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

:
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閟.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
出栏抽五六,当户罗三四。高标陵秋严,贞色夺春媚。
稀生巧补林,并出疑争地。纵横乍依行,烂熳忽无次。
风枝未飘吹,露粉先涵泪。何人可携玩,清景空瞪视。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344篇诗文

猜你喜欢

东武吟

:
好古笑流俗,素闻贤达风。
方希佐明主,长揖辞成功。
白日在高天,回光烛微躬。
恭承凤凰诏,欻起云萝中。
清切紫霄迥,优游丹禁通。
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
乘舆拥翠盖,扈从金城东。
宝马丽绝景,锦衣入新丰。
依岩望松雪,对酒鸣丝桐。
因学扬子云,献赋甘泉宫。
天书美片善,清芬播无穷。
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
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
宾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
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雄。
闲作东武吟,曲尽情未终。
书此谢知己,吾寻黄绮翁。

好古笑流俗,素闻贤达风。
我信而好古,流俗的世俗之风看不顺眼,而一向仰慕贤达之风。

方希佐明主,长揖辞成功。
我所希望的是能够辅佐明主,功成之后再长揖而去。

白日在高天,回光烛微躬。
皇帝像高悬在天空中的白日一样,它的光辉有幸地照到了我的身上。

恭承凤凰诏,欻起云萝中。
我恭承皇上的沼书,起身草莽中,奔赴长安。

清切紫霄迥,优游丹禁通。
从此后在皇帝身边任清贵切要之职,在紫禁城内自由进出。

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
由于君王的另眼相待,因此我的声名噪起,如凌烟虹。

乘舆拥翠盖,扈从金城东。
常履从天子的乘舆,进出于长安城东的温泉宫中。

宝马丽绝景,锦衣入新丰。
我乘着宝马来到这风景佳丽之地,身穿锦衣进入新丰镇。

依岩望松雪,对酒鸣丝桐。
在骊山温泉宫里,有时游山逛景望松雪而寄傲,有时在筵席上对酒弹琴。

因学扬子云,献赋甘泉宫。
也曾像汉代的扬子云献赋甘泉宫一样问皇上献赋。

天书美片善,清芬播无穷。
皇上下诏对我的“雕虫小技”加以赞美,我的美名从此传播开来,天下皆晓。

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
从温泉宫回到长安后,王公权贵争相交结,好不热闹。

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
一旦我朝别金马,辞京还山,就如同一颗蓬草一样随风飘落。

宾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
门前的宾客日稀,案上的酒杯已空。

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雄。
但我自觉才力可合,与当世之雄才相比,一点也不比他们差。

闲作东武吟,曲尽情未终。
闲来作一曲《东武吟》,曲而情犹未尽。

书此谢知己,吾寻黄绮翁。
书此诗向诸知己告别,从此吾将追随往昔商山四皓,返吾初服,啸傲山林去了。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1-193

好古笑流俗,素闻贤达风。
好古句:谓崇尚古代淳朴的风尚,嘲笑当时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庸俗风气。

方希佐明主,长揖(yī)辞成功。
方希句:谓正希望辅佐明君,建功立业后,急流勇退,如战国的鲁仲连,西汉的张子房。

白日在高天,回光烛(zhú)微躬。
白日二句:谓自身蒙受君恩。白日,象征天子,回光,象征君恩。烛,作动词用,即照耀之义。微躬,自身的谦称。

恭承凤凰诏,欻(xū)起云萝中。
恭承二句:谓应天子诏书,从村野到朝廷。恭承,应诏的敬辞。凤凰诏,帝王使者送达的诏书。欻:忽然。云萝,指深山隐居之处。

清切紫霄迥(jiǒng),优游丹禁通。
清切二句:谓在宫中任职,悠闲自得。清切,清贵而贴近皇帝的官职。紫宵,帝王之居。迥:远。优游,悠闲自得。丹禁,帝居之禁城。

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
君王二句:二句:谓在宫中深受天子赏识,声价倍增。凌,升高。烟、虹,借指天空高处。

乘舆(yú)拥翠盖,扈(hù)从金城东。
乘舆句:言随天子出巡,见其地位之高,受宠之甚。乘舆,天子所乘之车。翠盖,以翠鸟羽毛装饰的车盖。扈从:随从皇帝出巡。

宝马丽绝景(yǐng),锦衣入新丰。
宝马二句:谓乘宝马,衣锦绣,外出悠游。宝马句,言所乘宝马美如“绝景”。绝景,骏马名。新丰,旧县名。

依岩望松雪,对酒鸣丝桐。
丝桐:代指锦瑟。

因学扬子云,献赋(fù)甘泉宫。
因学二句:谓效仿汉扬雄,向天子献诗赋。

天书美片善,清芬播无穷。
天书二句:言天子下诏书赞赏主人公的诗作,从而使自己声名远播。天书,皇帝的诏敕。片善,即小善。此处为谦词。清芬,高洁的德行。此处指文才声誉。

