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无题一百首 其九十

:

数逢云断处,去岸映高山。身到章江日,应犹未得闲。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钱珝

钱珝( xǔ许),字瑞文,吴兴人,吏部尚书徽之子, 钱徽之孙, 善文词。 28篇诗文

猜你喜欢

听张立本女吟

: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少女戴着高高的帽子,拂动着宽广的衣袖,打扮成南方贵族妇女的模样,夜晚独自在凉爽寂静的庭院中漫步。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自己拿着玉钗敲台阶下的竹子,打出拍子,一曲清越的歌声之后,月色显得十分皎洁。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1960-1961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13-114页 .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危冠:高冠。楚宫妆:即南方贵族妇女式样的打扮。闲庭:空旷的庭院。

自把玉钗(chāi)敲砌(qì)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玉钗:一种妇女头饰。砌竹:庭院中临阶而生的竹子。月如霜:月光皎洁。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1960-1961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13-114页 .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传说唐代有个草场官名叫张立本,他的女儿因后院古坟中的狐妖所迷,诗人以此为据,写成此诗。

  此诗一说为张立本女作,而且伴有一个荒诞的故事。传说唐代有个草场官张立本,其女忽为后园高姓古坟中的狐妖所魅,自称高侍郎,遂吟成此诗(《全唐诗》卷八六七)。这种附会虽然颇煞风景,却也令人想到:或许正是因为这诗情韵天然,似有神助,才使当时的好事者编出这样的无稽之谈吧。

  诗的内容似无深义,却创造了一种清雅空灵的意境。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幽篁依阶低吟。清冷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在这首诗里,景色全由人物情态写出,而人物意趣又借极简炼的几笔景物点缀得到深化。由情见景,情景相生,是形成此诗佳境的显著特点。

  “危冠广袖楚宫妆”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贵族女装,这身典雅的妆束令人清楚地想见少女亭亭玉立的风姿;从“独步”可见庭院的空寂幽静和她清高脱俗的雅趣,而“闲庭”又反衬出少女漫步吟哦的悠然神情。“逐夜凉”则藉其纳凉的闲逸烘染了秋爽宜人的夜色。夜静启开了少女的慧心,秋凉催发了少女的诗思。她情不自禁地从发髻上拔下玉钗,敲着阶沿下的修竹,打着拍子,朗声吟唱起来。以钗击节大约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晏几道《浣溪沙》词有“欲歌先倚黛眉长,曲终敲损燕钗梁”句,写的是一位歌女在“遏云声里送离觞”的情景,也颇妩媚,但稍嫌激烈,高适此诗中的少女,孤芳自赏,不求知音,信手击竹,对月自吟,那种心声和天籁的自然合拍似更觉曼妙动听。

  抒情的画意美和画面的抒情美融为一体,是盛唐许多名篇的共同特点。这首诗写女子而洗尽脂粉香艳气息,更觉神清音婉,兴会深长,超尘拔俗,天然淡雅,在盛唐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诗题为“听张立本女吟”,故“清歌一曲”实是吟诗一首。古诗本来能吟能唱,此处直题“清歌”二字,可见少女的长吟听来必如清朗的歌声般圆转悦耳。前三句不写月色,直到一曲吟罢,方点出“月如霜”三字,不但为开扩诗的意境添上了最精彩的一笔,也渲染了少女吟诗的音乐效果。诗人以满目如霜的月色来烘托四周的沉寂,使“霜”字与“夜凉”相应,并且此透露出少女吟罢之后心境的清冷和吟声给听者带来的莫名的惆怅,从而在结尾形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留下了无穷的韵味。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394-396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

:

少年不得意,落拓无安居。
愿随任公子,欲安吞舟鱼。
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
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
汉家天子驰驷马,赤军蜀道迎相如。
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
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
翰林秉笔回英眄,麟阁峥嵘谁可见?
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
龙驹雕镫白玉鞍,象床绮食黄金盘。
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
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
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
爱君山岳心不移,随君云雾迷所为。
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
别后遥传临海作,可见羊何共和之。

