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噫歌

:
陟彼北芒兮,噫!
顾瞻帝京兮,噫!
宫阙崔嵬兮,噫!
民之劬劳兮,噫!
辽辽未央兮,噫!

陟彼北芒兮,噫!
登上北芒山啊,噫!

顾瞻帝京兮,噫!
回首遥望那皇帝住的京城啊,噫!

宫阙崔嵬兮,噫!
宫殿那高大壮丽啊,噫!

民之劬劳兮,噫!
百姓那辛勤劳作啊,噫!

辽辽未央兮,噫!
遥远漫长那无止境啊,噫!

参考资料:

1、 许嘉璐等 .二十四史全译:后汉书第三册 .上海 :汉语大辞典出版社 ,2004年 :1671-1672页 .

(zhì)彼北芒兮,噫!
陟:登高。《北芒:横卧于洛阳北侧,为崤山支脉。东西绵亘190余公里,海拔250米左右。

顾瞻帝京兮,噫!
顾:回头看。瞻:向远处或向高处看。

宫阙(què)(cuī)(wéi)兮,噫!
崔嵬:高大,高耸。

民之劬(qú)劳兮,噫!
劬:过分劳苦,勤劳。

辽辽未央兮,噫!
辽:遥远。未央:未已,未尽。

参考资料:

1、 许嘉璐等 .二十四史全译:后汉书第三册 .上海 :汉语大辞典出版社 ,2004年 :1671-1672页 .
陟彼北芒兮,噫!
顾瞻帝京兮,噫!
宫阙崔嵬兮,噫!
民之劬劳兮,噫!
辽辽未央兮,噫!

  前三句如实描写人人皆有的生活经验,登高可以望远。皇宫苑囿百姓无法进去的,其宅地之广大与建筑之豪华难以想见,但登高可以一目了然。诗人登山也一定看到了老百姓破烂、窄小、拥挤的平民窟,也一定看到了熙来攘往的商店街市,但这些同诗人要表达的主题无关,并且也不是诗人登高所见最突出的印象。因为这些景象不登高也可以看到,故诗人将这些省略不写,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描写登高望远所得的最强烈的印象:帝王最崔嵬的宫阙殿阁,贵族那如连云般的宅第苑囿。这朴实的描写,为下文抒发感叹作铺垫,或者说是诗人发生感叹的物质基础。

  后两句诗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贵族的豪华享乐是建筑在老百姓的血汗之上!为了修建这些宫殿、宅第、苑囿,要花费老百姓多少血汗啊!

  《五噫歌》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是:(1)选材上,描写诗人登高所见最强烈的印象,突出主体,删除一切枝叶,非常凝练。(2)结构上,一句紧扣一句,一气呵成。先描写诗人动作:登山,登上高处再回头望(顾瞻),看见“宫阙崔嵬”,感叹“民之劬劳”。如同电影剪辑一样形象、直观、合乎逻辑。(3)语气上,每句结尾都用一个感叹词“兮”,每句终了,又有一个“噫”字停顿,表现出一言难尽、欲言又止、满腹忧愤、无穷悲痛的感情,很有独创性。清代张玉彀在《古诗赏析》中评此诗:“无穷悲痛,全在五个‘噫’字托出,真是创体。”(4)构思上,《五噫歌》即事兴情,并非拼凑字句作文章。何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五中说写诗词有“流露于不自知,触发于弗克自已”的情况。梁鸿由于出身家贫,亲自耕织,了解人民苦难,所以看到帝王“宫阙崔嵬”时“弗克自已”,想到人民的苦难,深刻揭示了一种社会现象的本质。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等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 .北京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0年 :20-21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登上北芒山啊,噫!
回首遥望那皇帝住的京城啊,噫!
宫殿那高大壮丽啊,噫!
百姓那辛勤劳作啊,噫!
遥远漫长那无止境啊,噫!

注释
陟(zhì):登高。《诗经·周颂·闵予小子》:陟降庭止。
北芒:横卧于洛阳北侧,为崤山支脉。东西绵亘190余公里,海拔250米左右。
顾:回头看。
瞻:向远处或向高处看。
崔嵬:高大,高耸。
劬(qú):过分劳苦,勤劳。
辽:遥远。
未央:未已,未尽。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鉴赏

  前三句如实描写人人皆有的生活经验,登高可以望远。皇宫苑囿百姓无法进去的,其宅地之广大与建筑之豪华难以想见,但登高可以一目了然。诗人登山也一定看到了老百姓破烂、窄小、拥挤的平民窟,也一定看到了熙来攘往的商店街市,但这些同诗人要表达的主题无关,并且也不是诗人登高所见最突出的印象。因为这些景象不登高也可以看到,故诗人将这些省略不写,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描写登高望远所得的最强烈的印象:帝王最崔嵬的宫阙殿阁,贵族那如连云般的宅第苑囿。这朴实的描写,为下文抒发感叹作铺垫,或者说是诗人发生感叹的物质基础。

  后两句诗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贵族的豪华享乐是建筑在老百姓的血汗之上!为了修建这些宫殿、宅第、苑囿,要花费老百姓多少血汗啊!

