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赋

:

  楚襄王既游云梦,使宋玉赋高唐之事,将置酒宴饮,谓宋玉曰:“寡人欲觞羣臣,何以娱之?”玉曰:“臣闻歌以咏言,舞以尽意,是以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激楚》《结风》《阳阿》之舞,材人之穷观,天下之至妙。噫!可以进乎?”王曰:“如其郑何?”玉曰:“小大殊用,郑雅异宜。弛张之度,圣哲所施。是以《乐》记干戚之容,《雅》美蹲蹲之舞,《礼》设三爵之制,《颂》有醉归之歌。夫《咸池》《六英》,所以陈清庙、协神人也;郑卫之乐,所以娱密坐、接欢欣也。余日怡荡,非以风民也,其何害哉?”王曰:“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夫何皎皎之闲夜兮,明月烂以施光。朱火晔其延起兮,耀华屋而熺洞房。黼帐祛而结组兮,铺首炳以焜煌。陈茵席而设坐兮,溢金罍而列玉觞。腾觚爵之斟酌兮,漫既醉其乐康。严颜和而怡怿兮,幽情形而外扬。文人不能怀其藻兮,武毅不能隐其刚。简隋跳踃,般纷挐兮。渊塞沉荡,改恒常兮。

  于是郑女出进,二八徐侍。姣服极丽,姁媮致态。貌嫽妙以妖蛊兮,红颜晔其扬华。眉连娟以增绕兮,目流睇而横波。珠翠的砾而照耀兮,华袿飞髾而杂纤罗。顾形影,自整装。顺微风,挥若芳。动朱唇,纡清阳。亢音高歌,为乐之方。歌曰:“摅予意以弘观兮,绎精灵之所束。弛紧急之弦张兮,慢末事之骩曲。舒恢炱之广度兮,阔细体之苛缛。嘉《关雎》之不淫兮,哀《蟋蟀》之局促。启泰贞之否隔兮,超遗物而度俗。扬激徵,骋清角,赞舞操,奏均曲。形态和,神意协,从容得,志不劫。

  于是蹑节鼓陈,舒意自广。游心无垠,远思长想。其始兴也,若俯若仰,若来若往。雍容惆怅,不可为象。其少进也,若翔若行,若竦若倾,兀动赴度,指顾应声,罗衣从风,长袖交横。骆驿飞散,飒擖合并。鶣ꅃ燕居,拉㧺鹄惊。绰约闲靡,机迅体轻。姿绝伦之妙态,怀悫素之洁清。修仪操以显志兮,独驰思乎杳冥。在山峨峨,在水汤汤,与志迁化,容不虚生。明诗表指,喟息激昂。气若浮云,志若秋霜。观者增叹,诸工莫当。

  于是合场递进,按次而俟。埒材角妙,夸容乃理。轶态横出,瑰姿谲起。眄般鼓则腾清眸,吐哇咬则发皓齿。摘齐行列,经营切儗。彷佛神动,回翔竦峙。击不致策,蹈不顿趾。翼尔悠往,暗复辍已。及至回身还入,迫于急节,浮腾累跪,跗蹋摩跌。纡形赴远,漼似摧折。纤弛蛾飞,纷猋若绝。超[走俞]鸟集,纵弛殟殁。委蛇姌袅,云转飘曶。体如游龙,袖如素霓。黎收而拜,曲度究毕。迁延微笑,退复次列。观者称丽,莫不怡悦。

  于是欢洽宴夜,命遣诸客。扰攘就驾,仆夫正策。车骑并狎,巃嵸逼迫。良骏逸足,跄捍陵越。龙骧横举,扬镳飞沫。马材不同,各相倾夺。或有逾埃赴辙,霆骇电灭,跖地远群,暗跳独绝。或有宛足郁怒,盘桓不发,后往先至,遂为逐末。或有矜容爱仪,洋洋习习,迟速承意,控御缓急。车音若雷,骛骤相及。骆漠而归,云散城邑。天王燕胥,乐而不泆。娱神遗老,永年之术。优哉游哉,聊以永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傅毅

