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横江上西望长安,归路为大江所阻挡,向东而望,汉水东连着扬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白浪如山哪里可渡,江上的狂风使船夫失色。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92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83-287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汉:一作“楚”;连:一作“流”。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qiào)帆人。
峭帆:很高的船帆。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92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83-287参考资料:
1、 陈伯海.唐诗汇评(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628-630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
金风萧瑟,楚木凋零,寒气凛冽。
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
秋天寥廓,红谢绿潜,万物蛰藏。
胡燕别主人,双双语前檐。
胡燕也要回到南方去了,双双在屋檐下呢喃,与主人告别。
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
他们与主人恋恋不舍,三飞四回头,眼光里充满留恋。
岂不恋华屋,终然谢珠帘。
难道他们不喜欢华美的屋子和精巧的珠帘?但是,终归要飞上回南方的路。
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
我很惭愧,我连胡燕都不如,远离妻子来秋浦已经一年多了。
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
多少思念,多少感叹,泪下如雨,浸湿糨糊,信不能封缄。
参考资料:
1、 杨新民.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类编 爱情卷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6年:103页2、 杨辇宗,杨实诚.爱情诗注析 .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288-290页霜凋(diāo)楚关木,始知杀气严。
霜凋:秋霜降落,使花草树木凋谢。楚关:楚地的关隘要道。安徽古为楚地,所以作者以楚关来代指秋浦。杀气:指寒气。严:严厉,严重。
寥(liáo)寥金天廓(kuò),婉婉绿红潜。
寥寥:广阔的天空。金天:秋天的别名。陈子昂诗云:“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廓:广大,空阔。婉婉:柔美卷曲的样子。绿红:指枝叶繁茂碧绿,红花烂漫的草木。潜:藏,尽。
胡燕别主人,双双语前檐(yán)。
胡燕:燕子的一种,胸前白质黑章,巢悬于大屋两榱间。
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zhān)。
相瞻:相互顾盼。
岂不恋华屋,终然谢珠帘。
岂:难道。恋:留恋。华屋:华丽的房子,贵人的住房。终然:到底。谢:辞谢。珠帘:珍珠缀成的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
不及:不如。淹:耽搁,久留。
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jiān)。
缄:封口。
参考资料:
1、 杨新民.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类编 爱情卷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6年:103页2、 杨辇宗,杨实诚.爱情诗注析 .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288-290页这首诗先从气候的变化造成一种凄苦的氛围。“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秋风飒飒,寒霜遍地,寥廓天宇,万物萧条,花木凋零,寒气逼人,营造出一幅么令人伤感怀人的情景。
诗人先从无生命的景物再写到有生命的胡燕,进一步造成感伤怀人的氛围。秋高气爽,春燕南归。一年一度来来去去的春燕,就要告别主人回南方去了。成双成对的春燕在檐前窃窃私语,它们飞来飞去,一次又一次地回顾原来的旧居,非常的留恋,但是它们更思念家乡,所以最后还是飞走了。这首诗写到这,将相思的情境描绘得突出而充分,把牵动相思的气氛造的浓浓的。
然后作者笔锋一转,由彼及此:“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春燕思家,南归去了;游子思乡,不得北返。胡燕春来秋去,尚急切欲归,游子离家已多年,还是归无时日。作者只好把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写成诗文,寄给远方的妻子,但谁知涕泪纵横,连书信的封口都无法封住。这里虽然略带夸张,但前后转得自然,情境与人的情感和谐一致,融为一体,给人艺术的真实感。另外以此结尾,给人留下言语表达不尽的情思、无法遏制的哀伤。
参考资料:
1、 杨辇宗,杨实诚.爱情诗注析 .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288-290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参考资料:
