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介卿

:
忆昨走京尘,衡门始相识。
疏帘挂秋日,客庖留共食。
纷纷说古今,洞不置藩域。
有司甄栋干,度量弃樗栎。
振辔行尚早,分首学壖北。
初冬憩海昏,夜坐探书策。
始得读君文,大匠谢刀尺。
周孔日己远,遗经竄墙壁。
倡倦百怪起,冠裾稔回惹。
君材信魁崛,议论恣排辟。
如川流浑浑,东海为委积。
如跻极高望,万物著春色。
寥寥孟韩后,斯文大难得。
嗟予见之晚,反覆不能释。
胡然蕴环堵,不救谋者惑。
明朝渡江还念念非可抑。如酲冒炎暑,
每进意愈塞。维时南风薰,
木叶晃繁碧。颓云走石濑,
逆坂上文艗。欣闻被檄来,
穷阎驻镳轼。促榻叩其言,
咸池播纯绎。行身抗渊损,
及物窥龙稷。绸缪指疵病,
玫砭甚针石。浅沚有停沙,
亦可洗珠璧。论忧或共嚬,
遇惬每同峎。正值祝融横,
金隅未提职。音楼豁可望,
命载屡攀陟。一不罗俗嬉,
怡然治纨墨。露注尚忘疲,
更待蟾蜍昃。雅爱张与余,
挽之置茵席。群儿困不酬,
吽嚬聚讥谪。仁义殊龃龉,
昧者尊恶砳。雾草变衰黄,
吟蛩闹朝夕。君子畏简书,
薄言返行役。商歌孺子别,
失泪染衣襋。自从促权去,
会此隆冬逼。何神鼓阴{左韦右},
万窍动謞激。城颠睨江浪,
蛟怪助揿射。仁贤保无恙,
所想挂惊惕。烨烨多隶从,
良已匮藜齸。迨兹尺书生,
疑念始冰析。兰涤沓兹祥,
筠梧肆谐适。缤纷众胥士,
署垒各嬉息。其余书牍背,
粟密缕机织。卷书劳来干,
雨怀良自怿。野泊转平绿,
梅梢弄繁白。金縚引柳荑,
芳气满原泽。出门无所抵,
归卧四楹寂。术学颇思讲,
人事多可恻。含意不得发,
百愤注微臆。摇摇咏颜色,
企足关途隔。自惭儿女情,
宛转抑凄感。吾念非吾私,
何当托云翼。奇偶转如轮,
终期援焦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曾巩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361篇诗文

猜你喜欢

冬日田园杂兴

:
斜日低山片月高,睡余行药绕江郊。霜风捣尽千林叶,闲倚筇枝数鹳巢。
炙背檐前日似烘,暖醺醺后困蒙蒙。过门走马何官职,侧帽笼鞭战北风!
屋上添高一把茅,密泥房壁似僧寮。从教屋外阴风吼,卧听篱头响玉箫。
松节然膏当烛笼,凝烟如墨暗房栊;晚来拭净南窗纸,便觉斜阳一倍红。
乾高寅缺筑牛宫,巵酒豚蹄酹土公。牯牸无瘟犊儿长,明年添种越城东。
放船开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莫嗔老妇无盘飣,笑指灰中芋栗香。
煮酒春前腊后蒸,一年长飨瓮头清。廛居何似山居乐,秫米新来禁入城。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探梅公子款柴门,枝北枝南总未春;忽见小桃红似锦,却疑侬是武陵人。
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斜日低山片月高,睡余行药绕江郊。霜风捣尽千林叶,闲倚筇枝数鹳巢。

炙背檐前日似烘,暖醺醺后困蒙蒙。过门走马何官职,侧帽笼鞭战北风!

