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作为行客面对着飞蓬,手持金鞭指挥着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功名在万里之外,心声在一杯之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虏障在燕支之北,长安在太白之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离别时不要难过,看取宝刀称雄。
参考资料:
1、 (唐)蘅塘退士编著.《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荟萃唐诗三百首》: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07:第165页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谢楚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高适岑参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81页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cōng)。
骢:指黑色的骏马。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lǔ)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虏障:指防御工事。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太白东:具体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离魂莫惆(chóu)怅(chàng),看取宝刀雄!
离魂:指离别时的心情。惆怅:失意、难过。宝刀雄:指在边地作战建立军功的雄心壮志。
参考资料:
1、 (唐)蘅塘退士编著.《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荟萃唐诗三百首》: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07:第165页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谢楚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高适岑参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81页此诗为送友人从军塞外而作,其中强烈表达了立功异域的战斗激情,和乐观豪迈的昂扬意绪。
首联“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紧扣题意,写李侍御即将跨马远征。以“飞蓬”喻“行子”,自然使人联想到“行子”身影的轻疾,可谓形神毕现。
“铁骢”为青黑色相杂的马,本已矫健迅疾,再加上主人挥鞭,自然是凌厉如飞了。以“金”、“铁”来修饰“鞭”和“骢”,平添坚强的力度。故一发端,颇具顿挫之力,使“行子”轻捷如飞,意气昂扬的气势与英姿如在眼前。
颔联“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紧承上联送别之意。友人远征“万里”,是为求取“功名”,自当鼓励,因此不得挽留。临别之际,万千“心事”,一言难尽,全寄托在“一杯”别酒之中。此联极尽纵横捭阖之能事。先从“万里外”一笔推开,展现出巨大的空间,表现李侍御豪迈的激情、飞动的气势。但紧接着一笔收勒,又回到别筵。这“一杯”中包含了哪些“心事”,诗人没有明写,但不难推测,它包含着深挚的惜别,“万里”征途的担心;前程珍重的祝愿;“功名”早立的期望等等,感情极为深沉厚重。一开一阖之际,极富抑扬顿挫之力。
颈联“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指李侍御远赴安西所经之地。汉代李陵与匈奴交战的遮虏障远在燕支山之北,而李侍御所赴的安西则更在此之外。此句上承“金鞭”句、 “功名”句;对句指李侍御家室亲友所在之地——太白峰东的长安。这句上承“行子”句、“心事”句,虽不明言心事,而心事自含其中。 “虏障”与“秦城”之间,遥隔万里,临发之际,回望秦城, 自不免有所系恋,但“功名万里外”的豪情壮志又激励征人挥鞭直指前路。这一联只列地名,不直接书事言情,而情、事俱含其中。
尾联再一笔宕开,境界进一步扩大。安西与长安,相距万里,关山阻隔,归路茫茫,在地域广阔的画面上,浓墨重彩的勾勒,既是写景,更是托情。尾联继“离魂莫惆怅”的殷切劝慰之后,奇峰突起,以“看取宝刀雄”的放声高唱,将激昂壮别、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喷涌而出,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这首送别诗最动人的地方,是融注于诗中的雄壮豪放之情,同时,诗人以意驱象,既有“飞蓬”、“铁骢”的形象描绘,又有广袤万里的空间描绘,这些超迈遒劲、雄浑阔大的形象,不仅体现了诗人感情的豪壮,同时也焕发出昂扬奋发的盛唐时代精神。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撰.《唐诗选注评鉴 上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09:第475页2、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206-208页北风吹海雁,南渡落寒声。
北风吹吹打着飞翔的海雁,一路南飞鸣声寒彻。
感此潇湘客,凄其流浪情。
客游潇湘,对此秋景感叹不息,流浪的凄楚心情与雁共鸣。
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
胸中系念的是仙境沧洲,想着能如飞霞那般游赤城。
始探蓬壶事,旋觉天地轻。
开始探讨蓬莱仙事,旋既感觉天地为轻。
澹然吟高秋,闲卧瞻太清。
在这秋高气爽之时澹然吟咏,闲卧着遥望太清仙宫。
萝月掩空幕,松霜结前楹。
天幕中明月在藤萝间躲闪,高松结霜月光照在堂前柱子上。
灭见息群动,猎微穷至精。
心念寂灭,万物归元,微妙至精自显。
桃花有源水,可以保吾生。
桃花源流水潺潺,我将在这里养生。
北风吹海雁,南渡落寒声。