  《五噫歌》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是:(1)选材上,描写诗人登高所见最强烈的印象,突出主体,删除一切枝叶,非常凝练。(2)结构上,一句紧扣一句,一气呵成。先描写诗人动作:登山,登上高处再回头望(顾瞻),看见“宫阙崔嵬”,感叹“民之劬劳”。如同电影剪辑一样形象、直观、合乎逻辑。(3)语气上,每句结尾都用一个感叹词“兮”,每句终了,又有一个“噫”字停顿,表现出一言难尽欲言又止、满腹忧愤、无穷悲痛的感情,很有独创性。清代张玉彀在《古诗赏析》中评此诗:“无穷悲痛,全在五个‘噫’字托出,真是创体。”(4)构思上,《五噫歌》即事兴情,并非拼凑字句作文章。何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五中说写诗词有“流露于不自知,触发于弗克自已”的情况。梁鸿由于出身家贫,亲自耕织,了解人民苦难,所以看到帝王“宫阙崔嵬”时“弗克自已”,想到人民的苦难,深刻揭示了一种社会现象的本质。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等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 .北京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0年 :20-21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梁鸿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生卒年不详,约汉光武建武初年,至和帝永元末年间在世[1] 。少孤,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学毕,牧豕上林苑,误遗火延及他舍。鸿悉以豕偿舍主,不足,复为佣以偿。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妻以女,鸿尽谢绝。娶同县孟女光,貌丑而贤,共入霸陵山中,荆钗布裙,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 。章帝(肃宗)闻而非之,求鸿不得。乃改复姓运期、名耀、字侯光,与妻子居齐、鲁间。终于吴。 4篇诗文

猜你喜欢

巫山高

:
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
我欲东归,害梁不为?
我集无高曳,水何梁汤汤回回。
临水远望,泣下沾衣。
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

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
巫山高高眼望穿,又高又大行路难。淮水深深不见底,身无双翼难回还。

我欲东归,害梁不为?
含辛吞悲想东归,为何夙愿总成灰?

我集无高曳,水何梁汤汤回回。
我想渡水无舟楫,为什么水势浩荡波涛急。

临水远望,泣下沾衣。
临水远望家乡地,伤心的泪儿湿衣襟。

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
远方游子心思归,一腔怨苦无法提!

参考资料:

1、 曾德珪.汉代乐府民歌赏析.南宁市:广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7-8页2、 赵光勇.汉魏六朝乐府观止.西安市: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78-79页

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
巫山:在四川、湖北两省交界边境。高以大:高而且大。以,连词,相当于“且”。淮水:即淮河,源出于河南桐柏山,流经豫、皖等省至江苏入洪泽湖。逝:速。这句说水深且流急。

我欲东归,害梁不为?
害梁不为:害:通曷,作“何’’解。梁:桥。这句说,为何桥也不架?

我集无高曳(yè),水何梁汤(shāng)汤回回。
我集无高曳:集:济。高曳:当作篙枻。篙,撑船用的竹篙;枻,船桨。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回回:水流回旋的样子。旧本何下有“梁’’字,疑为衍文,或为深的讹字,今删。

临水远望,泣下沾衣。

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
何:奈何。

参考资料:

1、 曾德珪.汉代乐府民歌赏析.南宁市:广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7-8页2、 赵光勇.汉魏六朝乐府观止.西安市: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78-79页
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
我欲东归,害梁不为?
我集无高曳,水何梁汤汤回回。
临水远望,泣下沾衣。
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

  这是一首游子怀乡的诗。怀乡而欲归不得,阻山隔水,于是感极下涕。

  诗中有一个矛盾,就是将“巫山”和“淮水”同地并称。闻一多《乐府诗笺》说:“《南部新书》庚:‘濠州西有高唐(原误塘,从《封氏闻见记》、《诗话总龟》改)馆,附近淮水。’案此与夔蜀之高唐馆同名,以地名迁徙之例推之,疑濠西淮水附近之高唐馆,其所在之山亦名巫山。此诗巫山淮水并称,即濠西之巫山也。”也可以不必拘泥字面,泛指山高水长。

  诗的前四句写山高水深。山是巫山,水是淮水,写水深山高的同时,交待了诗人所在的地域,与下文“欲东归”相照应。山不独高,而且广大,着力写道路险阻。写水,强调其深,因为深,难以渡过。“山高”与“水深”相对应,山高是虚写,用作水深的陪衬,对水深有加重和渲染的作用,呈现出难以逾越的意念。这四句为全篇作铺垫,或者叫“造势”。

