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猿

:
杳杳袅袅清且切,鹧鸪飞处又斜阳。
相思岭上相思泪,不到三声合断肠。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常建

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64篇诗文

猜你喜欢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金秋季节萧瑟寒风初起,白露时分开始发兵征讨。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朝廷军队并非爱好战争,你们用兵时要慎重行事。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征伐定如海气席卷南国,边风扫荡北地所向披靡。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要学习田畴不居功自傲,更不必希求扬名麒麟阁。

参考资料:

1、 杨鸿儒.千家诗评译:华文出版社,2004:330-3312、 陈超敏.千家诗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327-328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金天:秋天。秋季于五行属金,金色白又为白帝,万物收藏主肃杀。肃杀:使万物凋萎。白露:节气名。是秋季中的第三个节气。专征:指将帅受皇帝之命全权指挥军队进行讨伐。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shèn)佳兵。
王师:王者之师,对本国政府军的美称。乐战:好战。之子:指崔融。佳兵:本指锐利的武器,这里指乐战好杀。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海气:指渤海的寒气。南部:这里指东北契丹族叛乱南侵的部落。边风:北方边境的寒风。北平:北平郡,这里指北方边疆地区。

莫卖卢龙塞(sài),归邀麟(lín)阁名。
卢龙塞:即今河北省遵化县内的喜峰口,是当时北平郡的边境要塞。归邀:回来后邀取、希图。麟(lín)阁:麒麟阁。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十一名功臣的像在此阁中,以表彰他们的功绩。这里借指对功勋的表彰。

参考资料:

1、 杨鸿儒.千家诗评译:华文出版社,2004:330-3312、 陈超敏.千家诗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327-328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首联点明出征送别的时间。大唐王朝这次东征平叛,选择在秋气肃杀的时候,正是为了“昭我王师,恭天讨”。这两句暗示唐军乃正义之师,讨伐不义,告捷指日可待。“肃杀”、“白露”勾划出送别时的气氛,使出征者那种庄重严肃的神情跃然纸上。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统治者当垂恤生灵,“偃兵天下”,因此王师不喜战伐,以仁义为本。这里用“慎佳兵”来劝友人要慎重兵事,少杀戮。两句表面歌颂王师,实则规谏崔融,显得委婉含蓄。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五、六两句借表现河北战场的环境,来盛赞唐军的兵威。梁王大军兵多将良,军容整肃,这次东征定能击败叛军,大获全胜。“海气”、“边风”都是带杀气的物象,“侵”、“扫”来表现东征的气势。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末二句进一步以古人的高风节义期许友人,呼应三、四两句。诗人用卢龙塞和麟阁这两个典故是有针对性的。武后临朝称制时,轻启战争。垂拱三年(687),凿山开道,袭击羌、吐蕃,不但造成士卒的痛苦,也给中原和少数民族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眼下,孙、李利用契丹人民的怨恨,大举叛乱,烧杀掳掠,贻害河北人民。因此,陈子昂一方面力主平叛,在诗序中称赞崔融等出征时“酒中乐酣,拔剑起舞”、“气横辽碣,志扫獯戎”的豪气,后来自己也亲随武攸宜出征,参谋帷幕;另一方面,他又反对穷兵黩武,反对将领们为了贪功邀赏,迎得武则天的欢心而扩大战事,希望他们能像田畴那样淡泊明志,以国家大义为重。这两句实际上是希望友人能在这方面做出表率,表现了诗人出语坚决,正气凛然。

  全诗质朴自然,写景议论不事雕琢,词句铿锵,撼动人心,正如元方回《瀛奎律髓》评陈子昂的律诗:“天下皆知其能为古诗,一扫南北绮靡,殊不知律诗极佳。”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9-7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
化城若化出,金榜天宫开。
疑是海上云,飞空结楼台。
升公湖上秀,粲然有辩才。
济人不利己,立俗无嫌猜。
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
闲居清风亭,左右清风来。
当暑阴广殿,太阳为徘徊。
茗酌待幽客,珍盘荐雕梅。
飞文何洒落,万象为之摧。
季父拥鸣琴,德声布云雷。
虽游道林室,亦举陶潜杯。
清乐动诸天,长松自吟哀。
留欢若可尽,劫石乃成灰。

