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有怀

:
美人挟赵瑟,微月在西轩。寂寞夜何久,殷勤玉指繁。
清光委衾枕,遥思属湘沅。空帘隔星汉,犹梦感精魂。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陈子昂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135篇诗文

猜你喜欢

酒泉子·日映纱窗

: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故乡春,烟霭隔,背兰釭。
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草初齐,花又落,燕双飞。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故乡春,烟霭隔,背兰釭。
曙光照射入碧纱窗里,把香炉画屏映绿。兰灯初灭的时候,缥缈着袅袅的烟絮,缭绕着我的思愁,拨动着我对故乡春色的回忆。

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草初齐,花又落,燕双飞。
昨日的宿妆里,还残留着昨天的愁绪。倚着高阁眺望,几片薄云漂浮在天际,草绿的时候春花已凋落,成双的燕子飞来又飞去。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31-322、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03、 胡建次 等.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40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故乡春,烟霭(ǎi)隔,背兰釭(gāng)
金鸭:即香炉。古时燃香之炉,常常涂金为狻猊、麒麟、凫鸭等形状,里面中空,香从口出,因以动物形状名炉。烟霭(ǎi),云气,这里指室内的烟雾。背,这里有闭灭之意。兰釭:焚兰香膏油的灯,即所谓“兰灯”“香灯”。膏,油脂。古时在燃料中渗以香料,焚时有香气喷出。

宿妆惆(chóu)(chàng)(yǐ)高阁,千里云影薄。草初齐,花又落,燕双飞。
宿妆:隔夜的旧妆。双飞,一作“双双”。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31-322、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03、 胡建次 等.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40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故乡春,烟霭隔,背兰釭。
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草初齐,花又落,燕双飞。

  此词写女子春日怀乡之情。上片描绘室内之景。起拍二句写晨光透过窗纱,照着室内的香炉和屏风上并碧山。这是清晓时分典型的香闺景致。“碧”字用于句末,分量特重,其意脉与下句“故乡春”相连,由屏山碧翠,联想到故乡的山水也是一派春色,非常自然。怀乡之情,自在其中。紧接着由对屏风的描摹,顺势交代女子滋生出对于自己故乡春景的思恋;然而烟霭远隔,归途渺远,只能令人徒增怨叹。“烟蔼”二句接“金鸭”而写,兰灯已灭,室内的香烟还弥漫着,眼前如雾如霭,营造出一种迷茫的愁思境界,乡思蒙上了一层愁的阴影。

  下片转写室外,紧接上片而来,写女主人公思乡的焦渴心情。“宿妆”二句写她未曾梳妆就登高眺望故乡,而所见到的是千里云影,“薄”是因遥远而显得模糊。近看则是芳草平铺,花落燕飞的暮春景色。在这景色中,女主人公惆怅的感情,已不待多言。最后三句极写暮春景象,又以“燕双飞”反衬出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凄凉。这些景色,无不加深着换头处“惆怅”二字的色彩。词的下片将思乡情怀引向更为广远的境界,而且通过云影、芳草、落花、双燕等自然景物的渲染,越发增添了鲜明生动、清新疏朗之气。结尾三句又以景结情,含思悠远,感到余韵袅袅,余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胡建次 等.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402、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16-2183、 朱孝臧.花间集注评.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1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赤壁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著 吴兆基 编.唐诗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3202、 蘅塘退士 著 金性尧 编.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56-357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8-50

折戟(j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销:销蚀。将:拿起。磨洗:磨光洗净。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著 吴兆基 编.唐诗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3202、 蘅塘退士 著 金性尧 编.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56-357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8-50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对岸为乌林,相传是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军队决战的地方。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足而立的形势。周瑜统率吴军,作为主力,用火攻大败号称八十万的曹操大军,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的描绘了两个东吴著名美女的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临漳西)。

  诗中的大乔、二乔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另外,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8-50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804-80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田家三首

:

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鸡鸣村巷白,夜东归暮田。
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

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天未亮就吃了饭,赶着牛去村东干。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天刚亮就下了田,直至暮色归家园。

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
木犁翻土札札响,乌鸦老鹰飞不断。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竭尽筋力勤劳动,收点粮食过一年。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粮食交尽出苦力,姑且回到空屋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子孙天天长大了,世世代代亦复然。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烟火人家篱笆隔,相聚黄昏来谈白。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院边秋蝉叽叽叫,无风苎麻正寂寂。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收下蚕丝尽交税,空留布机斜倚壁。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乡村小吏夜到来,杀鸡煮饭备筵席。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都说官长心真狠,常有文书来责督。