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

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
金马:即金马门。汉武帝得大宛马,乃命东门京(人名)以铜铸像,立马于鲁班门外,因称金马门。东方朔、主父偃等曾待诏金马门。此处代指朝廷。

宾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

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雄。

闲作东武吟,曲尽情未终。

书此谢知己,吾寻黄绮翁。
黄绮:商山四皓的简称。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91-193
好古笑流俗,素闻贤达风。
方希佐明主,长揖辞成功。
白日在高天,回光烛微躬。
恭承凤凰诏,欻起云萝中。
清切紫霄迥,优游丹禁通。
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
乘舆拥翠盖,扈从金城东。
宝马丽绝景,锦衣入新丰。
依岩望松雪,对酒鸣丝桐。
因学扬子云,献赋甘泉宫。
天书美片善,清芬播无穷。
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
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
宾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
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雄。
闲作东武吟,曲尽情未终。
书此谢知己,吾寻黄绮翁。

  李白在诗中说自己当年奉诏入京陪王伴驾,声名鹊起,与王公权贵相接交,诗酒快意,但是遭到无情的打击,最后被赐金还山,深重的失落感使他愤积膺怀自觉可与贤哲比肩,此时他以诗作与翰林院中诸位友人礼貌性地告别,说自己向来崇尚古风。不合流俗,将要归隐山林。

  全诗分三段。首四句为第一段,写抒情主人公生平夙愿和抱负。“好古”即好古风。古风,即下文所谓“贤达风”。贤达风即辅佐明主,功成身退。所以“好古”一词下启后三句。“白日”句至“王公”以上二十句为第二段,写抒情主人公受皇帝恩宠的盛况。这一段又分为四层意思。“白日”四句写承诏入宫,喜出望外。白日、回光、恭承、欻起等词语表达了这种喜悦心情。“清切”以下十句写“君王赐颜色”的无比荣耀。悠游宫禁,天子赐颜色,升价倍增。扈从帝驾,乘宝马,衣锦衣,依岩望松,对酒弹琴,其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因学”四句言因献辞赋,天子赏识,其声价倍增。归来二句言由于以上原因,王公贵族皆纷纷结交。“一去”十句为第三段,写失去帝宠,离开皇宫后的凄凉酸楚。一旦失势,身如飘蓬,宾客疏散,酒尊空空。无奈之际,自我宽慰:才力可依,不惭文宗。书告知己,学四皓而隐遁。

  全诗叙议结合,成功运用了夸张、比喻、对比的手法,抒发了悲愤的情怀,也包含着对统治者的讽刺之意。

参考资料:

1、 金玉花.朝鲜文人对李白《东武吟》的接受与批评.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0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诗品二十四则·典雅

: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
用玉壶载酒游春,在茅屋赏雨自娱。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坐中有高雅的名士,左右是秀洁的翠竹。

坐云初晴,幽鸟相逐。
初晴的天气坐云飘动,深谷的鸟儿互相追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绿荫下倚琴静卧,山顶上瀑布飞珠。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花片轻落,默默无语,幽人恬淡,宛如秋菊。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这样的胜境写入诗篇,也许会值得欣赏品读。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登乐游原

: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天空广阔无边鸟儿消失天际,古时的遗迹消失在这荒废的乐游原里。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想要报效祖国建功立业,那五陵的树木都在那萧瑟而秋风中。

参考资料:

1、 罗时进.杜牧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81-182

长空澹(dàn)澹孤鸟没,万古销(xiāo)沉向此中。
澹澹:广阔无边的样子。没:消失。销沉:形迹消失、沉没。销:同“消”,消散,消失。此中:指乐游原四周。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líng)无树起秋风。
事业:功业。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分别为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惠帝刘盈的安陵,汉景帝刘启的阳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约位于现在的西安市西北。无树:即每棵树。

参考资料:

1、 罗时进.杜牧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81-182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上联描写了乐游原的景色,渲染了凄凉的气氛。登临乐游原,只见孤鸟远飞;沧海桑田,人事变迁,惟有长空永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体现了诗人对物是人非,夕盛今衰的感慨之情,对执政者的劝勉忠告。诗人在此展示了永恒的宇宙对有限的人事的销蚀,深感人世盛衰、兴亡迭代、终在无限的宇宙中归于寂灭,可见诗人感慨之深。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下联萧瑟凄凉,衰败的景色使诗人对历史的风云变幻,人世沧桑发出由衷的感慨。诗人从纵横两方面,即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别进行观览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触动的个人感受。用典的修辞手法,凝练含蓄,反用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飞意”,言汉朝之英雄伟业皆已成历史陈迹,诗人内心对报效祖国,建功立业,驱除侵略者抱有崇高的爱国热情,感喟之情极深。