东汉扶风茂陵人,字武仲。少博学,善属文。以明帝求贤不笃,士多隐处,作《七激》以为讽。章帝以为兰台令史,拜郎中,与班固、贾逵共典校书。后为大将军窦宪司马。早卒。 4篇诗文

猜你喜欢

送应氏二首

:

其一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其二
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
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
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
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一步步登上北邙山山坡,远远望见洛阳四周群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洛阳城显得多么的寂寞,昔日的宫室全都被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随处可见的是残垣断壁,荆棘高高仿佛上与天齐。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再也寻不见旧时的老人,看到的尽是些小伙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踏足地面觅不出条路径,荒芜了的土地谁来耕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游子已经多年没有归来,再也认不得交错的陌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原野是何等的萧条,千里地见不到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想起平日一道生活的人,伤心哽咽竟无片语只言。

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太平的盛世百年难见,欢乐的聚会不可常逢。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天地之悠悠无穷无尽,人生之寿命短如晨霜。

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愿我的好友诸事顺利,平安抵达邺城的北方。

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
亲密的友人聚首相送,设宴饯行在名都洛阳。

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
难道是酒宴不够丰盛?是宾客觥酬不够欢畅。

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情谊越深则离别越苦,怎能不使我心愧难当?

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
此去的山川既阻且长,离别时匆匆会面更难。

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我多希望化成比翼鸟,与你们展翅一同飞翔。

步登北邙(máng)(bǎn),遥望洛阳山。
北邙:山名,在洛阳东北。阪,同“坂”,山坡。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fén)
宫室句: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把洛阳的宗庙宫室全部焚毁。

(yuán)墙皆顿擗(pǐ),荆棘上参(cān)天。
顿:塌坏。擗:分裂。参天,上高至天。荆棘参天,形容十分荒凉。

不见旧耆(qí)老,但睹新少年。
耆:六十岁以上的人。耆老,犹言德高之老年人。

侧足无行径,荒畴(chóu)不复田。
畴:田亩。田:动词,耕种。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念我句:这句是代久不归的游子(即应氏)设词,应氏曾居家于洛阳。平常居,一作“平生亲”。

清时难屡(lǚ)得,嘉会不可常。
清时:太平之时,黄河变清,叫清时。嘉会:欢会。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终极:穷尽。

愿得展嬿(yàn)婉,我友之朔(shuò)方。
嬿婉:欢乐。我友:指应氏。之:去,往。朔方:北方,指邺之冀州。

亲昵(nì)并集送,置酒此河阳。
亲昵:朋友。河阳:孟津渡,在河南省孟县南。

中馈(kuì)岂独薄?宾饮不尽觞(shāng)
中馈:酒食。这句说:难道是预备的酒食不够吗?是因为在此离别之际,饮一千杯酒都还觉得不够罢了。

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爱至句:犹言朋友之间情谊越深,离别时的悲苦就越深。

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
别促句:离别的时间过得很快,再见面却遥遥无期。

愿为比翼鸟,施翮(hé)起高翔。
翮:鸟翎的茎,代指鸟的翅膀。施翮:展翅。

其一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其二
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
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
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
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其一赏析
  此诗作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应氏指应场、应璩兄弟。应场为"建安七子"之一。曹植时年二十岁,被封为平原侯,应场被任为平原侯庶子。同年七月,曹植随其父曹操西征马超,途经洛阳。当时应场也在军中。之后不久,应场受命为五官将文学,行将北上,曹植设宴送别应氏,写了两苗诗。这苕写洛阳遭董卓之乱后的残破景象。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二旬,写信步登上北亡嚣山,洛阳周围的群山便会历历在目。北邙即亡墨山,在洛阳城北,是曹植送应场的必经之路。"登"和"望"提挈全诗。只有登上北亡山,才能遥望洛阳四周的群山。这二旬,既交待了诗人综观洛阳的立足点,又为下面描写洛阳的荒凉景象,选取了适宜的角度。这样写,合乎事理,使人感到诗中所呈现的景物自然、真切。