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
车陷泥潭不能出,东乡交租稍延误。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
官府从来不宽恕,肆意鞭打血肉糊。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千万备好田租赋,免得皮肉也受苦。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
交纳新税就在即,唯恐重蹈东乡路。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
路上蒺藜满眼生,弯曲缠绕古城壁。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蓼花覆盖塘堤岸,池中之水更清绿。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此时秋收已完毕,樵夫牧童日暮归。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寒风劲吹柳叶稀,霜下梨枣已透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行路之人迷归路,野鸟竞相寻归宿。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田家老人笑留我,黑夜原孤独谨慎。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
幸亏今年收成好,不用担心没得粥。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875页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92-294页

(rù)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蓐食:坐在床席上吃早饭。徇:从事,尽全力去做。所务:所从事的农务。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札札耒(lěi)(sì)声,飞飞来乌鸢。
耒耜:耕地翻土的工具。这里泛指农具。乌鸢:乌鸦和老鹰。这里泛指鸟类。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竭:尽。兹:这个。筋力事:指重体力劳动。持用:拿来取用。穷:过完,度过。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lí)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篱落:篱笆。烟火:指人家。这两句是说,篱笆把一家家隔开,傍晚时左邻右舍聚在一起交谈。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庭际:院落边。虫:一作“蛩”。疏麻:麻名。这里泛指一般的苎麻。方:正。寂历:寂静。

蚕丝尽输税,机杼(zhù)空倚壁。
尽输税:全部拿去交了税。机杼:指织布机。空倚壁:空空的靠在墙边。

里胥(xū)夜经过,鸡黍(shǔ)事筵(yán)席。
里胥:乡村小吏。事:备办。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峻:严厉。各言长官峻:指来的里胥是一批,他们各自都说官长严厉。文字:指文书。督责:督促,责备。

东乡后租期,车毂(gǔ)陷泥泽。
后租期:延误了交税的期限。毂:车轮中心贯轴的圆木,这里是指代车轮。车毂陷泥泽,是解释“后租期”乃因车轮陷进了泥潭里的缘故。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zì)狼藉。
公门:官府。少推恕:很少酌情宽恕。鞭朴:鞭打。恣:肆意,指肆意鞭打。狼藉:纵横散乱的样子。这里形容被打得血肉模糊。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可惜:可怜。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zhǒng)前迹。
迎新:迎接新谷登场。唐德宗时开始分秋夏两季征收赋税,规定夏税要在六月交毕,秋税要在十一月交毕。新谷登场也就是交秋税的时候到了。在此岁:在这个时候。踵前迹:指踏着前人的足迹。

古道饶蒺(jí)(lí),萦回古城曲。
饶:盛多。曲:角落。

(liǎo)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蓼花: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水边或湿地。被:遮盖。绿:一作“渌”,澄清。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行人:指诗人自己。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念:关心。原陆:高而平的地面。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zhān)与粥。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875页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92-294页

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

  《田家三首》是一组完整的诗篇。第一首诗写农民一年四季从早到晚,辛勤紧张地在地里劳动,到头来却无法维持生计,因为他们的劳动果实全都被官府以田赋和徭役的形式搜刮去了。他们不仅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而且子子孙孙还得把这种悲惨的遭遇延续下去。第二首诗通过具体的事例真实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吏为催租逼税而威胁恫吓直至私刑拷打农民的种种罪行,从而反映了广大农民在封建暴政下的痛苦生活。这首诗前六句写农民在完成夏税的征敛中被封建官府剥削一空的情景,次十句写里胥在催租时对农民的敲诈勒索和威胁恫吓的情景,后二句写农民听了里胥的一席威胁话语后所产生的恐惧心理。第三首诗前八句描绘的是秋收后农村的景象,后六句则是描绘诗人因迷路在农家借宿的经过。这首诗用非常朴素的语言刻画了一位淳朴可敬的田翁老人形象,反映了诗人和农民亲密无间的关系。

