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云际寺

:
开门风雪顶,上彻困飞禽。猿戏青冥里,人行紫阁阴。
腊泉冰下出,夜磬月中寻。尽欲居岩室,如何不住心。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洞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139篇诗文

猜你喜欢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日暮时分,群山淹没在昏暗之中,接着,又有一阵密集的暮雨袭来。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今夜,你我怎能忍受宿于两地却听着同样凄厉的猿鸣。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清溪半夜闻笛

:
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情。
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

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情。
羌笛声声吹起《梅花引》的曲子,却让人在这吴溪听到陇头流水般的伤情。

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
又使这月光下的秋浦寒山,响遍令人肠断的边关之声。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63

(qiāng)笛梅花引,吴溪陇(lǒng)水情。
羌笛:古代流行于西北地区的一种竹笛。吴溪:指清溪,古属吴。陇水:即《陇头水》,古乐府横吹曲。陇水情:“情”一作“清”。

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
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北,李白常以玉门关形容去国离乡的忧愁。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63
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情。
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

  “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情”以铺叙的方式来描绘出一幅羌笛笛声哀怨、陇头流水幽咽的荒凉凄美画。诗中荒凉壮丽与哀怨婉转也是直接用羌笛吹出的。诗人夜半闻笛声,或许笛子所奏的是《梅花引》之曲调,或许根本不是悲愁的曲调,但诗人联想到悲愁的身世和处境,从而引发了悲愁之情。《陇头歌》:“陇头流水,鸣声幽咽”,可见陇水之情乃是悲愁之情。李白《秋浦十七首》之第二首有“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之句,可见这里的“清溪陇水情”乃是断肠之情。

  “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此处的寒山当在秋浦,而玉关声应该是使人肠断的悲声,因“春风不度玉门关”,亦表达出诗人常以玉门关形容去国离乡的忧愁。月光、流水、笛声、断肠人便是构成这幅画图的基本元素。

  从此诗可以看出羌笛已经和表现征战之苦、思乡之痛 的《从军行》、《度关山》联系起来了,集中表现家国之思、思乡之痛。这主要是因为羌笛多与出塞、关山、陇头水等边塞的地名相联系,而这些地名令人自然而然想起荒凉的边关塞漠、流血厮杀的战场、久戍边疆未归的将士。而诗歌的基调是低沉的、伤痛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
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
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
足下远游履,凌波生素尘。
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

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
吴江女道士,头上戴着莲花巾。

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
霓虹衣裳遇雨不湿,与阳台神女真不一样。

足下远游履,凌波生素尘。
素足蹬着远游布履,行走时犹如洛水女神凌波生尘。

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
你到南岳衡山去寻仙,或许可以见到赫赫有名的仙女魏夫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金陵歌送别范宣

: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金鞍谁家子,吹唇虎啸凤凰楼。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石头山崖石高耸如虎踞,山下波涛汹涌,猛虎欲趁势凌波而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钟山宛如巨龙盘旋逶迤而来,山上树木葱茏,横江岸而下,在历阳县内蜿蜒延伸。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此地三百年来经历了四十多个皇帝,所有的功名事业都随流水东去。

白马金鞍谁家子,吹唇虎啸凤凰楼。
那骑白马的是谁家的纨绔子弟?原来是侯景啊!吹着口哨,虎啸着登上凤凰酒楼。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往昔的金陵城多么壮观,几乎把天下英豪都席卷到了这里。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可如今,他们的皇冠都散为烟尘,他们的金玉宝座都变为冷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我为之扣剑悲歌,空自叹息;梁陈朝代交替,战争残酷,白骨满地。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连皇帝也躲进了水井,最后被捕,谁还在咏唱多年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的曲子呢?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在此听闻,真是伤心难言,眼前看到的只是离离的青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今日送你归山,我的心和江水一起陪你逆流万里,来年有机会一定去终南山看望你。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92页

