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歌

:

一石上负昆崙柱,一水西奔牛女渚。玉斡狞鳞万松古,夜夜神光干帝宇。

石滑苔危冰一缕,四海长依开辟雨。月落未落逢诺矩,两足敲泉龙罢舞。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高似孙

高似孙

高似孙(1158—1231),字续古,号疏寮,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清康熙《鄞县志》卷一○),一说馀姚(今属浙江)人(清光绪《馀姚县志》卷二四)。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为著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知处州。晚家于越,为嵊令史安之作《剡录》。有《疏寮小集》、《剡录》、《子略》、《蟹略》、《骚略》、《纬略》等。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九。 186篇诗文

猜你喜欢

唐多令·秋暮有感

:
休去采芙蓉。秋江烟水空。带斜阳、一片征鸿。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
心事寄题红。画桥流水东。断肠人、无奈秋浓。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

休去采芙蓉。秋江烟水空。带斜阳、一片征鸿。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
不要去采芙蓉花,秋天的江面烟水空漾。夕阳下,一群大雁正在回家。想把心中的闲愁安顿好,却安顿不好。全都堆在紧锁的眉峰上。

心事寄题红。画桥流水东。断肠人、无奈秋浓。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
满腹的心事写在红叶上,让它随着流水飘向冬。秋意越浓,人越伤心。回望高楼,迟迟才回去。此时,一轮新月已早早挂在梧桐上。

参考资料:

1、 (宋)周密选编.绝妙好词注评:凤凰出版社,2008.12:第231页2、 (宋)周密编选;秦寰明,萧鹏注析.绝妙好词注析:三秦出版社,2003.08:第278页3、 喻朝刚,周航主编.中华文化的传世经典 宋词观止 九 注释 解说 集评: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04:第1552页4、 任溶溶主编;李剑亮译注.宋词精选: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01:第257页=第258页

休去采芙蓉。秋江烟水空。带斜阳、一片征鸿。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zhuó)在两眉峰。
唐多令:词牌名,《太和正音谱》注“越调”,亦入高平调。也写作《糖多令》,又名《南楼令》《箜篌曲》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芙蓉:指荷花。顿:安置。著在:放置在。

心事寄题红。画桥流水东。断肠人、无奈秋浓。回首层楼归去懒(lǎn),早新月、挂梧桐。
题红:题诗于红叶之上。唐僖宗时宫女韩氏题诗红叶置御沟中,为卜子于侑所得。后僖宗放宫女,裕适娶韩氏。见《太平广记》;又唐宣宗时卢渥亦有得题诗红叶而娶宫女之事,见《云溪友议》。秋浓:指的是深秋。层楼:高楼。

参考资料:

1、 (宋)周密选编.绝妙好词注评:凤凰出版社,2008.12:第231页2、 (宋)周密编选;秦寰明,萧鹏注析.绝妙好词注析:三秦出版社,2003.08:第278页3、 喻朝刚,周航主编.中华文化的传世经典 宋词观止 九 注释 解说 集评: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04:第1552页4、 任溶溶主编;李剑亮译注.宋词精选: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01:第257页=第258页
休去采芙蓉。秋江烟水空。带斜阳、一片征鸿。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
心事寄题红。画桥流水东。断肠人、无奈秋浓。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

