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四野的战争还没得到安平,我已经老了却得不到安宁。子孙们在战场上尽都殉难,兵荒马乱又何需老命苟全。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扔掉拐杖出门去拼搏一番,同行的人也为我流泪辛酸。庆幸牙齿完好胃口还不减,悲伤身骨瘦如柴枯槁不堪。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男儿既披戴盔甲从戎征战,也只好长揖不拜辞别长官。听到老伴睡路上声声哀唤,严冬腊月仍然是裤薄衣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明知道死别最后一次见面,贫贱夫妻怎么不怜她饥寒。今朝离去永不能回返家园,犹听她再三劝我努力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土门关深沟高垒防守坚严,杏园镇天险足恃偷渡实难。形势变不比当年邺城之战,纵然是死去时间也有宽限。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人生世上都有个离合悲欢,哪管你饥寒交迫衰老病残!想以前少壮年华国泰民安,竟不免徘徊踟蹰长吁短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普天下应征入伍戒备森严,战争的烽火已弥漫了岗峦。尸骸积山一草一木变腥膻,流血漂杵河流平原都红遍。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战火遍地何处觅人间乐园,勤王杀敌又岂敢犹豫盘桓。毅然地抛弃茅棚奔赴前线,天崩地裂真叫人摧断肺肝!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74-175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14-115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四郊:指京城四周之地。垂老:将老。焉用:犹哪用。身独完:独自活下去。完,全,即活。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suǐ)干。
投杖:扔掉拐杖。骨髓干:形容筋骨衰老。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介胄:犹甲胄,铠甲和头盔。长揖: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上官:指地方官吏。岁暮:年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孰知:即熟知,深知。加餐:多进饮食。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土门:即土门口,在今河阳孟县附近,是当时唐军防守的重要据点。壁:壁垒。杏园:在今河南汲县东南,为当时唐军防守的重要据点。势异:形势不同。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岂择:岂能选择。端:端绪、思绪。迟回:徘徊。竟:终。
万国尽征戍(shù),烽火被冈峦(luán)。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被冈峦:布满山冈。丹:红。流血多,故川原染红。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tā)然摧肺肝。
盘桓:留恋不忍离去。蓬室:茅屋。塌然:形容肝肠寸断的样子。摧肺肝:形容极度悲痛。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74-175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14-115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军于邺城兵败之后,朝廷为防止叛军重新向西进扰,在洛阳一带到处征丁,连老翁老妇也不能幸免。《垂老别》就是抒写一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苦情。