1、 羊玉祥.古典诗文鉴赏.北京市: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43-44页2、 张剑.唐诗宋词名篇欣赏.北京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6页鹅(é),鹅,鹅,曲项(xiàng)向天歌。
曲项:弯着脖子。歌:长鸣。
白毛浮(fú)绿水,红掌拨(bō)清波。
拨:划动。
参考资料:
1、 羊玉祥.古典诗文鉴赏.北京市: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43-44页2、 张剑.唐诗宋词名篇欣赏.北京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6页《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
听说你要出门远行,仗剑辞别朋友亲人。
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幕府之中堪为才子,将军作主任用贤能。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边关一带常多雨雪,出塞途中风沙阵阵。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安边良策应当贡献,男儿报国莫惜生命。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74-76逢君说行迈,倚(yǐ)剑别交亲。
行迈:远行。倚剑:仗剑。交亲:交结很深的亲友。
幕(mù)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幕府:军队出征施用帐幕,故将军的府署称为幕府。将军:指董判官的上级将领。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长策:好计策。莫顾身:不顾惜自身。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74-76送友人赴边,这是高适边塞诗中常见题材。这篇作品以极朴素的语言、极深厚的情谊,慰勉友人莫辞旅途艰辛,施展才略,立功边关。
诗的首联点出友人即将远行。“倚剑”二字是关键字眼,它不仅使“行迈”、“别交情”既悲且壮,而且暗示了友人的身分是从戎,交待了友人行迈辞亲的原因是御边。“行迈”,已可见旅途遥远;辞亲,更不免心中眷恋,然而用“倚剑”二字,不仅点出此行为投身戎旅,而且使辞亲远行带上慷慨之气。
次联写友人赴边作判官,供职幕府,将军以主人身份盛待才子。这两句承接首联,预言友人此次赴边,可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文才,必受主将的赏识,而得真诚接待。如诗人在《别冯判官》一诗中所写道的:“才子方为客,将军正渴贤,遥知幕府下,书记日翩翩。”董判官以才子之能,投奔渴贤之将军,必以其翩翩之姿,得意于将军幕府。诗人在预祝之中,流露出一股羡慕之情。这是诗人对友人赴边后的设想,也是对董判官的赞誉和慰勉。
颈联仍承上两句设想友人赴边途中的情景。先“近关”,再“出塞”,紧扣“行迈”,具体写出路途遥远;“多雨雪”,“有风尘”,遥领末句,如实描绘边塞苦寒。可见旅途之苦辛。诗人多次出塞,对边地苦寒有切身体验,曾不止一次在诗中提到。如“关山唯一道,雨雪近三边”(《别冯判官》),如“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如“北使径大寒,关山饶苦辛”(《答侯少府》)等等。因而“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两句并非夸张之笔,不过是实写关塞景物,从而逼出诗的结尾两句:“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尾联勉励友人莫畏艰辛,要经得住雨雪风尘之苦,为保卫边防贡献良策,为祖国立功奋不顾身。莫顾一身,施展长策,立功边陲,是一种先抑后扬的笔法,使诗歌顿生波澜。“男儿莫顾身”是对友人的慰勉,但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立功边塞的愿望和为国事献身的精神,以高昂的情调回答开头“行迈”的问题,结束全诗,使作品显得气势流畅,格调雄健,毫无一般送别诗的儿女离别之态。
首联实写眼前,稍露惆张;次联预言今后,情调陡转;三联写旅途情况,凄苦不堪;尾联劝友人立功,文势高扬。全诗先扬后抑,跌宕有致,胸襟抱负,令人钦佩。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74-76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133-135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
富贵袭人而来人也没有办法,一个人奋发,他的成就是止不住的。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满堂的花香熏醉了无数宾客,一把利剑横扫两折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战鼓和号角声冲入云霄使得天之气都变得寒冷,风浪席卷而来让天下好像入了秋。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掌握这东南之地,作祥瑞天象的支柱,谁还羡慕旧时的万户侯呢。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xiāng)凤翥(zhù)势难收。
贵逼人来:富贵逼人而来,即不求富贵而富贵自来。龙骧凤翥:也作凤翥龙骧,形容发奋有为。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十四州:当时吴越王钱镠安居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鼓角:战鼓和号角声。揭天:指声音高入天际。嘉气:即瑞气。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金天:黄色的天,古时以为祥瑞。万户侯:食邑万户之侯,常用来泛指高爵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