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团扇,团扇,宫中的美人病后用它来遮面。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
抱病三年,容颜憔悴,再没有谁同她商量管弦!
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管弦,管弦,无情的春草把通往昭阳殿的道路阻断。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165页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团扇:圆形的扇子,古代歌女在演唱时常用以遮面。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xián)。
管弦:用丝竹做的乐器,如琴、箫、笛。
弦管,弦管,春草昭(zhāo)阳路断。
昭阳:昭阳殿,借指皇帝和宠妃享乐之地。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165页“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以咏扇起兴,同时绘出一幅妍妙的宫中仕女图。“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如明月。”(班婕妤《怨歌行》)美的团扇,是美人的衬托。人的处表美当与健康分不开,但在封建时代,士大夫的审美观却是:西子捧心则更添妍姿。词起首写美人病来,自惭色减,以扇遮面,而纨扇与玉颜掩映,反有“因病致妍”之妙。如此写人,方为传神;如此咏物,方觉生动。倘如说“病态美”于今天的读者已经隔膜,那也无关紧要,因为全词的旨趣并不在此。作者最多不过是借此表明一种“红颜未老恩先断”的感慨罢了。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玉颜憔悴”上应“美人病来”,却从咏物及人的外部动态过渡到写人物的命运和内心活动,转折中词意便深入一层。从下句的“复”字可会出,“三年”前美人曾有人与同“商量管弦”,以歌笑管领春风,而这一切已一去不复返。可见美人的“病”非常病,乃是命运打击所致,是由承恩到失宠的结果。“玉颜憔悴三年”,其中包含多少痛苦与辛酸。“谁复商量管弦!”将一腔幽怨通过感叹句表出。谁,有谁,也即“没有谁”。冷落三年之久,其为无人顾问,言下自明,语意中状出一种黯然神伤、独自叹息的情态。
“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点明宫怨之意。“昭阳”,汉殿名,为汉成帝赵昭仪所居,用来指得宠的所在。“昭阳路断”即“君恩”已断,不直言这是因为君王喜新厌旧所致,而托言是春草萋萋遮断通往昭阳之路,含怨于不怨,尤婉曲有味。这从昭阳殿那边隐约传来的歌吹之声,会勾起久已不复有人“商量管弦”的宫人多深的惆怅,是不言面喻的。于是,“团扇”的兴义立见,它暗用了班婕妤著名的《怨歌行》的全部诗意,即以“秋扇见弃”暗示“恩情中道绝”。则所谓“美人病来遮面”亦不仅是自惭形秽而已,其中颇含“且将畴扇共徘徊”(王昌龄《长信秋词》)的感慨,见物我同情。这又是首尾转应了。
本来“弦管”的叠语按律只为上句末二字“管弦”倒文重叠咏叹,不必具实义。此词用来却能化虚为实,使二叠语大有助于意境的深化和词意的丰富。全词这所以能曲尽“转应”之妙,与此大有关系。这样的句子,方称得上“活句”。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165页2、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21-22页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汉家旌(jīng)帜满阴山,不遣(qiǎn)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纶的《塞上曲》共两首,为七言绝句。这是第二首。这首较之第一首《塞上曲·军门频纳受降书》浅明了许多,里面有一典故,就是“生入玉门关”。这“生入玉门关”原本是定远侯班超的句子,是说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30年驻使西域,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老而思乡求返,本无可咎。但以戴叔纶之见,班超的爱国主义还是不够彻底——他不应提出“生入玉门关”,也无须提出“生入玉门关”,安心报国就是了。戴叔纶的爱国之切是好的,义无反顾也是好的,但放到班超这个实际例子上看,却不是那么近人情。知道了这个典故,全诗意思迎刃而解。前一联讲的是汉家重兵接敌,对胡兵一骑都不会放过。而后就是上文说过的典故——不回玉门关了,要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以宁。
戴诗同前人述志慷慨的边塞诗风一体同出,大都是吟咏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言志向,至于时代特征的分析、判断及有关主张,则稍嫌抽象,倘如不将上诗注为唐中期的戴诗,而随便说成为别个时代的,也是很难提出疑问来的。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漫漫长夜中泛流着琴瑟的清音;青萝轻拂好象有西风飕飕而生。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白露凝珠的野草栖留几只残萤;秋之晨雁群掠过银河向南飞腾。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高大的树木拂晓看来尚未凋零,阳光下遥望远山层次格外分明。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淮南子有一叶落而知岁暮之句;我悟到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情。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今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305页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泛:弹,犹流荡。
