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词山

:

午庭官事了,心与白云闲。泉脉泻崖谷,天风吹佩环。

花开烟霭外,人语翠微间。山色看来好,相留不放还。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健

李健(?~一一四四)字子建,泗(今属安徽)人,寓居金坛(今属江苏)。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历霍丘主簿、舒州教授、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秘书省校书郎、户部右曹员外郎。高宗建炎中知宿州。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广德军,任满,充淮西宣抚司参谋官,除直秘阁、知庐州。十年,奉祠。十四年卒。《京口耆旧传》卷七有传。 1篇诗文

猜你喜欢

中秋登楼望月

: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目之所及的淮海海水就好似银子般泛着白光,彩色的光芒下,蚌孕育着珍珠。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天上的月如果没有人为他修治,桂树枝恐怕会撑破月亮。

参考资料:

1、 柏宏军 .中华传统节日诗词赏析 :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6年1月 :第197页 .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bàng)珍。
万道虹光:引用民间传说。传说月圆之时,蚌才育珠。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修月户:传说月亮是由七宝合成的,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

参考资料:

1、 柏宏军 .中华传统节日诗词赏析 :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6年1月 :第197页 .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铁瓮城高耸入云,邻近青天,白尺高的望海楼好像飞上了铁瓮城与青天相连。挥毫赋诗时江水携带着涛声流到了笔下,不禁想起了三峡,举杯豪饮时点点帆影映入了酒杯,令人思念六朝。一阵阵号角声好像催促太阳落山,江面上无缘无故升腾起白色雾气。坎坷的往事忽然涌上心头,哪里的景色能让我赏心悦目呢?不论面对春风还是面对秋月,我的心头却感到茫然。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采桑子·宝钗楼上妆梳晚

:
宝钗楼上妆梳晚,懒上秋千。闲拨沉烟。金缕衣宽睡髻偏。
鳞鸿不寄辽东信,又是经年。弹泪花前。愁入春见十四弦。

宝钗楼上妆梳晚,懒上秋千。闲拨沉烟。金缕衣宽睡髻偏。
女子在闺阁梳妆打扮后,慵懒地荡秋千。悠闲地拨弄沉香,花冠不整,衣宽髻偏。

鳞鸿不寄辽东信,又是经年。弹泪花前。愁入春见十四弦。
没有远方情人的书信寄来,而且多年如此。花前挥泪,思绪缠绵尽倾诉给十四弦。

参考资料:

1、 王双启编著.陆游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2392、 徐培均编.婉约词萃.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933、 惠淇源编.婉约词.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270-271

宝钗(chāi)楼上妆梳晚,懒上秋千。闲拨沉烟。金缕(lǚ)衣宽睡髻(jì)偏。
宝钗楼:泛指女子所居的楼阁,取其字面的华美。沉烟:香燃烧时的香烟。此指沉香。金缕衣:以金丝联缀玉片制成的衣服。今出土文物中常有之。此指华贵的衣服。

鳞鸿不寄辽东信,又是经年。弹泪花前。愁入春见十四弦。
鳞鸿:犹言鱼雁,古人认为鱼和雁都能代人传递书信。辽东:古代郡名,今辽宁东南部辽河以东地区。这里泛指遥远的地方,亦即女子的情人所在之地。十四弦:一种十四根弦的弹拨乐器。又疑指筝,筝本十三弦,此处因平仄所限,将三作四。

参考资料:

1、 王双启编著.陆游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2392、 徐培均编.婉约词萃.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933、 惠淇源编.婉约词.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270-271
宝钗楼上妆梳晚,懒上秋千。闲拨沉烟。金上衣宽睡髻偏。
鳞鸿不寄辽东信,又是经年。弹泪花前。愁入春见十四弦。

  此词以华丽的词藻描绘了一个女子的情态和思绪,属于传统的“闺情”一类,同时该词也显示了作者娴熟的填词技巧。

  上片写女子的懒散无聊,房中的陈设、身上的衣着都足精美考究的,但她的精神生活却是空虚的,只有孤独和寂寞与她相伴。

  下片写女子的离别相思之苦,透露了她之所以百无聊赖的原因。经年得不到远方情人的音信,只能花前弹泪。“愁入春风十四弦”,思绪缠绵,情韵无限。写出了相思相爱之深。

参考资料:

1、 王双启编著.陆游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23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桂源铺

:
万山不许一溪奔,栏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溪水向前奔流群山阻隔,拦得那溪水在山间日夜暄闹不停。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等到它终于来到前边的山脚尽头,蜿蜒小溪已汇聚成大的溪流流出了前方的村庄。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游西湖

: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樽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呆在家不出门已经有十余年了,从梦中醒来到西湖之上再游览一次。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所走地方的市民都争着询问,偶然遇到的鱼鸟也惊讶猜疑。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樽共一杯?
可惜周围没我和我志同道合的人,谁能够与我共同举杯饮酒呢?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回到家中什么话也不说,掩屏卧躺在床上,只有古人时而来到我的梦中!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lǘ)(yán)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闾阎:指平民。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樽(zūn)共一杯?
可怜:可惜。开樽:举杯(饮酒)。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浣溪沙·洞庭

: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天动晚波平。
从湘江走到尽头便抵达了洞庭湖,楚天辽阔,远处是数座青翠的山峰。傍晚的湖面,风平浪静,船头旌旗上的飘带纹丝天动。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水湾处红色的蓼草就像纷乱的丝织品,跃出水面的双尾白鱼就像玉刀一样明亮。夜深渐凉,停泊下来的船的影子遮盖了稀疏的星星的倒影。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liǎo)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天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州,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他前年为谏官所劾,罢任北归,也曾泛湘江而至洞庭,作《念奴娇·过洞庭》词,有“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等语,流露出一种疾俗愤世的情绪,这一首写得心气平和多了。他从长沙出发,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范仲淹《岳阳楼记》云:“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在岳阳楼上俯视洞庭之景。词人泊舟湖中,天复写湖之大如何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旗梢天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天动,表明此刻的湖面,风平浪静,所以出现傍晚水波平静的景象,唯有鳞鳞细浪了。这样夕阳斜照湖面停泊的船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下片写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天仅对仗工整,而且随着视野的转换,显示出另一番情趣,并给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红蓼”,指生于水边的红色蓼草。南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云:“红蓼,即《诗》所谓游龙也。俗呼水红。江东人别泽蓼,呼之为火蓼。”唐代诗人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犹念悲秋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而词中的“红蓼”与“白鱼”相对,更感到作者的构思精巧,观察入微。词人既写了远处一条水湾倒映出的红蓼图,又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也有一种说法,“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是映在水中的弯月如同白色的双尾鱼,也好像闪耀着光芒的玉刀。“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

  这里作者变换出另一幅画面,而思绪已超越了时空对念的限制,直接转入夜景,使读者有更多的想象余地来思考这个过程。再从画面本身来看,是从行舟夜泊的角度落笔,摄取大自然中富有代表性的两种景象:一是疏星淡月,倒影湖中;二是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这天仅与前面的“楚天阔”、“晚波平”的自然景象相呼应,而且充分地展现了优美的词境。“夜凉”二字,既是词人的直感,又显示出流恋自然界的心态。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47-144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