有一工,因属近体六言绝句,格律极精严。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相关,而“花落”句承“桃”而来,“莺啼”句承“柳”而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也都是呼应着的。这里表现出的是人工剪裁经营的艺术匠心,画家构图之完美。对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诗句念来铿锵上口。中国古代诗歌以五、七言为主体,六言绝句在历代并不发达,佳作尤少,王维的几首可以算是凤毛麟角了。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唐代绝句赏析续编》.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5:30-32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你骑着白雪花毛的龙马,金鞍闪耀,好一个五陵豪侠。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你所佩之剑,色如秋霜,切玉如泥;你所穿之袍,缀有明珠,耀如落日。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原来你是侍奉皇上斗鸡徒,乘坐的马车轩盖高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你张弓可摧南山虎,伸臂手接太行飞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你酒后风采飞扬,三杯下肚,笑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你杀人如剪草,与剧孟一同四海遨游。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你终于想起改变自己的游荡生活,要争取功名。你于是发愤去了函谷关,跟随大军去到临洮前线。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叱咤风云经百战,匈奴如鼠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你归来豪气不改,终日饮酒,不肯给萧曹宰相下拜。
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
羞于学原宪,居住荒僻蓬蒿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安旗著 .李白诗秘要 :三秦出版社 ,2001年06月第1版 :第36页 .龙马花雪毛,金鞍(ān)五陵豪。
五陵:杜、灞谓杜陵、灞陵,在城南;五陵谓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在渭北。皆汉代帝王陵墓,并徙入以置县邑,其所徙者皆豪右、富赀、吏二千石。五陵豪:谓五陵豪侠。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páo)。
秋霜:形容剑的颜色。切玉:形容剑的锋利。明珠袍:镶珠的衣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斗鸡:玄宗好斗鸡,善斗鸡者每召入宫中侍奉,甚得宠幸。轩盖:有篷盖之车,贵人所乘。万乘,指天子。古制,天子有兵车万乘。轩盖:车盖。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náo)。
弓摧南山虎:用晋周处事。《晋书·周处传》载:南山白额猛虎为患,周处入山射杀之。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áo)。
剧孟:汉时大侠。此代指当时豪侠中之雄杰者。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táo)。
函谷:古关名,在陕州灵宝县。此代指帝京以东之要塞。临洮,地名,属陇右道洮州。此代指帝京以西之边陲。临洮,古县名,在今甘肃眠县一带。
叱(chì)咤(zhà)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叱咤:怒斥声。万战场:全诗校:“一作经百战。”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萧曹:即汉相萧何、曹参。此代指时相。使酒气:因酒使气。萧曹:西汉名相萧何和曹参。拜,全诗校:“一作下。”
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hāo)。
原宪:即子恩,孔子弟子。居处简陋,上漏下湿,不以为意,端坐而弦歌。见《韩诗外传》。
参考资料:
1、 安旗著 .李白诗秘要 :三秦出版社 ,2001年06月第1版 :第36页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描绘豪侠的形象。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讲述豪侠的倜傥不群和武艺高强。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表达豪侠不拘礼法,疾恶如仇。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虽写豪侠的爱国精神,实则也隐隐流露出诗人想建功立业的寄望。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最后四句是说打败敌人,胜利归来,既不会阿附权贵、居功邀赏,也不自命清高,隐居草野,要继续过游侠生活。
