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鱼湖上醉歌

: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漫叟 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我用公田产出的粮食来酿酒,常借休假之闲,载酒到石鱼湖上,暂且博取一醉。在酒酣欢快之中,靠着湖岸,伸臂向石鱼取酒,叫船载着,使所有在座的人都痛饮。好像靠着巴陵山,而伸手向君山上舀酒一般,同游的人,也像绕洞庭湖而坐。酒舫漫漫地触动波涛,来来往往添酒。于是作了这首醉歌,歌咏此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湖南道州的石鱼湖,真像洞庭,夏天水涨满了,君山翠绿苍苍。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且把山谷作酒杯,湖水作酒池,酒徒济济,围坐在洲岛的中央。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管他连日狂风大作,掀起大浪,也阻遏不了,我们运酒的小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我手持酒葫芦瓢,稳坐巴丘山,为四座斟酒,借以消散那愁肠。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9

漫叟(sǒu) 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漫叟:元结自号。休暇:休假。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引臂:伸臂,举臂。唐白居易《三游洞序》:“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长:放声歌唱。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zhǎo),酒徒历历坐洲岛。

沼:水池。历历:分明可数。清晰貌。洲岛:水中陆地。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fǎng)。
废:阻挡,阻止。酒舫:供客人饮酒游乐的船。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zhuó)饮四坐以散愁。
长瓢:饮酒器。酌饮:挹取流质食物而饮。此指饮酒。四坐:指四周座位上的人。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9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序文主要叙述作者与其友属在石鱼湖上饮酒的事及作者对此事的感受。该诗反映了封建士大夫以酒为戏,借饮取乐的生活情趣。诗的末句说:“酌饮四坐以散愁。”实际上,作者并没有在诗中表现哪一句是在写愁,以及字里行间有什么愁,所以“散愁”一句是无病呻吟。该诗以酒为戏,借饮取乐,抒写了作者的情趣是真的,说作者及其四坐有愁而举杯消愁却是假的。从内容看,该诗无可取之处。

  该诗为七言诗,但它的句型与语气,实取之于民歌,既显得顺口,又使人易记。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用公田产出的粮食来酿酒,常借休假之闲,载酒到石鱼湖上,暂且博取一醉。在酒酣欢快之中,靠着湖岸,伸臂向石鱼取酒,叫船载着,使所有在座的人都痛饮。好像靠着巴陵山,而伸手向君山上舀酒一般,同游的人,也像绕洞庭湖而坐。酒舫漫漫地触动波涛,来来往往添酒。于是作了这首醉歌,歌咏此事。

湖南道州的石鱼湖,真像洞庭,夏天水涨满了,君山翠绿苍苍。
且把山谷作酒杯,湖水作酒池,酒徒济济,围坐在洲岛的中央。
管他连日狂风大作,掀起大浪,也阻遏不了,我们运酒的小舫。
我手持酒葫芦瓢,稳坐巴丘山,为四座斟酒,借以消散那愁肠。

注释
漫叟:元结自号。
休暇:休假。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十旬休暇,胜友如云。”
引臂:伸臂,举臂。唐白居易《三游洞序》:“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
长:放声歌唱。
沼(zhǎo):水池。
历历:分明可数。清晰貌。洲岛:水中陆地
废:阻挡,阻止。酒舫(fǎng):供客人饮酒游乐的船。
长瓢:饮酒器。
酌(zhuó)饮:挹取流质食物而饮。此指饮酒。四坐:指四周座位上的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元结

元结

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102篇诗文

猜你喜欢

涧南园即事贻皎上人

:
弊庐在郭外,素产唯田园。
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
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

弊庐在郭外,素产唯田园。
简陋的房舍在城外,先人的薄产只有田园。

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
周围林茂田野广阔,不闻城市中车马声喧。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
钓鱼人垂竿在北涧,樵夫的歌声飞入南轩。

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
诗成但言隐居情事,还请高人贤士来评谈。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57-58