东平与南平,今古两步兵。
素心爱美酒,不是顾专城。
谪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
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

少年不得意,落拓无安居。
少年时期人生不得意,落魄流徙不曾安居。

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
胸有大志一心追随任公子,大钩巨缁钓那吞舟大鱼。

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
无奈之间经常痛饮逐景而游,壮心不存、功名不就,都疏远而去。

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
兰生谷底人不识人不锄,云在高山空翻卷空舒展。

汉家天子驰驷马,赤军蜀道迎相如。
突然有名,天子派驰马来迎,如同赤车骋蜀道去接司马相如。

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
迈步朝廷走进九重高门谒见见圣上,龙颜笑开令我顿觉四海如春。

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
宫中彤庭四下里高呼万岁,拜贺圣明主上收揽沉沦不显的英才。

翰林秉笔回英眄,麟阁峥嵘谁可见?
我在翰林院挥笔引来皇上的目光,峥嵘的麒麟阁上谁能见到我呢!

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
蒙承圣恩举步进入银台门,持笔著书独自待在金銮殿。

龙驹雕镫白玉鞍,象床绮食黄金盘。
乘龙驹雕蹬跨上白玉鞍,享受象床绮食面对黄金盘。

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
以前讥笑我微贱的那些人,现在都来拜见请求交友同欢。

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
可我一旦以病辞京漫游江海,往昔那些人谁还与我相识相好?

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
前门作揖软绝,后门索性硬拒,结交之人一一变了面孔。

爱君山岳心不移,随君云雾迷所为。
最喜欢您心如山岳终不改变,真想随您不管去作什么。

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
我亦想借您梦得“池塘生春草”的佳句,使我登楼之诗身价百倍。

别后遥传临海作,可见羊何共和之。
相别之后我要像灵运遥寄惠连诗作一般寄诗给您,还有些人也会有和作的。

东平与南平,今古两步兵。
东平相阮籍与南平太守的您,古今都可郁喜爱饮酒的步兵校尉。

素心爱美酒,不是顾专城。
您和阮籍都是从心眼里爱好美酒才去作那个官,并不是看重恋眷职务啊。

谪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
如今因酒而谪官去到武陵桃源,寻花寻竹行了几处地方?

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
桃花源中的秦人有如旧识,定会出门笑脸相迎。

参考资料:

1、 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00-401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45-438

少年不得意,落拓(tuò)无安居。
落拓:即落魄。此用《史记》郦生的典故:郦生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

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
吞舟鱼:形容鱼大。此指心有大志。

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

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
“兰生”句:《三国志·周群传》:“芳兰生门,不得不锄。”

汉家天子驰驷马,赤军蜀道迎相如。

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yán)一解四海春。
龙颜:借指帝王。

(tóng)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
彤庭:汉皇宫以朱色漆中庭,故称。沉沦:沦落之人。

翰林秉笔回英眄(miǎn),麟阁峥(zhēng)(róng)谁可见?
翰林:此李白自指翰林供奉的经历。英眄:皇帝的顾望。麟阁:汉宣帝时有麒麟阁,为图绘功臣之所。

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luán)殿。
金銮殿:大明宫紫宸殿北曰蓬莱殿,其西曰还周殿,还周西北曰金銮殿。蓬莱殿西龙首山支陇起平地,上有殿名金銮殿,殿旁坡名金銮坡。

龙驹(jū)雕镫(dèng)白玉鞍,象床绮食黄金盘。
绮食:一作“绮席”,盛美的筵席。

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

一朝谢病游江海,畴(chóu)昔相知几人在?
畴昔:往日,从前。

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

爱君山岳心不移,随君云雾迷所为。

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
“梦得”二句:此以灵运与惠连喻己与之遥。

别后遥传临海作,可见羊何共和之。
临海:即今台州。羊、何:即泰山羊璿之、东海何长瑜,与谢灵运、谢惠连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

