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26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01-302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lín)行密密缝(féng),意恐迟迟归。
临:将要。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huī)。
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26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01-302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此诗情感真挚自然,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参考资料:
1、 左成文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725-726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在玉门关从军,曾在金微山击破匈奴,驱逐胡虏。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边塞上吹奏了一曲《梅花落》,这是战士们在庆祝战争的胜利。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鼓声在大漠荒海上鸣起,士兵们的英勇豪气可以充斥在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只愿能亲取单于的首级,直驱入铁关靖虏安边。
从军玉门道,逐虏(lǔ)金微山。
玉门:指玉门关。金微山:即今天的阿尔泰山。东汉窦宪曾在此击破北匈奴。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梅花曲:指歌曲《梅花落》,是横吹曲辞。
鼓(gǔ)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海上:瀚海,大漠之上。
愿斩单于首,长驱(qū)静铁关。
单于:匈奴称其王为单于。铁关:指铁门关。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吴地的桑叶已经碧绿,吴地的蚕儿已经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我的家室远寄东鲁,我家的田地谁人劳作?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我欲春日耕种已经赶不上了,能否乘船江行而返也心感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南方来风吹着我的思乡之心,飞堕在家乡的酒楼门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楼的东边有一株桃树,枝条高耸被青烟笼罩。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这株桃树是我临行时所栽,一别至今已是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桃树如今与酒楼一样高了,我出行在外仍未回返。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我的娇女名叫平阳,手折花朵倚在桃树边盼我回家。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折下桃花不见父亲的面,眼泪哗哗如同泉水流淌。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我的小儿名叫伯禽,已经与姐姐一样高了。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他俩并肩双行在桃树之下,谁能抚背怜爱他俩?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想到这里心中不定七上八下,肝肠忧煎日甚一日。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撕片素帛写下远别的心怀,借此我仿佛也回到了汶阳之川。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05 .2、 良化.李白《寄东鲁二稚子》[J].父母必读,1983,08.3、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503-504 .4、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28-129 .5、 贾文昭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90-292 .吴地桑(sāng)叶绿,吴蚕已三眠。
吴地:即今江苏一带,春秋时此地属吴国。三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其状如眠;蚕历经三眠,方能吐丝结茧。
我家寄东鲁,谁三龟阴田?
东鲁:即今山东一带,春秋时此地属鲁国。龟阴田:这里借此指李白在山东的田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春事:春日耕三之事。
南风吹归心,飞堕(duò)酒楼前。
酒楼:据《太平广记》所载,李白在山东寓所曾修建酒楼。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fú)青烟。
拂青烟:拂动的青烟,形容枝繁叶茂状。
此树我所三,别来向三年。
向三年:快到三年了。向:近。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旋:还,归。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yǐ)桃边。
“娇女字平阳”:此句下一作“娇女字平阳,有弟与齐肩。双行桃树下,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抚背:抚摩肩背;长辈对晚辈的抚爱举动。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jiān)。
失次第:失去了常态,指心绪不定,七上八下。次第,常态,次序。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wèn)阳川。
裂素:指准备书写工具之意。素,绢素,古代作书画的白绢。之:到。汶阳川:指汶水,因汶阳靠近汶水故称。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05 .2、 良化.李白《寄东鲁二稚子》[J].父母必读,1983,08.3、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503-504 .4、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28-129 .5、 贾文昭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90-292 .这是一首情深意切的寄怀诗,诗人以生动真切的笔触,抒发了思念儿女的骨肉深情。诗以景发端,在读者面前展示了“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的江南春色,把自己所在的“吴地”(这里指南京)桑叶一片碧绿,春蚕快要结茧的情景,描绘得清新如画。接着,即景生情,想到东鲁家中春天的农事,感到自己浪迹江湖,茫无定止,那龟山北面的田园不知由谁来耕种。思念及此,不禁心急如焚,焦虑万分。春耕的事已来不及料理,今后的归期尚茫然无定。诗人对离别了将近三年的远在山东的家庭,田地,酒楼,桃树,儿女,等等一切,无不一往情深,尤其是对自己的儿女更倾注了最深挚的感情。“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他想象到了自己一双小儿女在桃树下玩耍的情景,他们失去了母亲(李白的第一个妻子许氏此时已经去世),此时不知有谁来抚摩其背,爱怜他们。想到这里,又不由得心烦意乱,肝肠忧煎。无奈之下,只能取出一块洁白的绢素,写上自己无尽的怀念,寄给远在汶阳川(今山东泰安西南一带)的家人。诗篇洋溢着一个慈父对儿女所特有的抚爱、思念之情。
