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参考资料:
1、 孙宏亮.李白《静夜思》考证. 延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2床前明月光,疑(yí)是地上霜(shuāng)。
疑:好像。床:今传五种说法。一指井台。二指井栏。三“床“即窗”的通假字。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头:抬头。
参考资料:
1、 孙宏亮.李白《静夜思》考证. 延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参考资料:
1、 马茂元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49-250 .2、 裴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33-334 .皎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
王少府,你玉树临风,身姿矫捷如仙鹤,神态超然像神仙。
梅生亦何事,来作南昌尉。
你就是汉朝的仙人梅福啊,为什么来南昌作府尉?
清风佐鸣琴,寂寞道为贵。
你抱元守一,无为而治,甘守寂寞,清风袅袅,琴声铮铮。
一见过所闻,操持难与群。
你操持高尚,不入巢穴,冰清玉洁。
毫挥鲁邑讼,目送瀛洲云。
挥笔之间,诉讼了结,傲视王侯,目送飞云。
我隐屠钓下,尔当玉石分。
我现在隐居在渔民屠夫之间,你要玉与石分清。
无由接高论,空此仰清芬。
无缘与你高谈阔论,只好远远地致意,表示仰慕之情。
皎(jiǎo)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
梅生亦何事,来作南昌尉(wèi)。
梅生:即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为郡文学补南昌尉。王莽篡位,隐于九江一带,后传说成为神仙。见《汉书·梅福传》。
清风佐鸣琴,寂寞道为贵。
鸣琴:喻瑕丘县令。此用宓子贱治单父典,孔子的学生宓子贱为单父宰,弹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一见过所闻,操持难与群。
操持:常释为料理、操办、处理等。于此,则意为操守。
毫挥鲁邑(yì)讼,目送瀛(yíng)洲云。
鲁邑 :即唐鲁国之都,兖州治城瑕丘,今为兖州市。瀛洲:海上仙山名。
我隐屠(tú)钓下,尔当玉石分。
屠钓:此为李白用姜尚典以自喻。玉石:句读当为“玉、石”,玉即美玉,李白隐喻自己;石为普通石头,喻平常之人。
无由接高论,空此仰清芬。
公元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冬,李白由安陆移家兖州治所瑕丘县城东门外,此诗为李白移家之初,首访兖州瑕丘地方官王县尉之作。
此诗寥寥数笔就把一个清心寡欲的好官吏刻画得栩栩如生。犹以“毫挥鲁邑讼,目送瀛洲云”两句把王少府的精干清高表现无遗。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 同:馐;直 同: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 一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碧 一作: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 通:馐;直 通:值)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 一作:雪暗天)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碧 一作:坐)
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71-75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0-85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xiū)直万钱。(羞 通:馐;直 通:值)
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玉盘:精美的食具。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投箸:丢下筷子。箸:筷子。不能食:咽不下。茫然:无所适从。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 一作:雪暗天)
太行:太行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碧 一作:坐)
碧:一作“坐”。忽复:忽然又。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qí)路,今安在?
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歧:一作“岐”,岔路。安: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会:终将。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济:渡。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71-75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0-8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 同:馐;直 同: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 一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碧 一作: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的前四句写李白被“赐金放还”时,友人设下盛宴为之饯行。李白嗜酒,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却放下杯筷,无心进餐。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黄河、雪拥太行。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que)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的心理,急遽变化交替。最后一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参考资料:
1、 熊礼汇 .李白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2005年5月 :33-34 .2、 萧涤非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潮水还归海,流人却到吴。
相逢问愁苦,泪尽日南珠。
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
全胜若耶好,莫道此行难。
猿啸千溪合,松风五月寒。
他年一携手,摇艇入新安。
潮水还归海,流人却到吴。
潮来朝去,终归大海,你却被流放到东吴。
相逢问愁苦,泪尽日南珠。
我们此地相逢,彼此各有酸楚,相对泪涟涟,犹如断线的明珠。
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
听说金华渡口,东边有五百个河滩。
全胜若耶好,莫道此行难。
那里的风光比若耶溪好多了,你就别叹息路途艰难。
猿啸千溪合,松风五月寒。
两岸猿啸千里,五月山风依然寒冷。
他年一携手,摇艇入新安。
待来年,我们哥儿俩再携手摇船游览新安江。
潮水还归海,流人却到吴。
相逢问愁苦,泪尽日南珠。
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
全胜若耶好,莫道此行难。
猿啸千溪合,松风五月寒。
他年一携手,摇艇入新安。
鸡犬丧家分散后,林园失主寂寥时。
因为女主人不在了,鸡犬也散去,林园也变得寂寥。
落花不语空辞树, 流水无情自入池。
花从树上默默地落下,水依然各自无情地流淌到池中。
风荡宴船初破漏,雨淋歌阁欲倾欹。
狂风吹荡使宴船开始破漏,雨淋着歌阁,导致其欲倾斜。
前庭后院伤心事,唯是春风秋月知。
看到前庭后院,让人想起很多伤心的事,只有春风秋月知道。
鸡犬丧家分散后,林园失主寂寥时。
落花不语失辞树, 流水无情自入池。
风荡宴船初破漏,雨淋歌阁欲倾欹(qī)。
欹:]通“倚"。斜倚,斜靠。
前庭后院伤心事,唯是春风秋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