一开头,诗人就把老翁放在“四郊未宁静”的时代的动乱气氛中,让他吐露出“垂老不得安”的遭遇和心情,语势低落,给人以沉郁压抑之感。他慨叹着说:“子孙都已在战争中牺牲了,剩下我这个老头,又何必一定要苟活下来!”话中饱蕴着老翁深重的悲思。战火逼近,官府要他上前线,于是老翁把拐杖一扔,颤巍巍地跨出了家门。“投杖出门去”,笔锋一振,暗示出主人公是一个深明大义的老人,他知道在这个多难的时代应该怎样做。但是他毕竟年老力衰了,同行的战士看到这番情景,不能不为之感叹唏嘘。“同行为辛酸”,就势跌落,从侧面烘托出这个已处于风烛残年的老翁的悲苦命运。“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牙齿完好无缺,说明还可以应付前线的艰苦生活,表现出老翁的倔强;骨髓行将榨干,又使他不由得悲愤难已。这里,语气又是一扬一跌,曲折地展示了老翁内心复杂的矛盾和变化。“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作为男子汉,老翁既已披上戎装,那就义无反顾,告别长官慷慨出发了。语气显得昂扬起来。
接下去,就出现了全诗最扣人心弦的描写:临离家门的时候,老翁原想瞒过老妻,来个不辞而别,好省去无限的伤心。谁知走了没有几步,迎面却传来了老妻的悲啼声。他唯一的亲人已哭倒在大路旁,褴褛的单衫正在寒风中瑟瑟抖动。这突然的发现,使老翁的心不由一下子紧缩起来。接着就展开了老夫妻间强抑悲痛、互相爱怜的催人泪下的心理描写:老翁明知生离就是死别,还得上前去搀扶老妻,为她的孤寒无靠吞声饮泣;老妻这时已哭得泪流满面,她也明知老伴这一去,十成是回不来了,但还在那里哑声叮咛:“到了前方,你总要自己保重,努力加餐呀!”这一小节细腻的心理描写,在结构上是一大跌落,把人物善良凄恻、愁肠寸断、难舍难分的情状,刻画得入木三分。正如吴齐贤《杜诗论文》所说:“此行已成死别,复何顾哉?然一息尚存,不能恝然,故不暇悲己之死,而又伤彼之寒也;乃老妻亦知我不返,而犹以加餐相慰,又不暇念己之寒,而悲我之死也。”究其所以感人,是因为诗人把“伤其寒”、“劝加餐”这类生活中极其寻常的同情劝慰语,分别放在“是死别”、“必不归”的极不寻常的特定背景下来表现。再加上无可奈何的“且复”,迥出人意的“还闻”,层层跌出,曲折状写,便收到了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土门”以下六句,用宽解语重又振起。老翁毕竟是坚强的,他很快就意识到必须从眼前凄惨的氛围中挣脱出来。他不能不从大处着想,进一步劝慰老妻,也似乎在安慰自己:“这次守卫河阳,土门的防线还是很坚固的,敌军要越过黄河上杏园这个渡口,也不是那么容易。情况和上次邺城的溃败已有所不同,此去纵然一死,也还早得很哩!人生在世,总不免有个聚散离合,哪管你是年轻还是年老!”这些故作通达的宽慰话语,虽然带有强自振作的意味,不能完全掩饰老翁内心的矛盾,但也道出了乱世的真情,多少能减轻老妻的悲痛。“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眼看就要分手了,老翁不禁又回想起年轻时候度过的那些太平日子,不免徘徊感叹了一阵。情思在这里稍作顿挫,为下文再掀波澜,预为铺垫。
“万国”以下六句,老翁把话头进一步引向现实,发出悲愤而又慷慨的呼声:“睁开眼看看吧!如今天下到处都是征战,烽火燃遍了山冈;草木丛中散发着积尸的恶臭,百姓的鲜血染红了广阔的山川,哪儿还有什么乐土?我们怎敢只想到自己,还老在那里踌躇徬徨?”这一小节有两层意思。一是逼真而广阔地展开了时代生活的画面,这是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真实写照。他告诉老妻:人间的灾难并不只是降临在他们两人头上,言外之意是要想开一些。一是面对凶横的敌人,他们不能再徘徊了,与其束手待毙,还不如扑上前去拼一场。通过这些既形象生动又概括集中的话语,诗人塑造了一个正直的、豁达大度而又富有爱国心的老翁形象,这在中国诗史上还不多见。从诗情发展的脉络来看,这是一大振起,难舍难分的局面终将结束了。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到狠下心真要和老妻诀别离去的时候,老翁突然觉得五脏六腑内有如崩裂似的苦痛。这不是寻常的离别,而是要离开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家乡。长期患难与共、冷暖相关的亲人,转瞬间就要见不到了,此情此景,老翁难以承受。感情的闸门再也控制不住,泪水汇聚成人间的深悲巨痛。这一结尾,情思大跌,却蕴蓄着丰厚深长的意境:独行老翁的前途将会怎样,被扔下的孤苦伶仃的老妻将否陷入绝境,仓皇莫测的战局将怎样发展变化,这一切都将留给读者去体会、想象和思索。
这首叙事短诗,并不以情节的曲折取胜,而是以人物的心理刻画见长。诗人用老翁自诉自叹、慰人亦即自慰的独白语气来展开描写,着重表现人物时而沉重忧愤、时而旷达自解的复杂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多变的情思基调,又决定了全诗的结构层次,于严谨整饬之中,具有跌宕起伏、缘情宛转之妙。
杜甫高出于一般诗人之处,主要在于他无论叙事抒情,都能做到立足生活,直入人心,剖精析微,探骊得珠,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准确传神地表现他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概括劳苦人民包括诗人自己的无穷辛酸和灾难。他的诗,博得“诗史”的美称,绝不是偶然的。