屋上添高一把茅,密泥房壁似僧寮。从教屋外阴风吼,卧听篱头响玉箫。

松节然膏当烛笼,凝烟如墨暗房栊;晚来拭净南窗纸,便觉斜阳一倍红。

乾高寅缺筑牛宫,巵酒豚蹄酹土公。牯牸无瘟犊儿长,明年添种越城东。

放船开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莫嗔老妇无盘飣,笑指灰中芋栗香。

煮酒春前腊后蒸,一年长飨瓮头清。廛居何似山居乐,秫米新来禁入城。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探梅公子款柴门,枝北枝南总未春;忽见小桃红似锦,却疑侬是武陵人。

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选注:《范成大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二版,第248-251页

斜日低山片月高,睡余行药绕江郊。霜风捣尽千林叶,闲倚筇枝数鹳巢。
行药:服药后,散步以宣导药力。

炙背檐前日似烘,暖醺醺后困蒙蒙。过门走马何官职,侧帽笼鞭战北风!

屋上添高一把茅,密泥房壁似僧寮。从教屋外阴风吼,卧听篱头响玉箫。
寮:小屋。

松节然膏当烛笼,凝烟如墨暗房栊;晚来拭净南窗纸,便觉斜阳一倍红。

乾高寅缺筑牛宫,巵酒豚蹄酹土公。牯牸无瘟犊儿长,明年添种越城东。
乾:西北方。寅:东北方。

放船开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放船:让船在水上漂行。这里是乘船在水面上划行的意思。开:一本作“闲”。奇寒:严寒,特别寒冷。  凝:这里指结冰。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珠玉碎:这里形容竹篙触到水面上的冰凌发出的响声,好像敲击碎珠玉的声音。不知:殊不知。这里含有“这才知道”的意味。

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菘:俗称白菜。

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莫嗔老妇无盘飣,笑指灰中芋栗香。
榾柮(gǔduò):截断的木块、劈柴。

煮酒春前腊后蒸,一年长飨瓮头清。廛居何似山居乐,秫米新来禁入城。
廛居:住在城市。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探梅公子款柴门,枝北枝南总未春;忽见小桃红似锦,却疑侬是武陵人。

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俗情:乡里交情。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选注:《范成大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二版,第248-251页
斜日低山片月高,睡余行药绕江郊。霜风捣尽千林叶,闲倚筇枝数鹳巢。
炙背檐前日似烘,暖醺醺后困蒙蒙。过门走马何官职,侧帽笼鞭战北风!
屋上添高一把茅,密泥房壁似僧寮。从教屋外阴风吼,卧听篱头响玉箫。
松节然膏当烛笼,凝烟如墨暗房栊;晚来拭净南窗纸,便觉斜阳一倍红。
乾高寅缺筑牛宫,巵酒豚蹄酹土公。牯牸无瘟犊儿长,明年添种越城东。
放船开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莫嗔老妇无盘飣,笑指灰中芋栗香。
煮酒春前腊后蒸,一年长飨瓮头清。廛居何似山居乐,秫米新来禁入城。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探梅公子款柴门,枝北枝南总未春;忽见小桃红似锦,却疑侬是武陵人。
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放船开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雪后初晴,在湖面上乘船漂行时看到的景象。诗的大意说:雪后初晴,乘船在湖面上漂行,远远望去,山上盖满了白雪。风停了,反而让人感到更加寒冷。到了晚间,觉得整个世界似乎都已凝结成一个寒冷的冰块儿。船舱外面传来撑船的竹篙碰碎湖面上的冰凌声,宛如敲碎了珠玉一样,发出清脆的响声,这才知道,湖面上都已结冰了。

