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处士游天台

:
青冥路口绝人行,独与僧期上赤城。树列烟岚春更好,
溪藏冰雪夜偏明。空山雉雊禾苗短,野馆风来竹气清。
若过石桥看瀑布,不妨高处便题名。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朱庆馀

朱庆馀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139篇诗文

猜你喜欢

枯鱼过河泣

:
白龙改常服,偶被豫且制。
谁使尔为鱼,徒劳诉天帝。
作书报鲸鲵,勿恃风涛势。
涛落归泥沙,翻遭蝼蚁噬。
万乘慎出入,柏人以为识。

白龙改常服,偶被豫且制。
白龙改换常服,变化为鱼,被渔翁豫且制服。

谁使尔为鱼,徒劳诉天帝。
白龙上天投诉,天帝说:谁叫你变化为鱼?现在来告状有什么意义?

作书报鲸鲵,勿恃风涛势。
白龙作书报告鲸鲵,千万别恃风涛之势上岸。

涛落归泥沙,翻遭蝼蚁噬。
海涛落下,终归泥沙,翻遭蝼蚁小虫嚼噬。

万乘慎出入,柏人以为识。
万乘之尊出入宜谨慎,应该以柏人为皇帝行止戒备的典故而提高认识。

白龙改常服,偶被豫(yù)且制。
“白龙”四句:据刘向《说苑》引伍子胥谏吴王语。

谁使尔为鱼,徒劳诉天帝。

作书报鲸(jīng)(ní),勿恃风涛势。
“作书”四句:喻人君失去侍卫,即处危境。

涛落归泥沙,翻遭蝼蚁噬。

万乘慎(shèn)出入,柏人以为识。
“识”,一作“诫”。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诸葛亮大名垂宇宙且万古流芳,他清高的品性真令人无比敬仰。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三分天下是他苦心筹划的结果,他犹如展翅高翔在云霄的鸾凤。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才华超绝与伊尹吕尚难分高下,指挥千军万马非曹参萧何能比。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汉朝的气运已经衰落难以恢复,他意志坚决终因军务繁忙殉职。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52-256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6-158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5-327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垂:流传。宇宙:兼指天下古今。宗臣:为后世所敬仰的大臣。肃清高:为诸葛亮的清风亮节而肃然起敬。

三分割据纡(yū)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三分割据:指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纡:屈,指不得施展。筹策:谋略。云霄一羽毛:凌霄的飞鸟,比喻诸葛亮绝世独立的智慧和品德。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伊吕:指伊尹、吕尚。萧曹:指萧何、曹参。

运移汉祚(zuò)终难复,志决身歼(jiān)军务劳。
身歼:身灭。运:运数。祚:帝位。复:恢复,挽回。志决:志向坚定。身歼:身死。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52-256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6-158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5-327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最末一篇。当时诗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

  “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瞻像,到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纡,屈也。纡策而成三国鼎立之势,此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奇功伟业,历代敬仰。然而诗人用词精微,一“纡”字,突出诸葛亮屈处偏隅,经世怀抱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亦只雄凤一羽罢了。“万古云霄”句形象有力,议论达情,情托于形,自是议论中高于人之处。

  想及武侯超人的才智和胆略,使人如见其羽扇纶巾,一扫千军万马的潇洒风度。感情所至,诗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赞语。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名相,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这,一则表现了对武侯的极度崇尚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以事业成败持评的高人之见。刘克庄曰:“卧龙没已千载,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许之。此诗侪之伊吕伯仲间,而以萧曹为不足道,此论皆自子美发之。”黄生曰:此论出,“区区以成败持评者,皆可废矣。”可见诗人这一论断的深远影响。

  最后,“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诗人抱恨汉朝“气数”已终,长叹尽管有武侯这样稀世杰出的人物,下决心恢复汉朝大业,但竟未成功,反而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这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歌,也是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