东平与南平,今古两步兵。
“东平”二句:此以阮籍比李之遥。李之遥为南平太守;阮籍曾任东平相,称阮步兵。

素心爱美酒,不是顾专城。
专城:指任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

(zhé)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
桃源:在武陵,陶渊明曾作《桃花源记》。

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
秦人:《桃花源记》载,内中之人自称是秦时人,避秦末之乱才进入桃花源中。

参考资料:

1、 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00-401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45-438

少年不得意,落拓无安居。
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
常时饮酒逐风景,壮心遂与功名疏。
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空卷舒。
汉家天子驰驷马,赤军蜀道迎相如。
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
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
翰林秉笔回英眄,麟阁峥嵘谁可见?
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
龙驹雕镫白玉鞍,象床绮食黄金盘。
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
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
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
爱君山岳心不移,随君云雾迷所为。
梦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长价登楼诗。
别后遥传临海作,可见羊何共和之。

东平与南平,今古两步兵。
素心爱美酒,不是顾专城。
谪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
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共同主题是赞美从弟李之遥,而讽刺势利小人,从而反映出世道交恶,贤者被弃,佞臣得势,道德友情沦丧,一切均以势利为轴心和转移。李白身受其害,故借赠诗抒感概。第一首诗写完之后,犹未尽意,故又以第二首补足之。两首诗呈现出不同的描写重点,然而又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完整艺术整体。

  第一首基本是以七言为主的古体诗,全诗三十二句,可分三个大段落。

  第一段共八句,又可分为两个层次。诗开端的五言四句为第一个层次,直叙少年不得意,潦倒而无安居生活之业。愿意追随古代任公子之后,投钓东海,钓得能吞进舟船的巨鱼,以饱天下之人,而不作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任公子是《芪子》一书中所引用的寓言人物:任公子作大钩巨缁,五十辖以为饵,蹉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陷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饱)若鱼者。这四句五字句,一气贯下,借用郦生与任公子的两个典,说明自己志在济世任侠,然而却失意落魄。因而欲步任公子后尘,鄙弃名利,听任自然,相信自己会得到预想的结果。创主唐代的任氏之风俗。这就使李白少年时的形象与精神,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也暗含着理想与志向同社会现实的矛盾,坚持理想志向,而绝不作势利小人,保持淳美的人性本色。体现着世不容己,己也弃世。他在《古风》(其十三)诗中也表现了与此相似思想:“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暗示出失意落魄的主客观的原因,矛盾的双向性。接着诗人运用七言四句,由前面五言句式的音节短促与凝重,而转为音节舒缓与和平,抒写失意后的生活和行为。经常是饮酒抒忧,追逐徜徉,名山胜水,追求天真的人性美。从此逐渐使壮心与功名相分疏。这正像美好的兰花生在山谷中而不会遭人锄掉一样,保持着它的自然美;又正如围绕高山上端的白云,自由地翻卷与铺张。这四句是写入长安前的生活,暗示出以隐求仕,而不汲汲于功名。追求的是人性自由、适意生活的清真美,从名胜山水风景中吸取美的力量。兰生谷底是反用《三国志·蜀志·周群传》中“芳兰生门,不得不锄”的典故,暗示出在朝廷,权贵是容不得贤人君子的。兰花是比况贤人君子的。例如屈原《离骚》中香草美人的描写,比托贤人君子。贤人君子只有在山乡水国才有自己生存的天地,自由的王国。总之这八句诗是李白的自画像,自抒心志,真率自然,发自肺腑。为少年以后与入长安之前的李白作了评介,形神欲出。

