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植千树桑,文杏作中梁。
亲手栽下很多棵杏与桑,富家郎砍倒文杏作中梁。
频年徭役重,尽属富家郎。
只因为连年徭役太繁重,不得不全部卖给富家郎。
富家田业广,用此买金章。
富家的大郎田地产业多,他又花臭钱买来大官当。
昨日门前过,轩车满垂杨。
老田翁咋日在他门前过,垂杨下满是贵人的车辆。
归来说向家,儿孙竟咨嗟。
老田翁到家一向家人讲,惹得满室的儿孙竟嗟伤。
不见千树桑,一浦芙蓉花。
看不见千裸桑树与杏树,只有满池的荷花散幽香。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5-158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手植千树桑,文杏作中梁。
植:种树。树:株,棵。文杏:杏树的一种,树高大,其材有文彩,可做中梁。
频年徭(yáo)役重,尽属富家郎。
频年:累年,连年。尽:都,全部。
富家田业广,用此买金章。
金章:大官执掌的金印。
昨日门前过,轩车满垂杨。
轩: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的人乘坐。垂杨:树名,又名垂柳,此树易于栽种,枝叶下垂,摇曳多姿。
归来说向家,儿孙竟咨(zī)嗟(jiē)。
说向家:“向家说”的倒文,向家人说起此事的意思。咨嗟:感叹声。
不见千树桑,一浦(pǔ)芙蓉花。
浦:本作“水滨”解,这里指水池。芙蓉花:荷花的别名,荷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开花美丽,又有莲花、菡萏等别名。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5-158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田翁叹》通过一位植树田翁的感叹反映了广阔的社会面貌,写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人间的不平与官府徭役的繁重与害人。这位植树的田翁是一位勤劳善良的老农,他辛勤劳动了一生,亲手栽下了千棵桑树与杏树,他本指望这些劳动会给自已与自己的一家带来温饱,也造福于社会与后代。这种愿望是应该得到满足的。但是,封建社会的现实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连年繁重的徭役使田翁倾家荡产,他不得不把自己心爱的倾注了全部心血与希望的桑林与杏树卖给富家郎。而这位富家郎却砍倒“文杏作中梁”,又段林开池,在池中种上了满池的荷花,以供自己的观赏与享乐。这位富家郎“田业广”,又花钱买了“金章”,步入了官场。他又广为结交,使他家门前的垂杨下满是贵人的车辆。这样的现实,使田翁及田翁的一家感叹嗟伤,又使作者感到不平。
这首诗形象鲜明,有简单的故事情节。田翁的形象是从作者的正面描写中展示出来的。这首诗是以写田翁的所做、所观、所想为主,这位田翁的性格特点是由他的动作及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他“手植千树桑”,他家有满室的儿孙,说明他的勤劳,他已经为社会劳动了一生。他对富家郎的怨恨说明他有朴素的阶级觉悟。他对“千树桑”被毁,对他亲手栽的文杏做了中梁,对桑林被开为荷花池感到痛心与惋惜,这说明他一生种桑与种杏不单是为了自身与一家人的温饱(当然也包含着为自身与一家人的温饱),这中间透出了一定的为社会及后代造福的思想。这是他性格中可贵的善良的一面。这位老田翁的形象是具体的,是有血有肉的。而那位富家郎的活动,他的所作所为,他砍“文杏作中梁”,他“田业广”,他用钱“买金章”,他招来无数贵人的车辆,他毁桑林开水池种荷花,这一切都是从田翁的眼里看出,从田翁的嘴里说出,这种写法省略了不少笔墨,而这位富家郎“为富不仁”的特点又表现得极为突出。作者的态度,作者对田翁的同情,对富家郎的厌恶与斥责都是通过这些具体描写表现出来的。诗人对官府徭役繁重的揭露也没有正面阐述,只是在说明田翁把“手植”的“千树桑”卖给富家郎的原因时,顺便交待了一句“频年徭役重”,致使田翁的“千树桑”“尽属富家郎”。这样描写,使这首诗重点突出,情节多变化,这是一首以叙事与扦情二者相结合的作品。另外,这首诗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诗中田翁与富家郎是封建社会两类人的代表,田翁是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者,富家即是压迫别人剥削别人的官僚地主。这两者在诗中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就在这对比之中展示出来。同时,语言通俗形象,情节跳跃性较大也是这首诗的特点。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5-158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刃血攻聊已越年,竟凭儒术罢戈鋋。
当年的“聊城之战”整整持续了一年齐军都未攻下,最后竟然只用攻心之术就大败燕军。
田单漫逞烧牛计,一箭终输鲁仲连。
田单使用“火牛阵”抵御齐军攻打,最后却因鲁仲连的一封劝降书而军心涣散,不得不撤兵。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刃血攻聊已越年,竟凭儒术罢戈(gē)鋋(chán)。
刃血攻聊:指战国时期破燕复齐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聊城之战”。已越年:聊城之战中,由于守聊燕军拼死抵抗,齐军久攻不下,战争持续一年之久。儒术:指鲁仲连采取攻心战术通过和平方式使燕军投降。
田单漫逞(chěng)烧牛计,一箭终输鲁仲连。
