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燕归飞绕画堂。似留恋虹梁。清风明月好时光。更何况、绮筵张。
燕子双双归来,围绕画堂翻飞,好像在留恋如彩虹艳丽的雕梁。此时有清风和明月相伴,正是美好的时光,更何况还有盛大的宴会呢?
云衫侍女,频倾寿酒,加意动笙簧。人人心在玉炉香。庆佳会、祝延长。
侍女们身穿飘如白云的衣衫频频为宾客们倒酒,而且特意为大家献上乐曲。宴会上的熏香使得大家沉醉。我愿祝贺这样美好的时刻延绵长久。
参考资料:
1、 林兆祥编撰.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06,第582页2、 陈铁民译注.文白对照 传世藏书 文库 第三十八卷:三秦出版社,1999.10,第25页双燕归飞绕画堂。似留恋虹梁。清风明月好时光。更何况、绮(qǐ)筵(yán)张。
燕归梁:词牌名。五十三字,上片四平韵,下片三平韵。调见《珠玉词》,始创于晏殊。虹梁:如彩虹艳丽的雕梁。
云衫侍女,频倾寿酒,加意动笙(shēng)簧。人人心在玉炉香。庆佳会、祝延长。
云衫:飘如白云的衣衫。加意:注意,特意。延长:从文渊阁苓为“筵”,非“延”。
参考资料:
1、 林兆祥编撰.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06,第582页2、 陈铁民译注.文白对照 传世藏书 文库 第三十八卷:三秦出版社,1999.10,第25页据《石林诗话》中载:晏殊“日以饮酒赋诗为乐,佳节胜日,未尝辄废也”。这首词,正是他诗酒生涯的真实写照。这是一首描写盛宴之词。词的前二句“双燕归飞绕画堂,似留恋虹梁”,一方面点出“燕归飞”之时,即为阳春之际,另一方面则是吟咏那富家气魄,因为穷人家是没有“画堂"和“虹梁"的。从这一点,也可看出晏殊作词所讲究的“气象”之意。去年的燕子又飞回来了,它们绕着那精美如画的厅堂穿来飞去,象是极为喜爱这美丽的虹梁一样。下面的“清风明月好时光”句,与上二句相互呼应。清风徐来、朗月空明,这本身就极为令人心情舒畅,更何况,在这时还有那华美的酒席开筵了。整个上片,以景而著称,以气象而称道。充满了畅快、轻松、富丽之感。
下片,作者更加着意描绘盛宴之盛。那身着云一样美丽衣衫的侍女,频繁倾倒着美酒佳酿,身怀绝技的艺人们,鼓动着笙簧,演奏着优美的乐曲。玉炉中飘出阵阵的幽香,最后词人以“庆佳会,祝筵长”作结,从而预祝这种佳节盛会,这种喜庆美筵能够永存。
词如词人所说:“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言道:“美成(周邦彦)词多作态,故不是大家气象,若同叔(晏殊)、永叔(欧阳修)虽不作态,而一笑百媚生矣”。
参考资料:
1、 冯继魁著.唐宋诗词典故趣闻: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07月第1版,第68页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罥晴空。
落花已在风中旋舞飘飞,黄昏时偏又阴雨霏霏。清晨,庭院里一半铺着残红,只有蛛丝千丈,飘荡缠绕在高高的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我盛情邀请他们在花下同游,为爱赏这最后的春光频频劝酒。美人啊,请你不要因着伤感而双眉紧皱。当春归、酒阑、人散,多情的我正不知该如何消愁。
参考资料:
1、 蔡义江.宋词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56-1572、 沙灵娜.宋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00-302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罥(juàn)晴空。
干誉、才卿:皆叶梦得友人,生平事迹不详。来禽:林檎别名,南方称花红,北方称沙果。残红:凋残的花。游丝: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罥:缠绕。
殷(yīn)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liǎn)蛾(é)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lán)时。
殷勤:情意深厚。蛾眉:螺子黛,乃女子涂眉之颜料,其色青黑,或以代眉毛。眉细如蛾须,乃谓蛾眉。更有以眉代指美人者。酒阑:酒已喝干。阑,尽。
参考资料:
1、 蔡义江.宋词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56-1572、 沙灵娜.宋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00-302这首小词以健笔写柔情,以豪放衬婉约,颇得东坡婉约词之妙。