石头巉岩如虎踞(jù),凌波欲过沧江去。
石头:山名,即今南京清凉山。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区东。历阳:县名,即今安徽和县,与金陵隔江相望。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金鞍(ān)谁家子,吹唇虎啸(xiào)凤凰楼。
白马金鞍谁家子:指侯景,梁代叛将。关囚,指囚武帝于台城。全诗校:“一作吹唇虎啸凤皇楼。”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天子:指陈代亡国之君陈叔宝。玉树后庭花:相传为陈后主陈叔宝所作,其词轻艳,被称为亡国之音。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南山老:指商山四皓。商山为终南山支脉,故曰“南山老”。老,全诗校:“一作皓。”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92页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金鞍谁家子,吹唇虎啸凤凰楼。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这首诗开篇以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的地形之固胜引入至对历史的追思和感慨。借“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的典故道出金陵城的帝王气象,而长江更成天堑,为王朝抵挡住了北方政权的入侵,偏安于江左的六朝人饮酒作乐,咏歌寻欢。但李白并非旨在写六朝的辉煌,颈联中的“空”字透露出了衰亡气息。“四十余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盖言金陵为帝都历史已久,王琦注《金陵歌送别范宣》中指出“自孙权定都建业(金陵),传四主”,晋元帝南渡时,金陵已是历时五十九年的“旧长安”,随后又经宋、齐、梁、陈四朝,帝王大业共传三百三十余年。接着思维的触角又伸向侯景破丹阳之童谣传说,从而引出对往昔的追念“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接续而后又转写豪华落尽的悲凉,进一步抒发面对历史的沧桑之感。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这一句之内的时空跨越与今昔对比令人心惊而顿感悲凉,诗歌的情感基调由先前的气势雄大转为怀古悼今、感时伤物的伤感凄凉。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天子龙沉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历史的风云变幻、战争的离乱凄惨、朝代的更迭替代都委婉深沉地寓于其中。这首歌行体送别诗开篇描写石头钟山的形胜,将大半部分用于追述与金陵一地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直到篇末才道出送别之意。“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商山皓。”在一篇之内将写物、怀古、咏史、送人、抒情都囊括其中。

  全诗整体上,前四句主要是以触景生情为主,描绘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的雄奇壮观,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大自然的神奇壮丽图,妙笔生辉,令人心旌摇荡。接着八句诗词借“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的典故道出金陵城的帝王气象,抒写六朝豪华落尽的悲凉,委婉深沉,沧桑之感油然而生,今昔对比,尽显顿感悲凉。最后八句诗词描绘朝代更迭替代、战争离乱之凄惨,六朝人饮酒作乐,咏歌寻欢,再也一去不复回。

  全诗熔写物、抒情、怀古、咏史、送人为一体,对历史兴衰的感怀,所含挣扎幽愤多,既有个人仕途不得志、怀才不遇之意,亦有对家国渐渐衰亡而忧虑,诗词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92页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280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叹水别白二十二

:
水。至清,尽美。从一勺,至千里。利人利物,
时行时止。道性净皆然,交情淡如此。君游金谷堤上,
我在石渠署里。两心相忆似流波,潺湲日夜无穷已。

至清,尽美。
水,极其清澈,极为漂亮。

从一勺,至千里。
从一勺,到汇聚成河奔至千里。

利人利物,时行时止。
对人和物都有好处,一会急行一会缓止。

道性净皆然,交情淡如此。
有品行的都是如此,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情。

君游金谷堤上,我在石渠署里。
你在金谷的堤上,我在石渠的署里。

两心相忆似流波,潺湲日夜无穷已。
两心相应和流水一般,慢慢流动无穷无尽。

参考资料:

1、 小升初网.叹水别白二十二

至清,尽美。
至清:过于清澈;极其清澈。尽美:极美;完美。

从一勺,至千里。

利人利物,至行至止。

道性净皆然,交情淡如此。
道性:有道德品性、合道之性、出家人所谓修道之情志等义。

君游金谷堤上,我在石渠署里。

两心相忆似流波,潺(chán)(yuán)日夜无穷已。
流波:流水。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小升初网.叹水别白二十二
水。至清,尽美。从一勺,至千里。利人利物,
时行时止。道性净皆然,交情淡如此。君游金谷堤上,
我在石渠署里。两心相忆似流波,潺湲日夜无穷已。

  除诗歌与论说文外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在唐代辞赋史中,乃至整个辞赋史中也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其存赋十一篇,与唐代各家所存辞赋数目相较,也不算少了。马积高在其著作《赋史》中评价中唐时期的辞赋家,列柳宗元为首位,韩愈、刘禹锡并列其次,又将柳宗元之辞赋同屈原相提并论,即可见一斑。而实际上,刘禹锡本人也是对自己的文章水平颇有自信的,在其《子刘子自传》中他说:“天与所长,不使施兮。”这里的“所长”指的即是自己的长于文词,而在这“文词”之中当然也包括辞赋在内。在刘禹锡的十一篇辞赋作品当中以《秋声赋》最受后人推崇。

  由于刘禹锡的辞赋多数创作于贬谪时期,因此逐臣之悲与怀才不遇便成了其辞赋创作的重要主题,骚怨情怀是其主要的情感寄托,同时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也贯穿始终。此外,除了反映贬谪愁思的作品,其辞赋还有应试科举所作的律赋——《平权衡赋》,怀古伤今的《山阳城赋》,悼亡的《伤往赋》,描写景物风俗的《楚望赋》。作为唐代重要的文学家与哲学家,刘禹锡的诗歌成就较高,是唐诗研究的重要领域,而诗文又为当时的文学主流,故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必然要受到其诗歌创作影响的。例如刘禹锡诗歌的主题便影响着他辞赋的主题,许多在其诗歌中描绘的场景画面、表达的情感内容,同样也出现在他的辞赋作品中,因此研究其诗文与辞赋的互动关系是其辞赋研究的有利环节。

参考资料:

1、 小升初网.叹水别白二十二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