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

:
姬典歌时迈,虞篇记省方。何如黑帝月,玄览白云乡。
翠仗萦船岸,明旆应萯阳。风摇花眊彩,雪艳宝戈芒。
御陌开函次,离宫夹树行。桂枝笼騕褭,松叶覆堂皇。
仙石含珠液,温池孕璧房。涌疑神瀵溢,澄若帝台浆。
独沸流常热,潜蒸气转香。青坛环玉甃,红础铄金光。
藻曜凝芳洁,葳蕤献淑祥。五龙归宝算,九扈叶时康。
同预华封老,中衢祝圣皇。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徐彦伯

徐彦伯(?—714),名洪,以字行,兖州瑕丘人。七岁能为文,对策高第。调永寿尉,蒲州司兵参军。时司户韦暠善判,司士李亘工书,而彦伯属辞,称河东三绝。屡迁给事中,预修《三教珠英》。由宗正卿出为齐州刺史,移蒲州,擢修文馆学士、工部侍郎,历太子宾客卒。 31篇诗文

猜你喜欢

双燕离

: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
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
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
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
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天上自由自在比翼而飞的双燕,实在令人羡慕。

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
它们总是成双成对地在玉楼珠阁中共筑爱巢,在金窗绣户间相互嬉戏低飞。

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
柏梁台失火了,焚烧了它们的巢窝,它们只好又到吴王宫里筑巢。

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
吴宫又遭焚荡,这一次更惨,烧了个雏尽巢空。

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
只剩下憔悴的孀雌一燕身在,雌燕怀着对雄燕的无限眷恋,憔悴不堪。

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
比翼双飞的日子已难再得,真是使人寸心欲碎。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15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羡绣户长相见。

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
“柏梁”句:汉武帝时皇宫中有柏梁殿,遭火焚。柏梁:汉长安台名。《二辅黄图》卷五:“柏粱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长安城中北关内。”王琦注云:“《汉武内传》太初元年十一月已酉,天火烧柏梁台。”此句似言李白被谗出众事。“因入”句:此句似言太白入永王璘幕府事。

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
“吴宫”句:越王勾践伐吴,曾火焚吴王宫。

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

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15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
玉楼珠阁不独栖,金窗绣户长相见。
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
吴宫又焚荡,雏尽巢亦空。
憔悴一身在,孀雌忆故雄。
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

  此诗为寓言诗,写雌雄双燕历尽艰险,生死不渝的“爱情”。一对恩爱燕子相依相伴,快乐幸福,不料一场大火降临,雄燕不幸身亡,雌燕憔悴伤心,回旋不去,非常伤感,凄切而动人。此诗用以寄寓人类爱情之忠贞。“令人羡”为全诗之眼,是联系人与燕的纽带。

  李白这首乐府取材比较随意,虽然提到“柏梁”、“吴王宫”,但都是信手拈来,并无所指。时序也是错乱的。按“柏梁失火去,因入吴王宫”语意,似乎先有西汉柏梁殿失火,后有春秋吴王宫焚烧,其实西汉在春秋之后。可见这首乐府是随意而写,可能是李白应景之作,并非有感而发,因此在艺术上少有可圈可点之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闲居寄端及重阳

:
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
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

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
黎明山色渐明,郊外寺院的晨钟声若有若无地传来,大雪积满幽林,路上人迹罕至。

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
独居在此反而生出了闲情逸致,没事都不想冒着风尘回到城中。

参考资料:

1、 钱文辉著.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 唐代山水田园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09:6912、 陶敏编撰.全唐诗人名考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08:194

山明野寺曙(shǔ)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
端:即韦端,是韦应物的从弟;重阳,即崔播,韦应物的外甥。寺:指善福寺,在长安西郊沣水沿岸。

闲居寥(liáo)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
寥落:冷落。高兴:雅兴,高情闲趣。风尘:指出行途中的风尘。