  这首词是写秋季女子怀念远方的人的词,“斜阳”、“新月”指出时间是在傍晚时分,“秋江”“画桥”“层楼”则指出此诗的地点,词人从多方面描写词中人物的种种感受,秋感怀人虽是个古老的话题,但是此词之所以不落俗套,魅力不凡,则在于它的流畅、疏朗以及跌宕起伏的笔势,发端以祈使句式领起,以此来警醒读者,芙蓉,即荷花素为人们喜爱,是古人常常吟咏的对象,它具有多种的象征意义。采莲,原是民间妇女特有的劳动情趣,乐府民歌和文人乐府中多有佳作,此词开篇即规劝人们别去采撷,就有一种难言苦衷和一种特别的忧怨之情。次句切题之“秋”,说的是萧条旷阔的江面上,别无所有,只有一片茫茫烟水流淌着,它补充说明“休去”的原因。三、四句写夕阳、鸿雁。这是望中所见。“斜阳”点明时间,切“暮”,递进说明“休去”之原因:“带斜阳,一片征鸿”中的“征鸿”指的是远飞的大雁,切中词的时节“秋季”。因此才能触发种种感慨。梁江淹诗:“远心何所类,云边有征鸿。”陈江总诗:“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候鸟大雁夏去秋来,从北方飞往南方。思妇也盼望远人随着秋雁而南归。因此仰见征鸿,触发思念远人的情感。“心事寄题红。画桥流水东”接写“闲愁”。这愁之所以叫“闲愁”,因为它是作者一种出来的愁绪。“愁著两眉峰”与“万恨在蛾眉”(唐武衙《春日偶作》)意同。“欲顿”两句,贴切形象,富有情致,使不可探寻的心理状态的“愁”有了安置,愁锁双眉,形迹可见。从这首词在句式遣词方面,颇受辛弃疾《摸鱼儿》“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的启发。

  陈允平生活在由宋到元的过渡时期,人生无常,国破家亡,出身儒学世家的他无法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暗借此词抒发了他的对国家命运、民族前途如“斜阳”搬江河日下的悲叹和抑郁之愁情,表达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在这一点上,该词看似写思妇怀远的个人情感和羁旅之愁,却实借助婉约的词风表达了故土之恋,与辛弃疾的愁怨十分相似,在思想境界上与辛氏无太大区别。

  “心事寄题红”由叙闲愁转入抒心事。“题红”两句,用孟棨《本事诗》红叶题诗。意思是题诗寄情有意,无情之水东流去,可见心事重重。由是引出“断肠人”。“秋浓”指的是深秋,仍照应“秋暮”题意。后世骚人墨客多做悲秋、叹秋、感秋的文章,秋天秋景简直成了“悲”的代名词。断肠人心事重重,面对夕阳西下、烟水空蒙的深秋景象,更是叫人肝肠寸断。“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从户外进入室内,其中“懒”字,就把“断肠人”的情态和精神面貌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早新月、挂梧桐”,这是在“层楼”中看到的,写得空灵透剔,意象鲜明。一轮新月高悬在稀稀落落衰败凋谢的梧桐树梢上,更增加了心烦意乱的愁思。结尾以景结情,戛然而止,给人无穷的回味。

  这首词在表现主题思想时采取事事关联,环环相扣,层层深化的写法,内容联系密切。上片写“因触景所致的闲愁,因”征鸿“而引发怀远之情。下片写”心事“。心事是闲愁的具体说明,它又因秋浓而催人断肠,断肠是由心事所致,而心事又由题红引起,题红则是心事吐露的特殊形式。如此环形往复,层层而深,而产生怀愁的根本原因正是秋浓。这是因物触情,情景交融,物景生情。事事处处切题,是此词另一特色。如芙蓉、秋江、征鸿、秋浓、梧桐、斜阳、新月以及闲愁、心事、题红、断肠人、归去懒,都紧扣”秋暮有感“这个题意和季节。

  作者注重修辞从风格看,此词与婉约词派细腻绵绵情思有别,一方面它有对思想活动、情绪变化作精细的刻画,另一方面,又没有对描景状物作过分的渲染,独特之处在于疏朗中见真情,流快中藏细腻绵绵情思。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2099-210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薛氏瓜庐

:
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
惟应种瓜事,犹被读书分。
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
吾生嫌已老,学圃未如君。

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
封侯的意念早已丝毫不存,悠悠然远离了尘世的嚣纷。

惟应种瓜事,犹被读书分。
种着瓜又不废读书之乐,这样的生活贵比千金。

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
远远望去,江南的原野湖沼多过土地,春天的山峰半掩着浮云。

吾生嫌已老,学圃未如君。
我这一生已渐渐老去,要说隐居的高致,那是远远比不上您这位高人。

参考资料:

1、 徐寒主编;汤一介,文怀沙学术顾问.历代古诗鉴赏 中 全新校勘珍藏版:中国书店,2011.07:第701-702页2、 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01:第782页

