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沟十六韵

:
一水终南下,何年派作沟。穿城初北注,过苑却东流。
绕岸清波溢,连宫瑞气浮。去应涵凤沼,来必渗龙湫。
激石珠争碎,萦堤练不收。照花长乐曙,泛叶建章秋。
影炫金茎表,光摇绮陌头。旁沾画眉府,斜入教箫楼。
有雨难澄镜,无萍易掷钩。鼓宜尧女瑟,荡必蔡姬舟。
皋著通鸣鹤,津应接斗牛。回风还潋潋,和月更悠悠。
浅忆觞堪泛,深思杖可投。只怀泾合虑,不带陇分愁。
自有朝宗乐,曾无溃穴忧。不劳夸大汉,清渭贯神州。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吴融

吴融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226篇诗文

猜你喜欢

南征

: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桃花汛涨平了湘江两岸,飘忽如云的白帆驶过枫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为了活命我经常到异地去避难,如今又漂泊远方一路上泪洒衣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当此年老多病乘丹南行的时候,一颗向北的心啊永念皇恩。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我苦苦地写了一辈子诗歌,可叹至今还没有遇到一个知音。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1582、 萧枫.唐诗宋词元曲:线装书局,2002:4303、 莫砺锋.杜甫诗集:凤凰出版社,2013:246

春岸桃花水,云帆(fān)枫树林。
桃花水:桃花盛开时节江河涨水。又名‘“桃花汛”。云帆:白帆。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jīn)
避地:避难而逃往他乡。适远:到远方去。沾襟:浸湿衣襟,指伤心落泪。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君恩:指唐代宗之恩。代宗曾对杜甫两次授官。君,指唐代宗。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百年:人的一生,一辈子。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1582、 萧枫.唐诗宋词元曲:线装书局,2002:4303、 莫砺锋.杜甫诗集:凤凰出版社,2013:246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这首诗既是杜甫晚年悲苦生活和忧国优民思想的体现,又是诗人对自己的诗作充满自信和自负的自我鉴定。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是写诗人南征途中所见的秀丽风光。这里“桃花水”对“枫树林”,为借对。春天,春水奔流,桃花夹岸,极目远眺,风帆如方阵一般,而枫树也已成林,这是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

  “偷生长避地,适达更沾襟。”表现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为了苟全性命,诗人常常是今天在这里,明天又在那里,四处逃难,而今又要远去衡湘,使诗人泪满衣襟。杜甫善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深化他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诗一起首就描写了绮丽的景色,按理说看到这样好的景色本该分外愉悦才是。但是由于乱离漂泊,又想到自己老病跋跄,面对美景,诗人反而潸然泪下了。

  “老病南征口,君恩北望心。”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诗人老了,病了,照理应该还乡才是,而现在却更往南走,可悲。尽管如此,诗人报国热情不减,心一刻也未尝忘怀朝廷。杜甫在成都时,代宗曾召他赴京兆功曹,杜甫没接受,后因严武表荐,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他对代宗还是有着一定好感,存有一线希望的。这里“南征日”对“北望心”,为流水对,且前后两句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更加衬托出了诗人一生奔波无定,但一心报国的思想情怀。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正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诗人一生抱负远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而仕途坎坷,个中甘苦,只有自己一人独享,而纵然有绝世才华,却未见有一个能理解他的知音。在当时社会里,文章上的知音,也就是事业上的援手。这两句感慨很深,很大,自视也很高。不能不使杜甫伤感:对于同时代的人诗人或较有成就的诗人,他本着“乐道人之善”的态度儿乎都评论到,全都给以相应的评价,他成了他们的知音。然而很少有人谈论到他的诗,他自己也没有知音。天宝末,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高适、岑参、薛据等还有一些实在不高明的作家都入了选,独杜甫“名落孙山”。但杜甫并不急于求人知,也并不因此而丧失了自己的自信:他知道将来总会有他的知音的。但这不能不说是杜甫一生的悲剧。三、四两联,正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写照。

  诗以明媚的自然春景开头,但由于诗人晚年浪迹天涯,光景无多,前途渺茫,只得作诗自苦,慨叹当时没有知己,这样就使前面所描写的欢快、轻松的气氛消逝的无影无踪。这样对照写来,景与情似乎极不相称,但却显得深刻悲痛,更具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599-60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客至

: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馀 通:余)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草堂的南北绿水缭绕、春意荡漾,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首次打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只有陈酒浊酒招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馀 通:余)
如肯与邻家老翁举杯一起对饮,那我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 .北京 :龙门书局出版社 ,2012年8月 :64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80 .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相过,即探望、相访。舍:指家。但见:只见。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péng)门今始为君开。
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盘飧(sūn)市远无兼味,樽(zūn)酒家贫只旧醅(pēi)
市远:离市集远。兼味:多种美味佳肴。无兼味,谦言菜少。樽:酒器。旧醅:隔年的陈酒。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馀 通:余)
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余杯:余下来的酒。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 .北京 :龙门书局出版社 ,2012年8月 :64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80 .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馀 通:余)