  “我欲东归”到“泣下沾衣”六句开始集中写水。从“我欲东归”一句,可知诗人的家乡在淮水下游,他要归家,必须走水路。在他产生“欲东归”的想法的同时,残酷的现实便像特写镜头一般推到他眼前,他不禁惊叫:“害梁不为?”原来这淮水没有桥梁。他被当头浇下一盆冷水。然而,诗人心中尚存一丝希望,就又想:我何不乘船归去?可是,船呢?“我集无高曳,水何汤汤回回”二句含着悲和怨。上一句是悲伤的自语;下一句则衔怨于淮水:你为什么老是那样“汤汤回回”地奔流不息,莫不是有意跟我作对!这是一种绝望的心情。过河没有桥,渡水没有船,满心希望全化作泡影。无奈之时,诗人只有“临水远望”:水天的尽头,有他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此时可望而不可即。他内心激动极了,像涨起很高的潮水,无法平静下去;终于两行热泪涌出眼眶,潮水冲出了闸门。

  最后两句:“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扣住怀乡思归的主题。但其作用不仅止于此。上面六句都是具体写思归,这两句则在于提高感情的强度,犹如一支乐曲用高八度的复唱作煞尾;正因为如此,“谓之何”三字是那样铿锵有力。

  这是一篇杂言诗,其中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各类句式。开头四个三字句,两两对仗,一气连作,表现山高水深,气势逼人。再用两个四字句将节奏放缓,跟着一个五字句,一个六字句,这同诗的感情变化起伏相一致。下面又是两个四字句,语势再度趋于平缓。接下一个七字句,陡起波澜,紧逼出一个顿挫有力的三字句,全诗嘎然而止。感情的抒发如直接从诗人胸中流出,略无掩饰,显得朴实深厚。字句上绝无半点斧凿痕迹;不见用力,却字字有斤两。所有这些,形成这首诗古朴真挚的风格。

  在汉乐府中,游子怀乡、欲归无因已成为一类歌辞的母题。如《悲歌》中有四句作:“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又有一篇《古歌》说:“离家日以远,衣带日以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这些诗句,与此篇似乎有某种联系。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70-7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妇病行

: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
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探怀中钱持授交。
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被病魔拖累的妻子,把丈夫叫到跟前,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有一句应当说的话,还没有说珠泪就不断地流了下来。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
她说:“我把几个孩子就托付给你了,不要叫孩子饿着冻着,

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有了过错不要打他们。我就要死了,你要常常想着我的话。”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孩子母亲死去了,孩子父亲找不到长衣,唯有的短衣又是单的,难以御寒。

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
只得关门堵窗,留儿在家,独自上市。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他遇上朋友就哭泣,泪水不止。

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他求朋友为孩子买糕饼,哭着对朋友说:“我是想不哭啊,但控制不住啊!”

探怀中钱持授交。
他掏出怀中的钱交给朋友。

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回到家,孩子们哭着找母亲抱。

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他徘徊在空荡荡的屋中:“这样下去,孩子也会像妈妈一样死去!我不想再说下去了。”

参考资料:

1、 徐 枫 等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 :95-97 .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传呼:呼唤。丈人,古时对年高男子的尊称,此指丈夫。前,上前。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piān)翩。
一何:何其,多么。翩翩,接连不断的样子。

“属(zhǔ)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
属:同“嘱”,嘱托。累,牵累、拖累。孤子,孤儿。莫我儿:不要让我的孩子。

有过慎莫笪(dá)(chī),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过:错、过错。笪笞:两种打人用的竹器;这里作动词用,鞭打之意。行当:即将,将要。折摇,犹“折夭”,夭折。

乱曰:抱时无衣,襦(rú)复无里。
乱:古时乐曲的尾声,即乐章的最后一段。襦:短袄。里,夹里,衬里。

闭门塞牖(yǒu),舍孤儿到市。
牖:窗户。舍:丢开、抛开。一说,此“舍”字当从上读,“即徘徊空舍之‘舍’。‘牖舍’连文,看似重复,但正是汉魏古诗朴拙处”(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亲交:亲属朋友。

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从乞求:拉着(亲交)请求。从,牵、拉。饵,指食物。交:即上“亲交”。

探怀中钱持授交。
探:掏、摸。持授,交给。

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入门:指回家。

(pái)(huái)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行:即将。复,又要。尔,如此,这样。弃置:丢开。

参考资料:

1、 徐 枫 等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 :95-97 .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
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探怀中钱持授交。
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此诗的前九句写病妇临终时对丈夫的嘱咐。首二句“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从病妇方面落墨,单刀直入,直叙其事。病妇久病不愈,自知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她要把丈夫叫到床前,留下临终遗言了。“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病妇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已是潸然泪下,泣不成声了。临终托言,已不堪悲,未语先泣,更见酸楚。这几句酿足气氛,先声夺人,读者已然可从那“翩翩”长调中,想见病妇内心之深痛了,可又想进一步了解她悄焉动容、魂牵梦萦的是什么。写到这里,诗人笔锋从诀别之凄惨场面,转入诀别之悲切言辞:“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寥寥五句,而慈母爱子之情,尽在其中。其中“累”字,并含有将入幽冥之自伤、拖累夫君之自歉,平平写来,凄然欲绝。“饥”字、“寒”字,虽指来日,而往日的饥寒,亦可以想见。而“行当”二字,更见得长期贫苦的生活,孤儿已是极为虚弱,倘再使其饥而且寒,他们也很快就会天折的啊!这一切,自然在病妇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创伤,永诀之时,便交织成忧虑与惊恐,发而为嘱托之辞了。两个“莫”字的紧承,语气之强烈、专注,直如命令;而在这迫切请求之下,又可看到那款款深情的脉脉流动。即将经受幽显隔绝、无缘重见之苦,也就愈加系念留在人间的幼男娇女,“思复念之”,唠叨再三,更将殷殷嘱望之情,溢于言表。一个人临终之时,什么都可放下,唯独自己的孩子,却委实难割难舍。这既是母爱深沉的表现,也是劳动妇女善良品质的自然流露,情真语真,字字皆泪,令人歔欷感叹不已。

  病妇死后,家境如何?“乱曰”以下,从病妇丈夫方面落笔,先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饥寒交迫的悲惨画图:寒风凛冽,孤儿啼泣。父亲欲抱孩子上市觅食,却找不到长衣,唯有的短衣又是单的,难以御寒。只得关门堵窗,留儿在家,独自上市。“抱时无衣,襦复无里”句,就寒而言,直笔写穷,映衬前文。母亲生前无使饥寒的愿望,已经落空一半,而另一半也未必见妙。“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关门堵窗,或可挡风避寒,防止禽兽伤害孩子。母爱由言语泄出,诀别之辞何等切切;父爱则由行动导出,关切之情何等拳拳!着一“舍”字,父亲那欲离不忍,欲携不得,忧郁徘徊、悲伤绝望的动态心态,跃然纸上!“舍”也,实为不舍,实出无奈,下文因而逗出:“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儿买饵。”父求人为儿买饵(糕饼之类),正是为了抽身回家伴儿,这又从侧面暗示了不“舍”。一般说来,男儿有泪不轻弹,而父亲路遇亲友,竟呜咽不止,久坐不起,若非伤心至甚,安能如此!“对交涕泣,泪不可止”二句,同意反复,一唱三叹,将悲伤之情,更进一层。怜念子女、自伤孤孑、悼怀亡妻,诸多情结,尽在这一把辛酸泪中。

  主妇一死,留下孱弱儿女一堆、债务一摊,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啻是梁崩柱摧,不能不涕泪俱下,肝肠寸断。悲伤已极,却以“欲不伤悲”逼出“不能已”之本旨,一抑一扬,诗意翻跌,令人为之愁肠百结、纡曲难伸。“探怀中钱持授交”,为此段结束之句,由哭诉悲伤转为乞友买饵,一句之中连续三个动作,宛然可感父亲“怀中钱”那温热的气息,以及“持”的凝重、“授”的郑重。父亲道逢亲交,涕泪未尽,匆匆赶回家中,所见又是什么呢:“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父泣子啼,雪上加霜,触目惊心。此中之“啼”,缘于饥,缘于寒,更缘于思母。一个“索”字,将孤儿号啕四顾、牵衣顿足,急要母亲的神态宛然画出。“徘徊空舍中”句,既写出了父亲疾首蹙额、徒呼苍天的凄惶之态,也反映了室内饥寒交迫,家徒四壁之状。“空”者,空在无食无物,也空在无母无妻。儿啼屋空,由听觉而视觉,将悲剧气氛烘托得浓而又浓。末句突然一转,向苍天发出的绝望呼叫,戛然结束全文。此句意为孩子的命运将同妈妈相似,还是抛开这一切,别再提了!语极凄切。其实,“行复尔耳”之结局,父亲未喊出,读者已然可从诗中描写的场面中得出了。而“弃置勿复道”句,更是抚今思昔,百感丛集,“勿复道”,正是道而无用,言而愈悲之故。从“对交啼泣”,向亲友哭诉,到欲说还休,气结难言,令人产生更有深悲一万重之感受,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全诗至此,大幕急落,黯然收束。至于结局,前已有病妇托孤、父求买饵、孤儿索母这一幕幕经过充分酝酿的情节,后已有“行复尔耳”之悲号,答案尽在其中,无须作者再拉开帷布了。