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
薛氏:指薛师石,字景石,永嘉人,隐居在会昌湖西,名其居室为“瓜庐”,因号瓜庐翁。远世纷:远离尘世的纷争。

惟应种瓜事,犹被读书分。

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

吾生嫌已老,学圃(pǔ)未如君。
学圃:学习种蔬菜。君:指薛师石。

参考资料:

1、 徐寒主编;汤一介,文怀沙学术顾问.历代古诗鉴赏 中 全新校勘珍藏版:中国书店,2011.07:第701-702页2、 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01:第782页
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
惟应种瓜事,犹被读书分。
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
吾生嫌已老,学圃未如君。

  首联“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写出薛师石不求利禄,超乎世俗的情怀。“悠然”,超远之貌,在这里似乎兼有“心远”与“地偏”两重意思在内。结庐之境远隔嚣尘,这是“地偏”;胸襟之中不慕功名,这是“心远”,索居于会昌湖西的薛师石是做到了这两点的。

  颔联“惟应种瓜事,犹被读书分”,是写这位隐士所从事的事情。看了这一联,会使读者想起陶渊明《读山海经》中的两句:“既耕且已种,时还读我书”。隐逸之士,其劳动并非为了糊口,其读书并非为了功名,而都不过是精神寄托而已。试想,耕种累了就读读书,“半耕半读”,这是一种多么充实、自在而又富于情趣的生活。不过诗人这两句与陶渊明的诗句情旨虽同,在句法上却有一点区别。陶渊明的诗句字面本身就透出一种从容、闲适之意。诗人的两句是说:每曰只顾忙着应付种瓜的事还不算,而且要抽出一半儿时间来读书。这“惟应……犹被……”的句式,透着忙上加忙的意思。其实,这里是通过“忙”来写闲的。诗人这里通过种瓜、读书的“忙”,来把薛师石超然遗世的闲适之情巧妙地映带出来了。

  颈联“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化用姚合《送宋慎言》:“驿路多连水,州城半在云”两句,写的是薛氏瓜庐四周的景色,前一句写湖沼的景象非常贴切,后一句写远处的云山也很传神,为读者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图。这是一种洋溢着“野趣”的、不带人工痕迹的自然美景,与隐士的情怀是那样的合拍。可以说,此外境本身就是隐士心境的反照。

  尾联“吾生嫌已老,学圃未如君”,直接抒发诗人对于薛氏瓜庐的感触。““圃”本指种蔬菜,这里指薛师石以种瓜隐居而言。这一联惋惜的慨叹,在诗中起的是“卒章显志”的作用,从而把诗人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羡慕与向往正面传达出来。

  全诗用典贴切,章法布置有序,读来颇为流畅。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1314-131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爱莲说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参考资料:

1、 刘盼遂 郭预衡 .中国历代散文选 :北京出版社 ,1981 :228-229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 .九年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171-172 .3、 周敦颐与《爱莲说》·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Journal of Gannan Teacher’s College 编辑部邮箱, 1983年Z1期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甚:很,十分。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之:的。可爱:值得怜爱。者:花。甚:很,非常。蕃:多。自:自从。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独:只,仅仅。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长出。淤泥:污泥。染:沾染(污秽)。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通:贯通;通透。直:挺立的样子。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不蔓不枝:不生蔓,不长枝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益:更加。清:清芬。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树立。可:只能。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呀”,助词。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谓:认为。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盛:广。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鲜:少。闻:听说。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宜乎:当然(应该)。宜:当。众:众多。

参考资料:

1、 刘盼遂 郭预衡 .中国历代散文选 :北京出版社 ,1981 :228-229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 .九年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171-172 .3、 周敦颐与《爱莲说》·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Journal of Gannan Teacher’s College 编辑部邮箱, 1983年Z1期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 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首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然后作者撇开一笔说,让那些人爱其所爱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作了有力的渲染。这几句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他为官正直,数洗冤狱,为民作主;晚年定居庐山,著书明道,洁身自爱,颐养天年,便是身体力行,澹泊明志的体现。这正是这篇小品能给人思想情趣以深切感染的着力之处。