化城若化出,金榜天宫开。
化城寺像是佛法化成,金榜高悬有如天宫顿开。

疑是海上云,飞空结楼台。
我怀疑它是海上的云气,飞至空中结成了楼台。

升公湖上秀,粲然有辩才。
这湖上惟升公独秀,粲然微笑具有善辨之才。

济人不利己,立俗无嫌猜。
一心助人而不利己,立身俗世却没有疑忌的心怀。

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
清净如水中之月,又如洁净的青莲不染尘埃。

闲居清风亭,左右清风来。
闲散之人独居于清风亭中,左右清风为之徐徐吹来。

当暑阴广殿,太阳为徘徊。
暑热之时又居于广大的化城寺殿中,灼热的太阳也只能殿外徘徊。

茗酌待幽客,珍盘荐雕梅。
今天你茗茶小酌款待幽客,珍贵的盘子上盛满了雕梅。

飞文何洒落,万象为之摧。
你行文如飞何其洒落,自然界的万物都可被你的文思驭来。

季父拥鸣琴,德声布云雷。
族叔弹鸣琴而当涂治,德政之声响如云天之雷。

虽游道林室,亦举陶潜杯。
虽然时时寄迹于佛门,也仍像陶渊明一样饮酒举杯。

清乐动诸天,长松自吟哀。
古制的清商之曲传于诸天,长松在风中的声音却是怨哀。

留欢若可尽,劫石乃成灰。
留下的欢乐若可止尽,磐石在劫难中也就变成了尘埃。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化城若化出,金榜天宫开。
化城句:化城,《法华经》卷三:导师“以方便力,于险道中过三百由旬,化作一城。……是时,疲极之众,心大欢喜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恶道,快得安稳。于是众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稳想。”王本注:“寺之立名,盖取此义。”安本注:“化城,佛法化出之城也。佛教谓一切众生成佛之所为宝所。到此宝所,道途悠远险恶,故恐行人疲倦退却,于途中变作一城郭,使之止息,于此处养精力,遂到宝所。寺之名盖取此义。”若,《文苑英华》作如,注云:“集作若。”金榜句句:《神异经·中荒经》:“门有金榜,以银楼,题曰:天皇之宫。”安本注:“句谓化城寺金榜高悬,有如天宫。”

疑是海上云,飞空结楼台。
楼台句:《三齐略记》:“海上蜃气,时结楼台,名海市。”《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

升公湖上秀,粲然有辩才。
升公湖上(一作中)秀:升公,化城寺僧,名清升,亦名升朝。咸本无一作中注。萧本、玉本、郭本、刘本、全唐诗本俱注:“一作山。”王本注:“一作山,一作中。”胡本、《文苑英华》俱作湖山秀。
辩才:佛家语,善巧说法义之才能。《维摩诘所说经》卷中:“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难为酬对,深达实相,善说法要,辩才无滞,智慧无碍。”《文苑英华》作辨才。

济人不利己,立俗无嫌猜。
嫌猜:疑忌。

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
了见句:了,王本注云:“萧本作子。误。”水中月,《维摩诘所说经》卷中:“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智者见水中月。”青莲:梵语优缶本罗花之意译。此花清静香洁,不染纤尘。

闲居清风亭,左右清风来。
左右:《文苑英华》作右左。当暑,《文苑英华》作当署。误。

当暑阴广殿,太阳为徘徊。
徘徊:全唐诗本作裴回。

茗酌待幽客,珍盘荐雕梅。

飞文何洒落,万象为之摧。
飞文句:飞文,《昭明文选序》:“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帙。”洒落,潇洒脱俗。

