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春风卷地,抛进来街头阵阵欢乐的声浪。病弱的诗人,却高堂端坐,静赏清明风光。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帘外的夕阳渐渐西沉,看那微风中的杨柳,婀娜多姿,百般娇媚轻狂。
参考资料:
1、 于石编著.中国传统节日诗词三百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21页2、 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01:第513页卷地风抛(pāo)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市井:市街。危坐:端坐。了:了结,度过。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mèi)生。
参考资料:
1、 于石编著.中国传统节日诗词三百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21页2、 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01:第513页这首诗首句“卷地风抛市井声”,承其一而来,写风吹市井喧闹之声自外传来,角度在自己,喧闹在别人。“卷地风”,语出韩愈《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但仅取其“卷地春风”之意;“市井声”,化用黄庭坚《仁亭》“市声鏖什枕,常以此心观”诗句,亦仅化出“市井声”一词;受陈师道《春夜》“风回晚市声”一语启发,着一“抛”字,状”市井”喧闹之声如在目前,顿使全句神采飞扬,活灵活现,充满春天的活力。次句“病夫危坐了清明”,读来令读者陡然一紧,与墙外市井之声的喧闹相反,诗人却自称“病夫”,而且“危坐”,那份拘谨,那份压抑,跃然纸上;尤其是一“了”字,更是透出了诗人充满遗憾且有所不甘的心情。其时,诗人名震朝野,众目所瞩,也有些许迹像看来于已不利,因此他只能努力压抑着自己,端坐高堂,不去游春。但身未动心却”飞,“抛”过来的市井之声时时喧闹着诗人之心。眼随心转,“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无奈之下,只得眼盯着一帘之隔的窗外,看那一抹晚霞渐渐收起,杨柳吐绿的柔条,在微微春风中轻舞飞扬,婀娜多姿,百媚横生。虽此一窗春色,却已令诗人心旌摇荡。“百媚生”,语取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以人拟物,更见出杨柳春意。
“文似看山不喜平”,诗歌亦然。此诗虽短,却一波三折,写得摇曳多姿。加之语句畅朗,音节浏亮,风格俊爽,既有江西诗派锻字炼句的精工,又具有陶、谢、韦、柳妙契自然的神韵。
参考资料:
1、 乐云,黄鸣主编.中华诗文鉴赏典丛 唐宋诗鉴赏辞典:崇文书局,长江出版传媒,2015.08:第587--588页这个故事体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品质。
节俭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珍惜劳动果实,则是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陶侃用他的实际行动传承了这一美德,并因此换来了一方百姓的丰衣足食。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应该珍惜粮食。
作者对陶侃态度是赞扬,表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的特点。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
春雨蒙蒙如细小的尘粒,打湿了楼外金黄的柳丝。帘幕被风斜斜吹起,透过绿纱窗也能感到微微寒意。
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却上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
美人懒懒地剪着上元灯,弹起瑶瑟不禁泪流满面。擎起一炷香求紫姑算卦,想问问有没有亲人的消息。
参考资料:
1、 蓝光中编著. 民俗节日诗歌赏析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68.2、 陆襄主编. 中华传统节日诗词故事[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 ,84.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
好事近:词牌名。又称《钓船笛》《翠园枝》《倚秋千》。双调,上片四句,押两仄韵,22字;下片四句,押两仄韵,23字,共45字。
美人慵(yōng)翦(jiǎn)上元灯,弹泪倚瑶瑟。却上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
慵:描写懒困的状态。瑶瑟:镶玉的华美的瑟。瑟:一种弹拨乐器,其声悲怨。紫姑:古代传说中的厕神。辽东:古郡名,故址今辽宁省东南部,多用来借指遥远的边地,以代亲人之所。
参考资料:
1、 蓝光中编著. 民俗节日诗歌赏析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68.2、 陆襄主编. 中华传统节日诗词故事[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 ,84.该词上片写室外环境,用凄迷寂冷之景映带思妇孤独落寞之心;下片写室内之人,以“慵剪”、弹泪倚瑟、卜问吉凶三个动作暗示思妇内心的痛苦与不安。全词语言清丽,笔意古雅,含蓄不尽,婉曲动人。
起首两句写楼外。春雨绵绵密密,像尘雾一般,灰蒙蒙的,刚刚泛出鹅黄色的柳梢给雨打湿,水淋淋的。说春雨“细如尘”,新鲜而熨贴。春雨是细屑的,轻倩的,迷离漫漶,润物无声,似乎非“如尘”二字无以尽其态。用它来映衬怀人的愁思,便显得十分工致。“湿”承“雨”来。“黄”字体物入微,切合物候,又应“春”意,让人联想到稚柳这迷蒙细雨的薰沐下所焕发的生机。接下来,“风约”逗引出后两句,视点拉回室内。
上片状景,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笔笔勾联,丝丝入扣;这几句看似景语,实乃情语,打下了闺人的主观色彩。“如尘”的雨,多少给人以凄迷低黯之感;柳色又新,牵惹着对远人的缕缕情思;阵阵轻寒,更使那碧色的窗纱涂上感伤的色调,寒气直浸入心底其中“寒碧”是以景写情的重笔,女子心中的感受由此得到深刻的展示。作者借拟女主人的眼光,写出了一个寂冷的环境。