在这首诗里,诗人以热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夸张的语言,刻划了一个武艺高强、报国杀敌、功成退隐的侠客形象。他出身高贵,剑如秋霜,袍饰明珠,艺高胆大,堪与名侠剧孟比肩。他虽身玺百战,威震胡虏,但功成后又任性使酒,不肯俯身下拜萧何曹参之类的高官,而是隐居于荒山野径。
他潇洒倜傥,豪迈勇敢,不拘礼法,疾恶如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富于爱国精神。当祖国的统一和安定受到威胁时,便“发愤去幽谷,从军向临洮”,不计身家性命,英勇杀敌,立功疆场,而胜利归来时,既不阿附权贵,居功邀赏,又不消极退隐,逃避现实。在这个形象身上,集中体现着李白的任侠思想。显然,他的这种任侠思想和他进步的政治理想,他的反对腐朽权贵的斗争精神是有密切关系的,因而也显示了这种任侠思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参考资料:
1、 李晖 .李白诗选读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0 :60 .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你(君)唱着《杨叛儿》的曲调,我(妾)劝着别人喝新丰出产的美酒。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
哪里是最让人牵挂的?是那有乌鸟啼叫的白门柳。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乌鸟的啼叫声湮没在杨树的花里,你喝醉了留宿在我的家里。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博山炉中燃烧着香木制成的燃香,两道烟气并作一道直直的烟像要凌驾仙境一般。
君歌杨叛儿,妾(qiè)劝新丰酒。
新丰酒:新丰,汉代县名。在今陕西临潼东北。六朝以来以产美酒而著名。
何许最关人,乌啼(tí)白酒柳。
最关人:最牵动人心的,最让人动情的。白酒:本是刘宋都城建康(今南京)城酒。因为南朝民间情歌常常提到白酒,所以成了男女欢会之地的代称。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隐:隐没,这里指鸟栖息在杨花丛中。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xiá)。
博山炉:一种炉盖作重叠山形的熏炉。沉香:一种名贵的香木,放到水里就会沉下去,所以称为沉水香。
此诗开头一句的“杨叛儿”,指以古乐府《杨叛儿》为代表的情歌。“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写一对青年男女,君唱歌,妾劝酒。表明男女双方感情非常融洽。
“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白门,刘宋都城建康(今南京)城门。南朝民间情歌常常提到白门,后代指男女欢会之地。“最关人”,犹言最牵动人心。是何事物最牵动人心呢?——“乌啼白门柳”。五个字不仅点出了环境、地点,还表明了时间。乌啼,是接近日暮的时候。黄昏时分在恋人相会的地方聆听乌鸦苦啼,不用说是最关情的了。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乌邪归巢之后渐渐停止啼鸣,在柳叶杨花之间甜蜜地憩息了,而“君”也沉醉于“妾”家了,这里既是写景,又含比兴意味,情趣盎然。这里的醉,自然不排斥酒醉,同时还包含男女之间柔情蜜意的陶醉。
“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沉香,即名贵的沉水香。博山炉是一种炉盖呈重叠山形的薰炉。这两句承“君醉留妾家”把诗推向高潮,进一步写男女欢会。男子的醉留,正如沉香投入炉中,爱情的火焰立刻燃烧起来,情意融洽,像香火化成烟,双双一气,凌入云霞。
这首诗,形象丰满,生活气息浓厚,风格清新、活泼。古词只四句:“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君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李诗一开头,“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比古诗增添的生动的场面,并制造了笼罩全篇的男女慕悦的气氛。第三句“何许最关人”,这是较原诗多出的一句设问,使诗意显出了变化,表现了双方在“乌啼白门柳”的特定环境下浓烈的感情。五句“乌啼隐杨花”,从原诗中“藏乌”一语引出,但意境更为动人。接着,“君醉留妾家”则写出醉留,意义更显明,有助于表现爱情的炽烈。特别是最后既用“博山炉中沉香火”七字隐含了原诗的后半:“君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又生发出了“双烟一气凌紫霞”的绝妙比喻。这一句由前面的比兴,发展到带有较多的象征意味,使全诗的精神和意趣得到完美的体现。
李白《杨叛儿》中一男一女由唱歌劝酒到醉留。在封建社会面前是带有解放色彩的。较古之《杨叛儿》,情感更炽烈,生活的调子更加欢快和浪漫。这与唐代经济繁荣,社会风气比较解放,显然有关。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38-2392、 宋海峰.唐诗鉴赏辞典.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250若有人兮思鸣皋,阻积雪兮心烦劳。
有人如岑徵君者思归鸣皋,苦阻于大雪冰封而忧心。
洪河凌兢不可以径度,冰龙鳞兮难容舠。
若走水路,则大河冰封,令人战战兢兢不可以渡过,河冰如龙鳞参差,不能行船。
邈仙山之峻极兮,闻天籁之嘈嘈。
若走旱路,则群山高峻,天风阵阵,难于登攀。
霜崖缟皓以合沓兮,若长风扇海涌沧溟之波涛。
白皑皑的雪崖霜峰连绵合沓,像长风吹起的海上之汹涌波涛。
玄猿绿罴,舔舕崟岌;
山峰高耸险要,山顶上有玄猿绿熊瞪目吐舌;
危柯振石,骇胆栗魄,群呼而相号。
又有枯树危石摇摇欲堕,其群呼与相号之声,无不令人骇心动魄。
峰峥嵘以路绝,挂星辰于崖嶅!