  接着,诗人写远望中的洛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派萧条、凄凉的景象:"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往日洛阳繁荣、昌盛的景象不见了,眼前只是一座被焚烧后的寂寞荒城。读到这里,读者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当年董卓焚烧洛阳时的情景。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为了逃避关东各州郡联军的讨伐,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临行前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室屋荡尽,无复鸡犬 (《资治通鉴》卷五十九)。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这里,诗人用"何寂寞"引起下文,为后面具体描绘洛阳的残破景象作了必要的铺垫。

  被焚烧后的洛阳是何等景象呢?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顿擗,倒塌崩裂。这两句的意思是,废的残破不堪的墙壁都断裂了,丛生的荆棘高接云天。这是一幅衰败荒芜的景象。寥寥数语,勾画出一幅伤心惨目的大动乱后的社会画图,为上两句所反映的事实作了形象的说明和补充。远望中的洛阳是这样,那么洛阳人又是一种什么样子呢?诗中写道: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旧,这里指原先的。耆老,年老、年迈的老人。睹,看见新,指后出生的。诗人眼含热泪,在向读者沉痛地诉说洛阳城中所见到的情景:往日那些年迈的老人都先后死去了,见到的尽是一些不相识的后生少年。可见,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多么沉重的灾难。

  接着,诗人又继续为我们描绘:色郊外所见到的情景:"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田园无人耕种,杂草丛生,路径无法辨识,只好拨开草丛侧身前进,足见其荒芜的严重程度。诗人于此。

  摄取生动、具体的圆回,刿毁八似地荔到出仕丛中少一性叫情状,使人感到自然、真实、可信。"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旬中的游子指应氏。应氏曾在洛阳居住过。董卓乱起,应场漂泊在外,一直没有回过洛阳,所以说"久不归"。战乱使家乡一片荒凉,他又怎能辨识家乡田间的小道呢?

  以上几句,诗人写遥望中所见及在洛阳所见的情景,在点上进行了必要的渲染,极形象地说明了战乱给社会和人民所带来的沉重灾难。然而,诗人没有就此止笔,而是把视线从点上向面上扩展开来,从洛阳移到整个辽阔的平原:"中原何萧条,千里无人烟。"这两句,在全诗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作者采用一种感叹的旬式,用一个"何萧条"的感叹,和"元人烟的概括,把千里平原一片荒凉的寂寞情景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从而使诗的意境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念我平常亲,气结不能言"二句,是诗人代应场而言。面对灾难深重的现实,对于人民的苦难和人生的漂泊不定,应场想到即将离开洛阳,"平常亲"再也不能相亲了,郁积在胸中的忧愁涌上心头,竟使他达到"不能言"的程度,集中地表达了诗人憎恶战乱,同情人民的思想情怀。

  诗人作这首诗时,距董卓祸乱发生已有二十年之久,而社会景象仍如此荒残,可见当时祸乱给人民所造成危害的程度。诗中从城市的破坏、田园的荒废、人民的死亡,详尽地描绘出战乱之后洛阳和中原广大地区残破萧条的景象,反映了"千里无人烟"凄凉、悲楚的社会现实,是那个时代社会动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形象反映。它可以和历史相印证,也可以和曹操的《篱里行》、王粲《七哀诗》其一、蔡琰《悲愤诗》相印证。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也有许多独到之处。首先,它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突破一般送别诗写作的框框,不是从写送行入手,而是别开生面地描写洛阳衰败残破的景象,而这种残破不堪的景象又同特定的社会背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诗歌在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广吏上都超出了一般送:日诗的范围。其次,诗人在艺术构思上也独具匠心。开头两旬,总领全诗。诗人登山远望,先从洛阳山下笔,然后再写残破的洛阳、萧条荒凉的原野。最后,抒发游子的离乡别土之情。这样,总述与分写相问,由近及远地展开。层次分明,前后照应,结构紧凑,浑然一体。第三,诗歌的语言也很准确、形象、生动。比如:"登"、"望"、"何寂寞"、"尽烧焚"、"皆顿擗"、"上参天"、"侧足刀、"无人烟"等等。写洛阳的残破,诗人用"尽烧焚"来形容、渲染。"尽"字用得恰到好处。一个"尽"字,既写出了董卓之乱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又交代了"何寂寞"的原因。又如:"侧足无行径"旬中的"侧足"二字,也用得极妙。诗人把在草丛中步履艰难的情状,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总之,这茜诗无论是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形式方面,都代表了曹植前期诗作的一定水平。它是建安诗歌中为数不多的直接反映汉末动乱现实的优秀诗篇之一。

