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吹海雁,南渡落寒声。
北风吹吹打着飞翔的海雁,一路南飞鸣声寒彻。
感此潇湘客,凄其流浪情。
客游潇湘,对此秋景感叹不息,流浪的凄楚心情与雁共鸣。
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
胸中系念的是仙境沧洲,想着能如飞霞那般游赤城。
始探蓬壶事,旋觉天地轻。
开始探讨蓬莱仙事,旋既感觉天地为轻。
澹然吟高秋,闲卧瞻太清。
在这秋高气爽之时澹然吟咏,闲卧着遥望太清仙宫。
萝月掩空幕,松霜结前楹。
天幕中明月在藤萝间躲闪,高松结霜月光照在堂前柱子上。
灭见息群动,猎微穷至精。
心念寂灭,万物归元,微妙至精自显。
桃花有源水,可以保吾生。
桃花源流水潺潺,我将在这里养生。
北风吹海雁,南渡落寒声。
感此潇湘客,凄其流浪情。
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
赤城:赤城山,一名烧山,东卿司命君所居。洞周围三百里,上有上王清平天。
始探蓬壶事,旋觉天地轻。
蓬壶:蓬莱。
澹(dàn)然吟高秋,闲卧瞻(zhān)太清。
澹然:恬静的样子。太清:道家天师道最高神太上所居。
萝月掩空幕,松霜结前楹(yíng)。
萝月:藤萝间的明月。前楹:殿堂前部的柱子。
灭见息群动,猎微穷至精。
桃花有源水,可以保吾生。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老人七十了还在卖酒,无数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在花门楼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路旁的榆荚好似那成串的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主编 .唐诗精华注译评 .长春 :长春出版社 ,2009.12 :354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沽:买或卖。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花门口:指花门楼口。
道傍榆(yú)荚(jiá)巧似钱,摘来沽(gū)酒君肯否。
榆荚:榆树的果实。春天榆树枝条间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主编 .唐诗精华注译评 .长春 :长春出版社 ,2009.12 :354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生活抒情小诗。唐玄宗天宝十载(751)三月,诗人和其他幕僚一道跟随高仙芝来到春光初临的凉州城中。在经历了漫漫瀚海的辛苦旅程之后,诗人蓦然领略了道旁榆钱初绽的春色和亲见老人安然沽酒待客的诱人场面,他怎能不在酒店小住片刻,让醉人的酒香驱散旅途的疲劳,并欣赏这动人的春光呢?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这位老人家七十岁了仍然在卖酒,将上千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花门楼口。
诗的开头两句纯用白描的手法,从花门楼前酒店落笔,如实写出老翁待客、美酒飘香的情境这可以算得上是盛唐时代千里河西的一幅生动感人的风俗画,字里行间烘托出边塞安定,闾阎不惊的时代气氛,为下文点明“戏问”的诗题做了铺垫。
“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小诗的后两句是说,道路旁的榆荚看起来很像一串串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酒您可卖否?
这两句诗人不是索然寡味的实写付钱买酒的全过程,而是在偶见春色的刹那之间,立即从榆荚形似钱币的外在特征上抓住了动人的诗意,用轻松诙谐的语调问那位当垆沽酒的七旬老翁:“老人家,摘下一串白灿灿的榆钱来买您的美酒,你肯不肯呀?诗人丰富的想象,把生活化成了诗。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盛唐时代人们乐观、开阔的胸襟。
这首诗用口语化的生活语言,写眼前景物,人物音容笑貌,栩栩如生,格调诙谐、幽默,诗人为凉州早春景物所激动,陶醉其中的心情,像一股涓涓细流,回荡在字里行间。和平年代的生活是多么美好,这对于一个军旅诗人来说,更有切身的体会。在写法上,朴素的白描和生动的想象相结合,在虚实相映中显示出既平凡而又亲切的情趣,本诗语言具有既轻灵跳脱又幽默诙谐的魅力。?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618-619页 .尚被浮名诱此身,今时谁与德为邻。
我还被官场虚名诱惑着无法脱身,现在谁还有高尚的君子德行。
遥知是夜檀溪上,月照千峰为一人。
知道那远远的檀溪之上,月亮为您朗照着千山万峰。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主编;《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 中》 ;第1029页2、 章红策划责编;殷茵策划编辑;杨遗旗校注;《《欧阳詹文集》校注》; 第125页3、 作者范凤驰著;《新选唐诗》 ;第309页尚被浮名诱此身,今时谁与德为邻。
秋夜寄僧:《全唐诗》题《注》:“一作秋夜寄弘济上人”。被:作“披”。比喻精神上的担负。浮名:虚名。诱,欺诳;引诱,此为困扰之意。德:美好德行。
遥知是夜檀(tán)溪上,月照千峰为一人。
是夜:此夜,即今晚。檀溪:地处中国湖北省襄阳市,又名檀溪湖,在襄阳城西真武山北面。一人:指的是弘济上人。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主编;《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 中》 ;第1029页2、 章红策划责编;殷茵策划编辑;杨遗旗校注;《《欧阳詹文集》校注》; 第125页3、 作者范凤驰著;《新选唐诗》 ;第309页诗中运用了设问和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写下了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社会状况,而作者不得不周旋其中,从而表现了弘济上人的高洁。
《秋夜寄僧》没有运用精工华美的辞藻,而这也是欧阳詹一贯的诗词风格,欧阳詹的诗虽谈不上新奇,却很讲究炼饰。他继承了同时期诗人陈去疾清新洗炼的语言风格, 在用词炼意和声调格律上都十分讲究, 尽量避免押险韵,最忌用生僻词语,这就使他的诗不仅浅显平易,通俗易懂, 而且韵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文字质朴,却富有味。
开头前两句先言明自己的处境,想脱离官场,但又不忍,最终不得不周旋其中。二句虽是问话,实则自己心中早有答案,从而引导出对僧人的赞扬。意为“如今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我还不得不周旋于其中,只有您却还与德为邻,佩有美好德行。”十几年求宦的道路上,欧阳詹艰难地抗争,苦苦地挣扎。痛苦的现实,刻骨铭心的人生历程,成了欧阳詹赋作最核心的表现内容。