  接下来,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本来,花是不具备人格的,但在作者眼里,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现实的隐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样妍丽妖冶,以富贵媚人。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另外,莲花又是佛教中的圣物,如来、观音均以莲花为座。唐释道世《三宝敬佛》云:“故十方诸佛,同出于淤泥之浊;三身正觉,俱坐于莲台之上。”作者《题莲》诗也云:“佛爱我亦爱,清香蝶不偷。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头。”与这篇小品参照,情趣相得益彰。

  最后,作者评花进而对“爱”也作出评价:“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这里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言下虽不免流露出一种孤掌难鸣的哀怨,但意味深长,无情地鞭挞了那些寡廉鲜耻之徒。这里,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参考资料:

1、 周敦颐与《爱莲说》·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Journal of Gannan Teacher’s College 编辑部邮箱, 1983年Z1期 2、 陈振鹏 张培恒 .古文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 :1253-1255 .3、 吴功正 .古文鉴赏辞典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87 :924-927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水龙吟·西湖怀古

: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睛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睛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杭州是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有湖山之美。临堤有台榭楼参差,湖上有画船往来如梭,游人到处弄舞歌吹。十里荷花映日娇艳似火,三秋桂子飘香沁人心脾,四周青山风光明媚葱翠欲滴。南渡百年来人们沉醉在西湖,使曾主张抗金的一些豪杰,也都耽于享乐忘却了平生大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可惜时代更替世换时移,如今靠何人来洗雪这奇耻?登临这地形险固的地方,感伤古今沧桑臣变,振兴国家要充分发挥英雄才气,请来神人力士推倒杭州青山,邀来水伯天吴移走西湖之水,把“销金锅”西湖改造为农桑之地。借钱塘江的潮汐,为君洗尽奸臣误国的悲愤眼泪,以告慰岳飞的在天之灵。

参考资料:

1、 董根清 满天澄主编.《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08月第1版:第240-241页2、 傅炳熙选注.《宋元明清咏岳飞选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6:第87-88页3、 伍心铭编译.《宋词三百首鉴赏》:时事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第577页4、 (清)上疆村民编著.《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荟萃宋词三百首》: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06:第194页5、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诵读中国·大学卷·古代部分》:中华书局,2006年1月:第122-123页6、 王新霞,杨海健编注.《学词入门第一步 白香词谱》:山东文艺出版社,2015.06:第340页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dī)台榭(xiè),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睛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水龙吟:词牌名,又名《水龙吟令》、《龙吟曲》、《水龙吟慢》、《鼓笛慢》、《小楼连苑》、《海天阔处》、《庄椿岁》、《丰年瑞》,它最早是南北朝时北齐的一组古琴曲。佳丽:俊美,秀丽。台榭:泛指楼台等建筑物。歌吹:唱歌和吹奏。四山:四面的山峰。睛翠:草木在阳光照耀下映射出的一片碧绿色。百年南渡:指靖康二年(1127)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王朝后渡江南下,至南宋灭亡,历一百二十余年,此说百年是约数。平生志:生平大志,此指收复中原,为国立功。

可惜天旋时异,藉(jiè)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天旋时异:谓时世巨变,指北宋覆亡,南宋偏安江南,时势也与南渡前不同。天旋,比喻世局大变。藉:同“借”,凭借,依靠。当年耻:概言靖康之变,北宋灭亡的国耻。形胜:指地形险要、位置优越、山川壮美之地。发挥:犹抒发。英气:英武豪迈的气概。力士推山:传说古时巴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天吴:海神名。潮汐:在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下,海洋水面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在白昼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岳将军:指岳飞,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

参考资料:

1、 董根清 满天澄主编.《军队院校大学语文》: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08月第1版:第240-241页2、 傅炳熙选注.《宋元明清咏岳飞选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6:第87-88页3、 伍心铭编译.《宋词三百首鉴赏》:时事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第577页4、 (清)上疆村民编著.《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荟萃宋词三百首》: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06:第194页5、 中华书局编辑部编.《诵读中国·大学卷·古代部分》:中华书局,2006年1月:第122-123页6、 王新霞,杨海健编注.《学词入门第一步 白香词谱》:山东文艺出版社,2015.06:第340页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睛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该词上片用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意,咏叹西湖的繁华秀丽,从而过渡到慨叹南宋王朝一百多年妥协屈辱的历史。开头两句从宋仁宗的诗句脱化而来,由杭州在中国东南部的历史地位,引出与杭州紧密相关的西湖的“多佳丽”。大处落笔扣题,很有气势。接着围绕“多佳丽”、“临堤台榭”六句作了具体的描绘。首先以建筑的壮观,游船的美丽,游人的欢歌笑语写人游之乐,展示出一派繁华景象;其次以荷花面积之广,桂花香味之浓,四周群山之青翠来突出湖山景色之美。人为的与自然界的景物相结合和映村,极富地方特色地描绘出西湖的热闹景象和诱人的风光,真是名不虚传的游览胜地。以此为衬笔,引出下文的感慨之辞。虽然优美的湖光山色可供人游赏,使人快乐,感情受到陶冶,却又带来了使人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使百年南渡”四句,以“使”字领承上文,从其因果关系中,写出无数英雄豪杰沉溺在这种繁华、“佳丽”的欢乐之中,意志消沉,不图奋进,平生的豪情壮志,早已消磨在享乐之中,最后导致被元人灭亡的悲惨结局。这种倒退的历史现象,该是多么令人沉痛。作者借咏西湖风光,站在政治斗争的高度,总结出一条南宋亡国的历史教训。这激起人们的深思,也表达作者对南宋王朝政治腐败的愤恨。

  换头两句由怀古转入伤今。作者面对亡国现实,用“可惜”二字领起,显得心情更为悲痛。接着用反诘语调提出“藉何人雪当年耻”,希望能有人出来扭转乾坤。下文“登临形胜”三句,一方面将上片的怀古与下片的伤今联成一气;另一方面又用“发挥英气”将感伤古今陡然煞住,为后面拓展新的词境留下余地。作者面对西湖奇景忽发奇想,“力士推山”三句便表达他的强烈愿望。过去西湖被称作“销金锅”,达官贵人和地主豪绅在此寻欢作乐,把美丽的西湖搞得乌烟气。因此作者热烈期望能有オ人出来“推山”、“移水”,铲除这块土地上集聚的罪恶,把它改造成农桑之地为群众造福。此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希望于力士神和天吴海神能为现实服务,把热烈的追求变成超现实的神力,充分表达作者对高尚理想的向往之情。不仅如此,在结尾三句又遥应“藉何人雪当年耻”再作一设想,将满腔悲愤化为大自然的伟力。还要借钱塘江潮荡涤污浊,用潮水洗尽岳飞的冤屈泪,彻底为岳飞报仇雪耻。表现出他对真正抗金的民族英雄的崇敬,也希望岳飞式的英雄出来报国雪耻;而对那些忘却平生志的“一时豪杰”,又是鲜明的对照和嘲讽。在此,作者爱谁、恨谁,颂扬什么、抨击什么,政治态度是很明朗的,充分体现了他的正义感。以上六句写得气势磅礴,激荡人心,也深刻地揭示了主题,是全词的精华所在。

  全词由怀古到伤今,由现实到幻想,层层推进,最后露出精华部分,以幻想点题,用心良苦,立意不凡。

参考资料:

1、 金志奎著.《宋词名家名作三百首诠释赏析》:武汉出版社,2010.08:第658-65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真州东园记

:

  真为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芙蕖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为三君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先后,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庐陵欧阳修记。