  全诗的第二段是从“汉家天子驰驷马”至“象床绮席黄金盘”,共十二句,每六句分为一小节,又为一层意思。这段诗的前六句是写李白被征召入京与谒见唐玄宗的隆重盛况。汉家天子是代指唐家天子唐玄宗,派御用的高车四马,像当年汉武帝迎接从蜀地来的司马相如一样,迎接李白。李白进入九重宫门,于金殿上拜谒当今圣君皇帝。皇帝龙颜笑逐颜开,天下人就像沐浴春风一样,受到皇恩的抚育。金殿里左右站班的大臣都高呼万岁,叩拜皇帝、祝贺皇帝征召了一位隐逸失意的贤材。这六句诗是铺陈叙述,但又重点突出,突出皇帝的重视。以赤车驷马相迎,龙颜高兴,群臣高呼万岁等细节,渲染气氛,烘托自己的形象的高贵,超卓拔群,荣耀至极。然而这仅是谒见初的情景。接着诗人又用六句,描绘自己供奉翰林的情景,皇帝垂青,自己大展英才。自己供奉宫内翰林院,执笔草拟皇帝的诏书,受到皇帝的不时注目,焕发出赏识的眼光。宫内藏书的麒麟秘阁威严高峻,自己在这皇帝秘阁中读书,接受皇帝询问,没有谁可以得到这种荣誉,恐怕连看到这高峻的麒麟阁都难。回忆当初承受皇帝恩惠时,进入了右银台门内的翰林院供奉,又独自在金銮殿上草拟皇帝文件。出宫门随侍皇帝,乘有雕饰精美的马蹬与镶白玉的马鞍的御马,在宫中坐的是皇家椅子,用的是皇家御用黄金盘。这六句诗是说明自己志大才高,得到皇帝的信任,满面春风。荣极一时,盛极一时,享受到人臣的极誉。这六句诗采用间接描写,从皇帝眼睛垂顾到环境的烘托,传神地状出自己内心活动和心境昂奋。这与第一段落魄失意的心境构成了鲜明对比,然而这又是不慕名利,以高尚节行与大智大才,自然得到的荣誉。这无疑地是诗意发展、诗情的延伸。

  全诗第三段是从“当时笑我微贱者”至“可见羊何共和之”也是十二句,每六句为一小节,为一层意思。前六句是写被逐出长安,饱尝世态炎凉冷暖之苦。诗人说:回想我在朝廷时,原来笑话我出身卑贱而白眼看我的人,现在却一反常态请求我接见,与我交朋友,欢聚在一起。可是当一个早晨我上表章,托病请求还山时,旧日与我交欢相知心的人,没有几个人了。门前送我以礼,随后即关紧门。这些人就是有势就交,无势就改,反复无常。这六句表面上是写自己失势前后的人情关系的变化,透视出势利小人的丑态与趋炎附势的卑鄙灵魂。反映出民族的传统淳朴美德,正被势利小人所践踏,世风浇薄,孕育着社会危机。鄙视、悲愤,感叹之情与探求人生的传统美德等交识在一起,很能感发人意。“当时”,“畴昔”,“今日”相钩连、六句诗意脉一贯,曲折相续,对比鲜明,个性突出。后六句扣题,赞美从弟李之遥始终如一的交情。诗人对他说:对比之下,你的友情如山岳一样始终如一而心不改变,如云雾随着高山一样迷失掉它的所作所为,你不为邪恶云雾所动。云雾是象征着社会炎凉世态,邪恶势力。你与我之间情谊,如当年谢灵运与谢惠连兄弟间关系,才情相用。由此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梦得‘池塘生春草’”这首诗的价值。随着社会阅历之深,而不断地增长它的价值。别后,希望你看到这从遥远地传递去的我的诗篇,也能像谢灵运登临海峤赋诗寄给他的族弟谢惠连一样,和像羊璿之,何长瑜一样的诗友相互唱和。前两句用比喻象征,描绘友情淳真。后四句用典故,谢灵运赏识他从弟惠连之才,相互切磋切琢。当他写《登池上楼》诗时,于梦中见到谢惠连而忽然得到“池塘生春草”这一名句。羊璿之、何长瑜是谢灵运的诗友,谢灵运又作《登临海峤初发疆中作与从弟惠连可见羊何共和之》一诗。李白用典比况自己与李之遥兄弟情谊,知音友情。预想李之遥接到此诗,诗友共唱和,又颇感欣慰。第二段所引爆出的悲叹之情迅速转化为平和愉悦,为世上有知音的兄弟而自豪!于此结束全篇,余音绕梁,不绝如缕。