群峰峥嵘而路断,层峦叠嶂上与星辰相接。
送君之归兮,动鸣皋之新作。
我送君之将归,作《鸣皋歌》以相送。
交鼓吹兮弹丝,觞清泠之池阁。
且设饯别宴于清泠池上,伴之以鼓琴之乐。
君不行兮何待?若返顾之黄鹤。
君不行如返顾之黄鹤,还期待着什么呢?
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
想必是要一扫梁园之群英,欲振大雅于东洛。
巾征轩兮历阻折,寻幽居兮越巘崿。
一展雄才而后始上征轩,历经阻折,翻山越岭,以入陇居。
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去过那种坐白石而赏清月,弹松风而寂万壑的宁静生活吧。
望不见兮心氛氲,萝冥冥兮霰纷纷。
自君去后,我怅望不见而心烦意乱,想象在鸣皋山中,松萝昏暗而雪霰纷纷;
水横洞以下渌,波小声而上闻。
泉水穿崖过洞,一清见底,流水声声,流喧不已;
虎啸谷而生风,龙藏溪而吐云。
虎啸生风,震响山谷,龙藏深澳,吐云洞中。
冥鹤清唳,饥鼯嚬呻。
更有夜鹤清亮的鸣叫,饥鼯蹙眉而呻吟。
块独处此幽默兮,愀空山而愁人。
块然独居如此清寂之地,真使人为之揪心担忧。
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
当今之世,小人得志如群鸡旋聚而争食于朝堂,君子失势却如孤凤无都而远飞于山林。
蝘蜓嘲龙,鱼目混珍;
是非不分如同蜥蜴敢笑巨龙,而鱼目可以混同珍珠。
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美女不如丑女,嫫母衣锦入宠,而使美女西施负薪为奴。
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于夔龙蹩于风尘!
这一切何异于使高士巢父、许由囚于轩车冠冕,让夔、龙这样的贤臣沦落于风尘之中?
哭何苦而救楚,笑何夸而却秦?
申包胥哭于秦庭而救楚,鲁仲连假谈笑以却奏兵。
吾诚不能学二子沽名矫节以耀世兮,固将弃天地而遗身!
我实在不能学此二人沽名钓誉,矫立名节以夸耀于后世。
白鸥兮飞来,长与君兮相亲。
吾当遗世独立,与白鹤相狎,与君长于山水之中相亲相随。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72-275若有人兮思鸣皋(gāo),阻积雪兮心烦劳。
若有人:指岑徵君。若,语气词。鸣皋歌送岑徵(zhēng)君:鸣皋,山名,又名九皋山,在今河南嵩县东北。岑徵君,即岑勋。徵君,美称,泛指虽应征入朝却没有任职的名士。
洪河凌兢不可以径度,冰龙鳞兮难容舠(dāo)。
洪河:指黄河。凌:冰凌。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径度:即径渡。冰龙鳞:形容河冰参差,有如龙鳞。舠:刀形小船,字本作“刀”。
邈仙山之峻极兮,闻天籁之嘈嘈。
峻极:高大至极。
霜崖缟(gǎo)皓(hào)以合沓(tà)兮,若长风扇海涌沧溟之波涛。
霜崖:积霜雪之山崖。缟皓:洁白。合沓:重叠貌。
玄猿绿罴(pí),舔(tiǎn)舕(tàn)崟(yín)岌(jí);
玄猿:即黑色的猿猴。绿罴:毛有绿光的大熊。舕:吐舌头。崟岌:高险的山。
危柯振石,骇胆栗魄,群呼而相号。
峰峥嵘以路绝,挂星辰于崖嶅(áo)!