参考资料:

1、 钱文辉著.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 唐代山水田园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09:6912、 陶敏编撰.全唐诗人名考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08:194
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
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

  这是一首寄赠诗。

  深山,古寺,朝霞,晓钟;积雪皑皑,幽林簇簇,人迹稀少,这是一幅明丽、清幽、干净、恬淡的生活图画。故而作者虽然闲居于此,冷落寂寞,却满心欢悦,安居不归了。当友人高升,入朝做官之时,作者以此相寄,以一幅优闲自乐的图画与仕宦那污浊、纷扰的生活相对,不但于比较中更显出了“雪满幽林”的意境,而且表现了作者对仕宦官场的厌倦之情

  “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天已放亮,山色渐明,钟声隐微,雪满山林。诗人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出了一个晶莹剔透、远离红尘的世界,这也正合了诗人闲居的心境。

  “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诗人说寂寞独处于此,获得了他向慕的陶渊明等人那样的闲情逸致,如果没有必须办的事情,他甚至都不想回去。风尘不归,呼应上文“人迹稀”。这是诗人的价值取向,也是在向亲人表露自己的心迹。

  此诗以写景起,以议论结。诗人布下了“雪满幽林”这样一幅图景,由此而“生”出情感,“生”出议论,层层递进,浑然一体。

参考资料:

1、 陈桥生编著.韦应物: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07:41-4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邻女

: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
湘灵15岁时已是亭亭玉立、美若天仙,她的美貌能比月中嫦娥,又如旱地里的莲花让人刻骨铭心一生难忘。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如今在哪里才能见到那种在碧纱窗下绣床前教鹦鹉说话的场景呢?

(pīng)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
娉婷:用来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亦借指美人。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范金卿二首

:

君子枉清盼,不知东走迷。
离家来几月,络纬鸣中闺。
桃李君不言,攀花愿成蹊。
那能吐芳信?惠好相招携。
我有结绿珍,久藏浊水泥。
时人弃此物,乃与燕珉齐。
摭拭欲赠之,申眉路无梯。
辽东惭白豕,楚客羞山鸡。
徒有献芹心,终流泣玉啼。
只应自索漠,留舌示山妻。