其二赏析
  这首诗着重抒写惜别之情。关于这首诗,清人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中曾评论说: "此诗用意宛转,曲曲入情,以人命之不常,惜别离之难遣,临歧凄楚,行者又非壮游,相爱虽深,愧难援手,留连片晷,但怨不欢,因作强辞自解,妄意会日之长。"这些,比较正确地概括了诗歌的含意,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意提供了借鉴。

  诗人从清时难得、嘉会不常写起,引起人生短促的感慨,再写欢送宴会,最后以比翼鸟展翅高翔作结,表现了朋友间离别之情和对友人的慰勉。

  "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清时,指政治清明的时世。屡得,多得。嘉会,指美好的朋友聚集的盛会。政治清明的时世难以多得,美好的盛会不能经常。两联对偶句,既有比喻嘉会象政治清明的时世难得那样不能经常,又含有前因后果的关系。正是由于战乱没有平息,社会不安定,国家没有统一,清明的时世没有到来,所以,朋友间的聚会自然就不能经常。诗人流露出对当时国家政治时世的不满和对朋友的聚会的珍惜之情。本诗写送别,先从当时的时势下笔,为后面叙写惜别之情定下了思想基调,给人以高屋建瓴之感,足见诗人运笔之巧妙。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两句,是说天地无穷无尽,没有终极的时候,而人的寿命却象早晨的霜露般短暂。读到这里,使我们联想起曹操在《短歌行》中的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刀同是感叹人生之短暂,曹操从酒宴和歌舞场面说升去,慨义人生明翘召币,半华剀同趔,出丌扁口、似吟低唱,过渡到"求贤若渴"的高昂情绪,洋溢着积极进取的精神。而曹植却从天地没有极限写起,引发出人的寿命象晨霜般短促,蕴含劝慰朋友应珍惜难得的聚会之意。"无终极"和"若朝霜"两相对照,明写人生之短暂+,实指对朋友间相聚的珍惜,进一步说明上二句中的"嘉会不可常",暗示诗人壮志未酬的忧伤。

  接着,诗人写对应氏兄弟的美好祝愿:"愿得展燎婉,我友之朔方。"展,申也。嫌婉,安乐而和顺。朔方,北方,此当指邺城而言。应场曾作为曹植的属僚,同曹植一起,随曹操西正马超,路过洛阳,不久,应场受命转为五官将文学,不得不离开曹植北上,投奔留守于邺城的五官中郎将曹丕。应场在《侍卫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中曾以"朝雁"自喻,说:"问子游何乡,戢翼飞徘徊往春翔二土,今冬客南淮。"当指这次"之朔方"。曹植在送行之际,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美好祝愿:祝愿朋友诸事如意,平安顺利到达北方。