  这首诗通过托孤、买饵和索母等细节,描写了一个穷苦人家的悲惨遭遇。他们的语言行为、动态心态,皆如一出情节生动的短剧。全诗沉痛凄惋,真切动人,这正是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特色的突出表现。

参考资料:

1、 徐 枫 等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 :95-97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妇诗三首

:

秦嘉,字士会,陇西人也。为郡上计。其妻徐淑,寝疾还家,不获面别。赠诗云尔。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
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
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
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
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
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皇灵无私亲,为善荷天禄。
伤我与尔身,少小罹茕独。
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
念当远离别,思念叙款曲。
河广无舟梁,道近隔丘陆。
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躅。
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
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
针药可屡进,愁思难为数。
贞士笃终始,恩义不可属。

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
清晨当引迈,束带待鸡鸣。
顾看空室中,仿佛想姿形。
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
何用叙我心,遗思致款诚。
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
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
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
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人生有如清晨露水,居处世上动辄遭难。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
忧患艰险时常降临,欢欣愉悦迟来姗姗。

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
顾念即将奉命出差,离开你啊日益遥远。

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
派遣帷车迎你归来,空空而去空空而返。

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
见你书信倍感心伤,面对美食不能下咽。

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孤独一人静坐空房,谁能给我安慰宽勉?

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
漫漫长夜难以成眠,独自伏枕翻复辗转。

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忧思无穷循环无尽,苇席可卷我愁难遣。

皇灵无私亲,为善荷天禄。
神灵秉公没有偏爱,行善之人承享天福。

伤我与尔身,少小罹茕独。
可叹你我命运不济,从小遭逢凄凉孤独。

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
虽然我俩结为夫妻,欢乐太少使人凄楚。

念当远离别,思念叙款曲。
想起将要长久离别,殷切眷恋倾诉心曲。

河广无舟梁,道近隔丘陆。
江河宽阔苦无舟桥,路程虽近为高山隔阻。

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躅。
临当出发心怀惆怅,行进途中不时停驻。

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
浮云涌起高耸的山岳,悲风激荡深深的幽谷。

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
良驹驰骋欲马不停蹄,人心留恋而车不转毂。

针药可屡进,愁思难为数。
针药虽痛苦常能忍耐,最难承受是穷愁无数。

贞士笃终始,恩义不可属。
正士诚笃终始如一,情谊深长连续稳固。

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
仆夫驾车迅捷疾速出发,和铃锵锵扬声鸣响不停。

清晨当引迈,束带待鸡鸣。
清晨将要离别家乡远行,漏夜整装坐以等待天明。

顾看空室中,仿佛想姿形。
回首环望寂寞幽静的空室,仿佛想见你的仪容身影。

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
此番别离心怀万般遗恨,忽起忽坐心神片刻不宁。

何用叙我心,遗思致款诚。
将用什么来记叙我的心意,留下信物以表白款曲忠诚:

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饰玉宝钗可使容颜生辉,无尘明镜可以照鉴我心。

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
纯净芳香能够洁身除秽,悦耳素琴能够奏鸣清音。

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
诗人有感情人所赠木瓜,故想回报琼瑶美丽晶莹。

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
深切感念你待我情长意厚,惭愧啊回赠礼物价值太轻。

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
虽然知道不足以报答万一,可贵处在于寄达我一片真情。

参考资料:

1、 张超.经典情诗赏析.北京市:线装书局,2007年:152-155页2、 木斋.中国文学宝库 先秦两汉诗精华.南宁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771-773页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jiǎn)
居世:处世生活。屯蹇:《周易》上的两个卦名,都是表示艰难不顺利的意思,所以通常用此语来表示艰难阻滞。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
苦晚:苦于来得太晚。

念当奉时役(yì),去尔日遥远。
奉时役:即指被派遣以上计吏入京致事,报告当年人口土地财政刑狱等情况。时:通“是”,就是此。去:离开。尔:你,指徐淑。日:一天一天地。

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
子:您,指秦嘉的妻子徐淑。

省书情凄怆(chuàng),临食不能饭。
省书:秦嘉派遣车子去接妻子时,曾给徐淑写了一封信,即《与妻徐淑书》。妻子不能回来,也给秦嘉写了一封回信,即《答夫秦嘉书》。省:察看,阅看。书:即指徐淑的《答夫秦嘉书》。凄怆:伤感,悲痛。饭:这里作动词,即吃饭。

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劝勉:劝解,勉励。

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niǎn)转。
辗转:屡次翻身,不能入睡。

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循环:周而复始,比喻愁思无穷无尽。匪席不可卷:是说席子可以卷起来,但心的忧思不是席子,是无法卷起来的。这是形容自己的忧思不可解脱。

