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金陵水亭

:
江亭当废国,秋景倍萧骚。夕照明残垒,寒潮涨古濠。
就田看鹤大,隔水见僧高。无限前朝事,醒吟易觉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祖咏

祖咏

祖咏(699~746),字、号均不详, 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 39篇诗文

猜你喜欢

送王司直

:
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

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向西而行,放眼远方的西塞云山,惟有东风吹送着游子,前方的道路漫长。

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
你我友情深厚,要胜过东海的潮水,送你离去直到过了浔阳才回来。

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西塞:山名。在浙江省湖州市西南。东风:指春风。

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xún)阳。

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

  这是一首以送别为主题的五言绝句。诗中诗人发自内心的祝愿,又流露出诗人蒙胧的不安与对又人深情的惜别。

  严羽《沧浪诗话·诗法》中曾说:“律诗难于古诗,绝句难于八句,七言律诗难于五言律诗,五言绝句难于七言绝句。”从逻辑角度看,严沧浪显然认为五言绝句是难中之最了。后人对此当然难免有些争议,但其实严羽的感受是相当真实的。杨万里《诚斋诗话》中也说:“五七字绝句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王世贞《艺苑巵言》说:“绝句固自难,五言尤甚,离首即尾。离尾即首,而要(通腰)腹亦自不可少。妙在愈小而大,愈促而缓。”这就不但肯定了五言绝句的“难”处,同时也指出了五言绝句的“妙”处。难,就难在“小”而“促”,妙,也妙在“小”而“促”。本诗以区区二十字,写送别情怀,着墨不多而蓄意无尽,堪称化“难”为“妙”的成功之作。

  “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对偶轻盈脱俗,工稳端丽。“西塞”是行人的目的地。云山远隔,只在想望之中,诗人的朋友即将乘舟前往。西塞山在湖北,浔阳江在江西,船行是由东向西,逆水而上的。“东风”当然是顺风,可以减少逆水行船的困难。这既是写实,也包含着作者善意的祝福。当然,即使是一帆风顺,旅程也是漫长而艰苦的。一句“东风道路长”,既蕴含了诗人发自内心的祝愿,又流露出诗人蒙胧的不安与深情的惜别,寥寥五字,真是言简意赅,余味无穷。

  后二句“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更进一层。既然客路工远,旅程孤寂,既然情热如火,不忍分离,那就该送上一程了。然而人不能送,因为情势不容;江潮也不能送,因为船向西而水东流,条件也不许可。那么,难道就让我的挚友孤雁独飞。去承受那漫漫征途中难耐的寂寞吗?不,诗人的心将时刻伴随着他。人心不比那无知的潮水,人心能超越时空的限制。它将伴送着行人,驶过浔阳江,驶向那云山深处的西塞。句中以“人心”与“潮水”对举,而一个“胜”字,便借流水的无情反衬出友人的多情。音节虽促,而蕴蓄深远,耐人寻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从长安回望,骊山景致宛如团团锦绣,山顶上华清宫门依次打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20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73-3743、 吴鸥.杜牧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22-123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lì)枝来。
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知是:一作“知道”。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20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73-3743、 吴鸥.杜牧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22-123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的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

  “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它使我们想到春秋时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一历史故事。周幽王为博妃子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家亡。

  “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知道。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揭露了封建皇帝为讨宠妃欢心不惜劳民伤财,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此诗表达了作者对穷奢极欲、权力不受制约的最高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73-3742、 张明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63-106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梅花

: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
却是五侯家未识,春风不放过江来。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
一簇簇梅花绽放压低枝头,不用翻山越岭到处栽种,随处都可成活。

却是五侯家未识,春风不放过江来。
只是权贵之家却看不到梅花的坚毅品格,和煦的春风迟迟不肯到来。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

却是五侯家未识,春风不放过江来。
五侯:泛指权贵之家。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辛大之鄂渚不及

: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
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
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
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
为你送行没赶上相见,黄昏中独自一人愁绪万千。

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
久久地徘徊在江边,你的去处已经茫茫一片。

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
看不见路过的樊城邓县,只有白云融入汝水飘上嵩山。

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你乘的蒲轮安车越走越远,我伫立石径枉自迁延。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702、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51-52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xù)
绪:《全唐诗》校:“一作余。楚词曰:眇眇兮愁予。余、予,唐韵并有上声。或改绪,非。”

江上空裴(péi)回,天边迷处所。
空:《全唐诗》校:“一作久。”迷处所:宋玉《高唐赋》:“风止雨霁,云无处所。”

郡邑(yì)经樊(fán)邓,山河入嵩汝。
樊邓:指樊城和邓州。按,唐襄州有邓城县,即古樊城。唐邓州治所在今河南邓县。嵩汝:指嵩山、汝水。

(pú)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蒲轮:古时征聘贤士时用蒲草裹车轮,使不震动。延伫:延颈伫望。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702、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51-52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
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
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
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辛大,指辛谔,他原和孟浩然一样,怀才不遇,隐居西山。这次当是去应征聘的,孟浩然没赶上为他送行,因作此诗。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51-5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山居秋暝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

参考资料:

1、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12、541、881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903、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13-1144、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145、 中职文化课提高读本编写组.文言诗文助读.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11:109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归浣(huàn)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女:洗衣服的女子。浣:洗涤衣物。

随意春芳歇(xiē),王孙自可留。
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留:居。

参考资料:

1、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12、541、881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903、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13-1144、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145、 中职文化课提高读本编写组.文言诗文助读.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11:109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首联是写雨后山中秋景,由于这里人迹罕至,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

  颈联中诗人先写“竹喧”再写“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写到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和谐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希望过闲适无忧无虑呃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黑暗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

  尾联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其喜归自然,寄情山水,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同流合污的感受。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这首诗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中职文化课提高读本编写组.文言诗文助读.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11:1092、 傅如一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54-15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