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1、 林焕文.《词学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1:463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词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3-143、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44、 蒋哲伦.《千古佳词》.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85、 郭彦全.《历代词今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5参考资料:
1、 林焕文.《词学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1:463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词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3-143、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44、 蒋哲伦.《千古佳词》.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85、 郭彦全.《历代词今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5这首词描绘了一幅草原骏马图。抒发一种迷茫人生,归宿何处的感情。词中先写放牧地点,次写迷路神态,再写草原景色,把迷路的骏马放在广阔昏暗的背景中。“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两句,刻划了迷路的骏马那种焦躁、彷徨的神态,着墨无多,却生动逼真;“远放燕支山下”、“边草无穷日暮”两句,显示了草原的寥廓、旷远,笔力浑朴苍茫。此词赋物工致,气象开阔,笔意回环,清新而简练。
词以二言叠语起首。词的前三句写成群的骏马放牧于燕支山下的大草原上,绵延的群山、无边的草原、奔腾的骏马,构成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图景,气势壮观,境界阔大。
第四、第五句具体写马,但不是写成群的骏马,而是选取了其中一匹失群迷途的马加以描写。这匹骏马因为跑失了群,此时正独自不安地用马蹄刨着沙土和残雪,并不时地昂首嘶鸣,东张西望地傍徨着,不知该往哪里去。“跑”读作“刨”,用足刨地之意,这两句词将骏马迷路后的神情姿态刻画得十分传神,短短十二个字便将它的焦灼不安和急切烦燥惟妙惟肖地勾勒了出来。同时,通过对迷路骏马的描绘,还将塞外草原的空旷阒寂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六、第七两句又是二言叠语,“迷路”是第五句句末“路迷”二字的倒转,这是《调笑令》的定格,此调又名《转应曲》,即由此而来。在连着两个“迷路”之后,接着是词的结束句:“边草无穷日暮”,既点出了时间,又进一步渲染了空间的旷远,补足了骏马迷路时的环境。夕阳西下,斜晖映照着边草,边草无穷无尽地向四外延伸开去,一眼望不到尽头。这最后一句语淡意远,堪称点睛之笔,在前面绘就的雄伟壮丽的草原图景上又抹上了一层苍凉迷离的色彩。远山、沙雪、边草、斜阳,其间又回荡着骏马的嘶鸣,苍莽壮阔而又略带悲凉,整首词意境浑厚高远,语言简炼淡雅。
词名义上是写马,并展现了草原风光,但同时也透露了边塞自然环境的严酷和人在这种环境下的迷悯孤独心境。汉代名将李广就是在与匈奴作战时因迷失了道路而获罪自杀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词中描写骏马迷路时焦燥不安的情形也多少反映了征戌边塞的将士在塞外常有的孤寂忧虑的心情。
纵观来看,词的开始“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表现对边塞失防、胡人入侵的惊讶。接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写失群胡马焦躁不安、迷茫困惑、挣扎无果的神情,形神兼备,是不可多得的名句。“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既从马之望中写边塞晚景,又含象征意象于其中。使情、景融合无痕,使这首小词不仅是生动传神的特写,而且有深含的意境。