  这首诗,由于诗人以自身肝胆情志吊古,故能涤肠荡心,浩气炽情动人肺腑,成为咏古名篇。诗中除了“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均是议论,不仅议论高妙,而且写得极有情韵。三分霸业,在后人看来已是赫赫功绩了,而对诸葛亮来说,轻若一羽耳;“萧曹”尚不足道,那区区“三分”就更不值挂齿。如此曲折回宕,处处都是抬高了诸葛亮。全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层层推选:如果把首联比作一雷乍起,倾盆而下的暴雨,那么,颔联、颈联则如江河奔注,波涛翻卷,愈涨愈高,至尾联蓄势已足,突遇万丈绝壁,瀑布而下,空谷传响──“志决身歼军务劳”──全诗就结于这动人心弦的最强音上。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6-158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5-327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75-58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东平留赠狄司马

: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
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
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
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
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
古人重视信守诺言,而您躬行重然诺之道并不感到困难。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您为报答知己,不辞奔波万里,赴边杀敌,您这信守诺言的品格实在令人感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您驱马纵横驰骋于西域极远之地,您高妙的击剑之术直指楼兰古国。

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您出征的行程穷尽北庭地区,您出击的锋芒直逼西海这寒冷的地带。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
您学识渊博令人肃然仰望,您文笔俊秀令儒者钦佩。

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您进入幕府,被委以重任,奉命赴执法者之任。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
您勤于训练士卒,队伍在训练中日益精锐,征战中杀尽敌寇,无一漏网。

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战胜后面见天子,进奉俘虏和战利品,论起功勋,狄司马以赫赫战绩居于首位。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
您在宫殿之前激昂陈词,顾盼之间,神采飞扬,如身处青云之端一般令人景仰。

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谁曾想到,如此纵横战阵之间的谋略,竟被权势者从中干扰,不被君王采纳。

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
您因此而不得一展抱负,亲见此事的传令使者也为您感到悲哀和不平。

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您光明磊落,不肯趋附权贵,因而被迫客居他乡担任一个小官。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我知道您现在很不得志,但我相信,有朝一日您会像鹏鸟一样直上高空,实现凌云壮志。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06-107页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
无宿诺:实现诺言不过夜。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马蹄经月窟(kū),剑术指楼兰。
月窟:月生之地,指极西之地。剑术:击剑的技术。楼兰:古西域国名,遗址在今新疆若羌。

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北庭:唐朝都护府,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西海:今新疆吐鲁番。

森然瞻(zhān)武库,则是弄儒翰(hàn)
森然:严肃貌。翰:长而硬的鸟羽,借指毛笔、文字等。

入幕绾(wǎn)银绶(shòu),乘轺(yáo)兼铁冠。
入幕:入为幕僚。绾:旋绕打结。铁冠:即法冠,以铁为柱,置于冠上,执法者服之。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

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献捷:战胜后,进奉俘虏和战利品。

激昂丹墀(chí)下,顾盼青云端。
丹墀:古时宫殿前涂上红色的台阶。顾盼:向左右或周围看去。

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纵横策:克敌制胜之术。权势:指居高位有势力之人。

将军既坎壈(lǎn),使者亦辛酸。
坎壈:困窘,不得志。

(gěng)介挹(yì)三事,羁(jī)离从一官。
耿介:光明磊落,不趋炎附势。挹:作揖。三事:即三公,泛指高级官员。羁离:寄居为客。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tuán)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06-107页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
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
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
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
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这首诗赞颂了狄司马的高尚品行。诗一开头即以“无宿诺”作赞誉之词,将狄司马这位志行高洁之人的伟岸形象凸现出来,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感。随即对狄司马品质高贵、英勇善战展开描写,言辞铿然有声,一位从金戈铁马中浴血奋战而出的英雄形象巍然屹立。虽然诗人对狄司马的功勋、神采有较多的着墨,但最终落笔之处还是他内在品质的高尚。到慷慨陈词于君王之前是狄司马内心之高洁而外露为信守然诺、奋勇杀敌、功勋赫赫的极致。在这极致之时笔锋陡转,言及狄司马为权贵所嫉,难以一展抱负,对比强烈,令人于恍然若失中领悟到更深的人生哲理。最后诗人劝勉友人不要灰心,相信功业终有成就之日,这正是诗人对友人的钦佩是根本于其志行高洁,而非表面的功勋显耀的体现。全诗语言古拙,对仗工整,一韵到底,表现了诗人卓越的文艺才能。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06-107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二首

:

潮水还归海,流人却到吴。
相逢问愁苦,泪尽日南珠。

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
全胜若耶好,莫道此行难。
猿啸千溪合,松风五月寒。
他年一携手,摇艇入新安。

潮水还归海,流人却到吴。
潮来朝去,终归大海,你却被流放到东吴。

相逢问愁苦,泪尽日南珠。
我们此地相逢,彼此各有酸楚,相对泪涟涟,犹如断线的明珠。

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
听说金华渡口,东边有五百个河滩

全胜若耶好,莫道此行难。
那里的风光比若耶溪好多了,你就别叹息路途艰难。

猿啸千溪合,松风五月寒。
两岸猿啸千里,五月山风依然寒冷。

他年一携手,摇艇入新安。
待来年,我们哥儿俩再携手摇船游览新安江。

潮水还归海,流人却到吴。
相逢问愁苦,泪尽日南珠。

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
全胜若耶好,莫道此行难。
猿啸千溪合,松风五月寒。
他年一携手,摇艇入新安。

  这两首当作于李白赐金还山之后。“日南珠”是神话故事中的事物。《洞冥记》里说,离长安九千里的日南之地,“人长七尺,披发至踵,乘犀象之车。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舍,得泪珠,则鲛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日南珠是神话中的泪珠,很难得,当然很宝贵。由此可见诗人与韦参军的情谊之深。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还陕述怀

: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这一切都是为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啊。

星旂纷电举,日邀肃天行。
战争的场面如电闪,军情火急,动作迅猛。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满山遍野驻扎了千军万马。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战场如登山一样,指挥也需要灵活。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昨天的战争必将会流血牺牲,却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统一。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慨然:长叹的样子。抚长剑:手抚腰间的长剑。济世:济世救民。邀名:争名夺利。

星旂(qí)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星旂、日羽:渲染队伍浩荡、旌旗簇拥,军情火急、战报不绝。纷电举、肃天行:形容行动迅猛,纪律严明。旂(qí):即“旗”。

遍野屯(tún)万骑,临原驻五营。
遍野:满山遍野。

登山麾(huī)武节,背水纵神兵。
登山、背水:形容地形比较复杂。麾武节、纵神兵:形容战斗指挥比较灵活。

在昔戎(róng)戈动,今来宇宙平。
昔:昨天。平:和平统一。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旂纷电举,日邀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此诗描写战争场面,抒发时事感慨,充满浩然正气。在艺术表现上,全诗熔议论、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五联十句,一气呵成,构思精缜、语言凝炼;中间三联六句,对仗工整,音韵铿锵。

  全诗分三层。首联一层:“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诗人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结束了群雄割据、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如今凯旋班师,面对着刚刚得到统一的大好河山,想起此前战争的艰辛,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由于前线将士的流血牺牲,赢得统一局面,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这一切都是为了“济世救民”,而不是为了争名夺利。

  中间三联为第二层,分别描述行军、驻营、出击三个场面,是全诗核心部分。“星旌纷电举,日邀肃天行”一联写行军场面,“星旌”、“日邀”,渲染队伍浩荡、旌旗簇拥,军情火急、战报不绝;“纷电举”、“肃天行”,表现行动迅猛,纪律严明。短短两句十字,把一支军风严明、行动迅速、声势威严的正义之师的雄姿展现在读者眼前。“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一联写驻扎场面,千军万马,漫山遍野。“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一联则写战斗场面,“登山”、“背水”写地形复杂;“麾武节”、“纵神兵”谓指挥灵活。“背水纵神兵”用典,《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这里作者是以大军事家韩信自比。中间短短三联六句,再现一次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从列队行军到扎营驻兵、再到临阵战斗,都写得凝炼而又具体形象。

  末联为第三层,以抒发豪情壮志作结:“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与首联遥相呼应,语义刚毅果绝。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必然会有流血牺牲,但从前的牺牲是为了换来今天的统一。诗人心中不无感慨。

  这首诗是李世民诗歌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全诗充满浩然正气。此诗在艺术表现上,议论、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全诗五联十句,一气呵成,构思精缜、语言凝炼;中间三联六句,对仗工整,音韵铿锵,是一首优秀的五言短排。其遒健的风格与浮靡的六朝遗风大异其趣。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