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
老臣帷幄算,元宰庙堂机。饯饮回仙跸,临戎解御衣。
军装乘晓发,师律候春归。方伫勋庸盛,天词降紫微。

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
我把握着两袋红色羽毛箭,来到河北,古之燕国和赵国的地方。
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
正是射杀天狼----骚乱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时候,目睹军情激扬万分。
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
在邯郸洪波台观看兵卒演习作战,我身佩长剑,遥望北疆的关塞。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我想请缨参战,不愿意羁旅在南方的古越国地带,我要直趋燕然山,铭功勒石。
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
将军的龙虎旗在风中猎猎,动员会上的歌声仍然在耳边不停歇。
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
壮士击筑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忧愁在投壶的活动烟消云散。
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
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百战百胜,一举把敌人们全部扫光才回家乡。
诗中明言其行止目:“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又抒其报国豪情日:“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或谓“发兵”指天宝十载安禄山讨契丹事,“请缨不系越”句亦涉同年发兵征云南事。总观全诗,乃北游途中抒怀之作.似不宜以时事附会。
这首诗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生动曲折地反映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光明的憧憬。
参考资料:
1、 李白.《李太白集》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3.04:第290页2、 郁贤皓主编.《李白大辞典》: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01月第1版:第120页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将车子停下来,茫然的回顾周边,感觉自己就像楚囚一般困顿窘迫。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忧愁伤感从中蓦然升起,悲伤的眼泪如鲠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慈母刚刚得了重病,我就想要送她去拜访名医。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可是就在当车子急迫接送时,苍天就无情地带走了我的慈母!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母亲对自己养育之恩都无法报答,人生在世还能追求其他的东西吗?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方:才,刚刚。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
你远谪荒瘴,不应该怨恨萦心,朋友,我曾经是去过闽中之人。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到闽中大概很少见到远旅雁阵;深夜,听到的都是哀伤的猿啼。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闽东的山路,到处是云昏岭峻,闽南住久了,瘴疠也不必心悸。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朋友,你一定逢赦,恩沾雨露,珍重啊,风波之献,路上当心!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454-456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guō)。
无恨:不要怨恨。旧过:以前去过。过:作往访解。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大都:大概。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zhàng)疠(lì)和。
合:交融。瘴疠:山林湿热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雨露:比喻朝廷的恩泽。风波:路途险阻,比喻事物的变动。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454-456此诗首联两句从贬官一事说起,安慰朋友不要伤怀过度,并且说自己从前也曾去过闽中。中间两联承上,向朋友如实地介绍那里的荒僻而艰苦的环境。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王诈称苏武已死,汉朝乃托称苏武于雁足系书传至汉朝,匈奴王无法推托,只好放苏武回国,故后世又以“雁书”作为书信的代称。因此“大都秋雁少”一句亦含有地处偏远、消息闭塞之意。下句“只是夜猿多”一句暗用郦道元《水经注·三峡》中所引民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意。五六两句连读,言一路都是崇山峻岭,云雾缭绕莫要说起,而且还有山林中的毒气(瘴疠)时刻会侵蚀人身,危及生命。云山合,有云雾笼罩山间的意思。下句的“和”,本意是跟着唱。“瘴疠和”是说南方那种瘴疠之气也会跟着“云山合”的阴暗环境一起来助纣为虐,加倍地害人。