  以下,诗人转入对送别宴会的具体描写。"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为了欢送应氏,亲朋们聚集起来,在河的北岸设酒宴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古称"水北为阳,水南为阴。""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中馈,古代多由妇女主持馈食之事,叫主中馈。谈,进食给长者。这里捐饯行的酒宴。薄,不丰盛。觞,酒杯。尽觞,干杯。难道是酒宴不丰盛?客人们为何饮得不那么欢畅。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叙写朋友间的离别之倩,而是通过询问客人们饮酒不欢畅的原因,暗喻离别时的忧伤,表达了诗人对应氏及朋友们的依依惜别之情。

  "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二句,诗人跳出对筵宴的具体描述,向转与朋及涸目驯期翌。删厌厶州硼屈蚋因而期望也就深厚,而诗人又无能为力,无法满足应氏的殷切期望,所以内心感到很惭愧。诗中,蕴含着歉疚、深沉的感情,这种忧郁的感情,可能与其兄曹丕此时被汉献帝任命为五宫中郎将及副丞柜事有关。

  接着,诗人继续叙写对朋友的依恋之情:"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曰长。"山川险阻而路途遥远,别离的时间已很短促,再次相会的日子将会很长。这二句,一是言其怼朋友即将离别的依恋;二是说明聚会难得,应该珍惜,何不开怀畅饮。它和"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二句相照应,是对"不尽觞"的宾客的劝酒辞"。

  最后两句:"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比翼鸟,是指翅膀并在一起飞翔的两只鸟,古人常以此比喻男女间纯真的爱情。此处比喻朋友闾的情谊。施翮(禾),展翅。这二句,是在上二句基础上的合理的想象和发挥。既然朋友聚会很难,而且相会的日子叉很久远,那么盆:么办?诗人展开理想的翅膀,进行了大胆、合理的想象:愿化作比翼鸟,和朋友们展翅高翔。这里,诗人没有抒写离愁别绪,而是满含激情,愿与朋友们比翼双飞,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希望,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至深。

  《送应氏》第二首在写作上有自己的特色。它主要的特色就是全鬣紧紧围绕一个"情"字。诗人写送别的筵宴,先不写其场面和盛况,而是从当时的时势着笔,造成一种聚会难得、机不可失的气氛,领起全篇。接着,正面描写对应氏兄弟的祝愿和欢送。这里,虽然交代了欢送筵宴,但仍未具体描写,只是用"中馈岂独薄"来反衬,最后以比翼鸟比喻。全诗虚写聚会,实写欢送惜别之情,虚实相生,用意宛转,曲曲入情。此外,对偶句的运用也纯熟自然,恰到好处。比如,"清时难屡得,为会刁:可常"和"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等旬式,对偶工整、朋审慎,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虎求百兽

: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楚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无人回答。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于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江乙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找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奔。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jīng)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荆宣王:楚宣王。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zhǎng)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于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suì)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食:吃。子:你。无敢:不敢。天帝:上天。使:派遣、命令。长:长官,首领。这里作动词,意为“做……首领”,掌管。逆:违抗。以......为......:认为......是......。不信:不真实,不可靠。遂:于是,就。走:逃跑。以为:认为。

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然:认为......正确。故:所以。畏:害怕。皆:都。曰:说。而:才。是:这。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但是,狡诈的手法决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把戏一旦被戳(chuō)穿,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还将被受骗的老虎吞吃。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决不会有好的下场。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现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借着别人的势力,或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古相思曲·其一

:

君似明月我似雾,雾随月隐空留露。
君善抚琴我善舞,曲终人离心若堵。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魂随君去终不悔,绵绵相思为君苦。
相思苦,凭谁诉?遥遥不知君何处。
扶门切思君之嘱,登高望断天涯路。

君似明月我似雾,雾随月隐空留露。
你好像是明月我好像是雾,雾随着月亮渐渐隐去了,只剩下露珠。

君善抚琴我善舞,曲终人离心若堵。
你擅长弹琴我擅长跳舞,一曲弹罢,曲终人散,只剩下心内的拥堵。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只因为你对我的一次回眸,让我陷入日日夜夜的思念。