上片写景,景中宴情。昨夜一场风雨,落花无数。晓来天气放晴,庭院中半是残花。内容极为简单,写来却有层次,且有气势。从时间来看,重点清晨,也即“晓来”之际;昨夜景象是从回忆中反映出来的。意境颇类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但李词较凝炼,叶词较舒展。一般写落花,都很哀婉低沉,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均极凄婉之致。可是这里却用另一种手法,不说风雨无情,摧残落花,而以落花为主语,说它风前飞舞,把“黄昏雨”给送走了。创意甚新,格调亦雅。晓来残红满院,本易怅触愁情,然词人添上一句“唯有游丝千丈晴空”,情绪遂随物象扬起,高骞明朗,音调也就高亢起来。
下片抒情,情真意切。前二句正面点题,写词人雨后同干誉、才卿两位友人来禽花下饮酒。“殷勤花下同携手”,写主人情意之厚,友朋感情之深,语言简练通俗而富于形象性,令人仿佛看到这位贤主人殷勤地拉着干誉、才卿入座。还“更尽杯中酒”,一方面见出主人殷勤劝饮,犹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所说的“劝君更净杯酒”;一方面也显出词情的豪放,如欧阳修《朝中措》中所写的“挥毫万字,一饮千钟”。结尾二句写得最为婉转深刻,曲折有味。古代达官、名士饮酒,通常有侍女或歌妓侑觞。此云“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美人”即指侍女或歌妓而言,意为美人愁眉不展,即引起我不欢。其中“酒阑时”乃此二句之规定情境。酒阑意味着人散,人散必将引起留恋、惜别的情怀,因而美人为此而敛起蛾眉,词人也因之受到感染,故而设身处地,巧语宽慰,几有同其悲欢慨。
参考资料:
1、 蔡义江.宋词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56-1572、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095-1096高柳春才软,冻梅寒更香。暮雪助清峭,玉尘散林塘。那堪飘风递冷,故遣度幕穿窗。似欲料理新妆。呵手弄丝簧。
春天的柳树枝条开始变柔,冬天的梅花愈加芳香。夜幕中的雪让梅花更加清冷峭厉,像玉般的雪散落在树林中和池塘中。那回旋的风也逐渐的变得寒冷,寒冷的风越过窗帘,穿透窗缝透着寒气。想要整理新的妆容,呵暖双手拨弄乐器。
冷落词赋客,萧索水云乡。援毫授简,风流犹忆东梁。望虚檐徐转,回廊未扫,夜长莫惜空酒觞。
漂泊的赋词之人,萧条、冷落的漂泊住所。挥动毛笔,书写书简,犹记得当年在粱园献《汴京赋》被神宗擢为太学正的风流往事。看见雪花缓慢地回旋飘于屋前檐下,回廊积满了积雪,在漫漫长夜不要错过这美好的饮酒赏雪的机会。
参考资料:
1、 (宋)周邦彦著,周邦彦选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06月第1版,第131页2、 朱德才主编,增订注释欧阳修 周邦彦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01月第1版,第190页高柳春才软,冻梅寒更香。暮雪助清峭(qiào),玉尘散林塘。那堪飘风递冷,故遣度幕穿窗。似欲料理新妆。呵手弄丝簧(huáng)。
红林檎近:此调由周邦彦始创。陈本注“双调”,无题。《花草粹编》作“冬雪”。清峭:清冷峭厉。玉尘:喻雪。林塘:树林和池塘。飘风:回旋的风。递冷:传送寒气。度幕穿窗:越过帘帷,穿透窗缝。料理:安排、整理。丝簧:即弦管,泛指乐器。
冷落词赋客,萧索水云乡。援毫授简,风流犹忆东梁。望虚檐(yán)徐转,回廊未扫,夜长莫惜空酒觞(shāng)。
词赋客:指司马相如,亦作者自指,作者曾献《汴京赋》。故云。萧索:萧条,冷落、雪花飘落状。水云乡:水云弥漫处,多指隐者所居之处。此指作者所在的江南水乡漂泊。毫:指毛笔。简:古人书写用的狭长竹片。东梁:指粱园,一称兔园。汉粱孝王刘武建,亦名“粱苑”。故址在今河南商丘东。虚檐徐转:形容雪花缓慢地回旋飘于屋前檐下。酒觞:酒杯。
参考资料:
1、 (宋)周邦彦著,周邦彦选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06月第1版,第131页2、 朱德才主编,增订注释欧阳修 周邦彦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01月第1版,第190页上片起首四句,勾绘一幅梅柳林塘春雪图,清峭而疏淡。高柳春才软,冻梅寒更香。暮雪助清峭,玉尘散林塘——先点明是春雪,雪中梅放,艳丽无比。梅香雪色,韵胜格雅,纯洁坚韧,历代词客骚人,常常借以托言喻志。周邦彦从“玉尘”之典取意,重在写景。那堪飘风递冷,故遣度幕穿窗。似欲料理新妆,呵手弄丝簧。词人似转入写人。以下“那堪”四句,写出内庭寒冷之状。飞舞的雪花,穿窗度幕,随风飘进室内,犹如料理新妆,手弄丝簧。拟人新颖,联想生动。