这首诗写了朋友的安慰、忠告、劝勉和祝愿之意。诗人担心友人郑姓侍御史的被贬而心中不平、不安,所以诗人在起首就提醒郑侍御对被谪放这件事不要产生恨意,并且以过来人的身分告诉闽中的环境特征;也告诉他复职的希望,所以只要注意旅途上的安全以及意在言外的其它风波外,其它不必耽心。诗人是一位重气节,疾恶如仇的人,若非友人有冤屈,他是不会这么劝的,他希望他的友人能够忍受下来,等待水落石出的一天,然后“自当逢雨露”,重返朝廷。大概贬谪之人最需雨露恩泽,因此诗人劝慰朋友,皇帝的恩泽一定会惠及远谪之人,劝勉朋友要珍重有为。这是至友的真关怀,颇有为友喊冤的意思在内。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454-456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从井底用丝绳向上拉起银瓶,银瓶快上来了丝绳却断掉了。
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在石头上磨玉做的簪子,玉簪快要磨成却从中间折断。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银瓶沉入井底玉簪折断又能如何呢?就像如今我和君的离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回想起往日在家还是闺秀之时,人们都说(我)举动之间都有美丽的影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头发梳成美丽的发髻如同秋蝉之翼,将双眉化成如同远山一般缠绵婉转。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笑着和(侍婢)嬉戏大笑相伴在后花园,这个时候我还没有和君相识呢。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我玩弄靠着矮墙青梅树的枝桠,君骑着白马立在垂杨边上。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我在墙头你在马上遥相对望,一看见君就知道已经有断肠的相思。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知道君断肠的相思想要和君倾诉,君将手指向了南山的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感受到君心就如松柏化成,暗想着要结起双鬟想要随君离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随着君到家里五六,君的父母常常有话告诉我。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
经过正式行聘的才是正妻,私奔的是妾室,没有资格参与家族祭祀。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终于知道君的家是不能够住下去的,可是奈何离开家门却没有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难道我没有父母高堂?我的家乡也都是亲人。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
因为和君私奔所以很久不与家乡通消息,如今悲愤羞愧无法归乡。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对君而言不过一天的姻缘,却耽误了我一生的幸福。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以我的经历告诉那些小人家痴情的女儿,千万要慎重不要将终生轻易许人。
参考资料:
1、 玮光等.《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第3版:商务印书馆,1996年:56.78.256.432.5882、 沈兰等 .古汉语常用字词典:长春出版社,2010年:56.84.182.241.479.521.566.623.655.752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引:拉起,提起。银瓶:珍贵器具。喻美好的少女。
上磨玉簪(zān),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shū)姿。
殊:美好。
婵(chán)娟两鬓(bìn)秋蝉翼,宛转双蛾(é)远山色。
娟:美好。宛转:轻细弯曲状。远山色:形容女子眉黛如远山的颜色。蛾:代指蝉翼。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青梅竹马:指两小无猜的亲密。墙头马上遥相顾。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yù),君指南山松柏树。
语:告诉、倾诉。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huán)逐君去。
合双鬟:古少女发式为双鬟,结婚后即合二为一。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大人:指男方父母。
聘(pìn)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sì)奉蘋(píng)蘩(fán)。
聘为妻:指经过正式行聘手续的女子才能为正妻,正妻可以主祭。奔:私奔。妾:偏室。不谌主祀:不能作为主祭人。蘋蘩:两种可供食用的水草,古代常用于祭祀。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高堂:指父母。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
潜来:偷偷来,私奔。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shèn)勿将身轻许人!
痴小:指痴情而年少的少女。
参考资料:
1、 玮光等.《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第3版:商务印书馆,1996年:56.78.256.432.5882、 沈兰等 .古汉语常用字词典:长春出版社,2010年:56.84.182.241.479.521.566.623.655.752前三句的两个比喻总体的概括了全诗意旨,那瓶沉簪折正是女子遭遣弃命运的写照。次三句写女子年少时的美貌殊姿,以相识之前的欢悦与相识后四句横遭不幸的痛苦相对比。再下写女子以身相许,决然私奔的过程,表现了痴情女子的天真和纯洁及为情所动的真实形态。之后的五句叙述私奔带来的屈辱和痛苦。“聘则为妻奔是妾”表达了没有经过礼法嘉许的结合,即使相爱情深也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女子愤然出走,然而天地茫茫,已经无处可归。诗末两句凄凉悱恻,是对后世痴情女子的警策,也是女子自身屈辱悲愤的呐喊。“痴情女子负心汉,教人如何不悲伤。”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好好的良家女子,只因为随爱人私奔,便从此失去了为人妻的资格。”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侍奉公丈夫五六年之久,都换不来男家人的认可,她没有资格参与家族祭祀,她生的儿子也算不得夫家首选的继承人。这位重自尊的女性,终于决定离开这个家庭。一个追求真正爱情的弱女子是难以与强大的封建礼教相抗争的。在那个时代,像这样一个自主追求真正爱情的女子,不但在夫家会受到歧视,就是回到娘家,也会被自己的父母弟妹所鄙弃,她会被看成败坏门风的不祥之物。残酷的封建礼教就是这样直接摧残着人们的身心。因此诗人最后感叹说:“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看似劝戒,实为叹息,诗人对诗中主人公的同情远远超过了他的劝戒。诗歌的基调因之也变得深沉且凝重。
此诗的最大成就在于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单纯、美丽、多情的女子形象。除结尾外,整篇作品都是一个不幸女子的内心独白。刻画她的美丽不是通过自我欣赏而是借他人口中说出,手法颇高妙。“知君断肠共君语”,“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等语,刻画少女,贴切自然,充分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单纯、多情。开头以银瓶、玉簪隐喻美丽的少女,新颖别致,托此以起兴,与下文衔接自然。结尾仅言她出门后没有去处,不进一步描写悲剧的结局,余韵深长,发人深省。
在这首中长篇叙事诗中,诗人用凝练的语句表现了一私奔女子的悲哀。《礼记》:“奔者为妾,父母国人皆贱之”。它在题材上与古乐府中的弃妇诗类同,但其风格与情调与传统之作多有不同。从内容上看,全诗所表现的生活现象带有中唐都市生活的色彩,女子能有这样的机会与男子交往并能私奔,这在当时其他人的作品中也有所表现,这是唐人都市生活中特有的一个现象。唐朝的商业生活给青年男女的交往带来了一定自由,但传统的礼教观念却扼杀了他们追求幸福的权利,并制造了一些悲剧,而在这一悲剧中女子更是一个更大有受害者。诗人取材典型,对扼杀人性的礼教提出了批判。对不幸的女子表示了同情。其中对礼与情之间矛盾的表现体现了中唐士人的思想个性。其次在艺术表现上诗人也体现了中唐文人的叙事艺术的水平,诗人以女子之口叙述他们相识、私奔以及产生矛盾的整个过程,情节完整生动,极具戏剧性。诗人着重交代矛盾的原因,细致描写女子被弃后的心理, 突出故事的悲剧性与抒情性。诗人便就这种“奔者为妾”的社会现状写了这首长诗。同时,也表达了告诫女子不要轻易与人私奔之情。
参考资料:
1、 高晨博.唐代叙事诗:北京大学,2004年:45-472、 刘航等.白居易《井底引银瓶》的民俗学问题: 复旦大学,2001年:8-12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母别子,子别母,白天的阳光似乎都因为悲伤而失去了光彩,哭声中无限凄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一家人住在关西长安,丈夫身居大将军的高位,去年立了战功,又被加封了爵土。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还得到了赏赐的金钱二百万,于是便在洛阳娶了如花似玉的新妇。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新妇来了不满足,就要丈夫抛旧妇;她是他掌上的莲花,我却是他们眼中的钉子。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喜新厌旧是俗世的常情,这本来也不足为悲,我就要收拾行装,无奈地离开。但悲伤的是,留在丈夫家的,还有两个亲生的小孩。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一个才刚刚会扶着床沿走路,一个才刚刚能够坐起来。坐着的孩子啼哭,会走路的孩子牵着我的衣服。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你们夫妇新欢燕尔,却让我们母子生离死别,从此不得相见。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此时此刻,我的心有诉不出的悲苦,人的薄情啊,还不如林中的乌鹊,母鸟不离开小雏,雄鸟总在它们身旁呵护。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此情此景,倒象是后园的桃树,曾经遮蔽着花房的花瓣已经随风落去,幼小的果实还将挂在梢头经历霜雪雨露。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新人新人你听我说,洛阳有无数的红楼美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但愿将军将来又立了什么功勋,再娶一个比你更娇艳的新妇吧。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乌与鹊:林中自由自在的鸟儿。雏:小鸟。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