残萤(yíng)栖玉露,早雁拂(fú)金河。
拂:掠过。金河:秋天的银河。古代五行说以秋为金。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还密:尚未凋零。
淮(huái)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淮南两句:用《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暮”和《楚辞·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意。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今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305页这是一首写早秋景色的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笔调描绘了遥夜、清瑟、西风、翠萝、残萤、玉露、早雁、远山、落叶等初秋景色。在描绘过程中,诗人从听觉及视觉的高低远近着笔,落笔细致,层次清楚。无论写景还是用典,都贴切自然,紧扣“早秋”这一主题。
诗的前四句写初秋的夜景: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漫漫长夜,荡漾着清冷的瑟音;凛凛西风,吹拂着青萝轻轻飘荡。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几只残存的萤火虫,栖息在沾满白露的野草上;清秋的拂晓,一行大雁掠过星光淡淡的银河。
诗的后四句写初秋的早晨: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曙光初照,高大的树木依然枝叶繁茂;晴空万里,峰峦迭翠,层次格外分明。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如今见到淮南一叶飘零,我自然感觉到:洞庭湖的秋天就要来了。
青云少年子,挟弹章台左。
青云富贵儿,挟金弹射猎在章台下。
鞍马四边开,突如流星过。
鞍马四蹄奔腾,宛如流星掠过。
金丸落飞鸟,夜入琼楼卧。
白天用金丸射落飞鸟,夜晚入琼楼醉卧。
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
伯夷、叔齐是谁?何必独守首阳山,挨饿受冻。
青云少年子,挟弹章台左。
少年子:乐府杂曲歌辞名。南朝齐王融、梁吴均皆有此作。“青云”句:即纨绔子弟。青云,喻官高爵显。少年子,古称青年人。章台,汉长安街名。
鞍(ān)马四边开,突如流星过。
“鞍马”句:谓“青云少年”仆从之众。
金丸落飞鸟,夜入琼楼卧。
琼楼:华丽精美的住所。
夷(yí)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
“夷齐”二句: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其父遗命立叔齐为嗣,叔齐让伯夷,伯夷以父命不受,两人共逃至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武王灭纣后,二人耻食周粟,逃至首阳山,采薇而食,饿死在首阳山。后成为贤人的典型,常与盗跖相对。
前两句描写富贵子弟骄纵放荡,不守德行。他们的仆从也跟着他们不收道德,享尽荣华。从根本上写出了上层社会的糜烂与繁华。
第三句描写纨绔子弟早上打猎骑射,晚上可以睡在奢华的床上,享受人家富贵。和最后一句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味十足。
最后一句描写伯夷、叔齐二人的悲苦生活。两者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体现诗人对纨绔子弟的蔑视以及对伯夷二人的钦佩。“独守”二字写出了伯夷、叔齐二人和纨绔子弟的差距,也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京城子弟豪奢现象的不屑以及对纨绔子弟的讽刺。从二者之间的对比,可以看出诗人对伯夷二人的钦佩。
此诗以古贤伯夷、叔齐作对比,讽刺纨绔子弟,不守德行,以浮浪游冶为事,享尽荣华。盖有“鸾凤伏窜,鸱鸮翱翔”的感慨。诗中描写贵公子骄纵侈肆、放荡不羁的生活。生动地描摹少年公子的言行举止,未直接褒贬,故后人见仁见智,看法不一。
总体描写了诗人对两种不同生活下的现象的看法,从诗里可以看出诗人对当时上层生活的讽刺以及对伯夷的钦佩,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诗人的想法,言简意赅。
参考资料:
1、 王琦.李太白 上:中华书局,2011.03:第295页2、 李白.中国古代名家诗文集 李白集 卷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11:第185页3、 郁贤皓.李白大辞典: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01月:第45页4、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上):中国文学出版社,1997.6:第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