季父拥鸣琴,德声布云雷。
鸣琴:《说苑》:“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虽游道林室,亦举陶潜杯。
道林:《法苑珠林》卷六一:“支遁,字道林,本姓关氏。陈留人,或云河东林虑人。幼有神理,聪明秀彻,晋王羲之睹遁才藻惊绝罕俦,遂披衿解带留连不能已,乃请往灵嘉寺,意存相近。又投迹剡山,于沃州小岭立寺行道,僧从百余,常随禀学。”亦(一作不)举陶潜杯:咸本、萧本、玉本、郭本、全唐诗本俱无一作不注。陶潜杯,《晋书·陶潜传》:“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尝醉如酒,足矣。’”萧本注:“‘虽游道林室,亦举陶潜杯’,是暗用渊明嗜酒与远公游事。”

清乐动诸天,长松自吟哀。
清乐句:清乐,《唐会要》卷三三:“清乐,九代之遗声,其始即清商三调是也。并汉魏氏已来旧曲,乐器制度;并诸歌章古调与魏三祖所作者,皆被于史籍,自晋氏播迁,其音分散,不复存于内地。苻坚灭凉得之,传于前后二秦。及宋武定关中,收之,入于江南。及隋平陈后获之。隋文听之,善其节奏,曰:‘此华夏正声也。’因更损益,去其哀怨者而补之,因置清商署,总谓之清乐。至炀帝,乃立清乐、西凉等为九部。隋室丧乱,日益沦缺。天后朝,犹有六十三曲。”诸天,佛家谓三界共有三十二天,自四天王天至非有想非无想天,总谓之诸天。

留欢若可尽,劫石乃成灰。
劫石句:劫,佛家术语,梵语劫簸之略。劫石,佛示劫量之长,以天衣拂石为喻,因而谓之磐石劫。劫灰,劫烧时之灰也。《搜神记·劫灰》:“汉武帝凿昆明池,极深,悉是灰墨,无复土。举朝不解,以问东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可试问西域人。’帝以朔不知,难以移问。至后汉明帝时,西域道人入来洛阳,时有忆方朔言者,乃试以武帝时灰墨问之。道人云:‘经云:天地大劫将尽则劫烧,此劫烧之余也。’乃知朔言有旨。”末二句言留欢可长。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出塞作

: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草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猎,白草连天大火漫天燃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暮云下旷远的沙漠纵马飞驰,秋日里辽阔的平原正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护羌校慰坚守阵地登上障堡,破虏将军勇猛出击夜渡辽河。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那镶玉的剑,角饰的弓,战马戴着珠络头,朝廷要赐给得胜的将军:勇如汉朝的霍嫖姚。

参考资料:

1、 黄星南 .历代爱国诗歌100首赏析 :湖南出版社 ,1997年04月第1版 :30-33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401 .3、 孔凡信 .历代边塞诗赏赏析 :明天出版社 ,1987年10月第1版 :102-104 .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居延城:也叫居延塞。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一带。居延:古县名,在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猎天骄:是说强悍的少数民族首领带着人马打猎。天骄:即“天之骄子”,汉代时匈奴恃强,自称“天之骄子”,即老天爷的爱子。这里借称唐朝的吐蕃。白草:北方草原上的一种野草,枯后呈白色,称白草。

暮云空碛(qì)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暮云:晚上的云彩与烟雾相接。空碛,空荡无边的大沙漠。时驱马:正在奔驰的猎马。碛:沙漠。秋日:秋天的时节。平原:平坦的原野。好射雕:正好是打猎的时候。射雕:泛指用箭射空中的禽鸟。雕,鹰类性凶猛。

