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高士廉木履

:
刺鼻何曾嚏,蹋面不知嗔。高生两个齿,自谓得胜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选人

唐代称候补、候选的官员。后沿用之。 1篇诗文

猜你喜欢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
铜柱朱崖道路难,伏波横海旧登坛。
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
由来此货称难得,多恐君王不忍看。

铜柱朱崖道路难,伏波横海旧登坛。
通往铜柱朱崖的道路艰险崎岖,登坛封拜的伏波横海曾效驰驱。

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
百越的土人自愿进贡珊瑚宝树,汉代的使者何劳又去辨诬洗污。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
奔驰山中的驿马担心日已向暮,航行江上的孤舟生怕遇上风雨。

由来此货称难得,多恐君王不忍看。
这些珍奇宝物从来都很难得到,只恐贤明的君主顾也不肯一顾。

参考资料:

1、 羊春秋.唐诗精华评译:岳麓书社,1997年:142页

铜柱朱崖道路难,伏波横海旧登坛。
铜柱朱崖:指南方边远地区。铜柱:汉伏波将军马援曾率兵南征交趾,立铜柱,为汉之极界。按所立铜柱在今广西分茅岭下。朱崖:又称珠崖,汉郡名,即今海南省琼山县一带。伏波:汉马援曾为伏波将军,韩说曾为横海将军,两人都曾率兵南征。登坛:古代封拜大将,都要筑坛受命,然后出师。

越人波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xiè)(zhì)冠。
越人:泛指南方人。五岭以南,古为百越之地。珊瑚树:古人以为珍饰之物。獬豸冠:御史所服之冠。獬豸:类似羊的神兽,据说它能辨是非曲直。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

由来此货称难得,多恐君王不忍看。
难得:指稀世的珍宝。言古代明君屏绝稀奇珍宝,免使臣下逢迎其欲,以图恩宠。

参考资料:

1、 羊春秋.唐诗精华评译:岳麓书社,1997年:142页
铜柱朱崖道路难,伏波横海旧登坛。
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
由来此货称难得,多恐君王不忍看。

  这是一首讽刺地方官员以进贡方物为名,行市恩买宠之实的诗,词微义显,言正行方,全诗可分为两部分。

  前四句为第一部分,意思是说,远方贡物,不该强取。首二句由怀古领起。“铜柱”、“朱崖”,暗指杜侍御出使的地点,这个地方正是当年伏波将军(马援)、横海将军(韩说)拜将坛、征讨东越之地。言外之意,历史上的两位战将,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才到了那里,功彪千载,名垂青史,如今杜侍御为了攫取贡物,取悦皇帝,也到了那里,孰公孰私、孰尊孰卑,两相对照,泾渭分明。若说一二句是侧面讽谏的话,三四句就是从正面进言。意思是说汉唐国力强盛、为其威望所折服,南越人自会心甘情愿向朝廷进献像珊瑚树那样的珍贵礼物,又何必劳驾杜侍御不辞辛劳、万里迢迢前去亲自索要。

  后四句为第二部分,写杜侍御冒险而夺取贡物,未必能取悦皇上。五六句承首句,突出“道路难”三字。马精疲力尽,还要爬山涉水,唯恐太阳下山赶不及路程;船,孤帆无伴,还要冲波鼓浪、冒着春寒艰难行驶。两句将杜侍御为逢迎,不惜一切代价的为人及其心理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七八句,以反言若正的笔法,表面上为粉饰朝廷、为君王开脱,实则寓含更深刻的讽刺。从“多恐”二字里透露了这一消息,可谓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此诗紧扣御史的职责和其卑鄙行为,构成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起到辛辣讽刺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唐诗鉴赏大典(上、中、下册):长征出版社,1999年:81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农家

: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半夜里就喊起孩子们,趁著天刚破晓,赶紧去耕田,瘦弱的老牛有气无力,正拉著犁在田里艰难地走着。。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一般人不知道种田人的辛苦,就以为田里的稻禾是自然而然就长成的。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léi)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时人:当时的人。将谓:就以为。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这首诗反映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苦。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时人”无知的批评。后两句与李绅《悯农》诗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表达的意思相似,但感情更加强烈,有相当的批判力度,过去常用来讥讽那些不知耕作辛苦、不懂谋生艰难、耽于吃喝玩乐的人们。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我以前荡舟于九江之上时,遥遥望见过九华山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瀑布犹如天河倾泻碧水,山峰宛如秀丽摇曳的九朵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
我想挥手招人,谁能够与我相伴相游?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你是此地东道主,却像神仙一样躺卧云松。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韦仲堪:李白好友,时任青阳县令。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卧云:指隐居。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古东门行

