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谷隐兰若三首
草衰乍觉径增险,叶尽却疑溪不深。
鸟啄灵雏恋落晖,村情山趣顿忘机。
丹成道士过门数,叶尽寒猿下岭稀。
风带巢熊拗树声,老僧相引入云行。
半陂新路畬才了,一谷寒烟烧不成。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风摆 一作:风摇)
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的吹来,摇动着一柄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要多多感谢那些浣纱的女子,她们没来采摘荷叶,这样,在雨中荷叶还可以遮盖戏水的鸳鸯。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jiàn)风摆柄(bǐng)柄香。(风摆 一作:风摇)
槛:栏杆。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yuān)鸯(yāng)。
鸳鸯: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
五方之贾,以财相雄,而盐贾尤炽。或曰:“贾雄则农伤。”予感之,作是词。
贾客无定游,所游唯利并。
眩俗杂良苦,乘时知重轻。
心计析秋毫,捶钩侔悬衡。
锥刀既无弃,转化日已盈。
徼福祷波神,施财游化城。
妻约雕金钏,女垂贯珠缨。
高赀比封君,奇货通幸卿。
趋时鸷鸟思,藏镪盘龙形。
大艑浮通川,高楼次旗亭。
行止皆有乐,关梁似无征。
农夫何为者,辛苦事寒耕。
五方之贾,以财相雄,而盐贾尤炽。或曰:“贾雄则农伤。”予感之,作是词。
全国各地的商人以财富比高低,盐商尤其厉害。有人说:“商人势大就伤害农民。”我有感于此,作了这首诗。
贾客无定游,所游唯利并。
商人没有固定去的地方,哪儿有利就到哪去。
眩俗杂良苦,乘时知重轻。
好坏掺杂蒙骗普通人,抓住时机牟取暴利。
心计析秋毫,捶钩侔悬衡。
秋毫之末放在心上,制造假秤故弄玄虚。
锥刀既无弃,转化日已盈。
再微小的事物都不会丢弃,财富一日多似一日。
徼福祷波神,施财游化城。
为了求福祈祷水神,为了求财参拜佛寺。
妻约雕金钏,女垂贯珠缨。
妻子戴着镂花金镯,女儿佩着串珠缨络。
高赀比封君,奇货通幸卿。
巨额财富可比诸侯,贿赂受皇上宠幸的官僚专用奇货。
趋时鸷鸟思,藏镪盘龙形。
抓时机迅猛如鸷鸟,收藏钱串盘如龙蛇。
大艑浮通川,高楼次旗亭。
巍峨货船河里行走,店铺比那高楼还要高。
行止皆有乐,关梁似无征。
行走停留皆伴歌舞,关卡津梁不把税收。
农夫何为者,辛苦事寒耕。
为什么农夫辛辛苦苦,忍饥受寒一年到头?
参考资料:
1、 高志忠. 刘禹锡诗词译释[M].哈尔滨市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1982,40-45.2、 俞平伯著. 唐诗鉴赏辞典 新1版[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1367.五方之贾(gǔ),以财相雄,而盐贾尤炽(chì)。或曰:“贾雄则农伤。”予感之,作是词。
贾客:商人。五方:东、西、南、北、中,指全国各地。以财相雄:拿财产来比高低。炽(chì):盛、烈、厉害。是:指示代词,这、此。
贾客无定游,所游唯利并。
利并:牟利。
眩(xuàn)俗杂良苦,乘时知重轻。
眩:看不清,这里是蒙骗的意思。俗:指社会上的普通人。重轻:重利和轻利。偏义复词,指重利。
心计析秋毫,捶钩侔(móu)悬衡(héng)。
心计:心里盘算。秋毫:鸟兽在秋天长出的绒毛,指极细小的东西。捶:锻打。钩:秤钩。衡:秤杆。
锥刀既无弃,转化日已盈。
锥刀:锥尖刀刃,指细小的事物。转化:转手买卖。
徼(jiǎo)福祷波神,施财游化城。
徼:求取。波神:水神。化城:佛教迷信术语,指菩萨以神力化成的城郭,这里指佛寺。
妻约雕金钏(chuàn),女垂贯珠缨(yīng)。
约:佩戴。钏:手镯。贯珠缨:串珠的缨络。
高赀比封君,奇货通幸卿。
封君:有封地封爵的诸侯。通:贿赂。幸卿:受皇帝宠幸的官僚。
趋时鸷(zhì)鸟思,藏镪(qiǎng)盘龙形。
趋时:迅速地抓住有利时机。镪:成串的钱。
大艑(biàn)浮通川,高楼次旗亭。
艑:船。 通川:水路要道。旗亭:店铺。旗亭本是星名,又叫市楼。古人认为市楼星主市聚交易,所以也称店铺为旗亭。
行止皆有乐,关梁似无征。
梁:桥,指水路道口。
农夫何为者,辛苦事寒耕。
何为:为什么。
参考资料:
1、 高志忠. 刘禹锡诗词译释[M].哈尔滨市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1982,40-45.2、 俞平伯著. 唐诗鉴赏辞典 新1版[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1367.五方之贾,以财相雄,而盐贾尤炽。或曰:“贾雄则农伤。”予感之,作是词。
贾客无定游,所游唯利并。
眩俗杂良苦,乘时知重轻。
心计析秋毫,捶钩侔悬衡。
锥刀既无弃,转化日已盈。
徼福祷波神,施财游化城。
妻约雕金钏,女垂贯珠缨。
高赀比封君,奇货通幸卿。
趋时鸷鸟思,藏镪盘龙形。
大艑浮通川,高楼次旗亭。
行止皆有乐,关梁似无征。
农夫何为者,辛苦事寒耕。
这首诗深刻地揭露了豪商富贾唯利是图、牟取暴利的种种手段和官商勾结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高资比封君”的商贾的鄙夷,对“辛苦事寒耕”的农夫的同情。这首诗共有二十二句,可以分成四个段落。