  这三首诗体现了一些共同的特色。一是叙事朴实生动,客观真实;二是语言质朴无华,几近口语,体现了田园诗的本色;三是运用生动的形象描写与对话描写,极富艺术感染力,忠实客观地表现了农村悲惨的生活图景,含蓄而又自然地流露出诗人对封建官吏的憎恶,对穷苦民众深切同情的民本思想和对自己遭贬永州、前途无望的愤慨。清人毛先舒说这组诗“叙事朴到”,这一评价是精当的。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522-524页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92-29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宫中行乐词八首

: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卢橘为秦树,蒲桃出汉宫。
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
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
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

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绣户香风暖,纱窗曙色新。
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
昭阳桃李月,罗绮自相亲。

今日明光里,还须结伴游。
春风开紫殿,天乐下朱楼。
艳舞全知巧,娇歌半欲羞。
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
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
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

水绿南薰殿,花红北阙楼。
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
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自幼入宫,生长于金屋之中,长大之后,轻盈的舞姿便经常在宫殿中皇帝面前表演。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头上佩戴鲜艳的山花,身穿绣着石竹花图案的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经常出入深宫大殿之中,常常侍从于皇帝的步牵之后。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只怕有朝一日,歌舞一散.自己便像天上的彩云一样,随风而去,再也见不到皇帝的面了。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春日杨柳的嫩芽,色泽像黄金,雪白匡梨花,散发着芳香。

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宫中的玉楼珠殿之上,有翡翠鸟在结巢,殿前的池水中置养着成到的鸳鸯。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
于是皇上从后宫中选能歌善舞的宫人,随辇游乐。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能职善舞者,在宫中谁可推为第一呢?当然非居住于昭阳殿的赵飞燕而莫属了。

卢橘为秦树,蒲桃出汉宫。
苑林中长着卢橘,宫廷中种着葡萄。

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
在落日烟花之下,丝管齐鸣,春风骀荡。

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
羌笛之声如龙吟出水,箫管之声如凤鸣下空。

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
莫说君王多游乐之事,如今天下太平,天子正与万民同乐呢!

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玉树影斜,日暮下朝之时,宫中多有乐事。

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由于君王白天忙于政务,至夜晚才乘着轻辇来到后宫。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
殡妃们在花间恶意谈笑,在明烛下娇声唱歌。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在月光下尽情地唱吧,跳吧,莫要叫明月归去,我们还要请月宫中的嫦娥一起来欢歌醉舞呢!

绣户香风暖,纱窗曙色新。
宫殿内香风和暖依旧,纱窗外已现出黎明的曙光。

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宫中的花朵竞相对朝日开放,池塘中已暗暗地长出了春草。

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
绿树间的小鸟开始歌唱,宫殿中舞女的身影在晨光中逐渐清晰。

昭阳桃李月,罗绮自相亲。
昭阳殿前桃李相间,明月渐斜,虽天色已明,但宫中的美人狂欢了一夜,兴犹未尽,仍在追逐嬉戏。

今日明光里,还须结伴游。
今日在明光宫中,还要结伴相游。

春风开紫殿,天乐下朱楼。
春风吹开了紫殿大门,一阵天乐吹下了珠楼。

艳舞全知巧,娇歌半欲羞。
舞女们的舞蹈跳得惟妙绝伦,歌女们的歌声娇里娇气。

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
更令人开心的是在花香月明之夜。宫女们在玩藏钩的游戏,好一幅春官游乐图!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傲雪的寒梅已尽,春风染绿了杨柳。

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
宫莺唱着醉人的歌,檐前的燕子呢喃着比翼双飞。

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
春日迟迟照着歌舞酒筵,春花灿烂映看漂亮的舞衣。

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
傍晚时斜辉照着皇帝出游的彩仗,光彩一片,好不气派!

水绿南薰殿,花红北阙楼。
龙池之水映绿了南薰殿,北阙楼在一片红花中显现。

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从太液池上传来阵阵莺鸣似的歌声,笙箫之音绕着池上的蓬莱山打转。

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
一阵仙女玉佩的碰击的叮咚响声传来,原来是宫人们在玩着扣彩毯为游戏。

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
今日天气真好,正是宫中行乐的好日子。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388 .2、 孙艺秋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45-246 .3、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179-185 .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小小:少小时。金屋:用汉武帝陈皇后事。

山花插宝髻(jì),石竹绣罗衣。
石竹:花草名。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niǎn)归。
出:一作“上”。步辇:皇帝和皇后所乘的代步工具,为人所抬,类似轿子。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散:一作“罢”。