嶅:山上的许多小石。
送君之归兮,动鸣皋之新作。
交鼓吹兮弹丝,觞(shāng)清泠之池阁。
觞:欢饮。清泠:清泠池,为宋州梁园胜地。
君不行兮何待?若返顾之黄鹤。
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
梁园之群英:指枚乘、邹阳、司马相如等人。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营造的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
巾征轩兮历阻折,寻幽居兮越巘(yǎn)崿(è)。
征轩:远行之车。轩,指轩车。巘崿:指山崖、峰峦。
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素月:皓洁之明月。松风:即《风入松》,琴曲名。
望不见兮心氛氲(yūn),萝冥冥兮霰(xiàn)纷纷。
氛氲:一作”纷纭“,乱貌。萝:女萝。冥冥:暗貌。霰:小冰粒。
水横洞以下渌,波小声而上闻。
虎啸谷而生风,龙藏溪而吐云。
冥鹤清唳(lì),饥鼯(wú)嚬(pín)呻。
清唳:鹤的叫声清亮。鼯:形似松鼠的动物。嚬呻:蹙眉呻吟。
块独处此幽默兮,愀(qiǎo)空山而愁人。
块独:孤独貌。幽默:谓寂然无声。愀:忧惧貌。
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
蝘(yǎn)蜓嘲龙,鱼目混珍;
蝘蜓:俗称壁虎。鱼目混珍:即鱼目混珠。
嫫(mó)母衣锦,西施负薪。
嫫母:传说为黄帝之妻,貌丑。
若使巢由桎(zhì)梏(gù)于轩冕兮,亦奚异于夔(kuí)龙蹩(bié)于风尘!
巢由:即巢父、许由,皆尧时之隐者。桎梏:刑具。夔龙:传说中的单足神怪动物。蹩:跋行用力貌。
哭何苦而救楚,笑何夸而却秦?
吾诚不能学二子沽名矫节以耀世兮,固将弃天地而遗身!
二子:指申包胥、鲁仲连。
白鸥兮飞来,长与君兮相亲。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72-275此诗为李白自制歌行,用来送他的朋友岑徵君到嵩县鸣皋山隐居,故曰“鸣皋歌”,而以“送岑徵君”为其副题。同时李白还写了一首《送岑徵君归鸣皋山》,其中说到岑徵君乃相门之后,家世显赫,但也多次遭到迫害,促使岑徵君早就萌发了隐居的念头。眼看着自己的朋友就要离开宋州的梁园到嵩县鸣皋山去隐居了,面对着漫山遍野的皑皑白雪,诗人的心情特别“烦劳”。一种“天长水阔厌远涉”,一种“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感觉涌上心头。在诗人的想象中,从宋州梁园到嵩县鸣皋山竟是如此艰难和可畏。于是组成了“洪河凌兢不可以径度”,至“挂星辰于岩嶅”一段描写。这是经由“烦劳”的特殊心态幻觉出来的一连串意象语汇,渡越冰封雪冻的河流是那样艰难;鸣皋山是那样的令人向往,却又那样难以企及;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也变得嘈杂难听;素裹银装的群山绵延起伏,犹如大海中长风掀起的巨浪令人生畏;甚至那些伏居深山,跳跃于“危柯振石”间的珍稀动物,也不能不“骇胆栗魄,群呼而相号”了。暗示出岑勋此时到鸣皋山隐居,实在不是一件愉快的事。“送君之归兮”至“愀空山而愁人”,笔锋一转,才正式进入送行的叙述。先记送行的情景:“交鼓吹兮弹丝,觞清泠之池阁”,酒酣耳热,丝竹并奏之情如见;接着赞岑徵君的为人:“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作文赋诗,风流儒雅之态可想而知;再想象其幽居的乐趣:“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回归自然,抱朴含真之趣可亲,继而是对友人深情的关注与怀念:“块独处此幽默兮,愀空山而愁人”。诗人想象中的鸣皋山,并不是“两岸桃花夹去津”的桃源乐土,而是有虎啸、有龙吟,有“冥鹤清唳,饥鼯呻嚬”的充满着躁动不安和不平之鸣的世界。这里诗人以暗示、对比、烘托等手法,暗示山居野处,虎卧龙潜,遗世独立,并非最佳之所。
至此,李白的激情又一次爆发出来,于是有了“鸡聚族以争食”,至结尾的第三段文字。像岑徵君这样的志士只能遗世独立于山中,而鸡鸣狗盗之徒却窃踞魏阙。因此诗人发出了高亢激越的音响:“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乎夔龙蹩于风尘。”这是古今志士的一种宿命。所谓“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李颀《杂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巢由与夔龙尚且不能勉强凑合在一起,更何况与鸡鹜争食,与蝘蜓混居。于是接着又引申包胥与鲁仲连为例,说明岑徵君不愿学,亦不必学。他遗弃了沽名耀世的殊勋与荣誉,却获得了人生的解放与自由。这里的“吾”,不是李白自谓,而是代岑徵君立言。此时的李白已经化为一只白鸥,并借岑徵君之口,邀约他早一天也能飞到鸣皋山去。那时,他也就可超越尘世的束缚而遨游于天地之间了。