在后两句中诗人运用了自己所擅长的取材、 布景和造境的写作方式,“为什么呢?看那月光多么明朗,虽然照着千座峰峦,实是受感动而且只照您一人。”在诗中,他不是孤立地抽象地说教,而是把情与理置于形象的描写之中 , 在鲜明完整的意象中以借物言志即景抒情的方式表现个人的思想和情感,刻画传神,细致入微。抒写了他对弘济上人的怀念情绪的同时,把老僧的品德、感天动地月为之明的情形写了出来,可见诗人内心潜在的不须言明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作者范凤驰著;《新选唐诗》 ;第309页2、 作者李文刚;欧阳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 I 20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275 ( 2008) 03-0043-03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修长的竹枝早早迎接着秋风,淡淡的月华洒满了空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一只鸿雁向银河飞去,寂静的夜里,传来千家万户捣衣的砧声。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季节飞快地推移,转眼已秋冬,闲散里,我空怀着未曾了却的心意。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我反复吟诵你秀美的诗句,不觉天色将晓,已听见早鸦乱啼。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293-2942、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258-2593、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79-180长簟(diàn)迎风早,空城澹(dàn)月华。
簟:竹席。空城:指城市秋夜清静如虚空。澹月华:月光淡荡。澹,漂动。
星河秋一雁,砧(zhēn)杵(chǔ)夜千家。
星河:即银河。砧杵:捣衣用具,古代捣衣多在秋夜。砧,捣衣石。杵,捣衣棒。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节候:节令气候。心期:心所向往。卧:指闲居。落空。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向来:刚才。秀句:诗的美称。鸣鸦:天晓鸦鸣。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293-2942、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258-2593、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79-180这是一首酬赠诗,诗人酬和友人,以友人的诗题和诗,描写了秋夜清远疏淡的景色,意境开阔,同时写出时序更迭引起诗人心事未了的惆怅。
前四句就卧病的心情来取景渲染、寂寥的砍夜之景与诗人的寂寥心情相吻合。
“长簟迎风早”是说秋风过早地来到庭院,长簟被秋风吹得窸窣咋响。一个“早”字写出卧病之人对秋风的突出感受。“迎风”二字写出一片萧瑟的声响,达声音更衬托出秋意的浓重和秋夜的沉寂。
“空城澹月华”,是说空寂约城中洒满了淡淡的月光。“空城”并非说城中空无所有,“空”是寂静之意。空城寂寂,月色凄迷,是对诗人心情的绝妙写照。
“星河秋一雁”,是说一只孤雁划过秋夜的天空向银河飞去。“星河”是寂寥的,“一雁”是孤独的,“秋”夜是清冷的,三种事物连缀成文,构成幽深的意境,使人感触到诗人心境为孤凄。
“砧杵夜千家”,是说时当秋季,人们开始准备寒衣了,故而千家万户都传来了捣衣声。捣衣声声,反衬出秋夜的沉寂。诗人巧借秋声秋色以渲染愁怀,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颈联转入叙事,写出悲秋的原因。“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节候”,这两个字承接着前四句所写的秋声秋色。“看”和“应”均为揣测之辞,全句意思是说,看来节候大概已入晚秋。此句使用揣测之辞与下句的“卧”字相关照,“卧”是卧病在床,故对节候不能作定论。一个“卧”字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道出悲秋的原因:由于卧病,而使心愿落空。美好的心愿不能实观,疾病缠身,又临深秋,可见诗人的悲哀心情,跃然纸上。此联叙事是前四句景物描写的感情依凭,使以上的景物有了精神支柱。
尾联“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二句意谓,深夜吟诵您的秀美诗句,兴味颇浓,不知不觉已是天晓鸦鸣。以扶病之身而能长夜吟庆不倦,自是因为诗句美好,作为酬赠之作,已尽了题意。同时,也写出了病中孤寂的生活,漫漫秋夜,只有一诗相伴,诗人的寥落心情可以想见。
全诗前半写景,景中寓情;后半叙事,事中现意。写景与叙事,笔墨虽二,情意实一。一条感情线索贯穿全篇,有如红线串珠,结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293-2942、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79-180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玉树影斜,日暮下朝之时,宫中多有乐事。
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由于君王白天忙于政务,至夜晚才乘着轻辇来到后宫。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
嫔妃们在花间恶意谈笑,在明烛下娇声唱歌。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在月光下尽情地唱吧,跳吧,莫要叫明月归去,我们还要请月宫中的嫦娥一起来欢歌醉舞呢!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8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5-2463、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79-185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玉树春归日:一作“玉殿春归好”。
后庭朝未入,轻辇(niǎn)夜相过。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
竹:一作“烛”。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cháng)娥(é)。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8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5-2463、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79-185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5-246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79-1853、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