皇灵无私亲,为善荷天禄。
皇灵:神灵。荷:担负,承受。荷天禄:享受天赐之福。

伤我与尔身,少小罹(lí)(qióng)独。
少小:指年轻。罹:遭遇。茕独:孤独。茕:孤单,孤独。

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
结大义:指结为婚姻。

念当远离别,思念叙款曲。
念:疑为“今”字之讹。离别:指离家乡赴京师。款曲:衷肠话,知心话。

河广无舟梁,道近隔丘陆。
道近:是说自己和徐淑所在之地相距道路很近。虽然很近但不能相见,所以说“隔丘陆”。丘:指丘陵;陆:指高平之地。

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zhí)(zhú)
临路:指起程。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哀伤。中驾:指车在途中。踯躅:徘徊不进的样子。

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

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gǔ)
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用以插轴。车行则毂转。

针药可屡进,愁思难为数。
针药:针刺和药物。数:屡次,频繁。

贞士笃终始,恩义不可属。
贞士:指言行一致,守志不移的人。笃:敦厚,忠实。恩义:即情谊。不可属:疑为“可不属”。属,同“续”。

肃肃仆夫征,锵(qiāng)锵扬和铃。
肃肃:速度很快的样子。仆夫:赶车的人。征:行。锵锵:铃声。和铃:古代系在车前横木上的铃叫和铃。

清晨当引迈,束带待鸡鸣。
迈:远行,前进。引迈:启程。

顾看空室中,仿佛想姿形。
顾看:回望。仿佛:模糊,看不分明。姿:容貌,姿态。形:形象,形体。

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

何用叙我心,遗思致款诚。
遗思:指写信。秦嘉临出发前,又给妻子徐淑写了一封信,题为《重报妻书》。

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
素琴:没有装饰的琴。

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yáo)(qióng)
瑶琼:美玉。诗人:指《木瓜》的作者。

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
往物:送去的东西。

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
用:以。这两句是说,虽知我这点微薄的礼物不能报答你对我的深思,但可贵的是可以用它来表达我的一点心意。

参考资料:

1、 张超.经典情诗赏析.北京市:线装书局,2007年:152-155页2、 木斋.中国文学宝库 先秦两汉诗精华.南宁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771-773页

秦嘉,字士会,陇西人也。为郡上计。其妻徐淑,寝疾还家,不获面别。赠诗云尔。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
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
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
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
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
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皇灵无私亲,为善荷天禄。
伤我与尔身,少小罹茕独。
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
念当远离别,思念叙款曲。
河广无舟梁,道近隔丘陆。
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躅。
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
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
针药可屡进,愁思难为数。
贞士笃终始,恩义不可属。

肃肃仆夫征,锵锵扬和铃。
清晨当引迈,束带待鸡鸣。
顾看空室中,仿佛想姿形。
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宁。
何用叙我心,遗思致款诚。
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
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
诗人感木瓜,乃欲答瑶琼。
愧彼赠我厚,惭此往物轻。
虽知未足报,贵用叙我情。

  这三首诗,都是写秦嘉奉役离乡,想与妻子留别,但妻子因病不能回来相见。本来,奉役远别,已是令人感伤之事,又不能与爱妻留别,那更是悲上生悲,因此作诗三首以表达对妻子的依依惜别,苦苦思念之情。

  第一首诗歌以议论开头,首先大发对人生的感慨:“人生譬朝露……欢会常苦晚。”诗本应该靠形象思维,此四句却为逻辑思维,这样写一般是容易破坏诗情的,然而这里不仅没有,反而增强了此诗的艺术效果。究其原因,是议论中带着强烈的情感,字字浸血,深切感人,情感的氛围被这四句话造得浓浓的,呈现出直抒胸怀式的议论。而且四句话从大的范围高度概括了人生的短暂和艰辛,使全诗提到一个重要高度来认识诗人和妻子的不能面别之事,给全诗造成一种高格境界。诗歌由虚到实,由议论到叙事,紧接着就将自己未能和妻子面别的前后经过叙写出来。自己要“奉时役”,要和自己的妻子相距一天天遥远,遣车想让妻子回来面别,谁知妻子竟不能回来,看到妻子捎来的信,心情凄怆,“临食不能饭”,痴坐空室,长夜不眠。这段叙述不事假借,不用比兴,只是敷陈其事,但由于叙事中处处含情,字字有情韵,情深意浓。另外由于在叙事时能选取有特征的事物,如写车子的“空往复空还”,看信时的“情凄怆”,临食时的“不能饭”,空房中无人“劝勉”,直至心怀,潸然泪下,不抒情而情自溢于言外。