  全诗看似平常,无动人的描写,又乏雕饰词句。章法自然,以情运思,构成了失意——得意——失意——自慰的意脉,于平易中数见曲折,自然天成。

  全诗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看似竹筒倒豆,事无巨细,倾泄而出;实则匠心独运,以客观环境与人物描写,兼巧用典故,从今昔对比中,以刻画自己的心象,从两种对立的人格中,歌颂淳朴清真的人格美,以自己与从弟之遥当之。反衬与贬抑势利小人的丑恶人格及其卑鄙的灵魂。进而透视出世风浇薄,贤者被弃的社会悲剧,表现盛唐社会由盛转衰的征兆。这种平易自然,亲切感人,于不见技法中,悟出社会人生的道理,非常深刻。

  其二诗则转笔重点写李之遥。宋本《李太白文集》在此诗题自注:“时因饮酒过度贬武陵,后诗故赠。”全诗由此生发,刻画李之遥的性格与形象,及其被贬的原因和诗人评价。在组诗结构上是对前诗作重要的补叙,使李之遥形象光彩照人,与李白正好如一对玉人,相映相衬,天真淳美,然而却都不容于世。

  全诗八句,前四句为一个层次,后四句又为一个层次,意脉绵密,严整无痕。

  前四句写李之遥思想与性格,作者并不直接述出,而是采用以古托今的笔法,在古今人相映衬中,托出南平太守李之遥如魏晋初的大诗人阮籍,不满意朝臣的倾轧与司马氏诛杀异己,而以酒浇愁,冷眼注视现实,佯狂处世。淳美人性,托之于美酒,而无意于功名利禄,不以专城的郡守职务为重。这与魏晋时的阮籍是十分相似的,故诗人说今古两步兵。阮籍拜东平相,不以政事为务,沉醉日多。听说步兵厨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人称阮步兵。这四句以古今对比手法,既刻画李之遥的形象与性格,也暗喻伤酒而被贬。伤酒又如阮籍不满意现实,而又无力挽狂澜,以酒消忧。开端两句平平叙出,但却拓展时空,今古相接,比之单写李之遥却有较丰富的意蕴,赞美之情是今亦是古,今古相重,凝重浓厚。

  后四句一转,写李之遥因不顾专城,只爱酒,而被贬武陵。使诗人联想陶潜所写的《桃花记源并诗》,于是就化用这一典故,铸成后四句的美好诗意。诗人说:你去的武陵,就是晋大诗人陶潜所写的桃花源,不知你今后要到这里多少地方寻找桃花源世界。那里的避世乱的秦人,像故旧的相识,出门笑脸相迎你。这四句诗再用陶潜理想与人格托喻李之遥,再次渲染他的人格美,追求理想社会境界。这一用典使李之遥形象增加了光辉。更可贵的是使典故内容与诗意融合无间,塑造一个优美的社会环境。自然美、人情美异于冷峻的现实。注入了诗人的浪漫理想,然而它又植根于现实,并非空中楼阁,虚无飘渺,可望不可即。

  这首诗热情洋溢,气贯全诗,逐层蓄积,赞美,回护,预测,构成感情的流程,心潮逐浪高。古今未来时空相续,关心体贴挚爱之情,无以附加。然而这一切又是那么自然,不深思就体味不到这种深邃的情思。

  这两首诗一长一短,看似不相称,实则各自得体,各尽所职,言近旨远,相得益彰,俱为精品。可参读《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等诗,以对此诗有更深刻的理解。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45-438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348-35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

: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在枕边发尽了千百种誓言,想要断绝爱恋关系除非等到青山溃烂,秤锤在水面上漂浮,黄河干枯得见底。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还要白天看见参星和商星,北斗回到南面。即使这些事都出现了,还是不能中断,除非是半夜三更出现了太阳!