护羌(qiāng)校尉朝乘障,破虏(lǔ)将军夜渡辽。
护羌校尉:这里指唐廷守边的将领。朝乘障:早晨登上遮虏障。乘障,同乘鄣:谓登城守卫。障:遮虏障,西汉时为了防止匈奴内侵,在居延一带修筑了一道遮虏障,一种防御工事。破虏将军:指汉昭帝时中郎将范明友。此指唐朝守边的将领。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piáo)(yáo)
玉靶角弓:用美玉镶把柄的剑,用兽角装饰的弓。玉靶:镶玉的剑柄。借指宝剑。珠勒马:马勒口上用宝珠装饰,指骏马。珠勒:珠饰的马络头。汉家将赐:汉朝就要赏赐。这里指唐廷就要赏赐。霍嫖姚:即霍去病,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官至骠骑将军。此处借指崔希逸。

参考资料:

1、 黄星南 .历代爱国诗歌100首赏析 :湖南出版社 ,1997年04月第1版 :30-33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401 .3、 孔凡信 .历代边塞诗赏赏析 :明天出版社 ,1987年10月第1版 :102-104 .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写居延关外长满白草的广阔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猎火,吐蕃正在这里进行打猎活动,这是紧张局势的一个信号。写打猎声势之盛,正是渲染边关剑拔弩张之势。这两句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高适《燕歌行》“单于猎火照狼山”之句,古诗中常常以“猎火”来暗指战火。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进一步描写吐蕃的猎手们在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沙漠上驱马驰骋,在秋天草枯,动物没有遮蔽之处的平原上射猎。这一联象两幅生动传神、极具典型意义的塞上风俗画,写出吐蕃健儿那种盘马弯弓、勇猛强悍的样子,粗豪雄放;也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作了铺垫。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这两句,对仗精工,很有气势。“护羌校尉”和“破虏将军”都是汉代武官名,这里借指唐军将士。登障堡,渡辽河,都不是实指,而是泛写,前者着重说防御,后者主要讲出击,一个“朝”字和一个“夜”字,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此联对军事行动本身没有作具体的描写,而只是选取具有曲型意义的事物,作概括而又形象的叙说,就把唐军紧张调动,英勇作战,并取得胜利的情景写出来了,收到了词约义丰的艺术效果。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汉家”借指唐朝,“霍嫖姚”即汉代曾作过嫖姚校尉的霍去病,借谓崔希逸。这两句是说,朝廷将把镶玉柄的剑,以角装饰的弓和戴着珠勒口的骏马,赐给得胜的边帅崔希逸。在诗尾才点出赏功慰军的题旨,收结颇为得体。

  前四句写边境纷扰、战火将起的形势,刻画形象,有声有色,是实写;后四句便采用虚写,写唐军针对这种紧张形势而进行军事部署。此诗写得很有特色,它反映当前的战斗情况,用两相对比的写法,先写吐蕃的强悍,气势咄咄逼人,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再写唐军雍容镇静,应付裕如,有攻有守,以一种压倒对方的凌厉气势夺取最后的胜利。越是渲染对方气焰之盛,越能衬托唐军的英勇和胜利的来之不易,最后写劳军,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只须轻轻点染,诗旨全出。

  此诗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前四句写敌人的勇悍和嚣张气焰,意在反衬出大唐守边将士不畏强敌,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精神。借用“护羌校尉刀、“破辽将军”、“霍嫖姚”典故比喻将能卒勇,比直接描写更能启发读者,更有余味之感。

参考资料:

1、 刘德重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70-171 .2、 孔凡信 .历代边塞诗赏赏析 :明天出版社 ,1987年10月第1版 :102-104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寄外征衣

: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你守卫在边关,我身处在吴地,西风吹到我身上我更加为你担忧。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写一行书信就洒下千行眼泪,严寒到了边塞,给你寄去的寒衣收到没有?