  第二首起笔突兀,以向皇灵发问,一下子将情感推向高峰。人在悲伤的时候,常常要埋怨苍天和神灵。屈原放逐,作《天问》篇,一口气向苍天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为什么。蔡文姬在《胡笳十八拍》中,也呼喊“天不仁兮降离乱,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秦嘉在这首诗中开头就提出了同样的看法,他认为既然“皇灵无私亲,为善荷天禄”,那为什么“伤我与尔身,少小罹茕独”,为什么“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作者忿忿不平的心情一下子达到高峰,给全诗定下情感的基调。下面稍作收煞,用和缓的语气,如泣如诉,表达离别之情。或通过比喻:“河广无舟梁,道近隔丘陆。”表示这一去不管道路远近,中间都有种种阻拦,使他和妻子难得相见。或寓情于景:“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感觉到当时高山像起了愁云一样,连深谷中也像发起一阵悲风,以此造成凄清的气氛。或寓情于物,说好马也不听使唤了,车在途中不肯前进。种种主观感受,使周围的一切都染上了依依惜别的感情色彩。后四句直抒胸怀,又使情感激起一个高潮。“针药可屡进”,而连续不断的愁思是难以忍受的,然后表示自己对爱情的坚贞不渝。从而使全诗的惜别之情得到与前面一致的表现,形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

  第三首一开头就造足了起程的气氛。室外,车夫已经赶到,车铃声响起。并用叠字“肃肃”“锵锵”来形容赶车的速度,扬和铃的声音,有匆匆欲行之感。室内却是另一番情景:诗人束带整装,准备起程,再回过头看空房,只能在想像中依稀见到妻子的容貌和形体,在这奉役远行之时,不能与妻子面别,诗人起坐不宁,室内室外,情形不同,但都统一于“起程”,使起程的气氛造得浓浓的。诗人还用赠礼表达对妻子的深情厚意。宝钗、明镜、芳香、素琴都是秦嘉临行前留赠妻子的。秦嘉在《重报妻书》有云:“间得此镜,既明且好,形观文彩,世所希有,意甚爱之。故以相与,并致宝钗一双,价值千金,龙虎组履一绷,好香四种各一斤。素琴一张,常所自弹也。明镜可以鉴形,宝钗可以耀首,芳香可以馥身去秽,麝香可以辟恶气,素琴可以娱耳。”可见这四样东西之珍贵。由于珍贵,自然表达了作者的一片心意。然而作者仍然感叹《诗经·木瓜》中应当拿更好的东西报答对方,自谦地认为:妻子过去赠给自己的东西很珍贵,很多,自己赠给妻子的东西仍然显得很少,很不值钱,因此不能报答妻子对自己的深恩,但可贵的是可以用它来表达自己的一点心意。惟其珍贵却自谦,才更显出诗人的爱是无私的,是极其深厚的。这种一层深似一层的表现方式,又比《诗经·木瓜》篇更胜一筹,得到了更为理想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杨辇宗,杨实诚.爱情诗注析.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57-5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
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光武帝来到临淄,亲自慰劳军队,群臣都在这里集会。光武帝对耿弇说:“过去韩信击破历下而开创汉朝的基业,而今将军你攻克祝阿而由此发迹。这两个地方都是齐国的西部地界,因此你的功劳是足以和韩信相比的。然而韩信袭击的是已经降服的对手,而将军你却是独立战胜强劲的敌人,取得的功劳要比韩信困难。另外,当初田横烹杀了郦食其,到田横投降的时候,高帝下诏给卫尉郦商,不允许他与田横为仇。张步以前也杀了伏隆,如果张步来归降听命,我也要诏告大司徒伏湛,解除他和张步的冤仇,这两件事又更加相似。将军你以前在南阳的时候,就提出这项重大的计策,我曾经以为这事无人理解难以实现,如今看来,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光武帝:即汉光武刘秀。公元25——57年在位。临淄:原春秋战国时齐国的都城。在今山东省临淄县。耿弇(yǎn):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字伯昭。刘秀即位后,任建威大将军,封好畤侯。韩信破历下:汉高帝三年,韩信袭击历下军,平定临淄。历下,今山东历城县。祝阿:地名,故地在今山东长清县。光武帝建城五年春,张步屯军祝阿,耿弇率兵讨伐,大破张步。后两军又战于临淄,耿弇攻临淄。这时光武帝车驾到临淄,亲自劳军。西界:历下、祝阿都是古时齐、鲁的分界,在齐国的西部。秦末,田儋自立为齐王,割据旧齐地。后田儋子田横,立兄田劳子广为齐王,自己为相。汉王齐邦派郦生去齐劝降,田横接受,解除历下军。韩信便趁其不备袭击。勍(qing)敌:即劲敌。实力强大的敌人。田横烹郦生:当韩信袭历下时,田横以为郦生出卖了自己,便将郦生烹杀。郦生,即郦食其卫尉:即郦商。陈留高阳乡(今河南杞县)人。郦食其的弟弟,刘邦即帝位后封信成侯。“张步”三句:光武帝派光禄大夫伏隆拜张步为东海太守。刘永也遣使立张步为齐王,张步接受刘永的封号,杀了伏隆。大司徒,伏隆的父亲伏湛。“将军”二句:耿弇在南阳跟从刘秀,自请北收上谷兵,平定渔阳的彭宠,涿郡的张丰,东攻张步,平定齐地。当时,刘秀同意了他的策略。
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是写光武帝刘秀表彰大将军耿弇的一段话。他先表彰耿弇的功劳,以淮阴侯韩信作衬托;再用“有志者事竟成”激励之。