: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
鸡鸣函谷客如雾,貌同心异不可数。
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
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
凶徒侧耳潜惬心,悍臣破胆皆杜口。
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真无辜。
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安陵谁辨削砺功,韩国讵明深井里。
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
亚夫平叛,天兵发威;横扫千里,所向披靡。

鸡鸣函谷客如雾,貌同心异不可数。
鸡鸣狗盗,雕虫小技;如蚁门客,貌合神离。

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
少年刺客,杀人无忌;官兵捕快,丧失警惕。

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
歹徒一吼,护卫逃逸;可怜冯敬,遇刺归西。

凶徒侧耳潜惬心,悍臣破胆皆杜口。
凶手得逞,狞笑窃喜;文武噤声,惊若木鸡。

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真无辜。
魏王救赵,虚情假意;子西被害,可痛可惜。

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相如讽喻,车轼防断;吴起劝谏,修德第一。

安陵谁辨削砺功,韩国讵明深井里。
袁盎枉死,真凶难辨;聂政行侠,深井认尸。

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
忠良殉国,人头落地;厚葬犹可,宠赠予谁?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0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
汉家三十六将军:汉景帝三年(前154),吴王刘濞纠合六个诸侯王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景帝命太尉周亚夫率领三十六位将军前往讨伐。东方:本指吴楚等国,这里是借以暗指叛将吴元济盘踞的淮西地区。

鸡鸣函(hán)谷客如雾,貌同心异不可数。
客如雾:指当时过关的人很多。貌同心异:指人群中的人虽然貌同常人,但各自怀有心事,有的心怀鬼胎。数:计算,这里转意为识别的意思。

赤丸夜语飞电光,徼(jiào)巡司隶眠如羊。
夜语:指刺客夜间联系的暗号。飞电光:形容凶器闪闪发光。徼巡司隶:掌管京城巡逻和缉捕盗贼的官吏及其手下。

当街一叱(chì)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
一叱:一声大吼。百吏走:护卫们四散逃跑。冯敬:汉文帝时的御史大夫,因奏议淮南厉王谋叛,被刺客杀死。函:剑匣,这里用作动词,刺进的意思。

凶徒侧耳潜惬心,悍臣破胆皆杜口。
凶徒:指王承宗、李师道派出的刺客。侧耳:躲在一旁探听。潜惬心:心里暗暗高兴。悍臣:强悍的大臣,指朝中有权势的文武官员。杜口:不敢开口说话。

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mèi)真无辜。

羌胡毂(gǔ)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羌胡毂下:羌胡,是中国古代西北部少数民族的泛称,统治者往往把他们看作威胁自己的危险势力。毂:车轮。一朝起:突然出现。拟:比拟。

安陵谁辨削砺功,韩国讵(jù)明深井里。
讵:哪里。

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
绝胭断骨:割断咽喉,砍断骨头。胭,一作“咽”。那下补:哪能补救。下,一作“可”。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0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
鸡鸣函谷客如雾,貌同心异不可数。
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
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
凶徒侧耳潜惬心,悍臣破胆皆杜口。
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真无辜。
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安陵谁辨削砺功,韩国讵明深井里。
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

  此诗从某种意义上看,也只是发发牢骚而已。诗中多典故,皆隐语,借古讽今,隐而有指,十分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众所周知,封建王朝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历朝历代,臣下对皇上进谏,必须投其所好,只能用前朝故事或看似不相干的生活趣闻引喻取譬,转弯抹角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皇上才有可能恩准采纳。无人敢触龙鳞,逆圣听。否则,轻者丢掉乌纱,为民为奴;重者人头落地,甚至九族遭诛。所以,自古以来,文武百官讽谏启奏都很讲究,唯恐龙颜大怒。柳宗元自然深谙此理,故其乐府《古东门行》几乎句句有典,并无锋芒。表面看来,所引者皆前朝之事;但细细琢磨,所射者乃当朝之政,言在此而意在彼也。试举之则有:

  一、二句明叙周亚夫奉命率领三十六位将军前往讨伐刘濞等吴楚七国乱贼之事,暗指朝廷命令宣武等十六道进军讨伐吴元济等叛逆之功,歌颂了这场战争的正义性。

  三、四句明写孟尝君赖门客“鸡鸣函谷”之力出关逃逸之怪事,暗射王承宗之流居心叵测,意浑水摸鱼,刺杀忠良之歹心。柳宗元不怎么赞成鸡鸣狗盗,因为“客如雾”,因为“貌同心异”,潜伏着的危险多,因而酿成了武元衡被刺的悲剧。用“鸡鸣”之典便有了一箭双雕的作用:既是一种否定,又是一次警策。

  第十一、十二两句明赞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暗刺唐宪宗平叛不力之实;援子西“以袂掩面而死”的故事,喻武元衡无辜殉国的悲剧。这两句话写得大胆,却也极有讲究:魏王不下令,救赵乃是一句空话;唐王犹豫不决,吴元济等益发猖狂,这是明摆着的道理。子西固死得无辜,武元衡也死非其所。说的是春秋故事,为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却又不露痕迹,可谓妙绝。

  又如第十三、十四两句,引司马相如《谏猎疏》之意,谈吴起舟中劝谏武侯之语,目的是提醒宪宗:“潜伏在您身边的危险远比当年大得多,稍有懈怠,便有车翻舟覆的悲剧发生。所幸的是,现在这些危险已暴露无遗,皇上您该采取措施了吧!”这两句话,语重心长,言外有意,弦外有音。

  基于上面数例的分析,柳宗元完全可以将《古东门行》写成另一首内容与之对应而不用一典的乐府诗。在这首新的《古东门行》中,所有的典故均可改为现实,所有的历史人物都将被换成吴元济、王承宗、李师道、武元衡、裴度、唐宪宗等,春秋战国时代自然也化作中唐社会,这应该是柳宗元的本意。但是,柳宗元胆子再大也不敢写这样一首《古东门行》。从另一角度审视,倘若柳氏写的真是此诗,他的官位可否保住,有无生命之虞,姑且不谈,而其艺术效果也只能差强人意,很难满足读者二度创造的审美愉悦,故这种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非常可取。

  章培恒、骆玉明对柳宗元的诗作有一个评价:“柳宗元诗确如苏轼所说,兼有简洁、靖深、温丽、含蓄之长,在自然朴素的语言中蕴含了幽远的情思。”读《古东门行》,的确令人有这种感觉。此诗语言简洁晓畅,不奥僻,少雕琢,通俗易懂,意味深长。读者可以在这自然朴素的语境中体会到含蓄,领悟到靖深,感受到诗人炽烈的爱国之情和深沉的悲愤之意。如透过“徼巡司隶眠如羊”,读者可感受到诗人痛惜哀叹之情。刺客们行凶之前,官府捕快只要稍加防备,多点警惕,叛逆们决不可能轻易得手,只可惜官兵百姓均松懈,故汉代恐怖活动频繁,唐代刺客杀手不绝。善良的人们,太麻痹了,太大意了,真是可叹。读“子西掩袂真无辜”一句,读者分明体会到诗人既惋惜 “掩袂而死”的子西,也同样悲叹武元衡的殉国,而更深一层的意蕴和情思是,诗人用不完全归纳法昭示人们:忠君报国者未必有好下场,子西、武元衡如此,“二王八司马”如此,古往今来,几概莫能外。“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柳宗元分明是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垒块。

  此诗最后两句“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更是通俗易懂。其字面意思是,头已断,骨已碎,无法起死回生,再多的赠予和恩宠都已毫无意义;实际上是为武元衡鸣不平,对主和派的妥协表示强烈愤慨,对“宠赠厚葬”的建议嗤之以鼻,对唐宪宗的首鼠两端表示不满,对时政进行了嘲讽和鞭挞。这卒章之句极观柳宗元的爱憎之情,为此诗点睛之笔。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贝宫夫人

:
丁丁海女弄金环,雀钗翘揭双翅关。
六宫钗语一生闲,高悬银牓照青山。
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
秋肌稍觉玉衣寒,空光贴妥水如天。