(bì)庐在郭外,素产唯田园。
素:旧的。产:一作“业”。

左右林野旷,不闻朝(zhāo)市喧。
朝:又作“城”。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

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
静者:指跳出尘世的出家人,这里指皎上人。将:又作“还”。论:又作“言”。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57-58
弊庐在郭外,素产唯田园。
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
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

  皎上人,僧人名皎,生平未详。从诗中均内容看,二人以前交往并不多。诗题为“即事”,是就自已在涧南园的生活情景加以描述。诗首二句为全诗描述的概括。正因在“郭外”,才有“左右林野旷,不闻城市喧”的开阔幽静;正因“素业唯田园”,才有“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的田园乐趣。这些都写得极自然,没有其他诗写幽居时流露出的孤寂情调。结尾点出书赠皎上人,表达自己淡泊的心志。

  此诗为孟浩然在故里所作,诗中描写了作者居住地的开阔幽静,表现出田园生活的乐趣,表达了作者淡泊的心志。全诗写得极为自然,没有其他诗写幽居时流露出的孤寂情调。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57-58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邓安生,孙佩君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孟浩然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63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题友人云母障子

:
君家云母障,时向野庭开。
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君家云母障,时向野庭开。
您家云母石做成的漂亮屏风,经常拿到外面的庭院里张开。

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屏风上有淙淙的山泉流淌的纹路,并不是彩绘能画得出来。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87

君家云母障(zhàng),时向野庭开。
云母:矿石名,俗称千层纸。古代诗词中性质、状态、光色等如云母的事物如美石、白花、冰雪、鳞片,也称云母。 这里指用来制作障子的美丽的石材。障子:一种家具,可看作是一面用来分割房间的简易墙体;也用来遮挡视线、屏蔽风,现在人们习惯称为“屏风”。时:一作“持”。

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因:一作“关”。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8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渡浙江问舟中人

: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潮落后江面平静还没有起风,乘一只小船渡江与您相从。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不时探头向天边眺望,您可知哪座青山是我要去的越中?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12-2132、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0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piān)舟共济与君同。
江:指钱塘江。未有:没有。扁舟:小船。舟:一作“舠(dāo)”。济:渡。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引领:伸长脖子远望。多以形容期望殷切。《左传·成公十三年》:“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天末:天的尽头。指极远的地方。汉张衡《东京赋》:“眇天末以远期,规万世而大摹。”越中:即今浙江绍兴。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12-2132、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0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孟浩然主要擅长写五言诗,风格浑融冲淡。诗人将自己特有的冲淡风格用于七绝,往往“造境飘逸,初似常语”而“其神甚远”(陈延杰《论唐人七绝》)。此诗就是这样的高作。

  在杭州时,诗人有句道“今日观溟涨”,可见渡浙江(钱塘江)前曾遇潮涨。一旦潮退,舟路已通,诗人便迫不及待登舟续行。首句就直陈其事,它由三个片语组成:“潮落”、“江平”、“未有风”,初似平平淡淡的常语。然而细味,这样三顿形成短促的节奏,正成功地写出为潮信阻留之后重登旅途者惬意的心情。可见有时语调也有助于表现诗意。

  钱塘江江面宽阔,而渡船不大。一叶“扁舟”,是坐不了许多人的。“舟中人”是来自四方的陌生人。“扁舟共济与君同”,颇似他们见面的寒暄。这话淡得有味,意思是:虽说彼此素昧平生,却在今天走到同条船上来了。“同船过渡三分缘”,一种亲睦之感在陌生乘客中油然而生。尤其因舟小客少,更见有同舟共济的亲切感。所以问姓初见,就倾盖如故地以“君”相呼。这样淡朴的家常话,将当时那种淳厚的世风与人情味惟妙惟肖地传达了出来,并不是一味地冲淡。