参考资料:

1、 夏华 等编译.婉约词.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4:5-62、 鲍亚民.直率热烈 拙朴自然——《菩萨蛮》赏析.考试(理论实践),2005(03)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chèng)(chuí)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成为词牌名,为双调小令。愿:誓。发愿:即发誓,是唐代俗语。休:休弃,断绝。

白日参(shēn)辰现,北斗(dǒu)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参辰:同“参商”,星宿名。参星和商星此出彼灭,互不相见。北斗:即“北斗七星”,形状如斗,其斗柄永远指向北方。即:同“则”。日头:太阳。

参考资料:

1、 夏华 等编译.婉约词.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4:5-62、 鲍亚民.直率热烈 拙朴自然——《菩萨蛮》赏析.考试(理论实践),2005(03)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本文是敦煌曲子词中的一首早期民间词作,写的是男女间的爱情盟誓。为了表达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全词一共使用了六种自然景物和非现实现象表达了主人公的愿望。在主人公眼中,爱情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共存,夸张又不过分地强调了爱情的永固。此词圆熟流丽,挥洒曲折,富于独创性的表现方式,使得这篇抒情之作成为唐朝诗苑中的一颗明珠。

  特色之一是开门见山。

  全词从感情的高峰上泻落,滚滚滔滔,一发难收。芙蓉帐里、鸳鸯枕上的这位女主人公,既贪恋云雨新欢的良宵,又不能不担心现实生活中女子常遭遗弃的不幸,两种感情的撞击一下子将她推向盟山誓海的峰巅。因而一落笔,感情便喷薄而出,并外化为开门见山的结构特点,晴日之下忽然轰雷四起,以高八度唱出“枕前发尽千般愿。”“发愿”即发誓,是唐代的俗语,也是至今仍活在江南一带的口头语。发愿本来已是庄重的表示,“发”而至于“尽”,“愿”有“千般”之多,更可看出女主人公感情的激动与态度的坚决。首句切入正题,同时又有着提纲契领、笼罩全篇的作用,以下七句所兴六事,便是从首句“发愿”这一源头上流出而形成的一条绵延不绝的感情的长河。

  特色之二是博喻手法的运用。

  为了表现对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向往,词中广泛设喻。女主人公表示,除非六件不可能实现的事都成为事实,否则决不同意婚姻关系的解除。她举出的六件事是:青山烂,秤锤浮,黄河枯,白天同时见到参星和辰星,北头的斗柄转向南面,半夜里出现太阳。这和汉乐府民歌《上邪》的构思极为相似:“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在合,乃敢与君绝!”都是采用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事物作比喻,“青山烂”与“山无陵”、“黄河枯”与“江水竭”,更是如出一辙,但这并不意味着《菩萨蛮》因袭《上邪》,而正好说明了它们都来自生活。正因为是来自生活,所以所用比喻尽管相似,却并不全同。“白日参辰现”与“三更见日头”,同“冬雷震震,夏雨雪”虽然都是从时间的角度立论,但前者着眼于昼夜,而后者着眼于四季。具体的写法也各有千秋:《上邪》以前后两个“绝”字相响应,五个比喻一气直下;《菩萨蛮》则以第一个“休”字引出五个比喻以后,略一顿挫,以“休即未能休”的让步副句以退为进,意思是即使以上五种假设都成为事实,要遗弃(即所谓“休”)我,也还是办不到的,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提出了“且待三更见日头”的新的假设。此词由于紧紧围绕着“不能休”这一中心取譬设喻,所以“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文心雕龙·附会》)。众辞辐辏,如大弦小弦嘈嘈切切,似大珠小珠跌落玉盘,响起的是一片繁富而又和谐的乐音。

  特色之三是具有民歌的情调与风格。

  文人笔上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纤细情感,蕴藉含蓄、欲说还休的委婉的表达方式,以及反复推敲、精雕细琢的炼字造句的功夫,与这首词是无缘的。此词抒发的是天籁之声,大胆,热烈,奔放,率直。意在夸张,不惜夸大其辞(如“枕前发尽千般愿”句);为了强调,比喻的运用层见叠出;在用字上也不避重复,三用“休”字,二用“面”字、“日”字,“且待”两见而又用了“直待”。这些无不表现民间歌谣拙朴、自然的本色。南朝民歌《大子夜歌》说:“不知歌谣妙,声势由口心。”所谓“声势由口心”,是说民间歌谣独特的风情格调的形成,是由于心有所感,以口写心。这大概就是这首《菩萨蛮》语浅情深、似拙而巧,成为一首好词的奥秘。