这首诗一个最引人注目的艺术特色,就是充满了奇警华赡的想象。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诗人的心一下子飞到了千里之外的虚幻境界,想象出一连串生动的景象,犹如运用电影镜头,在读者眼前依次展现出一组优美、生动的画面:山东任城的酒楼;酒楼东边一棵枝叶葱茏的桃树;女儿平阳在桃树下折花;折花时忽然想念起父亲,泪如泉涌;小儿子伯禽,和姐姐平阳一起在桃树下玩耍。
诗人把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形象和神态都想象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折花倚桃边”,小女娇娆娴雅的神态维妙维肖;“泪下如流泉”,女儿思父伤感的情状活现眼前;“与姊亦齐肩”,竟连小儿子的身长也未忽略;“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一片思念之情,自然流泻。其中最妙的是“折花不见我”一句,诗人不仅想象到儿女的体态、容貌、动作、神情,甚至连女儿的心理活动都一一想到,一一摹写,可见想象之细密,思念之深切。
紧接下来,诗人又从幻境回到了现实。于是,在艺术画面上读者又重新看到诗人自己的形象,看到他“肝肠日忧煎”的模样和“裂素写远意”的动作。诚挚而急切的怀乡土之心、思儿女之情跃然纸上,凄楚动人。
全诗由见吴人劳作而思家里当是春耕时节,继而对家中的桃树展开描写,随即由树及人,抒发对儿女的一片想念之情。结尾点明题意,表达寄托思念之意。全篇如同一封家书,言辞亲切,充满关爱之情。
毋庸置疑,诗人情景并茂的奇丽想象,是这首诗神韵飞动、感人至深的重要原因。过去有人说:“想象必须是热的”(艾迪生《旁观者》),意思大概是说,艺术想象必须含有炽热的感情。读者重温这一连串生动逼真、情韵盎然的想象,就不难体会到其中充溢着怎样炽热的感情了。如果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黑格尔语),那么,李白这首充满奇妙想象的作品,是无愧于真正的艺术创造的。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28-129 .2、 贾文昭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90-292 .杜陵贤人清且廉,东谿卜筑岁将淹。
杜陵贤士清正廉洁,在东溪筑屋已经多年。
宅近青山同谢脁,门垂碧柳似陶潜。
宅地如谢脁一样靠近青山,门垂碧柳,又像那陶潜。
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
美丽的鸟儿在后院唱着迎春的欢歌,落花伴着酒香在前庭飞旋。
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
有客到来,就让他开怀一醉,盘中菜肴,只有水精盐。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44-945杜陵贤人清且廉,东谿(xī)卜筑岁将淹。
杜陵:在长安东南二十里。卜筑:择地建筑。
宅近青山同谢脁(tiǎo),门垂碧柳似陶潜。
青山:在当涂县东南三十里。齐时宣城太守谢脁筑室于山南,绝顶有谢公池。唐天宝间改为谢公山。
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
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
水晶盐:《金楼子》:“胡中白盐,产于山崖,映日光明如精。胡人以供国厨,名君王盐,亦名玉华盐。”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44-945“杜陵贤人清且廉,东谿卜筑岁将淹。”讲述杜陵贤士清正廉洁、东溪卜筑终老的淡泊人生。其中,“卜筑”强调了东溪公隐居的决心,寓意出东溪公的人品及其决意在此过清贫的生活。
“宅近青山同谢脁,门垂碧柳似陶潜。”诗句中含有两位诗人名字:南朝齐诗人谢朓和东晋诗人陶潜。谢朓诗歌影响了唐代诗风,陶渊明的田园诗风陶醉过了多少代人。诗句中借南朝齐诗人谢朓和东晋诗人陶潜的高尚品格喻杜陵贤人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生情怀。
“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描绘出一幅鸟儿后院飞翔高歌、是飞花落絮送酒的艳丽景色,更是突显出《题东溪公幽居》中的“幽”字,幽僻之处、深而幽静。与此同时,诗人将“飞花”拟人化,飘舞的花朵“送酒”为来客喝酒助兴,以此营造热烈氛围,暗示了主人对客人的真诚。
“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意境开阔,让人感受到杜陵贤人的纯朴善良、热情好客的性情,但亦蕴含着盘内空空没有菜蔬、三亩两亩闲田也懒种的田园生活,表现出东溪公的“清且廉”,照应开头,首尾照应,再次升华主旨。
全诗围绕“清”“廉”两字为主线,以谢脁、陶潜喻东溪公杜陵贤人,诗中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突显杜陵贤人的清正廉洁、高雅绝浴,同时也肯定了东溪公的淡泊明志之情。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永王在至德三载三月出师东巡,天子宣他遥分龙虎之旗委以重任。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燕鹜池。
永王的楼船听过之处,波涛汹涌的长江和汉水,顿时变得像雁鹜一样风平浪静。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04-205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30-2333、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97-303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正月:指农历十一月。这里用的是“王正月”。周以建子之月(农历十一月)为正。龙虎旗,绘有龙虎的旗帜,为天子仪仗。这里借指节度使的重任。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燕鹜(wù)池。
风波:指乱象。江汉:指长江和汉水之间及其附近的地域。翻为,反而成为。雁鹜池:这里泛指游乐之地。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04-205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30-2333、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97-303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30-233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9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