参考资料:
1、 徐竹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90-493
)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傍晚的夕阳斜照着华丽的宫殿,岁月使宫廷更加美丽。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年终岁寒,冬雪消融,暖洋洋的宫闱里似乎吹进了和煦的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巨大红烛点燃了,远远看上去,像一簇簇花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君臣欢宴饮酒,喜度良宵,迎新年,辞旧岁,通宵歌舞。
参考资料:
1、 王远国著.中华传统节日诗赏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996年10月第1版:第374页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qǐ)宫。
芳殿:华丽的宫殿。下文绮宫亦同。丽:使动用法,使······美丽。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fù)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馥:香气。盘花:此指供品。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参考资料:
1、 王远国著.中华传统节日诗赏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996年10月第1版:第374页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这首诗选用诸如“辞”、“去”、“带”、“入”、“舒”、“卷”等一系列动态词语,娓娓道来,贴切自然,清新可读。它属初唐难得的好诗之一。
第一,二句“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以夕阳斜照、“年华”把芳殿、绮宫装扮得更加金碧辉煌来点明皇上于宫苑逢除夕,暗示题旨,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
第三,四句“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紧承首联指出除夕是冬春交替之际——冰雪消融,寒冷的隆冬过去了;暖气回升,和煦的春天来到了。在这里,诗人从时令的转换角度给人以温馨的快意,酿造了一种暖洋洋、乐融融的节日气氛。
第五,六句“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出句叙写梅花绽开,阵阵飘香。进一步渲染了春意。对句紧扣首联对句突出宫中守岁的景象:宫廷内外.张灯结彩,光辉灿烂;摆上供品,敬神祭祖,守岁辞旧。显得热烈而庄重。
最后两句“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紧扣“守岁”,由宫廷而至天下,推而广之.概述举国欢庆、共度良宵,辞旧迎新的普遍现象,从而浓化了宫苑守岁的热烈气氛。
参考资料:
1、 王远国著.中华传统节日诗赏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996年10月第1版:第374页2、 佘克勤,王远国著.中国人必读的节日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03:第283页3、 王远国著.中华传统节日诗赏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年10月第1:第374至375页4、 佘克勤,王远国著.中国人必读的节日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03:第282页
)
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
蓝山耸天而立如同一道墙壁,突兀而出像鲸鱼额头。
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
如奔如蹙横在澄彻的深潭之前,其势吞没落星之石。
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
溪沙带着秋月的明辉,潭水摇荡光映寒山翠碧。