魂随君去终不悔,绵绵相思为君苦。
魂牵梦绕着你,一点也不后悔,这漫长的相思都是为了你而愁苦。

相思苦,凭谁诉?遥遥不知君何处。
想思的苦楚,我又去对向谁倾诉?路途遥遥远不知你在何处。

扶门切思君之嘱,登高望断天涯路。
抚着门框记着你的叮嘱,登上高处望尽了天涯的道路。

君似明月我似雾,雾随月隐空留露。

君善抚琴我善舞,曲终人离心若堵。
善:擅长。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魂随君去终不悔,绵绵相思为君苦。

相思苦,凭谁诉?遥遥不知君何处。

扶门切思君之嘱(zhǔ),登高望断天涯路。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登楼赋

: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 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 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 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 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 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 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 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登上这座楼来眺望四周,暂且在闲暇的时光消解忧愁。(我)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方,实在是明亮宽敞少有匹敌。携带着清澈的漳水的浦口,倚临着弯曲的沮水的长长的水中陆地。背靠着高而平的广大的陆地,俯临水边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北边的终点是陶朱公放牧的原野,西边连接着楚昭王的陵墓。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满田地。但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 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我因为)逢上纷乱混浊的乱世而迁移流亡(到这里),到现在已经超过漫长的十二年。心中思念故乡希望归去,谁能忍受这种(思乡的)忧思啊!凭靠着楼上的栏杆来(向远方)遥望,面对着北风(我)敞开衣襟。(北方的)平原(是那么)遥远,(我)纵目远望,(视线)被荆山的高峰所遮蔽。道路弯弯曲曲又长又远,河水浩大无边深不可测。悲叹故乡被阻隔,眼泪横流情不能禁。昔日孔子在陈国的时候,发出过“归欤”的叹息。钟仪被囚禁(在晋国)而演奏楚国的地方乐曲,庄舄(在楚国)做了大官但仍说家乡越国的方言。人思念故乡的感情是相同的,岂会因为穷困还是显达而表现不同?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 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 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念及时光的流逝,等待天下太平要到什么时候啊!(我)期望王道平易,在太平盛世施展自己的才能。担心像葫芦瓢一样徒然挂在那里(不被任用),害怕清澈的井水无人饮用。漫步游息徘徊,太阳很快就下山了。(接着)刮起了萧瑟的寒风,天色也阴沉沉地暗了下来。野兽慌忙地左顾右盼寻找兽群,鸟雀也纷纷鸣叫着展翅高飞。原野一片寂静没有游人,(只有)征夫在行走不停。(我的)心情凄凉悲怆而且感伤,心中也充满了忧伤和悲痛。(于是)沿着台阶走下楼来,心中却气愤难平。(一直)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惆怅徘徊翻来覆去睡不着。

参考资料:

1、 胡国瑞 等.古文鉴赏辞典(上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436-4392、 巨 才.辞赋一百篇.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56-57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xiá)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guǎ)仇。挟清漳(zhāng)之通浦(pǔ)兮,倚曲沮(jǔ)之长洲。背坟衍(yǎn)之广陆兮,临皋(gāo)(xí)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qiū)。华实蔽野,黍(shǔ)(jì)盈畴(chóu)。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兹:此。麦城楼故城在今湖北当阳东南,漳、沮二水汇合处聊:姑且,暂且。暇日:假借此日。暇:通“假”,借。销忧:解除忧虑。斯宇之所处:指这座楼所处的环境。实显敞而寡仇:此楼的宽阔敞亮很少能有与它相比的。寡,少。仇,匹敌。挟清漳之通浦:漳水和沮水在这里会合。挟,带。清障,指漳水,发源于湖北南漳,流经当阳,与沮水会合,经江陵注入长江。通浦,两条河流相通之处。倚曲沮之长洲:弯曲的沮水中间是一块长形陆地。倚,靠。曲沮,弯曲的沮水。沮水发源于湖北保康,流经南漳。当阳,与漳水会合。长洲,水中长形陆地。背坟衍之广陆:楼北是地势较高的广袤原野。背:背靠,指北面。坟:高。衍:平。广陆:广袤的原野。临皋隰之沃流:楼南是地势低洼的低湿之地。临:面临,指南面。皋隰:水边低洼之地。沃流:可以灌溉的水流。北弥陶牧:北接陶朱公所在的江陵。弥:接。。陶牧:春秋时越国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来到陶,自称陶朱公。牧:郊外。湖北江陵西有他陶朱公墓,故称陶牧。昭邱:楚昭王的坟墓,在当阳郊外。华实蔽野:(放眼望去)花和果实覆盖着原野。华:同“花”。黍稷盈畴:农作物遍布田野。黍稷:泛指农作物。信美:确实美。吾土:这里指作者的故乡。曾何足以少留:竟不能暂居一段。曾,竟。