田田单:齐国将领,破燕复齐战争的军事统帅。烧牛计:指破燕复齐的经典战役“火牛阵”。 一箭:鲁仲连把劝降书绑在箭上射进聊城,瓦解守聊燕军的士气,使之最终放弃聊城撤兵。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贤士。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玉壶何用好,偏许素冰居。
玉壶有什么作用,偏许素冰放在里边。
未共销丹日,还同照绮疏。
让冰不在日下融化,还同照绮彩窗户。
抱明中不隐,含净外疑虚。
透明得中间能看清,从外看怀疑是虚无的。
气似庭霜积,光言砌月馀。
冰气像庭中霜累积,光胜过台阶边的光亮。
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
早晨照凌飞鹊镜,晚上映射聚萤书。
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如果与您比起来,清心还不如您呢。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8-92、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7玉壶何用好,偏许素冰居。
清如玉壶冰:京兆府试试题。何用:为什么。素冰:洁白的冰。
未共销丹日,还同照绮(qǐ)疏。
销丹日:指冰在赤日下融化。绮疏:窗户上雕刻的花纹,也指刻有花纹的窗户。
抱明中不隐,含净外疑虚。
气似庭霜积,光言砌(qì)月馀。
言:料,知。砌:台阶的边沿。
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
飞鹊镜:古镜的一种,传说可以照见妻子之心。宵:夜晚。
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夫君:以称友朋,此指玉壶冰。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8-92、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7此诗所写为试律诗中一主要题材,即状物之作。“玉壶冰”最早的出处应是鲍照的《代白头吟》,诗中有“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分明是气节风骨之象征。后来,玉壶冰便成为了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每每为诗人所吟咏。十九岁的王维参加京兆府试,便以“清如玉壶冰”为题写下了一首名篇。
全诗从不同角度对玉壶之冰作了描摹。首联一破“玉壶”,一破“素冰”,且以设问形式,使诗意更显生动。次联承写玉壶,方法巧妙,上下两句虽未点出“玉壶”二字,但却用素冰免于被赤日所融的命运反衬出玉壶之功用。三联上句紧承二联下句之“照”字,点出素冰之“明”。下句写素冰之“净”,亦紧扣诗题之“清”字。四联上句之“气”字紧承三联之“虚”字而来,描摹玉壶中围绕着素冰的冰雾,此亦衬写素冰。四联下句写素冰之光与台阶边沿之光相比更胜之有余,形容素冰之光亮。五联又紧承上联之“光”字而来,连用两个典故,衬写素冰之亮,其冰光压过可以照见妻子之心的飞鹊镜,如同像车胤聚萤那样用以照书,“玉壶冰”胜于妻、友,真如知己。此联还从早、晚两个对比的时间段来写,可见素冰之光亮昼夜不变。末联用拟人手法写素冰之“清”,显示作者对素冰清高坚贞气节的倾慕。末联之生发,意境深远。
在这首诗中,诗人寄情的玉壶冰,俨然已成为“世间真情”的意象,是诗人对早已令人绝望的世间真情的急切呼唤。此诗堪称试律诗中的佳作,从诗中可体会出两种意味。
其一,王维以玉壶盛冰作比,玉和冰,一个高贵,一个纯洁,两者相融,便构成了千古难出其右的高洁品质。王维铺陈多多、比赋连连,而到了结句处,忽然话锋一转,“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一下子从状物而及于写人,从冰之性情转入人之品格。旨在用冰壶自励,推崇磊落澄澈的品格。
其二,在王昌龄之前之后,唐代诗人都有用玉壶冰表示友情的。骆宾王在跟朋友李峤分别之际,作了《别李峤得胜字》一诗,诗的末二句为“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同样此诗中“玉壶何用好,偏许素冰居”,取玉壶与冰两者品性相似,比喻两人情投意合。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8-9禅客无心杖锡还,沃洲深处草堂闲。
禅客无心拄杖归去,沃州深山草堂闲居。
身随洲屦经残雪,手绽寒衣入旧山。
身随鞋走脚踏残雪,手补寒衣入住旧屋。
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
青溪树边一人独依,人间白日空照寰宇。
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
友人不堪别后相忆,禅客只管修道山水。
参考资料:
1、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35页2、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36页禅客无心杖锡还,沃(wò)洲深处草堂闲。
沃州:山名,在浙江新昌县东。相传晋高僧支遁曾隐居于此。
身随敝屦(jù)经残雪,手绽寒衣入旧山。
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
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
闭关:闭门谢客。佛教中,信徒在一定期限内(一般为七日)闭居一室,止妄修道;亦称闭关。
参考资料:
1、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35页2、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