但深含的意象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曹锡彤认为:“此笑北胡难灭之词。”有人认为:“言胡马东西驰突,终至边草路速,犹世人营扰一生,其归宿究在何处”(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如果写在晚年韦应物解职之后,俞说可以讲通;而韦一生积极用世,热爱人民、热爱朝廷和祖国疆土,那么联系开头“远放燕支山下”,笑北胡乘隙入侵。咏大国辽阔边境难犯是可以讲通的。“诗无达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艺术上传神的描写与蕴含的意象构成耐人咀嚼寻味的意境,是深可玩味的。
和韦应物同时代的另一位诗人戴叔伦也有《调笑令》词一首,写的是边塞老兵的愁绝心理,在对边塞风光的描写方面与韦应物此词有某些相似之处,然而戴词明确抒写征人的愁苦心理,意境悲苦低沉,韦词则从一个侧面暗示了边塞的严酷,悲凉中不失雄浑,这在早期涉及边塞的词中是别具一格的。
参考资料:
1、 陆国斌,钟振振.《历代小令词精华》.长沙:岳麓书社,1993:17-18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
睦州郡坐落在距离严子陵钓台不远的地方,这儿的山水着实惹人怜爱。
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
远处的人家掩映在绿树中若隐若现,溪水遍布山石之间潺潺流淌。
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
小鸟在茂林中时而啼叫,晴光中的小楼上萦绕着缕缕野烟。
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暮春时节的我客居于此,真被这美景陶醉了,就好像喝醉了酒,倒在了落花前。
参考资料:
1、 吴在庆, 杜牧.杜牧集系年校注, 第 2 卷:中华书局,2008:401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
钓台:东汉严子陵钓鱼处,在睦州桐庐县西三十里富春江七里濑。可怜:可爱。
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chán)湲(yuán)。
掩映:遮映衬托。潺湲:指流水。
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
楼:全诗校:“一作峦。”
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杜陵客:诗人自指。中酒:醉酒。
参考资料:
1、 吴在庆, 杜牧.杜牧集系年校注, 第 2 卷:中华书局,2008:401这首诗的前两句(首联)总领全诗,介绍了睦州的位置并对睦州山水
做出了评价“实可怜”,赞赏有佳。之后四句(颔联、颈联)便细说睦州的山山水水,鸟树风光。睦州山水在诗人的诗句中是秀丽的,由景见情,可见当时杜牧心境还是轻松的。诗人按照自然语言规则,选用平字,“好树”“幽鸟”“晴楼”“野烟”都是静态意象,中间加上“鸣”字、“入”字则使这些不同的意象连接并生动起来,意即:鸟儿在树上发出悦耳的叫声,更显出树木的幽深、寂静;袅袅的炊烟,使日光照射下的小楼似乎被浸在其中,若隐若现。有力的传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
实际上睦州是一个远僻小郡。诗人后来在描述这里的环境时写道 :“万山环合,才千余家,夜有哭鸟,昼有毒雾。”诗人离家愈来愈远,思乡之情愈来愈浓。诗中后两句(尾联)“残春”“落花”,透露出伤春之感;“杜陵客”反映出诗人的思乡之情。结合诗人此时外迁的经历,诗人内心苦闷,对仕途坎坷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五律诗,短短四十个字,将睦州的风光描写得淋漓尽致,尽善尽美。又感于时节,将诗人内心的情感表露。
参考资料:
1、 傅绍磊.杜牧浙西诗文创作新探[J].宁波大红鹰学院,2013年第12期(总第608期).2、 张小影.近体诗特殊句法分析[J].南昌大学人文学院,艺术殿堂(2008年12期).3、 杜牧:《祭周相公文》,第 130 页4、 贺秀明.形胜·风土·情绪——论杜牧山水记游诗多彩的内容[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1999年02期.送客饮别酒,千觞无赭颜。
满怀凄苦饮酒送别朋友,千杯下肚脸上醉形不留。
何物最伤心?马首鸣金环。
什么东西最教伤心痛苦?马行环佩叮当人将分手。
野色浩无主,秋明空旷间。