柳色黄金嫩(nèn),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cháo)(fěi)翠,金殿锁鸳(yuān)(yāng)
玉楼:华美之楼。巢:一作“关”,又作“藏”。翡翠:翠鸟名,形似燕。赤而雄曰翡,青而雌曰翠。金:一作“珠”。

选妓随雕辇(niǎn),征歌出洞房。
妓:同伎。此指歌女、舞女。雕辇:有雕饰采画的辇车。雕:一作“朝”。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卢橘为秦树,蒲(pú)桃出汉宫。
蒲桃:即葡萄,原产西域西汉时引种长安。

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

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

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
还与万方同:一作“何必向回中”。

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玉树春归日:一作“玉殿春归好”

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
竹:一作“烛”。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绣户香风暖,纱窗曙(shǔ)色新。

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
青楼:古时指女子所居之楼。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昭阳桃李月,罗绮(qǐ)自相亲。
自:一作“坐”。罗绮:本指罗衣,此代指穿罗绮之美女。

今日明光里,还须结伴游。
明光:汉宫名。此代指唐代宫殿。

春风开紫殿,天乐下朱楼。

艳舞全知巧,娇歌半欲羞(xiū)

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
藏钩:古代的一种游戏。手握东西让别人猜,猜中者即胜。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

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
迟日:春日白昼渐长,故曰迟日。《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春日迟迟。毛传:“迟迟,舒缓也。”

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
彩仗:宫中的彩旗仪仗。

水绿南薰(xūn)殿,花红北阙(què)楼。
南薰殿:唐兴庆宫之宫殿名。

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莺歌:歌如莺鸣。太液:唐大明宫内有太液池,池中有蓬莱山。

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

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388 .2、 孙艺秋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45-246 .3、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179-185 .

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
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
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
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卢橘为秦树,蒲桃出汉宫。
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
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
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

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绣户香风暖,纱窗曙色新。
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
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
昭阳桃李月,罗绮自相亲。

今日明光里,还须结伴游。
春风开紫殿,天乐下朱楼。
艳舞全知巧,娇歌半欲羞。
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
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
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

水绿南薰殿,花红北阙楼。
莺歌闻太液,凤吹绕瀛洲。
素女鸣珠佩,天人弄彩球。
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

  李白的《宫中行乐词》,今存八首,是李白奉诏为唐玄宗所作的“遵命”文字。

  第一首写一位宫中歌妓的愁情。这位歌妓,身居皇宫,歌舞帝前,生活奢侈。但她并非嫔妃,不能受到皇帝的亲幸,歌舞一散,各自回家。因而处境尴尬,心理失衡。“愁”为全诗之眼。首二句言居室华贵,且在皇宫。三四句言服饰奇特,山花插鬓,石竹绣衣。五六句言其身份,出入宫闱常随天子车驾。末二点明诗旨,表现出歌妓欢愉后的内心孤寂。这首五言律诗四联全都对偶。

  第二首写歌妓中有人偶然被皇帝看中而极度受宠。其得幸的原因和赵飞燕完全相同,故以赵飞燕比之。前四句为比兴,以景物环境烘托宫女歌妓之美。首二室外花木,暗示美人嫩、白、香。三四殿内鸟雀,暗示善舞能言。五六句写选妓征歌。七八句写歌妓因能歌善舞而宠荣至极。此首前三联对偶。

  第三首写天子赏乐。“君王多乐事”为全诗之纲。首二句似写风景,细品却是说龙恩抚远,万方朝贡。三四句言风光宜人,音乐醉人。五六句言音乐之美妙,笛声如龙鸣水中,箫声如凤鸣,遂使凤凰纷纷从空中飞下。箫声之妙,如同箫史。末二句似称颂君王与民同乐,实际暗含讽喻,且与首二句呼应。

  第四首写帝与妃子嬉戏玩乐。“金宫乐事多”为全诗中心句。首句言宫中美景,且点明时令值春,以此陪衬。三四句言帝夜间无事,宫中路过。五六句写妃子花间游憩,帝过而笑,奔出花间;娇态可掬,为帝而歌。末二句言帝与妃子意兴不尽,愿明月迟度。。此二句字面意思是留住明月,好让月中嫦娥玩乐醉酒,实则让时光慢行,好多玩乐。

