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
天开帝王居,海色照宫阙。
群峰如逐鹿,奔走相驰突。
江水九道来,云端遥明没。
时迁大运去,龙虎势休歇。
我来属天清,登览穷楚越。
吾宗挺禅伯,特秀鸾凤骨。
众星罗青天,明者独有月。
冥居顺生理,草木不剪伐。
烟窗引蔷薇,石壁老野蕨。
吴风谢安屐,白足傲履袜。
几宿一下山,萧然忘干谒。
谈经演金偈,降鹤舞海雪。
时闻天香来,了与世事绝。
佳游不可得,春风惜远别。
赋诗留岩屏,千载庶不灭。
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
钟山怀抱金陵城,往昔曾经霸王气十足。
天开帝王居,海色照宫阙。
天上的帝王居所,海色常常映照宫阙。
群峰如逐鹿,奔走相驰突。
周围的山峰如被围捕的群鹿,奔跑驰突。
江水九道来,云端遥明没。
城边的江水分九道而来,又仿佛远上云端离去。
时迁大运去,龙虎势休歇。
时世在变迁,皇运有衰减,虎踞龙盘之势渐渐颓萎。
我来属天清,登览穷楚越。
我趁秋气高爽时登高望远,把古楚越大地包揽胸前。
吾宗挺禅伯,特秀鸾凤骨。
你是我们李家宗室的佼佼者,仙风道骨如仙鹤神鸾。
众星罗青天,明者独有月。
青天布满群星,悟道之人才能心有明月。
冥居顺生理,草木不剪伐。
依照无为之道,起居与万物不损坏。
烟窗引蔷薇,石壁老野蕨。
窗开云出入,蔷薇香自来,石上野蕨任死生。
吴风谢安屐,白足傲履袜。
你有谢安的风范,你有白足和尚昙始的气质。
几宿一下山,萧然忘干谒。
我在这里住了几夜,全然把干谒之事忘到九霄云外。
谈经演金偈,降鹤舞海雪。
与你一起谈佛经,听你演讲佛学精华,就感觉白鹤在雪海飞翔,一派空灵。
时闻天香来,了与世事绝。
时时可以感觉到天香满鼻,全心寂静,与万事隔缘。
佳游不可得,春风惜远别。
如此佳景不可多得,转眼就要分别,春风都伤心流泪。
赋诗留岩屏,千载庶不灭。
我来题它一首诗,把它刻在摩崖上,相信千年也不会磨灭。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秋夜床席冰冷梦也难以做成,长空澄碧如水,夜里云絮轻轻地飘荡。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夜已深,唯有明月洒着寒光。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81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83-84冰簟(diàn)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冰簟:清凉的竹席。银床:指洒满月光的床。
雁声远过潇(xiāo)湘(xiāng)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远:一作“还”。过:一作“向”。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此代指楚地。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81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83-84这首诗咏闺怨。全诗没有透出一个“怨”字,只描绘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凉独居、寂寞难眠,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诗所写的是梦不成之后之所感、所见、所闻的情景。全诗象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诗中虽无“怨”字,然而怨意自生。
诗的题目和内容都很含蓄。瑶瑟,是玉镶的华美的瑟。瑟声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在古代诗歌中,它常和别离之悲联结在一起。题名“瑶瑟怨”,正暗示诗所写的是女子别离的悲怨。
头一句正面写女主人公。冰簟银床,指冰凉的竹席和银饰的床。“梦不成”三字很可玩味。它不是一般地写因为伤离念远难以成眠,而是写她寻梦不成。会合渺茫难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本属虚幻的梦寐上;而现在,难以成眠,竟连梦中相见的微末愿望也落空了。这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别离之久远,思念之深挚,会合之难期和失望之强烈。一觉醒来,才发觉连虚幻的梦境也未曾有过,伴着自己的,只有散发着秋天凉意和寂寞气息的冰簟银床。—这后一种意境,似乎比在冰簟银床上辗转反侧更隽永有情韵。读者仿佛可以听到女主人公轻轻的叹息。
第二句不再续写女主人公的心情,而是宕开写景。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清寥淡远的碧空夜月图:秋天的深夜,长空澄碧,月光似水,只偶尔有几缕飘浮的云絮在空中轻轻掠过,更显出夜空的澄洁与空阔。这是一个空镜头,境界清丽而略带寂寥。它既是女主人公活动的环境和背景,又是她眼中所见的景物。不仅衬托出了人物皎洁轻柔的形象,而且暗透出人物清冷寂寞的意绪。孤居独处的人面对这清寥的景象,心中萦回着的也许正是“碧海青天夜夜心”一类的感触吧。
“雁声远过潇湘去”,这一句转而从听觉角度写景,和上句“碧天”紧相承接。夜月朦胧,飞过碧天的大雁是不容易看到的,只是在听到雁声时才知道有雁飞过。在寂静的深夜,雁叫更增加了清冷孤寂的情调。“雁声远过”,写出了雁声自远而近,又由近而远,渐渐消失在长空之中的过程,也从侧面暗示出女主人公凝神屏息、倾听雁声南去而若有所思的情状。古有湘灵鼓瑟和雁飞不过衡阳的传说,所以这里有雁去潇湘的联想,但同时恐怕和女主人公心之所系有关。雁足传书。听到雁声南去,女主人公的思绪也被牵引到南方。大约正暗示女子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潇湘那边。