夫戍(shù)边关妾(qiè)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妾:旧时妇女自称。吴:指江苏一带。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越人送给我剡溪名茶,采摘下茶叶的嫩芽,放在茶具里烹煮。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如长生不老的琼树之蕊的浆液从天而降。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一饮后洗涤去昏寐,神清气爽情思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再饮清洁我的神思,如忽然降下的飞雨落洒于轻尘中。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三饮便得道全真,何须苦心费力的去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来自欺欺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愁看毕卓贪图饮酒夜宿在酒瓮边,笑看陶渊明在东篱下所做的饮酒诗。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崔使君饮酒过多之时,还会发出惊人的狂歌。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2011年:4272、 胡光舟.中国历代名诗分类大典: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0年:3773、 江希泽 .少陵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694、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年:6275、 陶渊明.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89

越人遗(wèi)我剡(shàn)溪茗,采得金牙爨(cuàn)金鼎。
越:古代绍兴。遗:赠送。剡溪:水名,“剡溪”位于浙江东部,又名剡江、剡川,全长二百多公里,乃千年古水。自新昌至溪口,环绕会稽、四明和天台三座名山蜿蜒而来,其间清流奔腾风光惊艳。早在秦汉置剡县时就有“山有天台,水有剡溪”之称。此处剡溪应特指嵊州。金芽:鹅黄色的嫩芽。爨:此处当烧、煮茶之意。金鼎:风炉,煮茶器具。

素瓷雪色缥(piāo)沫香,何似诸仙琼蕊(ruǐ)浆。
素瓷雪色:白瓷碗里的茶汤。缥沫香:青色的饽沫。琼蕊:琼树之蕊,服之长生不老。

一饮涤昏寐(mèi),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wèng)间夜,笑向陶潜(qián)(lí)下时。
毕卓:晋朝人,是个酒徒。一天夜里,他遁着酒香,跑去偷喝了人家的酒,醉的不省人事,被伙计们捆起放在酒瓮边。次日掌柜的见捆的是州郡“吏部郎”,哭笑不得,此事被传为笑谈。陶潜篱下:陶潜,陶渊明。篱下: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崔侯啜(chuò)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是说崔石使君饮酒过多之时,还会发出惊人的狂歌。狂歌,此指放歌无节。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丹丘:即丹丘子,传说中的神仙。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2011年:4272、 胡光舟.中国历代名诗分类大典: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0年:3773、 江希泽 .少陵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694、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年:6275、 陶渊明.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89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是一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诗篇,诗人在饮用越人赠送的剡溪茶后所作,他激情满怀,文思似泉涌井喷,诗人从友赠送剡溪名茶开始讲到茶的珍贵,赞誉剡溪茶(产于今浙江嵊县)清郁隽永的香气,甘露琼浆般的滋味,在细腻地描绘茶的色、香、味形后,并生动描绘了一饮、再饮、三饮的感受。然后急转到“三饮”之功能。“三饮”神韵相连,层层深入扣紧,把饮茶的精神享受作了最完美最动人的歌颂。

  这首诗给人留下有二层意义:一是“三饮”之说。当代人品茶每每引用“一饮涤昏寐”、“ 再饮清我神”、“ 三饮便得道”的说法。“品”字由三个“口”组成,而品茶一杯须作三次,即一杯分三口品之。二是“茶道”由来缘于此诗,意义非凡。茶叶出自中国,茶道亦出中国。“茶道”之“道”非道家的“道”,而是集儒释道三教之真谛。儒主“正”,道主“清”,佛主“和”,茶主“雅”,构成了中国茶道的重要内涵。皎然首标“茶道”,使茶道一开始就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是中唐以湖州为中心的茶文化圈内任何僧侣、文人所不可匹敌的。结合皎然其他重要茶事活动,可以认为皎然是中国禅宗茶道的创立者。他认为饮茶不仅能涤昏、清神、更是修道的门径,三饮便可得道全真。借助于饮茶使思想升华,超越人生,栖身物外,达到羽化成仙或到达参禅修行的美妙境界,是中国古代茶道的主要类型之一。皎然的“三饮”便得道把饮茶活动作为修行悟道的一条捷径,借助于饮茶活动得到物我两忘的心灵感受,达到仙人般精神境界。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