感此潇湘客,凄其流浪情。
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
赤城:赤城山,一名烧山,东卿司命君所居。洞周围三百里,上有上王清平天。
始探蓬壶事,旋觉天地轻。
蓬壶:蓬莱。
澹(dàn)然吟高秋,闲卧瞻(zhān)太清。
澹然:恬静的样子。太清:道家天师道最高神太上所居。
萝月掩空幕,松霜结前楹(yíng)。
萝月:藤萝间的明月。前楹:殿堂前部的柱子。
灭见息群动,猎微穷至精。
桃花有源水,可以保吾生。
参考资料:
1、 作品译文内容由朝阳山人提供参考资料:
1、 作品译文内容由朝阳山人提供这是一首反映妓女内心痛苦的作品,通篇采用第一人称写出。她诉说的对象,看来是一位属意于她的青楼过客。曲江是唐都城长安郊外的著名旅游胜地。女主人公自比“曲江柳”,当时就近取譬,可知她是长安的妓女。
作品开门见山。开头直截了当地奉劝那位男子不必多情。所谓“心偏”,相当于现代北方话的“死心眼”。后三句写出了女子这样决绝的原因。
从词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那位男子真诚相爱的表示是感激的;惟其感激,才投桃报李,坦率相劝。那男子,也许还是一个初涉青楼的年轻后生,不谙世事;而这女子,却是一位老于风尘的过来人,懂得生活的严峻。
她用否定的语气说出的“恩爱一时间”,表明她对于坚贞的爱情是向往的。但自己身为烟花女子,只有卖笑的义务,没有被爱和爱人的权利。她对那男子直言不讳,足见她心地善良,也说明了现实的黑暗和她作为妓女的深刻不幸。她拒绝了那男子真诚相爱的表示,也等于认可了自己永远不肯能得到真正爱情的不幸处境。
词中用比喻的手法,代替直接的叙述,是民歌惯用的手法,既贴切、形象,又符合妓女的身份,富有民歌的色彩,表明它是出自处于当时社会最底层的妇女之口。以青楼女子的口吻,奉劝男子不必多情,并以柳树自喻,表明自己沦落风尘的悲凉处境。此词一说是青楼女子对随意玩弄她们的男性表示强烈的不满和抗议。
这首小词不仅内容可取,而且结构相当完美。前人说“真诗果在民间”(李梦阳《郭公谣序》),此词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版,第277-278页幽居正想餐霞客,夜久月寒珠露滴。
千年独鹤两三声,飞下岩前一枝柏。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幽居正想餐霞客,夜久月寒珠露滴。
隐居在山野想着那些餐霞的人,夜晚越来越长,冷月下露珠儿正在下滴。
千年独鹤两三声,飞下岩前一枝柏。
这地方千年来只有孤独的老鹤啼叫过三两声,一棵松柏从岩石上飞斜下来。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大雁的声音渐响渐远人声也随着消失,是哪家的纺织机织出了像新下的雪一样的绸缎。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我这山野之人一醉醒来之时,百尺高的老松树正衔着半轮明月。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第10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幽居正想餐(cān)霞客,夜久月寒珠露滴。
幽居:隐居。
千年独鹤(hè)两三声,飞下岩前一枝柏。
去雁(yàn)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绝:停止,罢了,稀少。素:白色。机:纺织机。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xián)半月。
野客:村野之人。多借指隐逸者。衔:用嘴含,用嘴叼。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第10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幽居正想餐霞客,夜久月寒珠露滴。
千年独鹤两三声,飞下岩前一枝柏。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暮春时节杨柳苍翠掩映画楼,早晨的黄莺婉转啼叫更添愁绪。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宫花年年自开自落无人欣赏,白白地飘入御沟随流水逝去。
柳色参(cēn )差(cī)掩画楼,晓莺(yīng)啼送满宫愁。
宫怨:宫女的哀怨。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这里形容柳色浓淡不一、明暗不齐。掩:遮蔽。画楼:指装饰华丽的楼宇,这里特指宫苑中雕梁画栋的楼阁建筑。晓莺:早晨的黄莺。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空:徒然地、白白地。逐:随。御沟:流经宫苑的沟水,即皇城外的护城河。
这首诗题为“宫怨”,却没有出现宫女的形象,而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宫苑景物和环境气氛的描写,烘托、暗示出宫女的愁怨之情。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抓住深宫寂寥、令人厌倦的特点,着眼于“柳色”和“莺啼”,描绘柳掩画楼、莺啼晓日,表现出“深锁春光一院愁”(刘禹锡《春词》)的情境。“柳色参差”,用语精炼,不仅写出宫柳的柔条长短参差,而且表现出它在晨曦中的颜色明暗、深浅不一。“掩画楼”,则写出宫柳枝叶繁茂、树荫浓密。宫苑中绿荫画楼,莺声宛啭,本是一派明媚春光。但失去自由、失去爱情的宫女,对此却别有一种感受。清晨,柳荫中传来一声声莺啼,反引起宫女们心中无穷愁绪,整个宫苑充满了凄凉悲愁的气氛。暮春柳色掩映画楼,透露出春愁锁闭、美人迟暮之感。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写落花,以宫花零落、随水流逝的景象,宫花非不美,但年年自开自落,无人观赏,无声无息地凋零,飘入御沟随流水逝去。在宫女看来,自己的命运与这落花又何其相似!“无人见”,写出宫女被幽禁之苦:“逐春泉”,喻韶光的流逝。前面着一“空”字,表达了宫女的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正如明代唐汝询《唐诗解》所说:“因想已容色凋谢而人莫知,正如花之湮灭沟中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