  遭纷浊(zhuó)而迁逝兮,漫逾(yú)纪以迄今。情眷(juàn)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jiàn)以遥望兮, 向北风而开襟(jīn)。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cén)。路逶(wēi)(yí)而修迥(jiǒng)兮,川既漾(yàng)而济深。悲旧乡之壅(yōng)隔兮,涕(tì)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yú)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xì)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遭纷浊而迁逝:生逢乱世到处迁徙流亡。纷浊:纷乱混浊,比喻乱世。漫逾纪以迄今:这种流亡生活至今已超过了十二年。逾:超过。纪:十二年。迄今:至今。眷眷:形容念念不忘。孰忧思之可任:这种忧思谁能经受的住呢?任,承受。凭,倚,靠。开襟:敞开胸襟。蔽荆山之高岑:高耸的荆山挡住了视线。荆山,在湖北南漳。高岑:小而高的山。路逶迤而脩迥:道路曲折漫长。修,长。迥,远。川既漾而济深:河水荡漾而深,很难渡过。壅,阻塞。涕,眼泪。弗禁,止不住。尼父,指孔子。钟仪幽而楚奏兮:指钟仪被囚,仍不忘弹奏家乡的乐曲。庄舄显而越吟:指庄舄身居要职,仍说家乡方言。人情同于怀土兮:人都有怀念故乡的心情。岂穷达而异心:哪能因为不得志和显达就不同了呢?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sì)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qú)而骋力。惧匏(páo)瓜之徒悬兮, 畏井渫(xiè)之莫食。步栖(qī)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nì)。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 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qù)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dāo)(dá)而惨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惟日月之逾迈兮:日月如梭,时光飞逝。惟,发语词,无实义。俟河清其未极:黄河水还没有到澄清的那一天。俟,等待。河,黄河。未极,未至。冀王道之一平:希望国家统一安定。冀,希望。假高衢而骋力:自己可以施展才能和抱负。假,凭借。高衢:大道。惧匏瓜之徒悬:担心自己像匏瓜那样被白白地挂在那里。畏井渫之莫食:害怕井淘好了,却没有人来打水吃。渫,淘井。步栖迟以徙倚:在楼上漫步徘徊。栖迟,徙倚都有徘徊、漫步义。白日忽其将匿:太阳将要沉没。匿,隐藏。风萧瑟而并兴:林涛阵阵,八面来风。萧瑟,树木被风吹拂的声音。并兴,指风从不同的地方同时吹起。天惨惨而无色:天空暗淡无光。兽狂顾以求群:野兽惊恐地张望寻找伙伴。 狂顾:惊恐地回头望。鸟相鸣而举翼:鸟张开翅膀互相地鸣叫。原野阒其无人:原野静寂无人。阒,静寂。征夫行而未息:离家远行的人还在匆匆赶路。心凄怆以感发:指自己为周围景物所感触,不禁觉得凄凉悲怆。意忉怛而惨恻:指心情悲痛,无限伤感。这两句为互文。循阶除而下降:沿着阶梯下楼。循,沿着。除,台阶。气交愤于胸臆:胸中闷气郁结,愤懑难平。夜参半而不寐:即直到半夜还难以入睡。怅盘桓以反侧:惆怅难耐,辗转反侧。盘桓,这里指内心的不平静。