“十二楼中月自明”。前面三句,分别从女主人公所感、所见、所闻的角度写,末句却似撇开女主人公,只画出沉浸在明月中的“十二楼”。《史记·孝武本纪》集解引应劭曰:“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此仙人之所常居也。”诗中用“十二楼”,或许借以暗示女主人公是女冠者流,或许借以形容楼阁的清华,点明女主人公的贵家女子身份。“月自明”的“自”字用得很有情味。孤居独处的离人面对明月,会勾起别离的情思,团圆的期望,但月本无情,仍自照临高楼。“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诗人虽只写了沉浸在月光中的高楼,但女主人公的孤寂、怨思,却仿佛融化在这似水的月光中了。这样以景结情,更增添了悠然不尽的余韵。
这首写女子别离之怨的诗颇为特别。全篇除“梦不成”三字点出人物以外,全是景物描写。整首诗就象是几个组接得很巧妙的写景镜头。诗人要着重表现的,并不是女主人公的具体心理活动、思想感情,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组合,渲染一种和主人公相思别离之怨和谐统一的氛围、情调。冰簟、银床、秋夜、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笼罩在月光下的玉楼,这一切,组成了一幅清丽而含有寂寥哀伤情调的画图。整个画面的色调和谐地统一在轻柔朦胧的月色之中。读了这样的诗,对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许只有一个朦胧的印象,但那具有浓郁诗意的情调、气氛却将长时间留在记忆中。
回到诗题。“瑶瑟怨”不仅仅暗示女子的别离之怨,同时暗示诗的内容与“瑟”有关。“中夜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阮籍《咏怀》),写女主人公夜间弹琴(瑟)抒怨也是可能的。如果说温诗首句是写“中夜不能寐”,那么后三句可能就是暗写“起坐弹鸣琴(瑟)”了。不过,写得极含蓄,几乎不露痕迹。它把弹奏时的环境气氛,音乐的意境与感染力,曲终时的情景都融化在鲜明的画面中。弹瑟时正好有雁飞向南方,就像是因瑟声的动人引来,又因不胜清怨而飞去一样。曲终之后,万籁俱寂,惟见月照高楼,流光徘徊。弹奏者则如梦初醒,怅然若失。这样理解,诗的抒情气氛似乎更浓一些,题面与内容也更相称一些。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此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了。
参考资料:
1、 戴文进著.《戴叔伦诗文集笺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第276页2、 汪娟主编.《唐诗三百首》: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02:第159页松下茅(máo)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凉:传达了给人以舒畅之感汀沙:指靠近水边的沙洲。云树:高大的树木.苍苍:深青色,幽暗。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思:指的是思乡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戴文进著.《戴叔伦诗文集笺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第276页2、 汪娟主编.《唐诗三百首》: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02:第159页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山水风光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典型的旅游诗,作于诗人宦游途中,写行旅中偶遇之景色。诗中热情赞颂了稚川山水风光的优美,并巧妙抒写了思乡之情。
一二句,描画“行人”傍晚小憩于茅亭的所见,也是对稚JII山水的点染。作为一个赶路的宦游人,在“五月”仲夏的暑热中整日跋涉,直到傍晚才突然发现一个“松下茅亭”,岂不喜出望外;憩息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纵目远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烟缭绕的绿树,在暮色映照下显得一片苍茫。上句从小处下笔,工笔描画;下句从大处着眼,泼墨涂染。前后相映,构成一幅意境淡远的松亭晚眺图,含蕴着稚川山水给予异乡“行人”的快感和美感。
三四两句,抒发“行人”于松亭晚眺之中突然唤起的一种油然而生的乡情,实际也在表达对于稚川山水的盛赞。“行人无限秋风思”,是稚川山水给予“行人”的一种无可名状的感发。“行人”二字,在此点出,补明上两句均是“行人”眼中之所见;“秋风思”代指乡愁归思,唤起诗人对故乡一切熟悉亲爱的事物的深切忆念。
此诗的妙处不在于它写出一种较为普遍的思想感情,而在于它写出了这种思想感情独特的发生过程,从而传达出一种特殊的生活况味,耐人含咏。
参考资料:
1、 蔡景仙主编.《山水田园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04:第217页2、 萧涤非等撰写.《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4,:第676页皎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
王少府,你玉树临风,身姿矫捷如仙鹤,神态超然像神仙。
梅生亦何事,来作南昌尉。
你就是汉朝的仙人梅福啊,为什么来南昌作府尉?