  这首诗为读者绘制了一幅湖山雪景图。画中有人物,有风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描写,把冬季严寒的意境刻画了出来,是描绘冬景诗中的妙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记得当初画屏前相遇。夜间好梦,忽儿在幽会,恋情绵绵,难忘高唐路。燕子双双,飞来又飞去,碧绿纱窗,几度春光已逝去。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在那天,绣帘相见处,低头假意走过,笑弄鬓发如云缕一般。紧锁着秀眉,娇羞不开口,陌生人前,深情难以倾诉。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42-44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1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梦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画屏:有画饰的屏风。惊回:惊醒。高唐:战国时楚国台馆名,在云梦泽中,楚王游猎之所,一说在江汉平原。宋玉《高唐赋》:“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暮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纱窗:蒙纱的窗户。这里喻指男女幽会的房间。春光:原指春天的风光,这里代指青春、岁月。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yáng)行,笑整香云缕(lǚ)。敛尽春山羞(xiū)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佯行:假装走。香云缕:对妇女头发的美称。敛尽:紧收,收敛。春山:喻指妇女妓好的眉毛。轻诉:轻快地倾吐。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42-44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1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苏轼的词具有多种风格,有的雄奇奔放,由此而创豪放一派;有的婉转多情,并不亚于柳、秦诸家。这首《蝶恋花》就是一首柔情似水的纯爱情词。它毫无掩饰地写出了一个男子的单相思。

  上片回忆了恋爱的全过程:初遇——破灭——思念。“记得画屏初会遇”,写出这爱情的开端是美妙的,令人难忘的,与心爱的人在画屏之间的初次会遇,至今记得清清楚楚。可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情缘突然被割断了,这无异于一场美梦的破灭,一切幸福的向往都化为泡影,所以紧接着就说“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这里借高唐之典比喻再也不能与情人相会了。“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进一步写出男主人公的一片痴情。虽然是“高唐梦断”,情丝却还紧紧相连:梁间的双飞燕春来又秋去,美丽的春光几度从窗前悄悄走过,而对她的思念却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半分。其特别标举燕子是双飞,春光是从纱窗前走过,是因为这些物象最惹人相思,意在表明自己这几年是在极度的思念中度过的,是在没有希望的等待中度过的。

  下片回过头来集中描述他们之间最甜蜜的一次会遇。“那日绣帘相见处”,点明相会的时间与地点。“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活画出女方的娇羞之态:低眉垂眼,假意要走开,却微笑着用手整理自己的鬓发。一个“佯”字,见出她的忸怩之态,一个“笑”字,传出钟情于他的心底秘密。当人理鬓自也是一种保持最佳容姿以取悦于人的亲昵表示。“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进一步写出女方的内心活动:敛起眉头不说话,不是对他无情,实在出于害羞。一个姑娘家当然不好在人前轻率地倾吐自己的爱情,可愈是如此,愈见其纯真,愈是招人疼爱。全词就以此甜蜜的回忆的结束而结束,活泼而有分寸,细腻而有余味。

  作者在这里描写的相思之情是赤裸裸的,热乎乎的,可也是健康的,朴素的,就像爱情本身那么健康,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朴素。女主人公自然是青楼中人物,男主人公是封建社会中的青年士子无疑。他们可以向意中人表示自己的爱情,但无权决定自己的婚姻。他们之间的爱情的中断,决不是女方的变心,更不是男方的负情,而是受着外力的压迫与阻挠。

  此词在艺术上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顺叙、倒叙的交叉运用,使结构错落有致。上片先写爱情的“好梦惊回”,下片再写甜蜜的欢会,自然是倒叙。单就上片说,从初会写到破裂,再写到无穷尽的思念,自然又是顺叙。如此交叉安排,使其具有简单的情节,颇有点像现代的抒情性短篇小说的梗概,收到了曲折生情、摇曳生姿的艺术效果。二是运用了反衬手法,即以相见之欢反衬相离之苦。此词下片特意集中笔墨将勾魂摄魄的欢会详加描述,就正是为了反衬男主人公失恋的痛苦。因为只有爱得如此之深,才能思得如此之切;只有享受过如此的欢愉,才能产生如此的痛苦。这比说任何伤心的话更伤心十分。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47-7482、 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42-443、 刘默.宋词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85-18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青玉案·至宜州次韵上酬七兄