  这首曲子词落笔惊风,造势遒迈,且没有文士词幽婉曲折的风致与含蓄蕴藉的神韵,完全是情思所致,任意挥洒,恰似长河东流,浩浩汤汤。全词热烈大胆,奔放直率,似拙而新,语浅情深。首句切入正题,起着提纲挈领、总揽全篇的作用,以下七句所列举六种自然景物和非现实现象(青山、水面、黄河、参辰、北斗、日头),便是从首句“发愿”这一源头上飞流直下而形成的一条绵延不绝的情感河流。其想象是宏阔而丰富的,想象的空间由地及天,想象的对象由山河到星日,以世间最雄伟的景物来比拟爱情,把爱情鲜活的生命与永恒的天地日月相提并论,形成一种奇妙而合理的类比推理:青山不会烂,水面上浮不起秤锤,黄河不会干枯,参星和辰星不会在白昼出现,北斗不会转到南面,三更半夜不会见到日头,爱情也因此绵绵无绝期。作者从反面下笔,如此类推,可谓悖理而合情、无理而曼妙,从而收到与《上邪》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效果。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73-2752、 鲍亚民.直率热烈 拙朴自然——《菩萨蛮》赏析.考试(理论实践),2005(03)3、 赵豫云.敦煌曲子词及其文学史地位.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3,5(0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绝句四首·其一

: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厅堂西边的竹笋长得茂盛,都挡住了门头,堑北种的行椒也郁郁葱葱的,长成一行却隔开了邻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看到园中将熟的梅子,便想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看到堂前的松树,便想和阮生在松下谈古论今。

参考资料:

1、 江湖夜雨 .千年霜月千家诗 .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0 :25 .2、 龚笃清 .杜甫诗精选精注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207 3、 韩成武、张志民 .杜甫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609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qiàn)北行椒却背村。
行椒:成行的椒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朱老:与下文的“阮生”都是杜甫在成都结识的朋友,喻指普普通通的邻里朋友。阮生:后世常与“朱老”连用成“阮生朱老”或“朱老阮生”作为咏知交的典故。

参考资料:

1、 江湖夜雨 .千年霜月千家诗 .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0 :25 .2、 龚笃清 .杜甫诗精选精注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207 3、 韩成武、张志民 .杜甫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609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这首诗先写草堂,举其四景:堂西的竹笋,堑北的行椒,园中的梅子,堂前的松树。诗人处在这远离闹市的幽静环境之中,因看到园中将熟的梅子,便想到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因看到堂前的松树,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荫下尽情地谈古论今。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草堂的爱赏,以及他对生活的朴素要求。他久经奔波,只要有一个安身之地就已经满足了。显然,这首诗虽属赋体却兼比兴,于平淡的写景叙事中寓含着诗人的淡泊心情,以作为组诗之纲。当时杜甫因好友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草堂,足证严武在诗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这里他所想到的草堂的座上宾却不是严武,而是普普通通的朱老和阮生,可见诗人当时的心境和志趣。

参考资料:

1、 李炎.情于景的佳作——谈杜甫的《绝句四首》.湖南师专学报,1998,04:2-32、 王新龙 .杜甫文集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9 :15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浣溪沙·马上凝情忆旧游

:
马上凝情忆旧游,照花淹竹小溪流。钿筝罗幕玉搔头。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晚风斜日不胜愁。

马上凝情忆旧游,照花淹竹小溪流。钿筝罗幕玉搔头。
骑在马上一往情深地忆起旧游,啊!那条映照花丛浸润翠竹的小溪流。还有那溪边罗幕里的钿筝和晃动的玉搔头。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晚风斜日不胜愁。
披星戴月地出门离家已经太久,又怎堪离别的相思又经一秋!晚风萧瑟。斜阳惨淡,令人不胜悲愁。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选注.婉约词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3-4页2、 赵仁圭主编.学生版唐宋词学习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7月:96