过片直接突出了居于画面中心的女主人公——“美人慵剪上元灯,弹泪倚瑶瑟”。上元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宋代是个盛大的节日,民间有吃圆子(汤圆,取阖家团圆之意)、观彩灯、祭紫姑等习俗。点明上元之时,背景就变得更其具体而典型,把人物感情衬托得愈加强烈。周密《武林旧事》卷二“灯品”:“又有深闺巧姓,剪纸而成,尤为精妙。”陆游《十二月一日》诗:“儿书春日榜,女剪上元灯。”说明宋时剪纸做灯,乃闺人巧技,而且有早些日子就开始制作以备上元灯节玩赏的。可见这一句“美人慵剪上元灯”,不是一般的身心慵懒,而是由于情绪恶劣之极。“弹泪倚瑶瑟”句加重悲情之分量,写她欲鼓瑟以舒怨怀亦不可能,好只倚瑟弹泪了。
结束两句:“却卜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前一句承接上文,转进一层,与美人问卜的事。紫姑,相传为唐武则天时寿阳刺史李景之妾,为大妇所嫉,正月十五日夜被害死于厕间,上帝悯之,命为厕神。旧时民间每于元宵夜图画其形以祭,并扶乩卜问祸福。
无心剪灯,有意问卜,写出少妇关注之所。就这样,结句全词层层推进之后,以轻淡之笔出之。辽东,古郡名,故址今辽宁省东南部,多用来借指遥远的边地,以代亲人之所。至词的主旨已经明确、完整地表达出来,而字面上终归没有道破。淡语入情,含蓄不尽。这一结语使全词意境浑成,主旨突出,堪称巧妙。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主编. 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M].北京: 长征出版社,1999 ,704-705.家山随处可行楸,荷锸携壶似醉刘。
家乡土地山丘哪个地方都可以栽种楸树,我扛着锄头带着壶老酒整天悠悠然搞得像传说中的醉仙刘伶。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即使人真的有千年铁门槛显赫和长久的家世那样福禄长寿,最终也就是落得一个土馒头似的坟丘。
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
在这凡俗世界里最终如同佛家说的大三灾中火劫后的余灰,人的四大形骸只是一个皮囊,最终归葬本原,回归故乡。
蝼蚁乌鸢何厚薄,临风拊掌菊花秋。
蝼蚁这样的小虫,和乌鸢这样的大鸟又何必分出大小厚薄,我呢,只需要对着秋风拍掌赏菊感受这秋天的美好。
家山随处可行楸(qiū),荷锸(chā)携壶似醉刘。
楸:楸树,落叶乔木。锸:一种掘土用的工具。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
蝼蚁乌鸢(yuān)何厚薄,临风拊(fǔ)掌菊花秋。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
门前的翠柳不知道被谁人推上了一轮皎洁的明月,如凉水一般照在我的藤床上,如此良辰美景,我思绪飘飞幻想着飞入瑶台月宫,这里雾冷风轻,隐隐可闻的笙箫声,和仙子的环佩之声,大约她们正随音乐伴奏而飘飘起舞。
谁信有药长生,素娥新链就、飞霜凝雪。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
据说有可以使人延寿的药。然而“长生”的念头,只不过是世俗的妄想。两袖清风,满身清露,寒冷浸湿了萧条的白发,这些隐逸脱俗的情怀,恐是尘世之人无法理解,便也不向尘世之人诉说。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25页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quē)。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
瑶台:神仙居处。李白《清平调》有“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琼阙:精巧华美之楼台。
谁信有药长生,素娥(é)新链就、飞霜凝雪。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xiāo)萧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
素娥:月宫仙女“嫦娥”。因月色白,故称“素娥”。争:怎么。如“争似”、“争忍”、“争知”、“争奈”等等。萧萧:头发花白稀疏貌。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25页这是一首咏月词。
开篇“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以问句起。这份奇丽“月上柳梢头”的景象恰是躺柳下“藤床”纳凉仰看天宇者才能产生的幻觉:“翠柳”伸向天空,而“明月”不知不觉便出现了,如同被推上去一样。加之月夜如水一般的凉意,更会引起美妙的幻想,于是纳凉赏月的词人飘飘然“飞入瑶台琼阙”。“雾冷笙箫”以下写词人凭幻想飞入月宫后所闻、所见及所感。这里雾冷风轻,隐隐可闻“笙箫”,和仙子的“环佩”之声,大约她们正随音乐伴奏而飘飘起舞吧。然而“玉锁”当门而“无人掣”,说明月宫清静,不受外界干扰,原本打算寻声暗问的词人不觉感到怅然。回顾天空,是“闲云收尽”,海光与月光交映生辉,炼成一片令人眩惑的景象。
过片:“谁信有药长生?”则针对关于月宫的传说,抒发自己的见解。据说有玉兔捣药,这药可以使人延寿的。然而“长生”的念头,只不过是世俗的妄想。月中,只有“素娥新炼就”的“飞霜凝雪”而已,并没有什么长生不老药。词人看来,人间那些“打碎珊瑚”之类的夸豪斗富之举,远比不上赏玩月中枝叶扶疏的仙桂来得超凡脱俗。“打碎珊瑚”出于《世说新语。汰侈》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这里信手拈来,反衬月中桂树之可爱,自然惬意。作者通过如此清空的笔墨,勾画出一个美丽、纯洁、没有贪欲的境界。这里,他两袖清风,“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感到凡心洗尽,有脱胎换骨之感。然而,这一切不过是月下的梦,尽管美丽动人,却又无从对证,只能自得于胸怀,不可为俗人说。故结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深沉的感喟和对尘世的深切厌倦见于言外。
这首词写藤床上神游月宫之趣,其间融入了月的传说,其境优美清寂,塑造了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似乎有意与充满烽烟势焰的人间对立。故前人或谓其为“不食烟火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