下片对景抒怀,由人及己,写出了词人宦游他乡、对酒销愁的情感。面对雪景,不禁思念故园,援笔授简,却又想起梁园旧事。昔日的司马相如对雪作赋,人虽已没而余韵流风宛在;词人自己虽也曾汴京献赋,而今却是如此的凄清落寞,失意沉沦。借典运事,曲书胸臆,显得蕴藉深厚。结尾三句由虚而实,从沉思中回归雪景,顾影自怜,谓聊且长夜痛饮,自我慰藉,不致辜负了这场风雪。“虚檐”的空虚与“凹廊”的曲折,恰似词人此时此刻的思想感情。词人在冷落、萧索中,执笔挥写,多少往事萦绕心头,多少愁思难以平静,在凌空的房檐下徘徊,也无心打扫回廊,只有“莫惜空酒觞”了。端起盛满酒的杯子,一杯一杯,自斟自饮,一醉方休。
全篇索物寄意,融心境与外物为一体,深得离合之妙。
参考资料:
1、 (宋)周邦彦著;谢永芳注评,周邦彦词,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5,第133页2、 (宋)周邦彦著;孙安邦,孙蓓解评,周邦彦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02,第154页这是一首送别词,作于作者的诗友欲赴九华走马上任之际。九华:地名,在今安徽省。
词的上阕从送别时的天气、时节写起,借早春的残梅加以发挥,谓梅花不肯轻落,是有意要等待这位品格清逸的诗翁,为他送行。下阕借早春的杨柳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挽留惜别之情。河桥的杨柳尚未绽芽吐绿,所以不能留人,若以赠别,徒留伤心,只能等到对方归来之 时,长条千缕,方能留得住他。
“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讶客袖犹寒,吟窗易晓,春色无聊。”开头几句写词人与诗友吟诗至晓,时值送别,既伤感又无绪。词人开篇渲染送别时的清冷无绪,为下文梅的出现作好了铺垫。
“梅梢,尚留顾藉,滞东风,未肯雪轻飘。知道诗翁欲去,递香要送兰桡。”这几句由“春色无聊”骤然而写到“未肯雪轻飘”的早梅,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并以梅的等待和相送,赞美了友人品格文采之高迈。
“清标,会上丛霄。千里阻,九华遥。料今朝别后,他时有梦,应梦今朝。”这几句先承赞颂之意,然后又抒发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这几句直接抒怀,表达对朋友的敬重和对分别的伤感,对别后的设想则更细腻地抒发了自己对友谊的珍惜。
“河桥,柳愁未醒,赠行人,又恐越魂销。留取归来系马,翠长千缕柔条。”这几句借柳抒怀,表达对友人的惜别挽留之意。这几句表意细腻而委婉,充分利用“柳”和“留”的谐音,把一腔离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而又耐人寻味。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中,梅花是品格的象征,柳枝是感情的象征。词人以梅花颂人,写残梅有心;以柳条送客,写早柳未发,故无法留住远行之人。既切合刚过元宵的早春时节,为送别实见之景,又巧妙地托物为喻,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总体来说,词人将一个送别的传统题材寄托于对梅柳的刻画中,可以说是别具一格,清雅脱俗。
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烦问讯、冥鸿边士,钓鳌词客。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系斯文脉。听王郎一曲玉箫声,凄金石。
变幻莫测无常雨,南北东西不定风。风风雨雨留不住,江畔行客色匆匆。劳烦你捎个口信,捎给那鸿雁般边翔的志士;劳烦你转达问候,问候那海滨钓鳌的诗翁。千百年后,人们会传诵我辈今朝的话语;诸君数人,维系着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听见王郎这一曲动人的箫声,连无情的金石也凄然变容。
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笑而今拙宦,他年遗直。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屈平生膝。有狂谈欲吐且休休,惊邻壁。
在我披散头发,沐浴阳光之处,秀丽的怡山耸着几道青峰,在我垂下钓丝,享受宁静之时,无边的沧海白雾蒙蒙。别笑话我今日仕途坎坷,也许后世能洞察我抗直的初衷。但愿诸君常相见,但愿诸君人长久。轻易屈服不应当,平生紧要是操守。胸中愤懑起狂涛,一吐为快雷霆吼。隔墙有耳且莫谈,为求免祸休开口。
参考资料:
1、 吕来好.古代送别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年09月:第247-248页2、 万震球.毛泽东诗词讲义: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07月:第369页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烦问讯、冥(míng)鸿高士,钓鳌(áo)词客。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系斯文脉。听王郎一曲玉箫声,凄金石。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系唐教坊曲。冥鸿:高飞的鸿雁,形容才士高绝尘俗。钓鳌词客:喻指志士仁人的豪放胸襟和惊天动地的壮举。
晞(xī)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笑而今拙(zhuō)宦(huàn),他年遗直。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屈平生膝。有狂谈欲吐且休休,惊邻壁。
晞发:洗净晒干头发。沧溟:大海。遗直:指直道而行,有古之遗风。
参考资料:
1、 吕来好.古代送别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年09月:第247-248页2、 万震球.毛泽东诗词讲义: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07月:第369页词之开篇气象宏大,作者借狂风骤雨、江面迷离之势烘托友人此去风雨兼程的坚定以及送别之际惺惺相惜的依依离情。“怪雨盲风”,不仅是对送别场面的具体描写,也是影射当时动荡、晦暗的政治环境。
“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言明临行前词人对友人的信任与嘱托。友人与词人志存高远、不肯趋炎附势,自然广为结交高洁之士,所要拜访问讯的也是那些不为世俗所容的奇才高士。“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系斯文脉”,作者化用孔子困于匡时“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之语,进一步赞颂友人的高才雄略,并指明其任重而道远的济世使命。
上片末两句重述离别的现实场景。词人极言王实之所奏的箫声荡气回肠,与首句风雨之声相呼应,营建起肃杀中见意气飞扬的沉雄壮阔之境。惜别情感,无须泪水点染、反以凄动金石的箫声烘托,词人与友人的报国之心已然跃然纸上。
“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词人回忆与友人贬谪赋闲期间醉心山水、睥睨天下的逍遥乐事。在青山碧水间濯洗头发,在白浪苍茫间静心垂钓,词人与友人在山水间求得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对把持朝政的拙官愚吏不过是置之一哂而已。引屈原《九歌·少司命》中“日希女发合阳之阿,更显词人与友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刚正不阿。
“笑而今拙宦,他年遗直”上承词人回忆、下启劝勉之辞。词人在此着一“笑”字,颇有睥睨天下、超然物外之意。功名只如粪土,何妨化外逍遥,词人坚信那些庸庸碌碌的“拙宦”必将在历史长河的淘洗中被遗忘,而像自己和友人这样忠心为国、德才兼备的贤良终将名垂青史。
临行在即,词人终于道出心中的期许与担忧,全词也由此步入高潮。“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屈平生膝。有狂谈欲吐且休休,惊邻壁。”词人一方面期望友人保持气节,不轻易摧眉折腰、一味迎合世俗趣味;另一方面又担心友人的豪言壮语招致小人忌恨惹来杀身之祸。如此矛盾的心情,正是词人对险恶世道的绝望、南宋江山的精忠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这三重情感的交织,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在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一群有才情、有抱负的文人壮志难酬、满腹辛酸的曲折心事。
全词内容饱满,不仅有对送别场面的描写,也有对往事的追忆,更有对友人的临行赠言。词中成功地塑造了词人与两位友人的鲜明形象,传达出南宋豪放派文人的一腔忧愤。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09月:第6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