马上凝情忆旧游,照花淹竹小溪流。钿(diàn)筝罗幕玉搔(sāo)头。
旧游:旧时的游客或游侣。钿筝句:钿筝,嵌金为饰之筝。筝,古代弦乐器。罗幕,帷帐。玉搔头,即玉簪。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mèi)又经秋。晚风斜日不胜愁。
早是:与韦庄《长安清明》诗:“早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羊芊。”句式相同。可堪:那堪,怎能经受得住。分袂,分手。袂: 衣袖。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选注.婉约词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3-4页2、 赵仁圭主编.学生版唐宋词学习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7月:96
马上凝情忆旧游,照花淹竹小溪流。钿筝罗幕玉搔头。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晚风斜日不胜愁。

  这首词录自《花间集》,写一位行役之人旅途中追念旧游的情怀。

  上片写旧日景致,幽雅缱绻,点明旧游景致之美,人之娇艳,引入对旧游情境的回忆。

  “马上凝情忆旧游”。一位游子离乡远行,鞍马劳顿之际,他凝神远想,情寄旧游。这个开头领起下文,对抒情主人公的生活状况、感情色彩、想念的对象,都作了概括的描述,笔墨简练省净,既规定了词的下文所将叙写的情事,也为全词创造了深沉哀伤的感情基调。

  “照花淹竹小溪流,钿筝罗幕玉搔头。”二、三句承“忆旧游而来,追想旧游之地和旧游之人。这两句,前句写自然环境,后句写人及情事,都是侧面着笔,以虚涵实,描绘出了诗情画意的生活片断,非常真切。上句写了三个自然事物,各用一动词来刻画,且写花、竹,避实就虚,不直接进行描写,而是写其被澄明的溪水所反照、所浸渍的情形,倍觉姿态摇曳,灵动有味;那一片甜润温馨、深挚缱绻的依恋之情,更是油然溢出纸外。下句写人、地、乐器,叠用三名词,但所在地的环境,人物的美貌,尽形毕态,跃然纸上;赏心乐事,难以忘怀。

  下片写别后情况,渲染出一位在晚风斜阳中充满忧愁的旅客形象,极言旅途之劳顿与别后思念之情。 [5]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过片承“马上”,叙写与旧游分离以后的浪迹情景。别后常是披星戴月,辛劳奔波,忽忽又已经年。行役已艰辛备尝,更难堪分别日久的相思之苦。“早是……可堪……”,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已是……哪堪……”的句式,具有递进、加倍的作用,与上片“旧游”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照,比较之下,显然见得在外漂泊的艰辛与浪游人的哀伤情绪。

  “晚风斜日不胜愁。”结句再作渲染。晚风萧瑟,斜阳惨淡,游人对着这寂寞苍凉的景色,不禁触目伤情,愁绪无穷。词至这里,既回应了开头情境,使首尾相贯,浑然一体,又借苍茫暗淡的暮色,将无形的愁思衬出,收到语深意长、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按其内容来说,是典型的香艳词了。但作者却将男欢女爱、卿卿我我这样的情事有意淡化,而着重写两颗心灵的追忆与呼唤,这就使香艳词脱离了脂粉气,男欢女爱的感情得到了升华与净化,风格也显得清俊明秀,空灵透脱,疏中有密,跌宕多姿。

  词是抒发追忆旧游的感情,表现上却纯用叙述手法。全词通过精心选择、描述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场景,事中见意,景中含情,使词画面鲜明而情味浓郁;再者,以首句领起全词,照管上下片,前后呼应,起承转合,脉络分明,构思精巧,结体颇具匠心,堪称“章法极妙”。

参考资料:

1、 陈长喜主编.中国历代词曲赏读 (上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1版:92页2、 唐圭璋,钟振振主编.宋词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1.08 :168-1693、 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03:190-19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