  第五首写在春光明媚的宫殿,帝与妃子相信相爱。“罗绮自相亲”是全诗中心句。首二句写宫廷门户,曙光初照,风香日暖。风香实为花香。三四句写阳光照耀,百花争艳,池草碧绿。“争”、“暗”是诗眼。争,见花之鲜艳繁多,暗,示草长疾速,为人不觉。五六句写鸟歌人舞,自然景象与人类活动相媲美。“昭阳”句总括以上六句,为下句作陪衬。“罗绮”句为全诗主旨。综上,全诗八句,前六句全是写景,第七句总括前六句,修饰限制帝妃活动的时令环境。前七句都是为最后一句作陪衬的,但分两层。

  第六首写宫女结伴游玩。“结伴游”为全诗之纲。“光明里”点明处所。中四句写宫中歌舞奏乐。乐为天乐,见其美妙;舞为艳舞,见其服丽;巧则舞姿娴熟;歌为娇歌,见其情态;半羞则娇态毕现。末二句写时至夜晚,宫女们趁月光、玩藏钩之戏。“花月夜”,一则点明游乐至夜,二则点明游乐环境之美。着一“笑”字,热闹场面跃然报纸上。“笑藏钩”与“结伴游”遥相呼应。

  第七首写宫中行乐。“行乐好光辉”为全诗中心句。诗分两段。前四句写景,为主体部分作了很好的渲染。首二句写冬尽春来,梅落柳黄,为花木之景。“尽”“归”是诗眼。“尽”是说梅花整个落完;“归”使柳人格化。归在这里是使动用法,即春风使柳归来。三四句写莺歌燕栖。为鸟雀之景。“娇欲醉”、“语不飞”俱用拟人,极其生动。后四句写歌舞行乐。是全诗主体部分。五六句写日照歌席,花映舞衣,不胜光辉艳丽。第七句写时至夜晚,彩仗逶迤,宛若游龙,气势恢宏。第八句,“行乐”点明主体,“好光辉”盛赞行乐辉煌荣耀。

  第八首仍写宫女游乐。首二句写宫殿楼观水绕花簇。“绿”、“红”是诗眼,突出了水与花的特征,使之色彩更为鲜明。三四句乐声,以鸟鸣为喻,使读者易于体会。五六句写宫女游乐,其中有声有色。七八句言趁风日好,去游未央宫,拓展了游乐的地域范围。

  唐玄宗的旨意,原是再清楚不过的,就是要李白粉饰宫中的乐事。李白不能抗命,但遵命又违心。作为天才诗人,他想出了绝招:始则托言”已醉“,继而请求”赐臣无畏“。写的是”行乐“。诗人却有所”畏“,这就透露了消息。

  组诗中的景物:嫩柳梨花,春风澹荡,正是良辰美景;金屋、紫微,玉楼,金殿,不啻人间仙境;卢橘,葡萄,为果中珍品;盈盈,飞燕,乃人寰绝色;征之以歌舞,伴之以丝竹,正所谓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皆备。于是盛唐天子醉了,满宫上下都醉了。昏昏然,忘掉了国家黎民。他们拼命享乐,纵欲无已,全不顾自己正躺在火山口上,更看不到他们一手豢养的野心家已开始磨刀。而自称”已醉“的诗人,恰恰是这幅宫中行乐图中唯一的清醒者。他在冷静地观察,严肃地思考。他原有雄心壮志,远大理想。奉诏入京,满以为可以大展宏图了,然而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是励精图治的开元皇帝了。此时天才卓绝的李白,也只能做一个文学弄臣而已。如今偏要他作宫中行乐词,失望、痛苦,悲愤,啮噬着诗人的心。幸亏他有一枝生花妙笔,皮里阳秋,微言讽喻,尽在花团锦簇中。”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蛾眉粉黛,遍于宫廷,唯独没有贤才。”每出深宫里,常随步辇归。“”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宫里宫外,步步皆随声色,无暇过问朝政。内有高力士,外有李林甫,唐玄宗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他给自己的唯一任务,就是享乐。要享乐,就要有女人,于是杨玉环应运而生。这情景,令诗人想起汉成帝宠幸赵飞燕的历史教训。”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是讽刺,还是赞美,不辨自明。可惜,这当头棒喝,并没有惊醒昏醉的唐明皇,他完全沉沦了。行乐者已病入膏肓,天才诗人的苦心孤诣,毕竟敌不过绝代佳人的一颦一笑。李白最终认识到自己的讽喻无力,愤然离开了长安。