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
如此佳境真应缓棹慢行,如此清辉光彩真能留客脚步。
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
遗憾的是您不能来此欢游,使我心中又惊又忧。
所期俱卜筑,结茅炼金液。
我所期望的是您我共同在此占卜选址,盖筑茅屋炼长生不老之药。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25-5262、 常秀峰 等.李白在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年09月第1版:130-131蓝岑竦(sǒng)天壁,突兀(wù)如鲸额。
蓝岑:即蓝山。突兀:高耸貌。
奔蹙(cù)横澄潭,势吞落星石。
奔蹙:指山如奔如蹙。蹙,屈聚紧缩。
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
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
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tì)。
恨:深以为憾。君:指何判官惊惕,即警惕。
所期俱卜筑,结茅炼金液。
卜筑:择地而居。结茅:筑茅屋。金液:指长生不老药。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25-5262、 常秀峰 等.李白在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年09月第1版:130-131“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运用铺叙的方法,描绘一幅蓝岑危崖高耸、突兀如鲸鱼额的壮阔山河风景图。
“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以比喻修辞手法来形容蓝山悬崖怪石在落星潭里的倒影如猛兽扑向潭下,要把落星潭一口吞下去。
“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描写活泼滩下的白沙与秋月相映衬,月光和滩水分外明亮。上句“带”与下句“摇”相互映衬。
“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紧扣上文,如此佳境可以吸引人驻足,雅俗共赏、叹为观止。
“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暗寓如此意境开阔、气象雄伟的美景,“君”此时未能与诗人一道欢游,遗憾情愫跃然纸上,亦隐隐流露出“君若不来同游,我将深以为憾,亦自知警惕,誓不汝从也。”的意蕴。
“所期俱卜筑,结茅炼金液”,重申对友人的忠告,劝其趁此脱身,归隐林下。
综观全诗,首四句似写蓝山风景之奇特,实喻幽州形势之危急。次四句亦然,佳境、清辉之句,似是留客之辞,实则促友人醒悟之意也。末四句劝告友人趁此脱身,归隐林下。正如“君若不来同游,我将深以为憾,亦自知警惕,誓不汝从也。”表达出李白希望友人何判官能同他一起,在蓝山隐居,炼丹学道。
参考资料:
1、 安旗著.李白诗秘要:三秦出版社,2001年06月第1版:218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25-5263、 常秀峰 等.李白在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年09月第1版:130-131
)
好古笑流俗,素闻贤达风。
我信而好古,流俗的世俗之风看不顺眼,而一向仰慕贤达之风。
方希佐明主,长揖辞成功。
我所希望的是能够辅佐明主,功成之后再长揖而去。
白日在高天,回光烛微躬。
皇帝像高悬在天空中的白日一样,它的光辉有幸地照到了我的身上。
恭承凤凰诏,欻起云萝中。
我恭承皇上的沼书,起身草莽中,奔赴长安。
清切紫霄迥,优游丹禁通。
从此后在皇帝身边任清贵切要之职,在紫禁城内自由进出。
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
由于君王的另眼相待,因此我的声名噪起,如凌烟虹。
乘舆拥翠盖,扈从金城东。
常履从天子的乘舆,进出于长安城东的温泉宫中。
宝马丽绝景,锦衣入新丰。
我乘着宝马来到这风景佳丽之地,身穿锦衣进入新丰镇。
依岩望松雪,对酒鸣丝桐。
在骊山温泉宫里,有时游山逛景望松雪而寄傲,有时在筵席上对酒弹琴。
因学扬子云,献赋甘泉宫。
也曾像汉代的扬子云献赋甘泉宫一样问皇上献赋。
天书美片善,清芬播无穷。
皇上下诏对我的“雕虫小技”加以赞美,我的美名从此传播开来,天下皆晓。
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
从温泉宫回到长安后,王公权贵争相交结,好不热闹。