“贾客无定游,所游唯利并。”两句是第一段。这段总写了商人的唯利是图。诗人只用十个字,既指出了商人的游无定所,又点明了商人游为利并,非常深刻地揭露了商人唯利是图的本质。
第二段共有八句,具体地描述了豪商富贾牟取暴利的种种手段。
《贾客词》中所披露的奸商牟利的手段有三:其一是“眩俗杂良苦,乘时取重轻”。这可以概括为“以次充好”。其二是“心计析秋毫,捶钩侔悬衡”。这可以概括为“短斤少两”。其三是“锥刀既无弃,转化日已盈。”这可以概括为“倒手转卖”。奸商就是用各种手段牟取暴利,使他们的财富与日俱增的。然而商贾是贪婪无厌的。
“微福祷波神,施财游化城”,他们乞求神明保佑发大财,念念不忘的唯有一个“利”字而已。这段纯用白描手法,没有丝毫的修饰,没有半点儿夸张,使人感到非常真实,非常自然。这八句诗中,没有一个字眼可以算作是对奸商的鞭挞的。诗人只是不厌其详地描写了商人牟利的手段。然而读者所感觉的却是诗人把奸商牟利的手段描写得越详细,对奸商的揭露就越深刻。诗人是用奸商自己的行动把奸商鞭挞得体无完肤的。这八句诗,虽然没有一个字眼可以算作是表达诗人的感情的,但是字里行闻无处不充满着诗人对奸商的无比憎恨。
第三段共有十句,详细地描绘了豪商大贾富逾王侯,穷奢极侈的生活和官商勾结,豪商肆行无阻的情景,揭露了官商勾结造成的危害。
“妻约雕金钏,女垂贯珠缨”,以商贾妻女装束的华丽,烘托了商贾的富豪。“高资比封君,奇货通幸卿”,一石二鸟,既讲明了豪商富贾家居“奇货”,资财无比,如何豪富,又揭出了他们致富的诀窍是以“奇货”通融“幸卿”。因为官府庇护豪商,所以豪商多有不法。奸商在官府的庇护下,象老鹰一样贪婪,使出一切手段抓钱,钱串子如条条盘龙,数也数不清。他们的巨大货船,航行在水路要道。他们的店铺高过高楼大厦。他们不论是行是止,时时都有歌舞音乐伴随,各地关卡,都不征收他们的税务。商之所以巴结官,是为了借助于官的“势”;官之所以庇护商,是为了捞点儿商的“财”。这对官商勾结的揭露非常深刻。
第四段是最后两句,紧接前段,在大肆铺陈豪商富贾如何奢华之后,提出了“农夫何为者”的发问,把“辛苦事寒耕”的“农夫”和“行止皆有乐”的“贾客”加以比较,卒章显志,表达了诗人对商贾的鄙夷和对农夫的同情,使诗的主题得到升华。农夫和贾客的比照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有此一笔,这首诗便不同凡响,无此一笔,这首诗则了无新意。
这首诗所反映的“四方之贾,以财相雄”、“贾雄则农伤”的情况是真实的。这首优秀的现实主义的诗篇,对豪商富贾给予了无情的鞭笞,对茹苦含辛的农夫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参考资料:
1、 高志忠. 刘禹锡诗词译释[M].哈尔滨市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1982,40-45.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枝金堂,满庭萱草长。
夜合花沐浴着雨后的阳光,千枝万朵红丝轻拂,袅袅地蒸腾着浓郁的芳香。闲时又梦见那豪华的厅堂,旁边的萱草又绿又长,在那里我们相知相识。
绣帘垂箓簌,眉黛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销。
绣帘的流苏仿佛坠压在我的心头,远山的碧绿如我眉间浓浓的忧愁。溪桥下流水潺潺,凭栏远眺,思魂更是难禁,春水流淌的都是我的相思与忧愁。
参考资料:
1、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6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21-223、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69-203%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20-21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niǎo)红丝拂。闲梦忆金堂,满庭萱(xuān)草长。
夜合:合欢花的别称,又名合昏。古时赠人,以消怨合好。玲珑:空明。日:彊村本《尊前集》作“月”。香袅:香气浮动。红丝拂:指夜合花下垂飘动。金堂:华丽的厅堂。萱草:草本植物,俗称黄花菜,传说能使人忘忧。
绣帘垂箓(lù)簌(sù),眉黛(dài)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销。
箓簌:下垂貌。此处指帘子下垂的穗子,流苏一类的饰物。眉黛远山:用黛画眉,秀丽如远山。远山眉与小山眉为古代眉式的种类,并为入时之妆。渡:雪本《花间集》作“度”。魂欲销:魂魄将散,神情恍惚。销,失散。
参考资料:
1、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6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21-223、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69-203%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20-21这是一首闺怨词,写春闺女子的白日闲梦与梦后幽情,时令当在五月盛夏。开头二句,写在雨后阳光之中,无数朵红色的合欢花低垂着,美如雕玉;微风吹过,香气飘动,花瓣流红。一个“拂”字妙写花态,将花谢花飞的景象写活了。这二句兴起男女爱情,女主人公的梦忆由此而生。接着两句写女主人公在这静谧的环境中睡着了,做着美好的梦。醒后回味梦中之事:到了华丽的居所,还见到萱草开满庭院,这是一种令人忘忧的草。这里用草与开头的花相关合。