  真为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真州作为一个州郡,位置正处于东南水运交通的枢纽地带,因此成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的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正臣、侍御史许子春任发运使时,恰好监察御史里行马仲途担任他们的判官。三个人为他们能在一起而高兴。他们趁着空闲的日子,寻得真州废弃的监军营地而修筑东园,每日前往游赏。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芙蕖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本年秋八月,子春因公事来到都城,特将他们所建的东园画成图卷带给我看,说:“这个园宽有百亩,有流水横在它的前面,清池浸润在它的右面,高台建在它的北面。台上,我们筑起了可供登高望远的拂云亭;池边,我们建起了可供俯视清波的澄虚阁;水中,我们造起了浮波逐浪的画舫。园中空地筑起清宴堂,后园则开辟了一个习射娱宾的园圃。满池荷花绚丽夺目,幽兰白芷芬芳扑鼻,还有佳花美木种植成行,浓荫交织,而过去这里却是苍烟白露、荆棘丛生的地方。屋脊高耸,桷子粗大,水光日影,上下摇动,厅堂宽敞幽静,回声悠长,清风习习,而从前这里却是颓墙破壁,深沟断堑的荒凉废墟。遇上天气晴朗,或是逢年过节的时候,真州的文士美女便来游赏,弹琴吹笛,尽情吟唱,而过去碰到风雨阴沉的日子,这里只有鼪鼯鸟兽的嗥叫声。我因此才深信人力是可以改变环境的啊。这图里所画的只是全部景物的十分之一二罢了。至于登高遥望江山的远近,戏水追逐鱼鸟的沉浮,那么自然景物的形象意趣,登高临水的欢乐,观赏的人便各有会心了。凡是画工画不出来的东西,我也就无法叙述了。请您为我们描写出个大概的情形来吧。”

  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子春又说:“真州,天下的交通要冲,四面八方的宾客来往不绝,都可以和我们在这里同游乐,岂止我们三人独自享受呢?然而池水楼台日益修葺更新,花草树木日益繁茂妍丽,四方的人士无日不来,而我们三人总有一天都要离去的,怎能不眷恋于此呢!如果不为这园写一篇记,那么后来的人谁知道是我们三人创建的呢?”

  予以为三君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先后,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庐陵欧阳修记。
  我认为这三个人才能足以互相辅助成就大事,对他们所负职责又能同心协力,懂得政事的轻重缓急,使上上下下都供应丰足,东南六路的百姓也没有辛苦愁怨的叹息之声。然后才在空闲时间休息,和四方的贤士大夫在园中共同游乐。这都是值得称赞的事,于是我为他们写下这篇文章。庐陵欧阳修记。

参考资料:

1、 李之亮,徐振云选注.游记散文精华:京华出版社,2000年:第119-120页2、 林冠群,周济夫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欧阳修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25-226页

  真为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故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真州:宋代州名,治所在今江苏省仪征县。水会:水路交通的枢纽。江淮:两浙、荆湖:都是宋代路一级的行政区域。发故使:全称为江淮两浙荆湖发故使。宋代置此司,负责江南六路漕粮征调故输等事,治所在真州。通常置发故正使一至二人,副使数人,判官数人,综理漕故事宜。龙图阁直学士:宋代特有的学士官名,次于龙图阁学士。侍御史:官名,属御史台。监察御史里行:宫名,即代理监察御史。亦属御史台。相得之欢:关系融洽和睦。监军:监军使,朝廷派出监视地方军事长官的宦官。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fǎng)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pǔ)。芙蕖(qú)(jì)荷之的(dí)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jí)也;高甍(méng)巨桷(jué),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jìng),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tuí)(yuán)断堑(qiàn)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huì)(míng)风雨、鼪(shēng)(wú)鸟兽之嗥(háo)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岁秋八月:指宋仁宗皇祐三年(年)的秋八月。以其职事走京师:因公事到京城开封府去。浸其右:浸润于东园的西边。吾望以拂云之亭:指拂云亭建在很高的台上。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池边建造澄虚阁。画舫:装饰华丽的游船。敞其中:使东园中央开阔。为清宴之堂:建造清宴堂。辟其后:开辟兵园为招待宾客射箭的场圃。射宾之圃:宾客戏射的场地。射:指射箭的游戏。芙蕖芰荷:莲花。的历:即“的睬”,花开晶莹艳丽的样子。白芷:香草名,多生于水泽之处。列植而交阴:成排地种植,树荫交互。苍烟白露而荆棘:意谓此园开辟之前,这里是一片荆棘榛莽,上罩黑烟,下沾白露。高甍巨桷:高高的房脊,巨大的椽木。宽闲深靓:虚敞幽深,景致佳美。颓垣断堑:倾倒的墙壁和挖断的壕沟。啸歌而管弦:唱着歌儿,弹奏着乐器。鼪鼯鸟兽之嗥音:黄鼠狼和野鸟怪兽嗥叫的声音。信有力:的确是出了大力。一二之略也:只画出了十之一二的景致,其余都省略了。览者各自得焉:游览的人会各得其乐。