  李白的这组诗,写的是宫中行乐,种种豪华绮艳,曼丽风神,可谓应有尽有。但诗人孤标独醒,傲骨铮铮,偏要在“遵命”的文字中,加几根刺,挫一挫行乐者的兴头。他忧心如焚,透过这诸般“乐事”,看到的是行乐者的丑恶灵魂,想到的是荒淫误国的前车之鉴。因此,盈盈,小小,罗绮,宝髻,翡翠,鸳鸯,玉楼,这美不胜收的一切,经李白的妙笔一点,便在读者心目中统统化为一片污秽。只有诗人忧世济时的胸怀,出污泥而不染的美德,言浅而意深、意微而词显的高超技巧,永远为后人所景仰。

参考资料:

1、 孙艺秋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45-246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179-185 .3、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50-54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我觉得感怀秋日会使人放逸,谁却说使人悲愁呢?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群山带走斜阳落日,绿水与蓝天相映成趣。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用玉壶装上鲁酒,为君送行请君暂且驻马。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把马停放在古树旁,解下锦带挂在横出的树枝上面。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水中尧祠亭歌鼓齐鸣,曲调悠扬远飞云天。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日暮时云霭渐退向天边,大雁消失在茫茫的青天中。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我们三人分别相距万里,茫然之中只有愁思种种。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57-159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30-531

我觉秋兴逸(yì),谁云秋兴悲?
秋兴:因秋起兴。逸:安逸恬乐。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将:带的意思。宜:适合,协调。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jī)
驻金羁:犹停马。金羁,用金镶制的马络头,这里指马。

歇鞍(ān)(qì)古木,解带挂横枝。
憩古木:在古树下休息。横枝:横生的树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biāo)吹。
歌鼓:唱歌打鼓。川上亭:水上的亭子,指尧祠亭。曲度:曲调。这里指音乐。神飙:疾风。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碧海:绿色的大海。没:消逝。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相失:离散的意思。茫然:犹惘然,惆怅貌。空尔思:徒然思念你们。尔,指杜、范二人。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57-159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30-531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首先抒发了自己的观点,“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一扫悲秋的传统。接着写出了秋天的种种景色。最后两句表达了与杜、范二人分别的惆怅心情,反映出感情的深厚。全诗寓情于景,语言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风格明快。

  诗一开头紧扣题中“秋日”,抒发时令感受。自宋玉在《九辩》中以“悲哉秋之为气也”句开篇,后来的文人墨客都是一片悲秋之声,李白却偏说“我觉秋兴逸”,格调高昂,不同凡响。“我觉”“谁云”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富有李白的艺术个性;两名对照鲜明,反衬出诗人的豪情逸致。一、二句定下基调,别宴的帷幕便徐徐拉开。

  三、四两句写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傍晚,绵延的群山带走了落日;尧祠亭上下,清澈的水流同万里晴空相映成趣。诗人抓住群山、落日、水流、晴空等景物,赋予自己的想象,用“将”“与”二字把它们连成一体,即使这些自然景色获得了个性和活力,为首句的“秋兴逸”作注脚,又进一步烘托了诗人欢乐的心情。接着,正面描写别宴:席上已摆好玉壶美酒,主宾们已止步下马,有的正在安置马匹休息,有的解下衣带挂在横生的树枝上,大家开怀畅饮,并且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欢快的乐曲声疾风似地飘荡在尧祠亭的四周,响彻云霄。诗人的感情同各种富有特征的物件、动作和音响效果等交融在一起,气氛一句比一句浓烈,感情一层比一层推进,表现出诗人和友人们异乎寻常的乐观、旷达,一扫一般送别诗那种常见的哀婉、悲切之情,而显得热烈、奔放。

  宴席到这时,已是高潮。接着描述送别的时间和景色:时近黄昏,白云飘向碧海,大雁从晴空飞逝。这两句既同“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相照应,又隐隐衬托出诗人和友人们临别之际相依相恋的深厚情宜。宴席从高潮自然过渡到尾声。最后,全诗以“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作结,酒酣席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情别绪。

  李白这首诗,既是送别,又是抒情,把主观的情感融注到被描写的各种对象之中,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尤其可贵的是,诗的格调高昂、明快、豪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95-29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