荒野景色浩渺无人管束,天高地远秋来气爽风柔。
坐来壮胆破,断目不能看。
茫茫原野好像失去主宰,只剩下空寂旷远的黄秋。
行槐引西道,青梢长攒攒。
官槐排列引向西行的道路,簇集的青青树梢望不到尽头。
韦郎好兄弟,叠玉生文翰。
韦郎真是好兄弟知心朋友,文笔精妙字字珠玉文章锦绣。
我在山上舍,一亩蒿硗田。
荒山上有我寒酸简陋住处,一亩薄田蓬蒿丛生稻麦无收。
夜雨叫租吏,春声暗交关。
下雨的夜晚差吏催租呼叫,与舂米声交错相杂吵扰不休。
谁解念劳劳?苍突唯南山。
韦郎远去谁了解我的酸楚?只有突兀的南山与我同苦忧。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10-212送客饮别酒,千觞(shāng)无赭(zhě)颜。
觞:古代酒器。赭颜:因酒醉而脸红。
何物最伤心?马首鸣金环。
金环:马络头上的铜环。
野色浩无主,秋明空旷间。
浩无主:因友人远去而感到原野也像失去了主宰般的惆怅。
坐来壮胆破,断目不能看。
坐来:顷刻,顿时。断目:目断。一作“新月”。
行槐引西道,青梢长攒(zǎn)攒。
“青梢”句:一作“青松稍长攒”。青梢,指槐树。攒攒,聚集的样子。
韦郎好兄弟,叠玉生文翰。
叠玉:联璧意。生文翰:文章有光彩。文翰,文章,文辞。
我在山上舍,一亩蒿(hāo)硗(qiāo)田。
蒿硗田:田之多石者。蒿,碻之误也。
夜雨叫租吏,春声暗交关。
春声:一作“舂声”。交关:交错。
谁解念劳劳?苍突唯南山。
劳劳:忧怆的心情。一作“劳苦”。苍突:苍翠而突兀。南山:终南山。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10-212这是一首送别诗,抒写作者与韦仁实兄弟的情谊,写得很有感情。
全诗可分两大部分。前十二句写伤离别。开篇迅即点题,写“送客”。送别时心情凄苦,故饮千杯而面无红色,“何物最伤心”句,唤起下文,载着韦氏兄弟的马匹已经驰去,马络头上的铜环鸣响,最能使送别人伤心。“野色浩无主”以下六句,描写送别地之景物,秋时天高气爽,野色辽阔,无人管领,斯人已去,空留旷野。目断远处,不胜惆怅,顿时使人心碎胆破。此时只有一行行官槐的青树梢簇聚着,伸向西去的官道上。景物描写中饱含着诗人送别时凄苦的心绪和眷恋的情思。“韦郎好兄弟”已经远去,回想起他们文笔精妙,字字如积叠的美玉,很觉惋惜,不能再和他们说诗论文,徒增伤感。
“我在山上舍”以下六句突然运用转笔,转写自己,慨叹自己困守不遇。先写家园土地之贫瘠,次写催租吏之困扰,夜雨中,催租吏的叫骂声和舂稻声交织在一起。“夜雨叫租吏,春(舂)声暗交关”二句刻画出催租吏雨夜上门催逼租税,农家被迫连夜舂米的辛苦景象,勾勒出当时社会现实的一个侧影。最后二句说,有谁能像韦氏兄弟那样经常怜念我忧怆的心情呢?唯有苍翠突兀的南山陪伴着我。用问语收结,给人以悠然不尽的想象空间,更具含蓄美。结尾与开篇遥相呼应,韦氏兄弟与自己交谊深厚,所以离别时倍感伤心。
全诗由饮别到送行,到惜别,到思念,并同自己的困境结合起来,真挚,凄婉,感人。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50-512、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9-21天宝十一载,有诏伐西南夷,右相杨公兼节制之寄,乃奏前云南太守李宓涉海自交趾击之。道路险艰,往复数万里,盖百王所未通也。十二载四月,至于长安,君子是以知庙堂使能,李公效节。适忝斯人之旧,因赋是诗。
圣人赫斯怒,诏伐西南戎。
肃穆庙堂上,深沉节制雄。
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
料死不料敌,顾恩宁顾终。
鼓行天海外,转战蛮夷中。
梯巘近高鸟,穿林经毒虫。
鬼门无归客,北户多南风。
蜂虿隔万里,云雷随九攻。
长驱大浪破,急击群山空。
饷道忽已远,悬军垂欲穷。
精诚动白日,愤薄连苍穹。
野食掘田鼠,晡餐兼僰僮。
收兵列亭堠,拓地弥西东。
临事耻苟免,履危能饬躬。
将星独照耀,边色何溟濛。
泸水夜可涉,交州今始通。
归来长安道,召见甘泉宫。
廉蔺若未死,孙吴知暗同。
相逢论意气,慷慨谢深衷。
天宝十一载,有诏伐西南夷,右相杨公兼节制之寄,乃奏前云南太守李宓涉海自交趾击之。道路险艰,往复数万里,盖百王所未通也。十二载四月,至于长安,君子是以知庙堂使能,李公效节。适忝斯人之旧,因赋是诗。
圣人赫斯怒,诏伐西南戎。
肃穆庙堂上,深沉节制雄。
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
料死不料敌,顾恩宁顾终。
鼓行天海外,转战蛮夷中。
梯巘近高鸟,穿林经毒虫。
鬼门无归客,北户多南风。
蜂虿隔万里,云雷随九攻。
长驱大浪破,急击群山空。
饷道忽已远,悬军垂欲穷。
精诚动白日,愤薄连苍穹。
野食掘田鼠,晡餐兼僰僮。
