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又是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春愁让人心中郁郁、孤枕难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探望我,我到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38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57-258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60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àn)黯独成眠。
春愁: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愁绪。黯黯:低沉暗淡。一作“忽忽”。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愧俸钱:感到惭愧的是自己食国家的俸禄,而没有把百姓安定下来。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问讯:探望。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38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57-258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60此诗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思念。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渴望和友人畅叙。全诗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友谊,感情细腻动人,同时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堪为七律名篇。
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
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
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
尾联则是说他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觉得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尾联便以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
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和语言技巧,并无突出的特点。有人说它前四句情景交融,颇为推美。这种评论并不切实。因为首联即景生情,恰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比衬,景美而情不欢;颔联以情叹景,也是伤心人看春色,茫然黯然,情伤而景无光;都不可谓情景交融。其实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
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这些评论都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美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格。但也反映出这诗的中间两联,在封建时代确有较高的典型性和较强的现实性。事实上也正如此,诗人能够写出这样真实、典型、动人的诗句,正由于他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深的生活体验。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83-684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西坠把柴门关闭。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 一作:年年)
待到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56页 .2、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299页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fēi)。
掩:关闭。柴扉:柴门。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 一作:年年)
明年:一作“年年”。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56页 .2、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299页 .全诗含蓄深厚,曲折别致,独具匠心,耐人寻味。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184-185页 .鸡犬丧家分散后,林园失主寂寥时。
因为女主人不在了,鸡犬也散去,林园也变得寂寥。
落花不语空辞树, 流水无情自入池。
花从树上默默地落下,水依然各自无情地流淌到池中。
风荡宴船初破漏,雨淋歌阁欲倾欹。
狂风吹荡使宴船开始破漏,雨淋着歌阁,导致其欲倾斜。
前庭后院伤心事,唯是春风秋月知。
看到前庭后院,让人想起很多伤心的事,只有春风秋月知道。
鸡犬丧家分散后,林园失主寂寥时。
落花不语失辞树, 流水无情自入池。
风荡宴船初破漏,雨淋歌阁欲倾欹(qī)。
欹:]通“倚"。斜倚,斜靠。
前庭后院伤心事,唯是春风秋月知。
摘得新,枝枝叶叶春。管弦兼美酒,最关人。平生都得几十度,展香茵。
酌一卮,须教玉笛吹。锦筵红蜡烛,莫来迟。繁红一夜经风雨,是空枝。
摘得新,枝枝叶叶春。管弦兼美酒,最关人。管生都得几十度,展香茵。
摘得新花,每一枝,每一叶,总是春。 欣赏管弦,品尝美酒,最是可心。如此良辰,管生得遇几十次?管展香茵。
酌一卮,须教玉笛吹。锦筵红蜡烛,莫来迟。繁红一夜经风雨,是空枝。
斟一卮美酒,再一次吹奏起欢乐的音调。红烛映照盛大的筵席,千万不要来迟。人生应当及时行乐,否则就像是经过了一夜风吹雨打的繁花,徒留空枝。
参考资料:
1、 赵崇祚.《花间集:插画本》: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8月版:第59页摘得新,枝枝叶叶春。管弦兼美酒,最关人。平生都得几十度,展香茵(yīn)。
管弦二句:音乐加上美酒,最能诱人激情。管弦:以乐器代音乐声。兼:并有。关人:关系到人的情怀,与“关情”同意。茵:垫子,褥子。
酌一卮(zhī),须教玉笛吹。锦筵红蜡烛,莫来迟。繁红一夜经风雨,是空枝。
卮:酒器。
参考资料:
1、 赵崇祚.《花间集:插画本》: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8月版:第59页摘得新,枝枝叶叶春。管弦兼美酒,最关人。平生都得几十度,展香茵。
酌一卮,须教玉笛吹。锦筵红蜡烛,莫来迟。繁红一夜经风雨,是空枝。
这两首词写及时行乐,但也带着时代的阴影。深感良辰难再,须得及时行乐。及时行乐的后面深藏着隐痛。况周颐在《餐樱馆词话》中评价前一首词“语淡而沈痛欲绝”。汤显祖在《玉茗堂评花间集》中对于两诗词的评价分别是:敲醒世人蕉梦,急当着眼。“自是寻春去较迟”情痴之感,亦负心之痛也。摘得新也,自不落风雨之后。
参考资料:
1、 赵崇祚.《花间集:插画本》: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8月版:第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