  当彼岸已隐隐约约看得见一带青山,更激起诗人的好奇与猜测。越中山川多名胜,是前代诗人谢灵运遨游歌咏过的地方,于是,他不禁时时引领翘望天边:那儿应该是越中——他向往已久的地方。他大约猜不出,只是神往心醉。这里并没有穷形极象的景物描写,唯略点“青山”字样,而越中山水之美尽从“时时引领望天末”的游子的神情中绝妙传出。诗句外淡内丰,似枯实腴。“引领望天末”,原本是陆机《拟兰若生朝阳》成句。诗人信手拈来,加“时时”二字,口语味浓,如同己出,描状生动。注意吸取前人有口语特点、富于生命力的语汇,加以化用,是孟浩然特别擅长的本领。

  “何处青山是越中?”是“问舟中人”,也是诗的结句。使用问句作结,语意亲切,最易打通诗与读者的间隔,一问便结,令读者心荡神驰,使意境顿形高远。全诗运用口语,叙事、写景、抒情全是朴素的叙写笔调,而意境浑融、高远、丰腴、完满。“寄至味于淡泊”(《古今诗话》引苏轼语,见《宋诗话辑佚》),对此诗也是很好的评价。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1-10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汉宫曲

:
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
晶莹如水的珠帘里月光皎洁,晃动着美女的身姿,赵家飞燕在昭阳宫侍奉君王。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欢乐歌舞后箫声中止,三十六宫清冷下来,宫女们感到秋夜的漫长。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第3387页2、 林德保,李俊,倪文杰.详注全唐诗(下册):大连出版社,1997年03月第1版:第1818页3、 范凤驰著.新选唐诗:西苑出版社,2004.12:第360页

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zhāo)阳。
水色帘:珠帘,因晶莹如水,故称。玉霜:白色的霜。一说指女子美好的容貌。流玉霜:谓月光皎洁如霜,流泻于地。赵家飞燕:即赵飞燕,为汉成帝妃子名,住在昭阳殿。昭阳:汉宫殿名,成帝时赵飞燕居之。唐人宫怨诗中常用汉宫以指代唐代宫殿。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掌中舞:在人掌上跳舞。相传赵飞燕可作掌上舞蹈。箫声绝:洞箫发出的旋律停了下来。三十六宫:许多的宫殿。三十六,不是确数。秋夜长:秋天夜晚时间长,也指人在寂寞之时,感到时间长。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第3387页2、 林德保,李俊,倪文杰.详注全唐诗(下册):大连出版社,1997年03月第1版:第1818页3、 范凤驰著.新选唐诗:西苑出版社,2004.12:第360页
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该诗以“飞燕”作意象,成功运用了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首句写景题咏意象明丽、境界高远,极言帘之洁白非凡,见飞燕得宠之盛。末句言一人专宠,三十六宫尽皆失欢。“秋夜长”双关,既与首句“流玉霜”相应,又言从此无春意也。

  这首诗通过赵飞燕的前后生活对比,概括了宫女的一生,年轻时凭借姿色容貌得以受宠,但最后红颜凋落便过着凄冷的生活,老死宫中,任凭秋夜漫长独自煎熬。通过这种景色与时光的描写烘托宫女的凄凉冷落的生活,在孤独绝望中度过漫长的岁月。以汉代唐,这是唐朝诗歌常用的借代手法,作者不露锋芒,在平淡的话语间以诗借古讽今,有着婉而多讽的艺术魅力。徐诗语言通俗晓畅,但却并不代表其诗作缺少艺术加工,流于平淡,事实上他的诗歌能够在平易的语言中见得波澜,诗篇里可以见到工于余韵的高超技巧。虽用语浅近,却造意新颖,饱含诗味。