: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
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诗句,渡水穿云心已许。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
来时的路如一条细线从云烟中蜿蜒而出,极目远送大雁归去。云儿也过不了这第四重阳关。忽然听到山中禽鸟重新唱响,杜鹃鸟悲啼,这时正是我满腹愁怨的时候啊。

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诗句,渡水穿云心已许。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忧伤损性,不要早晚被它所折磨,回忆起我当年喝醉时候写下的诗句。渡过千山万水,穿过重重云海,心已许定。(只希望)暮年时候能在南浦小屋中,卷帘赏那西山之雨。

参考资料:

1、 (清)朱孝臧编选.思履主编,宋词三百首彩图全解详注 超值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5:第171页2、 《青少年课外读物》编写组编.唐诗·宋词·元曲 4: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01:第880页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zhuàn),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
第四阳关:当为宜州附近关名。山胡:鸟名。啭:鸟婉转地叫。子规:杜鹃。

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诗句,渡水穿云心已许。暮年光景,小轩南浦(pǔ),同卷西山雨。
渡水穿云:指归鸿。轩:有窗的长廊。

参考资料:

1、 (清)朱孝臧编选.思履主编,宋词三百首彩图全解详注 超值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5:第171页2、 《青少年课外读物》编写组编.唐诗·宋词·元曲 4: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01:第880页
烟中一线来时路。极目送,归鸿去。第四阳关云不度。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
忧能损性休朝暮。忆我当年醉诗句,渡水穿云心已许。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上阕描绘作者复杂的心情,“烟中一线来时路”便是他这种复杂心绪的形象概括:词人风尘仆仆地长途跋涉,来到这远离京城的异地,他首先回顾的是来时的道路,而这路已为茫茫的烟尘所笼罩,只留下若有若无的一线痕迹,这便把他一刻也不想在此地勾留而急想归去,然而归期亦如归路一样渺茫难寻的复杂情怀尽现无遗。“极目送,归鸿去”,是他思归心情的又一次展露,他举目望见天际的归鸿翩飞北去,他望到它们飞向天边,飞得不见了踪影,还在引颈翘首目送那已经消失了的影子。那是因为鸿雁能归而己不能归,他多么想变成一只鸿雁离开这举目无亲的异乡呵!“第四阳关云不度”,极言此地之荒僻遥远。“阳关”本在陇西。王维《渭城曲》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阳关”乃借用,“第四阳关”形容此地比“阳关”还要遥远好多倍,以至天空的行云都不再飞渡,而人还得渡越此关……“山胡新啭,子规言语”形容季节的特征,尤其增加乡思的愁怀,山雀的鸣啭与子规的哀啼益发令人增加千种别意,万种愁怀。

  下阕愁情惨怀的抒发,而极力自我排遣:“忧能损性休朝暮”是一句诉诸理性的语言,词人说忧愁能损伤性情,休要朝朝暮暮为它所困扰纠缠。他想起醉中曾经写过的诗句:“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词人愿自己常常处于酣醉状态,这样就可以从忧中解脱,而让满川风月去替他人忧愁。“渡水穿云心已许”是一句认命之词,词人千里迢迢渡水穿云飘泊异地已不止这一次,对于坎坷的命运心中已早该默认了。他自知已到暮年时光,那么便让它与自己所在的南浦小轩一同去领受西山来的风雨吧。“同卷西山雨”中的“同”字用得极妙,它把抽象的暮年光景与具象的“小轩南浦”合二为一,便使抽象意念具体化,而且给以豁达的态度迎接人世风雨的深层意识也赋予了形象性的特征。“卷西山雨”显然是从唐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而来,但较之前人的名句,它增添了哲理性意蕴,因而更显得深沉蕴藉。

参考资料:

1、 中华诗词年鉴编辑部编.中华诗词年鉴 首卷 1988: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首卷第387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大雁南飞,风雨中与雁群失散。饥渴辛苦的大雁双翅无力地下垂,只好独宿在冷落凄清的河中小洲。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苦于和沙鹞、白鹭难以亲近,时刻担心被弓箭射杀。云海茫茫归处又在何方?有谁来听鸿雁的声声哀号。

参考资料:

1、 萧希凤注,宋词三百首简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09,第117页2、 肖笃宋选编,唐宋词三百首 (少年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05月第1版,第176页

旅雁(yàn)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初,独下寒汀(tīng)立。
旅雁:征雁。这里比喻战乱时人们纷纷南逃。寒汀立:冷落凄清的河中小洲。

鸥鹭(lù)苦难亲,矰(zēng)(zhuó)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鸥鹭:即沙鸥、白鹭。矰:用丝绳系住的短箭。缴:系在箭上的丝绳。

参考资料:

1、 萧希凤注,宋词三百首简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09,第117页2、 肖笃宋选编,唐宋词三百首 (少年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05月第1版,第176页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该词上片写失群旅雁遭遇风雨后的疲累饥渴之状与孤独之感,下片写他乡的不适、危机与迷惘感。同时词人运用象征手法,借所遇到的景物来为自己写照,抒发自己的心声。

  上阙写失群旅雁遭遇风雨后的疲累饥渴之状与孤独之感。

  词的首句写冬天雁由北向南迁徙。“情沿物应”,才发而为词,“道寄人知”,借以表达因雁而兴起的伤感。“风雨群相失”的“风雨”,表面是指自然的风雨,骨子里却是喻指人世社会的风雨,是骤然袭来的战祸。接下去便以雁之饥渴辛劳、无力续飞与孤宿寒汀的情景,来比喻人们在逃难途中忍饥受寒、疲惫不堪和孤苦无依的惨状。

  下阕以雁之忧惧被人弋射和茫茫无处归宿,以及哀鸣而无人怜顾的孤危,象征他与广大人民当时类似的处境与心情。

  “鸥鹭苦难亲”一句,承上句“寒汀立”而有所深入。鸥、鹭与雁,都是栖宿于沙洲汀渚之间的鸟类,而说“难亲”,便有地下亦难宁处之苦;“赠缴忧相逼”,则天空中更怕有性命之忧。《史记·留侯世家》载汉高祖歌日:“鸿鹄高飞,一举千里。······虽有赠缴。尚安所施!”而这里的鸿雁苦于身心交瘁,无力高飞,便易被猎人所射杀。如此借旅雁的困厄以写人间的忧患,可谓入木三分。结尾续写旅雁之苦。“云海茫茫”亦即人海茫茫,一语双关,余悲不尽。

  全词处处写雁,但又处处在写自身的处境与心绪,收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艺术效果。词人写的虽然是个人在逃难途中的遭遇与感受,但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却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普遍的意义。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上,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92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小重山·谢了荼蘼春事休

:
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多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茶蘼花谢完时,春天就算彻底结束了。可现在犹有茶蘼花将谢未谢,还有些许花瓣挂在枝头。庭院中多树的影子被风揉碎,黄莺虽然已老,但是声音还带着女子般的娇羞。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一个人独自侧倚在梳妆楼边,看着远处连天烟草,衬着浮动的白云,犹如滚滚浪涛,铺天盖地而来,哪里有归舟可见。倒不如放下帘钩回去。心很小,难以承载太多愁绪。

谢了荼(tú)(mí)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zhuì)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荼蘼:春季最后盛放的花,当它凋谢的时候就意味着春天的结束。休:停止。

独自倚(yǐ)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倚:靠着。

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多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收录吴淑姬词三首。这一首《小重山》写的是一个独守闺房的女子对远方情人的思念。这类抒发离愁别恨诗词,历代曾有多少词人墨客创作过,其中也不乏名篇佳作。