丁丁海女弄金环,雀钗翘揭双翅关。
被风吹拂的海女(贝宫夫人)及侍女,响起了叮铃的佩环,贝宫夫人头上雀钗高耸,雀翅紧闭关。

六宫不语一生闲,高悬银牓照青山。
她有六个寝宫,整日不语多安闲,庙门前银匾高悬,辉耀着四周的群山。

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
夫人长眉凝翠绿,神寿长久几千年,她清心寡欲,铜镜中常飞着青凤鸾。

秋肌稍觉玉衣寒,空光贴妥水如天。
秋天的风光多明净,水色天色难分辨,看夫人玉衣多单薄,令人稍觉肌肤寒。

参考资料:

1、 (唐)李贺.《李贺集》:岳麓书社,2003年01月第1版:第322页2、 (唐)李贺 著;徐传武 译.徐传武译.山东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08月第1版:第403页

丁丁海女弄金环,雀钗翘揭双翅关。
丁丁:环佩相击声。海女:海神之女。弄金环:风儿吹拂之下,海女塑像上的金环丁丁作晌。雀钗:雀形的钗头。翘揭:高起之貌。双翅关:雀之双翅合起未开。

六宫钗语一生闲,高悬银牓(bǎng)照青山。
六宫:原指古代天子居住之地,有正寝一,燕寝五。神既称夫人,则亦仿天子之制立六宫仪制。钗语一生闲:海女泥塑,钗能言语,故曰“一生闲”。银榜:宫前门上银白色牌额。照青山:夫人像与山对立相映照。

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luán)
凝:凝固钗变。绿:代黑。几千年:谓之神寿长久。清凉:凄清荒凉。镜中鸾:谓夫人没有匹偶,只如孤鸾,自睹镜中形影。

秋肌稍觉玉衣寒,空光贴妥水如天。
玉衣:以白玉为衣饰,言其衣服华好。空光:深秋季节空明澄彻的天宇。贴妥:妥帖稳称。

参考资料:

1、 (唐)李贺.《李贺集》:岳麓书社,2003年01月第1版:第322页2、 (唐)李贺 著;徐传武 译.徐传武译.山东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08月第1版:第403页
丁丁海女弄金环,雀钗翘揭双翅关。
六宫不语一生闲,高悬银牓照青山。
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
秋肌稍觉玉衣寒,空光贴妥水如天。

  诗歌的前两句“丁丁海女弄金环,雀钗翘揭双翅关”。描写贝宫夫人的环佩和头饰,衬托出神女异常的美貌。

  “六宫不语一生闲,高悬银膀照青山”。描绘了贝宫夫人神像的沉默,神庙里高恳的镜子照着远处的青山隐隐,创造出一种静溢的神秘。

  “长眉凝绿化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凝绿”的长眉中,又一次见到了李贺喜欢使用的色彩,诗人将这千年的时间凝结为了贝宫夫人神像上那一弯绿眉,这是时间凝结而成的色彩。“清凉堪老镜中鸾”,前人解释道“今神清净为心,无有情欲,镜中鸾影尚存,安有老期”。“鸾”是爱人的象征,但是通过"堪老"二字,李贺笔下的贝宫夫人拒绝这种人间的感情。和李商隐的嫦娥不同,李贺的贝宫夫人是一个没有情欲的形象,抽离了人的感情,从而制造了读者和贝宫夫人之间的疏离感。

  在这水天一色的神殿背景之下,诗人最后写道,“秋肌稍觉玉衣寒”。诗人通过想象,模拟了贝宫夫人的体感。“稍觉”使得这种疏离感没有那么绝对。

  诗人借贝宫夫人神像以及故事,来抒发心中的悲痛。诗人把生活女性化,为了表现失意心态。山林仙妹表现的是希望的心灵历程,江海女神为失望的凄苦心境,形成在传统诗学基础上的寄托遥深的文学品格。

参考资料:

1、 (唐)李贺 著;吴企明 笺注.李长吉歌诗编年笺注:中华书局,2012.22、 神化女性形象与诗人生存困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何蕾.2012-09-10 3、 蔡伦.论西方学界的李贺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4、 黄震云; 张英.李贺诗中的神女意象和诗学品格.[J].职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94-9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