  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皆去也,岂不眷(juàn)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天下之冲:天下的水道要冲。私吾三人者:满足我们三个人的游乐场所。眷眷:留恋。

  予以为三君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先后,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庐陵欧阳修记。

  三君子之材贤足以相济:这三位君子的才干贤能足以担负朝廷重任。知所后先:深深了解漕故的缓急先后。上下给足:京师和各路粮米供故都很充足。东南六路:指江东、江西、湖南、湖北、两浙、淮南六路。庐陵:欧阳修的籍贯,宋代为吉州,在今江西省吉安市。

参考资料:

1、 李之亮,徐振云选注.游记散文精华:京华出版社,2000年:第119-120页2、 林冠群,周济夫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欧阳修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25-226页

  真为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芙蕖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为三君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先后,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庐陵欧阳修记。

  文章开头简单介绍东园处在真州的位置及东园的来历。真州位于长江北岸,东临大运河,是水上交通要道,故曰“当东南之水会”。接着写江淮、两浙、荆湖正副发运使施昌言、许元和判官马遵三人,利用闲暇时间“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又写许元于皇祐三年八月来京城办公事,带来东园图,并向作者介绍了东园的情状。先说东园面积广百亩,有流水横其前,园中有池、台、亭、阁、舟、堂、圃等,且特色各异:池很清,而“浸其右”;台很高,而“起其北”;亭名“拂云”,以夸张其极高;阁名“澄虚”,以形容池水极清;舟为“画舫”,以突出其华美;堂可供“请宴”;圃可供“射宾”。再写今日园中景物的美丽、壮观与游人的欢乐,与昔日的荒僻残破、阴森恐怖相对比。作者连用三组结构相同的排比句式,通过今昔对比,强调如今东园景象的美丽多姿和游人的欢乐欣喜,还指出“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园中之景不能在图上一一画出,也不能由许元一一道来,只能得其概略,所以说这篇园林碑记也只能“书其大概”。接着点出请作者作记的意图,说东园是四方之宾客与建园者共乐之地,四方之士没有一天不来,而那三个建园者却总有一天要离开,若“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始也”。最后称颂许元三人通力合作,朝廷、民间供应充足,东南百姓无怨愁之声,闲暇之时,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称其精神之可贵。

  这是一篇风格独特、写法新颖的庭园记。作者未曾到真州东园实地游览,而全凭所见到的一幅图画和庭园主人的一番口头介绍写成这篇文章,却能把叙述对象写得如此真实可感、气象万千、美丽诱人。全文最吸引眼球的地方是对东园美丽风光的描绘。这种描绘有三点值得注意:一、全部描写,皆借他人之口、以第三者的语气说出,在表现手法上可以说是一种创新。二、着意于东园修建前后的巨大变化。在描写现在的台池亭阁、流水画舫、佳花美术、清宴弦歌的同时,对比描写了昔日此地的破败荒凉。这种对比描写不但加倍衬托出现在的美,而且含蓄地赞扬了庭园的修建者为这种美付出的艰辛。三、句法也有创新。像“台,吾望以拂云之亭”等数句,就是创新之句。此外,全文用了二十余个“之”字,和《醉翁亭记》连用二十余个“也”字一样,都使文章增加了回环往复的形式美和一唱三叹的音韵效果。

参考资料:

1、 欧阳勇,刘德清编著.欧阳修文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181-182页2、 刘扬忠编选.欧阳修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176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