清风佐鸣琴,寂寞道为贵。
你抱元守一,无为而治,甘守寂寞,清风袅袅,琴声铮铮。
一见过所闻,操持难与群。
你操持高尚,不入巢穴,冰清玉洁。
毫挥鲁邑讼,目送瀛洲云。
挥笔之间,诉讼了结,傲视王侯,目送飞云。
我隐屠钓下,尔当玉石分。
我现在隐居在渔民屠夫之间,你要玉与石分清。
无由接高论,空此仰清芬。
无缘与你高谈阔论,只好远远地致意,表示仰慕之情。
皎(jiǎo)皎鸾凤姿,飘飘神仙气。
梅生亦何事,来作南昌尉(wèi)。
梅生:即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为郡文学补南昌尉。王莽篡位,隐于九江一带,后传说成为神仙。见《汉书·梅福传》。
清风佐鸣琴,寂寞道为贵。
鸣琴:喻瑕丘县令。此用宓子贱治单父典,孔子的学生宓子贱为单父宰,弹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一见过所闻,操持难与群。
操持:常释为料理、操办、处理等。于此,则意为操守。
毫挥鲁邑(yì)讼,目送瀛(yíng)洲云。
鲁邑 :即唐鲁国之都,兖州治城瑕丘,今为兖州市。瀛洲:海上仙山名。
我隐屠(tú)钓下,尔当玉石分。
屠钓:此为李白用姜尚典以自喻。玉石:句读当为“玉、石”,玉即美玉,李白隐喻自己;石为普通石头,喻平常之人。
无由接高论,空此仰清芬。
公元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冬,李白由安陆移家兖州治所瑕丘县城东门外,此诗为李白移家之初,首访兖州瑕丘地方官王县尉之作。
此诗寥寥数笔就把一个清心寡欲的好官吏刻画得栩栩如生。犹以“毫挥鲁邑讼,目送瀛洲云”两句把王少府的精干清高表现无遗。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观山水重在形势之胜,襄阳之美超过会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只有最高的望楚山,先前从未来攀陟。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
石崖峭壁疑是刀削而成,众山同它相比全都太低。
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晴朗的日子一经登上峰顶,极目远眺果然无边无际。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云梦泽只有手掌一样窄小,武陵源在繁花掩映中扑朔迷离。
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
黄昏后骑马下山归来,透过藤萝明月映在深溪里。
参考资料:
1、 孟浩然著.孟浩然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5:第43-44页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邓安生,孙佩君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孟浩然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8-9页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kuài)稽(jī)。
望楚山:在湖北寰阳。传说周时,秦与齐、韩、魏攻楚,曾登此山以望楚,故名。形胜:优美的风景。会稽:地名,秦置会稽郡,治所在吴县,地当在今江苏东南部及浙江西部。隋开皇九年(589)析山阴县置会稽县,唐因之。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jī)。
攀跻:攀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zhì),目极无端倪。
登陟:登上。端倪:边际,头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云梦:泽名。武陵:此处当代指桃花源。
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
萝月:藤萝间的明月。
参考资料:
1、 孟浩然著.孟浩然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5:第43-44页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邓安生,孙佩君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孟浩然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8-9页诗以议论发端。开始两句说,要论山水的优美,襄阳远远胜过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会稽是古代越国的都城,以山水秀丽著称。孟浩然刚从越地而归,拿襄阳山水与会稽比较,是很自然的。前二句传达出山是故乡美的热爱故乡之情。笔锋一转,诗人的笔落在望楚山上。孟浩然喜爱游览,一生踏遍了襄阳的山山水水,这座望楚山却一直没有登览过。写未登望楚山,是为了下文写登望楚山。这样写是突出望楚山在诗人心中的地位。
五六句写远望望楚山。望楚山的石崖像刀劈那样陡峭,周围的山都伏在望楚山脚下。诗前句用比喻,后句用比较,表现望楚山的陡和高。七句到十句写登望楚山。在晴朗的天气里登上望楚山,极目远眺,一直看到天的尽头。从看得远写望楚山的高,这是从虚处落笔,让读者充分发挥想象,后两句再从实处写。极目南望,巨大的云梦泽只有巴掌大小,而桃花源隐在迷迷蒙蒙的花中。云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湖泊,横于大江南北,方圆九百里。武陵在今湖南常德市。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沿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襄阳是今天湖北襄樊市,即使望得再远,也不可能望见湖南的梦泽和桃源,而且沧桑变换,唐时云梦已大多成为陆地,名存实亡。诗利用视觉的近大远小,把千里大的云梦缩成巴掌大小,把本来不可见的桃花源写得隐约可见,正是通过想象与夸张,渲染望楚山之高。一般诗写山高都是尽力夸张山如何高耸入云,而这里将云梦武陵缩小,作为望楚山的陪衬,不落窠臼,别有意趣。这样,诗在表现望楚山高的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高远博大的胸襟。这两句诗文辞优美,诗意盎然。
入夜,诗人才下山回家,足见诗人游兴之高,足见望楚山之令人流连忘返。接着诗人又由下山宕开,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月夜山溪图:骏马踏着银色的月光,从山上奔驰而下;月儿透过薛萝映在深深的溪流上,宛如沉璧。
诗以描写望楚山的高峻和登山的所见,描绘襄阳的江山形胜之美。诗格调冲淡,就中又“文采丰葺”(殷璠《河岳英灵集》),显出似淡实腴,“采秀内映”(《河岳英灵集》)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81-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