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道士观

:
堂闭仙人影,空坛月露初。闲听道家子,盥漱读灵书。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朱庆馀

朱庆馀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139篇诗文

猜你喜欢

闺怨二首·其二

:
陇底嗟长别,流襟一动君。
何言幽咽所,更作死生分。

陇底嗟长别,流襟一动君。
陇山底我们哀叹长相别,伤心流泪竟沾湿了衣襟。

何言幽咽所,更作死生分。
在分别的地方哪里还能说什么,那就是一场生离死别啊!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3-44

陇底嗟长别,流襟(jīn)一动君。
流襟:泪流沾湿衣襟。形容极度悲哀。

何言幽咽所,更作死生分。
幽咽:谓声音低沉、轻微。此处形容哭泣声。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3-44
陇底嗟长别,流襟一动君。
何言幽咽所,更作死生分。
  本首诗应该是写作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根据明末清初学者唐汝询考证,此诗为征南诏而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青楼怨

:
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

香帏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春风吹动帐子阵阵花香飘入楼中,调高音调去弹筝以排解夜里愁怀。

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
为远隔关山的人肠断却又说不清,不知不觉残月已经移到帘钩之下。

香帏(wéi)风动花入楼,高调鸣筝缓夜愁。
香帏:芳香艳丽的帏帐。

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
不解说:说不清楚。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望山

:

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
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
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
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
阴霪一以扫,浩翠写国门。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
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

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
终南山三十里的景色,我差不多有十几天没见到了。

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
冒着雨久站着凝望,看见你如同看见亲朋好友一样。

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
虬龙掬手扬波,人间万里春色如洗。

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只是每天春雨不断,让爱山人心情发愁。

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
阴暗的天气不会太久,虽然现在的狂风来的非常猛烈。

阴霪一以扫,浩翠写国门。
久雨新晴,坏心情一扫而光之后,终南山翠色欲流,如美景如画泻于一国之京城的长安。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
如同在长安百万人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

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
谁家的山最好看,我愿意成为他家的邻居。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自从和老友在江海分别,隔山隔水已度过多少年。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突然相见反而怀疑是梦,悲伤叹息互相询问年龄。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孤灯暗淡照着窗外冷雨,幽深的竹林漂浮着云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明朝更有一种离愁别恨,难得今夜聚会传杯痛饮。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63-264 .2、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131 .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江海:指上次的分别地,也可理解为泛指江海天涯,相隔遥远。几度:几次,此处犹言几年。

(zhà)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乍:骤,突然。翻:反而。年:年时光景。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zhāo)恨,离杯惜共传。
离杯:饯别之酒。杯:酒杯,此代指酒。共传:互相举杯。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63-264 .2、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131 .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这是首惜别诗。诗写乍见又别之情,不胜黯然。诗一开端由上次别离说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最后写惜别,波澜曲折,富有情致。“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乃久别重逢之绝唱,与李益的“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次别后,已历数年,山川阻隔,相会不易,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正因为相会不易,相思心切,所以才生发出此次相见时的“疑梦”和惜别的感伤心情来,首联和颔联,恰成因果关系。

  “乍见”二句是传诵的名句,人到情极处,往往以假为真,以真作假。久别相逢,乍见以后,反疑为梦境,正说明了上次别后的相思心切和此次相会不易。假如别后没有牵情,相逢以后便会平平淡淡,不会有“翻疑梦”的情景出现了。“翻疑梦”,不仅情真意切,而且把诗人欣喜、惊奇的神态表现得维妙维肖,十分传神。即使说久别初见时悲喜交集的心情神态,尽见于三字之中,也是不为过的。

  颈联和尾联接写深夜在馆中叙谈的情景。相逢已难,又要离别,其间千言万语,不是片时所能说完的,所以诗人避实就虚,只以景象渲染映衬,以景寓情了。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

  孤灯、寒雨、浮烟、湿竹,景象是多么凄凉。诗人写此景正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其中的孤、寒、湿、暗、浮诸字,都是得力的字眼,不仅渲染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二句既是描写实景,又是虚写人的心情。

  结处表面上是劝饮离怀,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用一“更”字,就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离怀惜共传”,在惨淡的灯光下,两位友人举杯劝饮,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惜,珍惜。诗人用在此处,自有不尽的情意。综观全诗,中四句语极工整,写悲喜感伤,笼罩寒夜,几乎不可收拾。但于末二句,却能轻轻收结,略略冲淡。这说明诗人能运笔自如,具有重抹轻挽的笔力。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49-650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
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
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
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
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

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
池边鸟雀声稀环境静谧闲适,依着栏杆细细品评着书简上的文字。

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起始源头,洛河的存在才导致了《洛书》的出现。

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
垂露圆浑有力,一笔一划又好似碎裂的云朵力劲暗藏期间。

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
请你仔细观察每一个笔画,每一寸都是圆浑流畅、筋骨俱备。

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
削简:古时削薄竹木成片,用以书写。后用以泛称书写﹑撰述。龙文:喻雄健的文笔。

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chóu)初。
河图:儒家关於《周易》卦形来源的传说。

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yú)
垂露:书法术语。书写直画的一种形态。其收笔处如下垂露珠,垂而不落,故名。

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
入木: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