  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即探望、相访。

  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颈联实写待客。因为居住在偏僻之地,距街市较远,交通不便,所以买不到更多的菜肴,宴席不丰盛。家境贫寒,未酿新酒,只能拿味薄的隔年陈酒来招待你。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它情节,专取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盘飧”,盘中的菜肴。“飧”,本指熟食,这里泛指菜。“兼味”,菜肴一种叫味,两种以上叫兼味。“旧醅”,旧酿的隔年浊酒。“醅”,未经过滤的酒。古人好饮新酒,所以诗人因旧醅待客而有歉意。

   这是一首工整而流畅的七律。前两联写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后两联写待客,见村家真率之情。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但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这两句又有“兴”的意味: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在《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反转来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精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显出特点,吸引着后代的读者。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 .北京 :龙门书局出版社 ,2012年8月 :64 .2、 程千帆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542-544 .3、 海兵 .杜甫全集诗祥注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年 :190-120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春风

: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春风先吹开了京城花园中的早梅,继而让樱杏桃李也竞相绽放,令人感到生机盎然。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春的来临同样也给乡村送去了欢笑,春风拂过,田野里开放的荠花榆英欢呼雀跃,欣喜地称道:“春风为我而来!”

春风先发苑(yuàn)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次第:依次 ,按照顺序或以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

荠花榆(yú)(jiá)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韦秘书子春二首

:

谷口郑子真,躬耕在岩石。
高名动京师,天下皆籍籍。
斯人竟不起,云卧从所适。
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
惟君家世者,偃息逢休明。
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
谢公不徒然,起来为苍生。
秘书何寂寂,无乃羁豪英。
且复归碧山,安能恋金阙。
旧宅樵渔地,蓬蒿已应没。
却顾女几峰,胡颜见云月。

徒为风尘苦,一官已白须。
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
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
留侯将绮里,出处未云殊。
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谷口郑子真,躬耕在岩石。
汉朝有隐士郑子真隐居在谷口这个地方,在山涧耕读鱼樵。

高名动京师,天下皆籍籍。
清高的风韵,名震京都与天下。

斯人竟不起,云卧从所适。
他坚决不当官,在山中悠闲自若,坐卧松云。

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
若大家像他那样不救济世难,独善其身有什么意思呢?

惟君家世者,偃息逢休明。
阁下乃世家子弟,也隐居过一段时间,现在逢与明主。

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
谈起天下大事就滔滔不绝,说起连横合纵的霸略那是精彩纷呈。

谢公不徒然,起来为苍生。
谢公在国有危难时毅然出山,拯救天下苍生。

秘书何寂寂,无乃羁豪英。
老弟曾经身为国子监秘书,那是个寂寞无闻的职位,真的是委曲人才。

且复归碧山,安能恋金阙。
你也曾经退归故乡,不留恋那虚度生涯的官僚生活。

旧宅樵渔地,蓬蒿已应没。
故乡的田园已经荒芜,长满了野草。

却顾女几峰,胡颜见云月。
看看附近的女几峰,她正以嘲笑的神态看着云和月。

徒为风尘苦,一官已白须。
笑你为官半生,白了少年头。

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
如今我们风云际会,你不远万里来庐山找我。

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
披着庐山云雾,遥望蓝天,咱们毫不拘束,畅谈天下大事。

留侯将绮里,出处未云殊。
留侯张良与商山四皓的绮里季,原来就是一家人,不分你我。

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我们要先安定天下,功成以后就隐居四海五湖。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紫骝马

:
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
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
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
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

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
枣红色的骏马一边奔驰一边鸣叫着,它那碧玉般的蹄子上下翻飞。

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
来到河边它不肯渡水,好像在怜惜身上披着的锦缎障泥。

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
与吐蕃接壤的白雪戍是那么的遥远,黄云海戍迷离不见。

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
挥动马鞭奔赴万里之外,怎能贪恋家室的温馨呢。

紫骝(liú)行且嘶,双翻碧玉蹄。
紫骝:暗红色的马。双翻碧玉蹄:此句来自沈佺期的诗“四蹄碧玉片”。

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zhàng)泥。
障泥:披在马鞍旁以挡溅起的尘泥的马具。

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

挥鞭(biān)万里去,安得念春闺。
念:又作“恋”。

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
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
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
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
  《紫骝马》,乐府《横吹曲辞》旧题。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即将远赴边塞时的矛盾心情。他十分渴望立功边塞,但踏上遥远的征途时总不免对家乡有些恋恋之情。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