这是一首骚体诗。骚体诗自魏晋后沉寂了四五百年,在李白笔下,又一次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这首歌行的句式、语言、音节、韵味,那种酣畅淋漓,纵横驰骋,惊心骇目,声势夺人的气魄,以及那些借助于含混、暖昧、朦胧的意象所形成的梦幻般的艺术效果,是李白的独创。而选择这种古老的文学形式,是因为他此时的遭遇和心境太像屈原了。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51-154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巴山楚水江上雨水多,巴人擅长吟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今朝北方客子思归去,回乡迎来纥那披绿罗。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2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31-832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76-477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楚水巴山:泛指蜀楚之地的山水。巴人:此诗中指古巴州人。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hé)那披绿罗。
北客:作者自指,言客有思乡情也。纥那:踏曲的和声。绿罗:①绿色的绮罗。②比喻绿水微波。③荔枝名。川人有称荔枝为绿罗者。诗中所指解释历未能统一。三种解释者皆有,也都讲得通。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2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31-832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76-477《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分两组,这是其中一组的第二首。
第二首不像第一首那样以谐音写含蓄情事,而是从身居蜀地耳闻巴人歌唱自然引发怀乡幽思。
首句“楚水巴山江雨多”看似平易概括的摹写却流露出诗人因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案多年贬谪远任的愁苦。楚地巴山远离长安,虽然暂时避开政治漩涡,但对于心怀远大抱负的诗人来说却是心仍有不甘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这也许正是诗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不能不使人愁苦,伤心失意下也属正常。压在心头的大石无法移开,难以消除的寂寞和烦闷更无法排遣。江雨又来,淅沥不歇,更添伤情。
“巴人能唱本乡歌。”于此伤情怀思之下巴人乡歌又传入耳。“歌者那知听者愁,一声一叹总牵情。”巴人歌唱本属常有之事,诗人却将其平常事入诗中,可见诗人自己心绪却是常常不平静的。自然不是只因耳听巴人歌声才起的不平静,人总是会因某事而及他情。这是再自然正常不过的了。本来由江雨多引起的伤情再又由巴人的歌唱更是雪上加霜了。
闻歌思归,自然引出下两句:“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长安,不算是自己的归处,多次的贬谪打击,他怕是早已对政治不怀希望了,长安那里只是自己的伤心地而已。至于诗人想归何处,可以从诗句中推测。《纥那》当是诗人家乡的乡歌。身披绿色绮罗踏着《纥那》曲的和声边舞边歌的乡人想必是欢迎自己归来的一朝离乡,飘零天涯。也只有那里才不排拒自己。因有这样的想法,窗外的绿水微波渐渐幻成故乡人身上迎风而舞迎己归来的绿色绮罗,耳边听闻的《纥那》节拍又显得那样的清晰明了。
组诗歌词的风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如同屈原作《九歌》一样,刘禹锡从当地民歌中汲取素材,变民俗风情为文人风雅,创作出有别于文人文学的民歌体诗歌,显示了文学创作中雅俗互补的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3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