  本文写光武帝刘秀表彰大将军耿弇的一段话。他先表彰耿弇的功劳,以淮阴侯韩信作衬托;再用“有志者事竟成”激励之,胜过大篇笔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五帝本纪赞

: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太史公司马迁说:学者多称赞五帝,久远了。然而最可征而信的《尚书》,记载的独有尧以来,而不记载皇帝、颛顼、帝喾。诸子百家虽言黄帝,又涉于神怪,都不是典雅之训,所以当世缙绅们都不敢说,不可以取以为证啊。孔子所传的《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虽称孔子所传,但儒者怀疑不是圣人之言,所以不传以为实。我曾经西至崆峒山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处,北到黄帝尧舜之都涿鹿,东到海,南到江淮,我所经历的地方,所见过的长老,往往称颂黄帝尧舜的旧绩与其风俗教化,固来与别处有所不同。那么别的书说到黄帝的,也或者可以为证。总之,大要不背离《尚书》所记载的接近这些。我看《春秋》《国语》,这两篇发挥阐释《五帝德》《帝系姓》很彰著。顾儒者但不深考而且有的不传讲。这两篇所发挥阐述得很显著,验之风俗教化固然不同一般,都是事实,一点也不虚。况《尚书》缺亡的内容多了,岂能因为它缺亡而算了呢?它所遗失的,像黄帝以下的事情,就时时见于其他的传说中,如百家《五帝德》之类,都是其他学说。有怎么可以因为缙绅难言,儒者不传,而不选取了呢?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的人,不能择取。而浅见寡闻者本来就难为它讲说。我按照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次序,选择其中语言比较典雅的。所以写成本纪的开头。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yáo)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xùn),荐(jiàn)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zhuō)鹿,东渐於(yú)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shùn)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yì)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太史公:司马迁自称,因他曾任西汉太史令。《史记》各篇多有“太史公曰”,这是司马迁对史实加的评论。《尚书》:即《书经》,简称《书》,我国最早的史书,是有关尧、舜、禹史事和商、周帝王言论及文告的历史文献汇编。百家:《汉书》卷三?《艺文志》记载有《百家》篇三十九卷。一说为诸子百家。雅:正确。驯:通“训”,准则。事有所依,文辞又美,也就是有规范的意思。荐绅:即缙绅,有官职或作过官的人。缙:插;绅,大带。古时官员腰系大带,上插笏版(上朝用的记事手板)。《宰予问五帝德》、《帝系姓》:《大戴礼记》和《孔子家语》中均收有这两篇文章。空峒:山名,传说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处,在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峒,音tóng。指《宰予问五帝德》、《帝系姓》等上古文字写成的典籍。顾弟:只不过。弟,同“第”。见:音xiàn,通“现”。表见:记载。虚:虚妄。书缺有间:《尚书》缺亡,空白很多。轶:音yì,通“佚”,散失。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五帝本纪》为《史记》的第一篇。司马迁在写这篇传记时,遇到了两个困难:一为史料的缺乏。司马迁决定从黄帝写起,而《尚书》所载的史实却是从唐尧开始的,前面有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二为史料的真伪难辨。当时的学者多称五帝,而诸子百家传说的黄帝早已被神化、文学化,难以使人完全相信。在此种情况下,司马迁作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到各地漫游,将民间传说和信史材料相互印证;二是对现存史料进行梳理,不仅到《春秋》《国语》等史书中去寻找材料,而且对儒家的典籍的有关记载,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司马迁终于成功了,他不仅发现了民间传说和信史记载中的许多一致之处,而且切身感受到了各地区和不同部族的文化差异,他还在《尚书》以外找到了许多可资利用的信史材料,为他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篇《五帝本纪赞》乃是对《五帝本纪》写作情况的说明。司马迁在文中连续运用转折句式,用以表达其感慨和体会。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在《古文观止》评点中,把这篇文章归结为“九转”,尽管划分略嫌琐碎,但也确实体会到作品的神韵。这些转折有的表困扰,有的表叹惋,有的表喜悦,有的表自信,均道出了司马迁写作的甘苦,造成转折委曲,往复回环的文势,颇具文简意深的效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