范宰不买名,弦歌对前楹。
为邦默自化,日觉冰壶清。
百里鸡犬静,千庐机杼鸣。
浮人少荡析,爱客多逢迎。
游子睹嘉政,因之听颂声。

君子枉清盼,不知东走迷。
君子枉自清高,不知人云亦云的迷惑。

离家来几月,络纬鸣中闺。
我离开家乡来贵县已经几个月了,家中的妻子孤独听着凄凉的蟋蟀声声。

桃李君不言,攀花愿成蹊。
你是有道德的君子,所以来投奔你的人特别多。

那能吐芳信?惠好相招携。
你不用好语善言,我都知道你的美好的内心。

我有结绿珍,久藏浊水泥。
我心怀珍贵的绿宝石,长期埋没在泥土里。

时人弃此物,乃与燕珉齐。
一般的人,把他看成是容易污损的假玉。

摭拭欲赠之,申眉路无梯。
我把它擦拭干净,想把它献给朝廷,可惜没有进献的途径。

辽东惭白豕,楚客羞山鸡。
有人把白猪和山鸡当作珍贵动物献给君王,却把真正的凤凰抛弃。

徒有献芹心,终流泣玉啼。
我却怀抱宝玉,因为没有进献的途径而痛哭流涕。

只应自索漠,留舌示山妻。
我只好落寞回乡,像张仪一样让妻子看看,我的三寸不烂之舌还在吗?在就好,就有希望。

范宰不买名,弦歌对前楹。
范县令不沽名钓誉,弹琴唱歌,清净高雅。

为邦默自化,日觉冰壶清。
你用无为之道治理县政,心境犹如冰壶之水清澈见底。

百里鸡犬静,千庐机杼鸣。
你治理的县境,没有盗窃,每家都是男耕女织。

浮人少荡析,爱客多逢迎。
没有游荡闲逛的人,风气淳朴,客至如宾,殷勤招待。

游子睹嘉政,因之听颂声。
我来贵县,深深为你的政绩感动,不由献给你一曲颂歌。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吕逸人隐居之地方,与尘俗世事隔绝。我专程来柳市南头访问吕逸人。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来访未遇主人,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何必询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城上的青山好像在室内一样,东邻流动的水流入西边邻居。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的时问已经很长了,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老了,树的表皮都象龙鳞一样。

参考资料:

1、 徐北文评析 李永祥注释.唐诗观止:济南出版社,1995年05月第1版:3662、 张风波.王维诗百首: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43-144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lún)
桃源:即桃花源,此指吕逸人隐居之处。一向:从过去到现在的一段时间。绝:断绝,隔绝。风尘:指尘俗的世事。柳市:汉长安地名。此亦借指吕逸人隐居之处。隐沦:隐士,隐居之人。

到门市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题凡鸟:典出《世说新语·简傲》。看竹:典出《晋书·王羲之传》。作者在此用典,也有两个意思:一是未见到主人;二是作者与主人市外,尽管主人市在家,仍可留下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何须:何必,哪里还用。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屋里:室内。

闭户著(zhù)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lín)
闭户:闭门,关门。种松:栽种松树。龙鳞:谓古松躯干如龙鳞。这里用它来形容老松树的表皮呈现出鳞的形状,很老了。

参考资料:

1、 徐北文评析 李永祥注释.唐诗观止:济南出版社,1995年05月第1版:3662、 张风波.王维诗百首: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43-144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王维和裴迪是知交,早年一同住在终南山,常相唱和,以后,两人又在辋川山庄“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事迹未详。这首诗极赞吕逸人闭户著书的隐居生活,显示了作者艳羡“绝风尘”的情怀。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着一虚笔。于长安柳市之南寻访吕逸人,跟一实笔。一虚一实,既写出吕逸人长期“绝风尘”的超俗气节,又显示了作者倾慕向往的隐逸之思。

  “到门不敢题鸟,看竹何须问主人。”访人不遇,本有无限懊恼,然而诗人却不说,反而拉出历史故事来继续说明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凡鸟”是“凤”字的分写。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这是嘲讽嵇喜是“凡鸟”。王维“到门不敢题凡鸟”,则是表示对吕逸人的尊敬。“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造其门观竹,“讽啸良久”。而此诗“何须问主人”是活用典故,表示即使没有遇见主人,看看他的幽雅居处,也会使人产生高山仰止之情。

  上一联借用典故,来表示对吕逸人的敬仰,是虚写。“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写吕逸人居所的环境,是实写。“城上”,一作“城外”。“青山如屋里”,生动地点明吕逸人居所出门即见山,暗示与尘市远离;流水经过东家流入西邻,可以想见吕逸人居所附近流水淙淙,环境清幽,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绝妙境地。青山妩媚,流水多情。两句环境描写,一则照应开篇的绝风尘,二则抒写了隐逸生活的情趣。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最后从正面写隐逸。吕逸人无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尘世,长时间闭户著书,是真隐士而不是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这就更为诗人所崇尚。松皮作龙鳞,标志手种松树已老,说明时间之长,显示吕逸人隐居之志的坚贞和持久,“龙鳞”给“多岁月”作补充,并照应开头的“一向绝风尘”,全诗结构严谨完整。

  这首诗,句句流露出对吕逸人的钦羡之情,以至青山、流水、松树,都为诗人所爱慕,充分表现了诗人归隐皈依的情思。描写中虚实结合,有上下句虚实相间的,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的,笔姿灵活,变化多端,既不空泛,又不呆滞,颇有情味。

参考资料:

1、 刘德重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71-17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