但梦还是梦,回忆毕竟还是回忆,都不能真正充实她的现实生活。过片二句回到现实:女主人公隔着垂有流苏的绣帘在沉思,那带愁意的眉头像一抹碧绿的远山。结拍二句写女子又情不自禁地凭栏眺望,一江春水,从溪桥下缓缓流过,触景生情,她深感自己的美妙年华,也如春水一样缓缓流逝,不禁情思茫然。这两句化用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词意。
此词上片写梦中情事,景美情欢,更反衬出女主人公眼下的失落与凄苦。所以,词的下片写梦后的愁思,尤为痛苦,也尤为感人。整首词中,无论是写梦后所见之景,还是写女子愁眉不展、眺望之思,都充溢着怨与恨、凄苦与哀伤。全词意境缠绵凄艳,语言精工秾丽,如“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销”二句,情辞俱美,贴合温词密丽秾艳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21-222、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69-203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
瀑布如青天之顶裂开一个豁口,泉水从万丈高空倾泻而下。
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又如剪裁一条素绢,在丽日朗照下,从秋高气爽的蓝天上飘然下悬。
豁(huō)开青冥颠(diān),泻出万丈泉。
豁:裂开。青冥:青色的天空。颠:顶。
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素:白色的生绢。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 一作:天街;卧看 一作:坐看)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银烛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天阶 一作:天街;卧看 一作:坐看)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凝视天河两旁的牛郎织女星。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52-54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53-54银烛秋光冷画屏(píng),轻罗小扇扑流萤(yíng)。
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银,一作“红”。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天阶(jiē)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天阶 一作:天街;卧看 一作:坐看)
天阶:露天的石阶。天,一作“瑶”。坐看:坐着朝天看。坐:一作“卧”。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牵牛和织女。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52-54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53-54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 一作:天街;卧看 一作:坐看)
此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是无用的。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即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天阶夜色凉如水”中“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梅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见《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恰好可以说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这首诗构思巧妙,语言质朴流畅,感情蕴藉婉约,艺术感染力很强,颇能代表杜牧七绝的艺术成就。从形式和结构上看,全诗描物写景与叙事抒情相结合,呈现出灵动之姿,颇动人心魄。前者旨在为后者营造氛围,后者意在为前者规范意蕴,两者相互衬托融为一体。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52-54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