  诗歌以曾以歌舞技艺赢得皇上宠爱的赵飞燕最后也因年老色衰而被打入冷宫, 度过其凄凉、寂寞难耐的漫长余生。更不用说那些众多而普通的宫女,不仅难以得到皇上的青睐征幸而且连平时见一面都难得,等待其的只能是最后老死宫中的凄惨遭遇。“三十六宫秋夜长”一句隐隐地道出了宫女们的怨恨之情以及诗人对其的同情之心,显得颇为含蓄蕴藉。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景物描绘既富有情致,又流畅明丽,成千古传颂的写景名句,至今为人所称道。此诗写的是宫中怨情,但却无一字议论和抒情,作者只是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一人承宠,各院凄凉”的景象,便把宫女们深长的幽怨生动地表现了出来,颇为婉转含蓄。以夺人之爱的飞燕比衬,才更见婕妤之哀。其他供电与得宠者所居之昭阳殿形成比照,隐喻失宠与得宠,加深了诗歌的形象化。

  该诗立意新警,显然是以汉代唐,采用曲笔手法。

参考资料:

1、 王育红.唐代宫怨诗歌及其情感表达[J].重庆社会科学,2010,032、 苏伟伦编著.新编唐人绝句(图文版):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第141页3、 周本淳.唐人绝句类选: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11月第1版:第137页4、 王文坤.徐凝及其诗歌研究[D].辽宁大学,201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重别梦得

: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二十年来历经沧桑患难相同,今天忽然歧路分别各自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如果皇恩浩荡允许回家种地,晚年就日夕相处做邻居老翁。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50-551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qí)路忽西东。
二十年来:柳宗元和刘禹锡二人同时中进士,到作此诗时已度过了二十二个春秋。岐路:岔路。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wēng)
皇恩:皇帝的恩德。晚岁:晚年。邻舍:邻居。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50-551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这首诗写临岐叙别,情深意长,不着一个愁字,而在表面的平静中蕴蓄着深沉的激愤和无穷的感慨。“二十年来万事同”,七个字概括了他与刘禹锡共同经历的宦海浮沉、人世沧桑。二十多年来,他们在永贞改革的政治舞台上“谋议唱和”、力革时弊,后来风云变幻,二人同时遭难,远谪边地;去国十年以后,二人又一同被召回京,却又再贬远荒。共同的政治理想把他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造成了这一对挚友“二十年来万事同”的坎坷遭遇。然而使诗人慨叹不已的不仅是他们个人出处的相同,还有这二十年来朝廷各种弊政的复旧,刘禹锡深深理解柳宗元的这种悲哀,所以在答诗中抒发了同样的感慨:“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他们早年的政治革新白白付之东流,今朝临岐执手,倏忽之间又将各自东西,抚今追昔,往事不堪回首。“今朝”二字写出了诗人对最后一刻相聚的留恋,“忽”字又点出诗人对光阴飞逝、转瞬别离的惊心。“西东”非一般言别套语,而是指一去广东连县,一去广西柳州,用得正切实事。

  由于是再度遭贬,诗人似乎已经预感到这次分别很难再有重逢的机会,便强忍悲痛,掩藏了这种隐约的不祥预感,而以安慰的口气与朋友相约:如果有一天皇帝开恩,准许他们归田隐居,那么他们一定要卜舍为邻,白发相守,度过晚年。这两句粗看语意平淡,似与一般歌咏归隐的诗歌相同,但只要再看看《三赠刘员外》中,诗人又一次问刘禹锡:“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就可以明白诗人与刘禹锡相约归田为邻的愿望中深蕴着难舍难分的别愁离恨和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身处罻罗之中而向往遗世耦耕,是封建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碰壁以后唯一的全身远祸之道和消极抗议的办法。因此这“皇恩”二字便自然流露了某种讥刺的意味。“若许”二字却说明目前连归田亦不可得,然而诗人偏偏以这样的梦想来安慰分路的离愁,唯其如此,诗人那信誓旦旦的语气也就更显得凄楚动人。

  这首诗以直抒离情构成真挚感人的意境,寓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于朴实无华的艺术形式之中。不言悲而悲不自禁,不言愤而愤意自见。语似质直而意蕴深婉,情似平淡而低徊郁结。苏东坡赞柳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这也正是这首小诗的主要特色。

参考资料:

1、 葛晓音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19-92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