参考资料:

1、 胡国瑞 等.古文鉴赏辞典(上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436-4392、 巨 才.辞赋一百篇.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56-57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暇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暇通浦兮, 倚曲沮暇长洲。背坟衍暇广陆兮,临皋隰暇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 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暇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 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暇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 暇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暇在陈兮,有归欤暇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 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暇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暇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暇徒悬兮, 畏井渫暇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 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这篇赋以铺叙手法,由登楼极目四望而生忧时伤事暇慨,并把眷恋故乡、怀才不遇暇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而各层自有重点,深挚的感情,徐徐道来,感人至深,真不愧名家手笔。

  这篇赋主要抒写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思乡、怀国暇情和怀才不遇暇忧,表现了作者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心情。全篇抒情意味很浓,“忧”字贯穿全篇,风格沉郁悲凉,语言流畅自然,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的代表性作品。

  此赋有如下特点:一、层次清晰。全文分为三段,首段写登楼所见,次段叙怀乡暇情,末段抒身世暇惧,遵循主人公情绪的自然发展而来,层次极为清晰。

  二、结构严谨。第一段写景中透露出“忧思”,“望”“忧” 两字,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第二段集中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沉重忧思。开头四句承上文“非吾土”抒发怀乡暇情,“凭轩槛以遥望兮”中的“望”字,化景物为情思。第三段对思乡暇情进一步开掘,揭示出“忧思”深层的政治内涵。情景交融。首段写异乡风光:地势开阔,山川秀美,物产富饶,以眼前乐景反衬心中哀情。末段写傍晚景色:日惨风萧,兽狂鸟倦,原野寂寥,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凄怆。前后景物描写,即景生情,寓情于景,一乐一悲,相互照应,真切的反映出作者愁绪步步加深、忧伤至极的过程。

  三、语言清丽。文章用典贴切,注意与主观感情的抒发相契合。例如“瓠瓜徒悬”、“井渫莫食”等典故,都传达出作者的怀乡暇情和怀才不遇的怨愤。文章大量运用富有音乐性的修饰词语。例如“眷眷”、“惨惨”、“凄怆”、“憯恻”、“盘桓”等,音节流畅,琅琅上口。

  四、主题深刻。这篇文章超越了一般的怀乡暇作,揭示了深厚的政治内涵。“遭迁逝”句,概括了当时动荡的时代特征和作者悲惨不幸的遭遇;“惟日月”两句,表达了作者时不我待、急欲乘时而起的紧迫感;“冀王道” 两句,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急于建功立业的使命感。总暇,作者通过登楼四望,抒发了浓重的故土暇思,倾吐了宏图难展的悲慨,表达了建功立业的迫切愿望。

  综上所述,这篇赋体貌高度精练,情思深厚丰腴,使读者自然而然地感觉其意味深永,形象感人,因此成为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杰作。

参考资料:

1、 胡国瑞 等.古文鉴赏辞典(上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436-4392、 巨 才.辞赋一百篇.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56-5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画蛇添足

: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楚国有个主管祭祀的官员,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还有剩余。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然后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添上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楚有祠(cí)者,赐其舍人卮(zhī)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祠: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卮: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相谓:互相商议。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且:将要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子:对人的尊称,您;你。安能:怎能;哪能。为:给;替。遂:于是;就。赐:赏给,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画脚。终:最终、最后。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引:拿起。成:完成。余:剩余。足:(画)脚。亡:丢失,失去。为:给,替。乃:然后。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遂饮其酒:他的,指示代词。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终亡其酒:失去。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名著《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张翼谏曰:“将军战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安全性。这个故事的意义是肤浅的,“画蛇添足”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而丧失了自己本该有的东西。“为蛇足者,终亡其酒。”真是可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