收兵列亭堠,拓地弥西东。
临事耻苟免,履危能饬躬。
将星独照耀,边色何溟濛。
泸水夜可涉,交州今始通。
归来长安道,召见甘泉宫。
廉蔺若未死,孙吴知暗同。
相逢论意气,慷慨谢深衷。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11-113页天宝十一载,有诏伐西南夷,右相杨公兼节制之寄,乃奏前云南太守李宓涉海自交趾击之。道路险艰,往复数万里,盖百王所未通也。十二载四月,至于长安,君子是以知庙堂使能,李公效节。适忝斯人之旧,因赋是诗。
杨公:即杨国忠。交趾:古县名,在今越南河内西北。百王:历代帝王。庙堂:朝廷。忝:有愧于。
圣人赫斯怒,诏伐西南戎。
赫斯怒:勃然大怒。
肃穆庙堂上,深沉节制雄。
节制:节度使的简称,即杨国忠。
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
料死不料敌,顾恩宁顾终。
鼓行天海外,转战蛮夷中。
天海:洱海,在今云南大理、洱源两县市间。
梯巘近高鸟,穿林经毒虫。
梯巘:险峻的山。
鬼门无归客,北户多南风。
北户:房门北向,古代交趾一带习俗,指南越之地。
蜂虿隔万里,云雷随九攻。
蜂趸:代指南蛮军队。
长驱大浪破,急击群山空。
饷道忽已远,悬军垂欲穷。
精诚动白日,愤薄连苍穹。
动白日:典出《史记·邹阳列传》。
野食掘田鼠,晡餐兼僰僮。
晡:申时。僰僮:被掠卖为童仆的僰人。
收兵列亭堠,拓地弥西东。
亭堠:瞭望的岗楼建筑。
临事耻苟免,履危能饬躬。
饬躬:整饬其身,端正其心。
将星独照耀,边色何溟濛。
泸水夜可涉,交州今始通。
交州:交趾郡。
归来长安道,召见甘泉宫。
甘泉宫: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
廉蔺若未死,孙吴知暗同。
孙吴:著名军事家孙武和吴起。
相逢论意气,慷慨谢深衷。
谢:惭愧。深衷:内心,衷情。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11-113页天宝十一载,有诏伐西南夷,右相杨公兼西制之寄,乃奏前云南太守李宓涉海自交趾击之。道路险艰,往复数万里,盖百王所未通也。十二载四月,至于长安,君子是以知庙堂使能,李公效西。适忝斯人之旧,因赋是诗。
圣人赫斯怒,诏伐西南戎。
肃穆庙堂上,深沉西制雄。
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
料死不料敌,顾恩宁顾终。
鼓行天海外,转战蛮夷中。
梯巘近高鸟,穿林经毒虫。
鬼门无归客,北户多南风。
蜂虿隔万里,云雷随九攻。
长驱大浪破,急击群山空。
饷道忽已远,悬军垂欲穷。
精诚动白日,愤薄连苍穹。
野食掘田鼠,晡餐兼僰僮。
收兵列亭堠,拓地弥西东。
临事耻苟免,履危能饬躬。
将星独照耀,边色何溟濛。
泸水夜可涉,交州今始通。
归来长安道,召见甘泉宫。
廉蔺若未死,孙吴知暗同。
相逢论意气,慷慨谢深衷。
征南诏这场战争是杨国忠把持朝政,为博名邀功而随意派遣边鄙一太守盲目攻击周边弱小民族的冒失行为。事先没有经过仔细调查,事中又不能随机应变,导致了这场战争大败的灭顶之灾。然而这些内幕则不是高适所能深知,或者虽知而不敢言,但诗中所描述的山穷水尽的情形,所歌颂战士们无所畏惧的气概,的确荡气回肠,足以警戒世人,发人深省。
在这首诗中,诗人目的不在分析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和成败得失,而在称赞战士们为国赴难,不顾自身安危的慷慨激昂的感人举动。但诗人选取这么一个材料,却只是为了表达如此片面的见解,不免有挂一漏万之嫌,十分书呆子气,给人一种本末倒置之感,这自然是诗人见识为时代和自身经历局限所致。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11-113页嗷嗷空城雀,身计何戚促。
嗷嗷待哺的空城雀,生计是多么的戚促啊!
本与鹪鹩群,不随凤凰族。
本与鹪鹩为群,不随凤凰之类逐飞。
提携四黄口,饮乳未尝足。
提携、哺育着四只雏鸟,饮乳常常不足。
食君糠秕馀,尝恐乌鸢逐。
吃人间的秕糠的时候,常常畏惧乌鸢来抢逐。
耻涉太行险,羞营覆车粟。
以涉太行险为耻,羞于相随着覆车粟而飞往食之。
天命有定端,守分绝所欲。
天命自有定数,安守着自己的职分,不得不屡屡断绝自己这小小的欲望。
嗷嗷空城雀,身计何戚促。
本与鹪(jiāo)鹩(liáo)群,不随凤凰族。
鹪鹩:鸟名,似黄雀而小。
提携四黄口,饮乳未尝足。
黄口:雏鸟。
食君糠(kāng)秕馀,尝恐乌鸢(yuān)逐。
鸢:鹰类的猛禽。
耻涉太行险,羞营覆车粟(sù)。
覆车粟:这里运用的是典故。
天命有定端,守分绝所欲。
分:名分,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