  例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这两首词,题材完全相同。然有温庭筠这样的妙语在前,后人再想起这前人的成就,就非易事。吴淑姬却能别出心裁,翻新花样,谋篇构思,绝无雷同。这两首词的区别主要两点。其一温词着重写此女子倚楼所见,立足点在楼上;吴词却从庭院写起,再登楼远望,立足点是移动的。其二温词单写此女子等候远人不归的惆怅失望的情绪,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怨;而吴词则将此女子青春将逝,与远人归来无望,两相对比,反映了一种深深的愁苦。

  从此词具体描写看,其笔墨也非泛泛。上片写暮暮之景,然却有新意她不写满地落红,而写枝上残花;不写风雨摧花,而写风拂多影;不写杜鹃啼血,而写莺声犹娇。不仅显得清丽新鲜,而且都与此女子的特定身份和思想感情紧密联系,是从她独特的眼中看到独特的景物,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你看,她写茶蘼,“谢了茶蘼春事休”,说的是茶蘼花谢,春天可算彻底结束了。可现在犹有“无多花片子,缀枝头”说明茶蘼将谢未谢,这里也就蕴含着春事将休未休。“花片子”是词人自铸新词,既通俗,又贴切。“缀枝头”,给人的感觉,虽是残花,但仍有凄清之美。同样,写“莺虽老”,但“声尚带娇羞”,也是将老未老。这些不但是时序节物的准确刻画,也正是这位思妇青春将逝未逝,尚有美丽的面容,尚带娇羞的神态的真实写照。“庭多影碎被风揉”,多影被风揉碎,春天被风吹走。这不禁使她想自己的青春呢?也将一起消逝。因此,在她看来,这风揉碎了多影,也揉碎了她的芳心。读者可从这缭绕唇吻的音节中,从这欲吐还吞,委婉曲折的笔法中,体味到词人在这里寄托了一种青春将逝的深沉的感慨。

  下片“独自倚妆楼”,承上启下。上片写此女子庭院所见之景,触景生情,情苦而不忍睹;既不忍睹,遂回妆楼;既回妆楼,更思远人;既思远人,则倚楼凝望。那么,她望到的又是什么呢?在前人词中,温庭筠写道:“过尽千帆皆不是”。柳永写道:“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而在这首词中词人写道女主人公们都看到了舟,但皆不是所思远人的归舟,结果是从希望到失望。而吴淑姬笔下的这位思妇,望到的却不是舟,而是“一川烟草浪,衬云浮”。连天烟草,衬着浮动的白云,犹如浪涛滚滚,铺天盖地而来,哪里有归舟可见,简直丝毫的希望都没有,其愁苦可想而知。用“一川烟草”来形容愁之大,愁之多,这在贺铸的《横塘路》词中已用过。但在烟草后着一“浪”字,实属吴淑姬独创。

  《古今词统》眉批云:“竹浪、柳浪、麦浪与草浪而四”,即指吴淑姬自创新词“草浪”,直可与前人所创“竹浪、柳浪、麦浪”相媲美。“一川烟草”是静景“一川烟草浪”则是动景。这里用来比喻愁思恰如连天草浪,滚滚袭来,极为生动贴切,也为下句“不如归去下帘钩”铺垫。放下帘钩,意欲隔断草浪,挡住愁潮,然而这愁思是隔不断,挡不住的,“不如”两字,写出了主人公明知不能而强为之的痛苦心态。

  “心儿小,难着许多愁”,自是警句。“愁”字最后点出,使通篇皆有精神,有画龙点睛之妙。李清照写愁的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不正面写愁,从舟着眼,反衬愁之大;然而吴淑姬这里先把愁比作“一川烟草浪”,极言愁之大之多,再将它与“心儿小”作强烈对比,落到容约而下。两人写法不同,而各有千秋。所以南宋黄升评论说:“淑姬女流中黠慧者,有词五卷,佳处不减李易字。”这种评价是很客观的。

参考资料:

1、 诗词名句网.小重山·谢了荼蘼春事休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