参考资料:

1、 罗时进.杜牧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81-18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上之回

: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
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但慕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上林苑有离宫三十六所,离宫高耸入云,楼台和天相连。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月亮在高楼之间架空的通道上流转,美人在烟雾迷茫中带着点点愁绪。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自从失宠之后,恩情渐渐淡了,桃李似乎也在春风中为美人今日的孤寂而伤怀。

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
君王的恣意享乐什么时候才到尽头,好让他的车驾早日回到汉宫之中。

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
想象中皇帝的车驾绕着太阳的轨道疾驰行进,锦旗在朝日的彩虹间飘扬。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皇帝亲自去细柳营和甘泉宫检阅军队。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不知当今的皇帝能不能像周文王那样起用在渭水河畔垂钓的老人,也不知道君王是否能向襄野牧童询问治国之道。

但慕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真期望能够有那一天,能够和皇帝共宴,归来其乐无穷。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离宫:指上林苑有离宫三十六所,有建章、承光等一十一宫,平乐等二十五馆。

(gé)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阁道:即复道,高楼之间架空的通道。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淫乐意何极,金舆(yú)向回中。
金舆:天子的车架。回中:汉宫名。

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
黄道:是古人想象中太阳绕地运行的轨道。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细柳:指军营。甘泉:汉宫名。故址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

岂问渭(wèi)川老,宁邀襄(xiāng)野童。
渭川老:指渭水河畔垂钓的吕尚。襄野童:这里运用的是典故。后来就用以歌咏皇帝出巡。

但慕(mù)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瑶池宴:瑶池是古代神话中神仙居住之地,在昆仑山上。西王母曾于此宴请远道而来的周穆王。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
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但慕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上之回》是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之一。这首诗借美人的失宠表达了对唐明皇巡幸游仙,不关心国家之事,不重用人才的愤懑之情,以及诗人希望能够得到重用,建功立业的情怀和功成身退的思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古别离

:
欲别牵郎衣,郞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欲别牵郎衣,郞今到何处?
临近分别的时候牵着止夫的衣服问道:这次你到哪儿去?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我不会责怪你回来迟了,你千万不要到临邛那里去。

参考资料:

1、 许建中 万平 .唐诗绝句三百首(图文本) .南京市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年 :57页 .2、 冯栋才 .小学生事事通 古诗通 .长春市 :吉林摄影出版社 ,2002年 :148页 .

欲别牵郎衣,郞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qióng)去。
临邛:唐代郡县名,蜀中商业重镇,今四川邛崃。

参考资料:

1、 许建中 万平 .唐诗绝句三百首(图文本) .南京市 :江苏古籍出版社 ,2002年 :57页 .2、 冯栋才 .小学生事事通 古诗通 .长春市 :吉林摄影出版社 ,2002年 :148页 .
欲别牵郎衣,郞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诗的开头“欲别”二字,紧扣题中“别离”,同时也为以下人物的言行点明背景。“牵郎衣”的主语自然是诗中的女主人公,她之所以要“牵郎衣”,主要是为了使“欲别”将行的丈夫能暂停片刻,听一听她诉说自己的心里话;另外,从这急切、娇憨的动作中,也流露出女主人公对丈夫的依恋亲密之情。

  女主人公一边牵着郎衣,一边娇憨地问:“郎今到何处”?在一般情况下,千言万语都该在临行之前说过了,至少也不会等到“欲别”之际才问“到何处”,这似乎不合常规。但是,联系第四句来看,便可知道使她忐忑不安的并不是不知“到何处”的问题,而是担心他去 “临邛”,那才是她真正急于要说而又一直难于启齿的话。“郎今到何处”,问得多余,却又问得巧妙。

  第三句宕开一笔,转到归期,按照常情,该是盼郎早归,然而她却偏说“不恨”。这个“不恨”,联系到第四句中诗人引用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典故,便可知她是怕男主人公去觅新欢。可见“不恨归来迟”,隐含着女子痛苦的真情,“不恨”,不是反语,也不是矫情,而是真情,是愿以两地相思的痛苦赢得彼此永远相爱的真情,她先如此真诚地让一步,献上一颗深情诚挚的心,最后再道出那难以启齿的希望和请求 “莫向临邛去”。其用心之良苦,可谓“诗从肺腑出,出则愁肺腑”(苏轼《读孟东野诗》)。

  诗的前三句拐弯抹角,都是为了引出第四句,第四句才是“谜底”,才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抓住它才能真正地领会前三句,咀嚼出全诗的情韵。

  诗人用这种回环婉曲、欲进先退、摇曳生情的笔触,熟练而又细腻地刻画出女主人公在希求美满爱情生活的同时又隐含着忧虑不安的心理,并从这个矛盾之中显示了她的坚贞诚挚、隐忍克制的品格。全诗言简意丰,隽永深厚,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等著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第1版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