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
一旦我朝别金马,辞京还山,就如同一颗蓬草一样随风飘落。
宾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
门前的宾客日稀,案上的酒杯已空。
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雄。
但我自觉才力可合,与当世之雄才相比,一点也不比他们差。
闲作东武吟,曲尽情未终。
闲来作一曲《东武吟》,曲而情犹未尽。
书此谢知己,吾寻黄绮翁。
书此诗向诸知己告别,从此吾将追随往昔商山四皓,返吾初服,啸傲山林去了。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1-193好古笑流俗,素闻贤达风。
好古句:谓崇尚古代淳朴的风尚,嘲笑当时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庸俗风气。
方希佐明主,长揖(yī)辞成功。
方希句:谓正希望辅佐明君,建功立业后,急流勇退,如战国的鲁仲连,西汉的张子房。
白日在高天,回光烛(zhú)微躬。
白日二句:谓自身蒙受君恩。白日,象征天子,回光,象征君恩。烛,作动词用,即照耀之义。微躬,自身的谦称。
恭承凤凰诏,欻(xū)起云萝中。
恭承二句:谓应天子诏书,从村野到朝廷。恭承,应诏的敬辞。凤凰诏,帝王使者送达的诏书。欻:忽然。云萝,指深山隐居之处。
清切紫霄迥(jiǒng),优游丹禁通。
清切二句:谓在宫中任职,悠闲自得。清切,清贵而贴近皇帝的官职。紫宵,帝王之居。迥:远。优游,悠闲自得。丹禁,帝居之禁城。
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
君王二句:二句:谓在宫中深受天子赏识,声价倍增。凌,升高。烟、虹,借指天空高处。
乘舆(yú)拥翠盖,扈(hù)从金城东。
乘舆句:言随天子出巡,见其地位之高,受宠之甚。乘舆,天子所乘之车。翠盖,以翠鸟羽毛装饰的车盖。扈从:随从皇帝出巡。
宝马丽绝景(yǐng),锦衣入新丰。
宝马二句:谓乘宝马,衣锦绣,外出悠游。宝马句,言所乘宝马美如“绝景”。绝景,骏马名。新丰,旧县名。
依岩望松雪,对酒鸣丝桐。
丝桐:代指锦瑟。
因学扬子云,献赋(fù)甘泉宫。
因学二句:谓效仿汉扬雄,向天子献诗赋。
天书美片善,清芬播无穷。
天书二句:言天子下诏书赞赏主人公的诗作,从而使自己声名远播。天书,皇帝的诏敕。片善,即小善。此处为谦词。清芬,高洁的德行。此处指文才声誉。
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
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
金马:即金马门。汉武帝得大宛马,乃命东门京(人名)以铜铸像,立马于鲁班门外,因称金马门。东方朔、主父偃等曾待诏金马门。此处代指朝廷。
宾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
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雄。
闲作东武吟,曲尽情未终。
书此谢知己,吾寻黄绮翁。
黄绮:商山四皓的简称。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1-193李白在诗中说自己当年奉诏入京陪王伴驾,声名鹊起,与王公权贵相接交,诗酒快意,但是遭到无情的打击,最后被赐金还山,深重的失落感使他愤积膺怀自觉可与贤哲比肩,此时他以诗作与翰林院中诸位友人礼貌性地告别,说自己向来崇尚古风。不合流俗,将要归隐山林。
全诗分三段。首四句为第一段,写抒情主人公生平夙愿和抱负。“好古”即好古风。古风,即下文所谓“贤达风”。贤达风即辅佐明主,功成身退。所以“好古”一词下启后三句。“白日”句至“王公”以上二十句为第二段,写抒情主人公受皇帝恩宠的盛况。这一段又分为四层意思。“白日”四句写承诏入宫,喜出望外。白日、回光、恭承、欻起等词语表达了这种喜悦心情。“清切”以下十句写“君王赐颜色”的无比荣耀。悠游宫禁,天子赐颜色,升价倍增。扈从帝驾,乘宝马,衣锦衣,依岩望松,对酒弹琴,其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因学”四句言因献辞赋,天子赏识,其声价倍增。归来二句言由于以上原因,王公贵族皆纷纷结交。“一去”十句为第三段,写失去帝宠,离开皇宫后的凄凉酸楚。一旦失势,身如飘蓬,宾客疏散,酒尊空空。无奈之际,自我宽慰:才力可依,不惭文宗。书告知己,学四皓而隐遁。
全诗叙议结合,成功运用了夸张、比喻、对比的手法,抒发了悲愤的情怀,也包含着对统治者的讽刺之意。
参考资料:
1、 金玉花.朝鲜文人对李白《东武吟》的接受与批评.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